第八百一十八章 不滿的軍官們
章節報錯
近衛軍的暫編第三混成旅,在近衛軍艦隊的護送下南下,先是途徑廣東香港海軍進行了一番補給,隨即直奔南洋先抵達順化省金蘭灣海軍基地。
在這裡進行熱帶雨林地區的適應性訓練,同時等待後續一系列的物資補給等抵達,也要等待其他友軍部隊的調動。
畢竟這一次的戰爭,陸軍方面才是主力,近衛軍嘛……人家就是來搶功勞的。
陸軍那邊的調動其實還要更簡單一些,甚至都不用進行適應性訓練,畢竟陸軍這一次調動的兵力都是本來就面向南洋地區的兵力,常年訓練的科目都是熱帶雨林地區的作戰。
不管是雲南方向的第八師還是馬六甲地區的第十四師,他們也都是標準的熱帶型山地師,其武器裝備以輕量化為主。
尤其是他們的火炮,基本沒有配屬沉重的平原型野戰炮,而是配屬輕量化的野戰炮和榴彈炮。
就連滑膛火槍,也是兩廣武器公司生產的熱帶型二十三年式擊發槍,這種火槍對比標準火槍,槍管要更短,同時槍管的耐腐蝕效能更好,廣泛裝備海軍陸戰隊,東南亞以及印度、非洲等地的駐軍。
倒是美洲那邊的海外駐軍,使用的是和本土地區一樣的標準版火帽擊發槍。
平常的訓練以及裝備,都是為了南洋地區而準備的這兩個甲等師,根本不需要進行什麼適應性訓練,也不需要另外補充裝備,甚至連詳細的作戰計劃都不需要重頭制定,因為他們本身就有一系列的預定作戰計劃。
因此這兩個甲等師直接一道命令下去,立即就能開始行動。
駐防順化的第三十七師因為是乙等常備師,這種師在和平時期i只保持主要框架和戰鬥人員,以及部分戰備狀態的兵力,如果要全師大規模行動的話,則是需要補充足夠的輔助人員,主要是後勤人員以及騾馬等等。
不過武器裝備以及彈藥等儲備也是很充足的,只需要調來幾千人的輔助人員以及幾千匹後勤用騾馬,基本上就能夠直接從常備狀態轉為戰備狀態。
大楚帝國的乙等師和甲等師,其實在編制上完全一致,戰術戰法以及裝備也都是一樣,裡頭的差距主要是輔助人員以及騾馬。
換句話說的話,甲等師是隨時都能齊裝滿員的出動,而乙等師的話只能立即出動大約一個混成團的兵力,透過緊急補充輔助人員的話,才能夠出動全師兵力。
但是這隻侷限於機動作戰,而是在當地的防守作戰,不需要長途機動的話,實際影響不大。
第三十七師的動員也不會很麻煩,為了快速出動,同時避免太大的負面情況,比如說讓戰爭的影響波及到民間,因此陸軍對第三十七師的動員,甚至都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動員。
而是就近抽調了順化省以及升龍省的部分丙等師守備部隊人員,以現役兵力進行補充。
總不能因為打兩個土著國家,就進行區域性動員開始徵召退伍兵員,或者是緊急徵召新兵吧,這樣影響太大了。
陸軍方面的準備很迅速,準備妥當並敲定了進攻日期,也通知了近衛軍以及海軍。
按照一系列的作戰計劃,陸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需要等近衛軍的兵力登陸進駐曼谷、海軍陸戰團的兵力登陸並進駐達貢,確保這兩個在敵境腹地裡的殖民地安全,並牽制敵人一定兵力後,再由陸軍從邊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因此整體的軍事行動,嚴格上來說是由近衛軍和海軍先發動的。
十二月二十六日,春節前夕的寒冬時分,近衛軍第三暫編旅在近衛軍艦隊的護送下離開金蘭灣,開始前往曼谷。
同時海軍的艦隊也護送著他們第七海軍陸戰團前往達貢。
經過數天的航行後,承順三十四年大年初二,已經船上度過了春節的近衛軍將士們抵達曼谷並登陸。
楚軍在曼谷的大規模登陸增兵,因此了暹羅王國的警惕!
儘管曼谷地區已經被割讓給了大楚帝國,大楚帝國完全可以合法合理的在曼谷地區駐紮兵力。
但是往常的時候,楚國在這地方也就只駐防千把人而已,人數少的時候甚至只有幾百人。
如今一下子來了四五千人,並且其中還有不少的戰艦抵達,暹羅王國那邊自然是為此擔憂無比。
他們一邊試圖和楚國人接觸,詢問並試探楚國人此舉的目的,另外一邊也是加強了戒備。
楚國不同尋常的調兵舉動,讓他們很擔心。
實際上他們的擔心並沒有錯。
在他們的使者過來詢問的時候,大楚帝國禮教部藩務司駐曼谷,全權處理暹羅藩務的公使正式向暹羅王國遞交了國書。
藉口一支根本就不存在的商隊在暹羅王國內遇害,要求暹羅王國放開軍事管制,准許大楚帝國派兵前往調查,同時要求暹羅王國交出兇手,並嚴辦對此事處理不力的一群暹羅王國高官……這份名單,幾乎把暹羅王國內的實權派高階官員一網打擊。
然後又要求暹羅王國割讓大片領土……這個大片的意思是指暹羅王國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領土,只給暹羅王國留下了東北邊的少量窮地方。
這份國書,大楚帝國方面根本就沒有指望過暹羅王國會同意……
總之就是明擺著告訴暹羅王國,我們要來打你了,要吞併你們大部分富饒的領土了,接下來你們自己看著辦,要是不抵抗的話,多少給你們王室留點體面,給你們弄個保護地之類的繼續生活。
如果頑抗的話,雞犬不留……你們王室用不了多久就會覆滅。
暹羅王國王室接到了大楚帝國的國書後,舉國恐慌……
上到王室,下到眾多貴族大臣們,一個個都是恐慌無比……怎麼辦?
王室那邊其實很認真的考慮過這一系列的條件,為啥?因為反正也打不過,但是接受條件的話,王室多少還能留下一部分自留地,王室的存續還能得到保證。
但是那些貴族大臣們不同意啊……這份名單上幾乎把他們暹羅王國裡的實權人物一網打盡呢。
沒有了的他們暹羅王國,不要也罷……所以甭管王室們怎麼想,這些貴族大臣們哪怕明明知道打不過,但是也不甘心束手就擒。
所以他們堅決支援進行頑抗……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
實際上,他們接到國書的當天,就有好幾個暹羅王國裡的實權派悄悄咪咪的找到了楚國人的使者,表達了天朝上國要吞併暹羅王國,我們是完全支援的啊……堅決不會反對的啊。
我們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求,那就是懇請天朝上國接受我們的投誠。
所以啊,明面上的楚國國書以及暹羅王國的正式拒絕並抵抗……這都是表象而已,實際上暹羅王國那邊一大票實權派等著當帶路黨。
而楚國這邊呢,如果說對方自己內亂,軍隊發生大規模投誠,減輕抵抗的話,也樂於以一種更低成本,傷亡更低的方式迅速的摧毀暹羅王國政權,殲滅並俘虜他們的主力部隊。
所以有時候,各國之間的外交口號喊得很響亮,但並不代表是實際情況,實際情況要更加的複雜。
畢竟人與人之間,利益是一樣的,暹羅王室和暹羅王國裡的貴族大臣們也是不一樣,暹羅王師以及貴族大臣們,和普通的中低層的暹羅人,其利益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其實對暹羅王室的存亡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死也好,活也罷,都是可以的。
同樣的,對那些暹羅王國內的王公貴族們也同樣如此。
帝國並不在乎少數些許土著的死活,必要的情況下,大楚帝國甚至可以接納他們。
如果他們有足夠高的價值,大楚帝國甚至都可以給他們一個貴族頭銜,讓他們成為楚國人繼續逍遙快活。
早些年大楚帝國在處理蒙古問題的時候,就採用過這種方式,但是主動投誠的諸多蒙古部落的頭領們,基本都獲得了帝國給予的優待,一些大部落的首領甚至還獲封伯爵乃至侯爵呢。
在有必要的時候,大楚帝國還是很大方的!
當然,前期是有必要!
這必要,也就需要展現出來你的價值。
當年那些蒙古人的價值在哪裡?
在於他們手中的大量遊牧騎兵,同時也在於當時的大楚帝國還處於建國初期,整體騎兵實力還不夠,而光靠步兵和炮兵顯然無法征服草原。
為了避免持久的拉鋸戰,高昂的軍費成本,當年的大楚帝國高層選擇了開出一定的價碼來接納這些蒙古人,讓他們融合帝國之中,成為楚國人。
但是除了早期的蒙古人外,那麼後續的各國土著基本上就很少能夠獲得這個待遇了。
比如中亞的哈薩克汗國,他們的部落首領可沒這種好待遇,基本都死戰了戰爭之中,少數逃亡到了俄羅斯人境內。
至於其他海外土著,那就更不用說了,楚國基本沒有給過這些海外土著什麼優待……因為他們缺乏對抗楚國的實力,無法給楚國帶來什麼好處。
這能夠接受你投降,饒你一命,對其中的積極分子授予戶籍,那已經算是很好了……大部分土著的命運都是死在戰場上,要麼被驅逐,還有一些被抓了當俘虜!
你一個土著國家或部落的實權派,這手頭上不握著好幾萬大軍,並且這好幾萬大軍沒有足夠的實力給楚國造成一定的麻煩,你憑什麼向楚國索要優待?憑你臉大啊?
不管怎麼樣,你都要給大楚帝國帶來一定的好處,大楚帝國才會給你優待。
總不能因為你單純的投降歸順,然後楚國就要接納你,然後還給你開一個貴族頭銜的優待不是。
這大白天的,做啥夢啊!
所以這些暹羅王國一些想要投誠的實權派們,發現賣國都賣不起價……
一開始他們還指望著投誠過去後,把王室以及其他實權派給賣了,多少能夠給自己買個官帽子,甚至奢望獲得大楚帝國的貴族頭銜。
但是接觸過後才發現……想太多了。
人家使者很明確的告訴他們,投誠過來是可以的,待遇也是有的,比如給予戶籍,准許你保留一定的私人資產;如果不滿意的話,我們還可以給你禮送出境,送你去印度或者非洲什麼地方。
但是想要直接授予官位……我大楚帝國的官豈是那麼好當的?
這沒有經過稽核,沒有經過公務考試就想要當官?
你把我大楚帝國裡眾多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放在哪裡?
至於爵位就更別提了,別說區區你了,就算是你們家國王投誠過來,能否獲得爵位都不一定呢。
這賣國賣不出去價,抵抗又抵抗不了,能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賣不出價也得賣啊,總比等楚軍殺過來的時候死翹翹好得多啊。
以後好歹還能夠得到一個楚國戶籍,成為楚國人呢。
於是乎,經過一番密集談判後,大楚帝國禮教部藩務司的外交官,以一百五十張戶籍、准許他們保留一定數額私人資產的條件,接受了十二位暹羅王國實權派官員、貴族的投誠。
這些人的投誠,還將會直接帶動大約五萬人暹羅王國的主力部隊,即清一色裝備楚國出口軍械,配屬火繩槍,滑膛炮,板甲,長矛的正規軍的投降。
甚至這些暹羅王國的投誠部隊,還將會配合楚軍攻打其他頑抗的暹羅軍隊。
談判達成後,藩務司的外交官們很快把相關的情況轉交給曼谷的軍方,也就是負責此地戰事的徐佳琪近衛少將。
徐佳琪近衛少將,看著藩務司轉交過來的一系列暹羅王國部分實權派主動投誠的報告書,都不知道該說啥……
按照這份報告書上說的,自己還沒有開打呢,對面就已經投降了大半主力,包括曼谷周邊的一支暹羅王國的主力軍。
這後續從曼谷一路到暹羅王國的首都,沿途基本不會遭到什麼軍事抵抗,只會在暹羅王國首都那邊,大約還有萬人規模的王室直接控制的兵力會抵抗。
這意味著……戰爭還沒有開始呢,對面就直接崩了,自己不用開一槍一炮,就能直接抵達他們的首都城外。
得,也不用折騰來折騰去,固守曼谷等待陸軍進先攻了,自己都可以直接帶兵殺到暹羅的首都阿瑜陀耶城。
甚至都可以不打仗,直接讓那些投誠過來的暹羅投誠部隊去打。
打仗嘛,能不自己動手還是別自己動手的好,畢竟打仗不管怎麼樣都會有損失,有傷亡的。
讓這些蠻夷自己打自己去好了。
當即徐佳琪近衛少將下令,率領近衛軍暫編第三混成旅前往阿瑜陀耶城。
同時下令投誠過來,並且位於曼谷、阿瑜陀耶城附近一帶的三萬土著投降楚械兵力打頭陣,對阿瑜陀耶城發動進攻。
並且以私人名義承諾,率軍拿下阿瑜陀耶城,圍殲敵軍的話,他可以為領兵的部分投誠將領請功,到時候說不準還能給他們爭取一個更好的優待政策。
不過這些投誠的蠻夷兵圍攻阿瑜陀耶城效果其實不咋地。
畢竟對面的王室控制的萬餘土著兵抵抗的很頑抗。
他們雙方配屬的也都是從楚國進口的一些火繩槍,長矛,板甲,輕型滑膛炮這些武器裝備,武器裝備沒差距!
進攻方兵力雖然多了些,但是也沒有形成絕對的圍城所需的兵力優勢,所以久攻不下。
但是真正讓徐佳琪近衛少將無語的是,等他率領近衛軍暫編第三混成旅四千餘人抵達阿瑜陀耶城外,準備親自督戰讓那些蠻夷土著兵力繼續強攻的時候。
城內的暹羅王室派來了使者,表示願意全盤接受楚國先前提出的一系列條件,並且主動表示,不僅僅接受原先的條件,他們還願意放棄東北部地區的領土,暹羅王室願意放棄王位,把整個暹羅王國徹底獻上,只求當一個大楚帝國的臣子……
那個啥,投降后帝國隨便給個子爵,不,男爵爵位就行。
如果爵位為難的話,爵位不要也成,您給個戶籍,我就當一個普通的大楚帝國子民……實在不行,您把我當一個屁給放了,我麻溜的滾去去印度非洲!
總之,只要留我一命,其他都好說!
得……人家都直接把整個國家拱手相讓了,連王位和保留地都不要了,這還打個屁……你總不能攔著不讓人家投降吧。
只是這樣一來,他們近衛軍第三暫編旅的試驗訓練計劃,演練新武器新戰術的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畢竟直到暹羅王室徹底投降的時候,他們還沒有打出去哪怕一粒子彈呢。
充其量也就是進行了一場武裝行軍,然後戰爭就宣告結束了……
這讓徐佳琪近衛少將很失望!
而陸軍那邊更失望……因為陸軍的兵力還沒開始動呢,結果暹羅王國就宣佈徹底投降了。
這算啥?
第十四師以及第三十七師的不少軍官們對此很不爽,這仗都沒打,你怎麼能投降?
你投降了沒仗打了我的戰功怎麼辦?
而且現在因為這兩個師的兵力還沒出動,所以別說戰功了,尼瑪連個軍事行軍的資歷都撈不著。
虧大了!
不過基層軍官們想法,顯然動搖不了上層的想法,對面既然主動要投降,而且還是近乎無條件的投降,總不能攔著不讓他們投降不是,所以新上任的暹羅巡撫都開始處理後續的一系列事務了,比如逐步接管,驅逐,安置。
大楚帝國接受的可是暹羅王師以及部分實權派的投降,對這些人,帝國會給予他們戶籍接納他們,其中少數人,比如他們的國王,實權將領到時候可能還會有一些優待,獲得低階爵位,低階官位什麼的。
但是,大楚帝國可沒有說會接納所有的暹羅人,更不會給所有的暹羅人發放帝國的戶籍,頂多給他們留一片保留地……地方都選好了,在印度東北部地區。
藩務司那邊覺得反正印度那邊土著就挺多的,如今把暹羅人的土著趕過去,應該問題也不大。
至於這些暹羅人去到印度後,怎麼生存以及和當地印度人會出現什麼的矛盾和衝突,這是土著內務。
大楚帝國一向來不干涉土著內務!
頂多賣點槍炮板甲什麼的給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