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大楚帝國這邊舉辦正月十五的大朝會,並接受上百個藩屬國朝賀的時候,遙遠的西非。

西非王國首都卡拉城,陳敬雲看著外頭的小城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但同時心中也有著遺憾。

去年的時候他就知道帝國要在大朝會的時候召見各國使臣,並准許各藩屬國在金陵城了長期駐紮若干外交人員處理雙方往來事務。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打破了過去四十多年來一直封閉的外交往來渠道,終於肯正式的接觸海外各國,並給予海外各國一定的外交地位了。

而在這之前,大楚帝國實際上一直都保持著非常高昂的態度,從來都沒有允過外國,哪怕是藩屬國派遣外交人員常駐金陵城。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廣州充當了各國外交駐地的地位,後來則是進一步搬遷到了新加坡。

因此相當漫長的時間裡,都沒有了外國的外交人員能夠抵達大楚帝國本土腹地,更別說金陵城了。

這樣做的大楚帝國,可不是說搞什麼閉關鎖國……實際上大楚帝國長期都是保持著對海外各地區的密切關注,並往全球各地都派遣了藩務人員。

大楚帝國,只是單純的不允許海外的土著外交人員前往金陵城,更別說是覲見陛下了……

沒那必要!

這其實是一種極其高傲的體現!

我知道你在哪裡,但是我就無視了你……

也就是最近幾年大楚帝國在對外擴張上的政策發生了逐步改變,從以往的單純的擴張和殖民,逐步過渡到追求全球經濟一體化。

從單純的軍事擴張,殖民掠奪,再到如今的動用外交,經濟為手段進行搞事,實在搞不了才會動用軍事手段。

追求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

這種情況下,外交事務的重要性也是逐步提升,藩務司所能獲得的人員編制以及經費也在逐年上漲。

等到了去年的時候,帝國高層那邊已經有了讓把藩務司從禮教部裡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單獨的藩務部或從二品級別的藩務局之類的機構。

只不過暫時也只是討論而已,目前還沒有施行……帝國已經成立了四十幾年,已經長期穩定執行了如此漫長的時間,各機構以及相關的人員搭配,權力劃分,制衡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構架。

貿然拆分的話,就會動搖目前的這種平衡。

饒是羅志學想要親自動手對禮教部進行拆分,也需要進行反覆的衡量以及進行大量的前提調整,準備工作。

萬國來朝,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藩務司獨立成部的前期準備工作!

要不然的話,金陵城裡連個藩屬國的外交人員都沒有,搞個藩務部出來就有些多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感覺。

而這些,對於大楚帝國內部而言,興許就是一次的機構調整,更多的是內部權勢的博弈。

而對外的話,這些舉動對各藩屬國的影響可大了去。

以目前大楚帝國的體量,哪怕是不動用什麼軍事手段之類的,哪怕是一些高層人士變化,內部的一些經濟調整都極有可能的影響到很多藩屬國的生死。

比如最近美洲地區的,尤其是東美巡撫一直都在喊煤鐵出口政策……希望帝國高層限制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區的煤炭開採以及鐵礦開採。

為什麼?

因為人家東美地區有著大量的豐富煤鐵資源,但是卻因為缺乏人口,開採成本高,當地市場又不大等因素限制,以至於哪怕有著大量的煤鐵資源卻是難以發展。

而作為東美地區最佳工業產品,尤其是煤炭,鋼鐵產品出口傾銷地的歐洲地區,卻是因為早些年的帝國全球經濟一體化政策,放開了對藩屬國的煤礦以及鐵礦資源開採的工業裝置管制。

這就導致了東美的確的煤炭以及的鋼鐵產品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只能依靠美洲當地的市場支撐著。

雖然這錢也沒少賺,但是誰會嫌棄賺的錢多啊!

當地的煤炭以及鐵礦石商人,東美當地官府,甚至是普通民眾,一直都在希望對歐洲地區實施徹底的禁止煤鐵開採……當地要用的煤炭和鐵礦石,直接從我們東美地區運過去就挺好的,幹嘛要在當地自己挖啊!

這算盤,打的金陵城玄武湖裡的魚聽了,都能冒出來吐個泡泡……

這是一方面,還有最近兩年帝國內部的羊毛價格出現了好幾次的大幅度波動……這既有全球各地羊毛產地的氣候因素影響,也有運輸影響,但是也少不了一些金融機構的影響。

帝國的羊毛乃至諸多物資,很多都是期貨產品,金融機構會對這些期貨的產品進行操作,做多或做空,這樣就免不了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羊毛作為當代大楚帝國裡的重要工業原料物資,也是大楚帝國和諸多藩屬國裡的重要貿易物資,其價格的些許漲跌對大楚帝國本身而言其實影響不大……畢竟大楚帝國的羊毛來源是全球化的,同時大楚帝國自己其實才是最大的羊毛出產國家,羊毛供應彈性非常大。

然而對於很多依靠羊毛出口貿易過日子的藩屬國而言,羊毛的價格的波動就很刺激了……連續漲價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但是連續跌價的時候就哭爹喊娘。

很多事情,對於大楚帝國本身而言影響不大,甚至都可以說是正常經濟週期調整。。

但是對於各藩屬國而言,這些事情卻是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興衰。

這……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後的結果,大楚帝國給各藩屬國所帶來的龐大影響。

對於大部分藩屬國而言,大楚帝國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麼,只需要些許物資的價格漲跌,或者剛乾脆一些來個貿易封鎖之類的,這個藩屬國就得完蛋。

至於宣戰滅國!

那都是大楚帝國維持霸權的最終手段,輕易不會動用,平日裡頂多也就是駐紮在藩屬國裡的外籍軍團以打擊各地叛軍等亂七八糟的名頭小打小鬧而已……嗯,打的基本都是一些治安作戰。

而大規模作戰的話,在東歐戰爭結束之後,大楚帝國已經好些年沒有打過了……不是大楚帝國打不起了,也不是承受不了戰爭的後果之類的。

純粹是大楚帝國發現沒那必要……

外交以及經濟手段,再加上治安戰一樣的零星小規模戰鬥,就足以維持局勢了,根本沒有必要動員好幾萬甚至幾十萬正規軍搞什麼大規模戰爭……浪費錢!

這也是大楚帝國最近這些年,持續壓縮正規軍的兵力數量,持續提升正規軍的技術兵種以及技術兵器數量,持續把正規軍朝著精銳化的方向推進,而空缺出來的大量二三線戰鬥力空缺則是由大規模擴充的低成本外籍軍團來承擔。

最近五年,大楚帝國陸軍已經裁汰了部分乙等師,又把剩下的乙等師進一步戰備化。

這種體制,實際上就是加大甲等戰備師的規劃,縮編常備乙等師……減少人員,提高裝備水平,提升戰備率。

在變化之前,楚軍裡架設有一百萬甲等師和乙等師,那麼能隨時拉出去幹架的只有半數左右的甲等師和部分戰備部署的乙等師,剩下的半數還要進行動員補充後才能拉出去打仗。

但是變化之後,兵力下降到八十萬左右,但是這八十萬人都是屬於齊裝滿員,隨時都能拉出去幹架的那種。

至於丙等守備師的變化也比較大,楚軍正在持續提升丙等守備師的裝備以及人員水平,試圖讓大量的丙等守備師從以往的單純對內低烈度,幾乎沒有承擔正規作戰任務的治安性質的兵力,演變為一種經過動員補充後,能夠承擔一定正規軍作戰任務的預備兵力……也就是試圖讓丙等守備師來承擔以往乙等師的任務。

大楚帝國陸軍,試圖把正規軍裡的甲等戰備師,乙等常備師,丙等守備師,改為只有戰備師以及守備師兩種……透過這樣來大規模壓縮總兵力數量,並提升戰鬥力。

這種的改制,其背後實際上也是因為技術的持續進步,正規軍和守備軍的裝備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戰鬥力差距越來越大也有關係!

幾十年前,守備師雖然裝備差一些,但那也是能夠配合正規軍作戰的,邊疆地區的守備師往往也是戰鬥兵力的一部分,拉出去也是能夠打仗的,也是對外擴張的急先鋒。

但是現在……人家正規軍都開始玩什麼幾公里外的一擊必殺,機槍大炮輪番上場,甚至都搞腳踏車騎兵部隊,又開始搞什麼汽油車騎兵部隊,搞蒸汽機拖拉機炮兵乃至後續的汽油車炮兵部隊了。

而守備部隊呢,還是裝備老舊的單發步槍……連個火炮都沒有。

兩者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太大,甚至連作戰方式都不一樣,以至於讓現有的守備部隊都無法有效和正規軍進行配合作戰!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守備軍苦哈哈的急行軍好幾公里,對敵人發動猛攻的時候,天空就傳來了炮彈的破空聲,對面的敵人乃至自家的陣地都遭到了後方遠端炮兵的炮擊……

陸軍高層自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出現,因此這幾年一直琢磨著如何提升守備部隊的戰鬥力……嗯,同時還不能大幅度增加經費。

同時,不管陸軍怎麼搞,但是兵力總數的下降是必然的,這也是這一輪陸軍改革的重點目標,那就是要控制兵力總數以及平時保有的騾馬數量,繼而降低日常時期的龐大耗費……

而正規軍的兵力下降後,如何補充兵力空缺?

這就是大規模擴充外籍軍團的主要原因了。

楚軍可是準備五十萬人規模的外籍軍團,一口氣擴充到百萬人規模呢。

這些外籍軍團便宜又好用!

比如外籍軍團裡計程車兵薪資以及伙食等消耗,綜合算下來只需要正規軍士兵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裝備成本的話……都可以來一句不要錢,因為使用的都是正規軍退役下來的老舊槍炮,如果不給他們使用的話,那麼軍方還要花錢去搞封存之類的。

騾馬耗費也低,因為這些外籍軍團大多也是駐防當地,在附近地區執行任務,所需要的騾馬不算多。

不用和楚軍正規軍的裡的甲等部隊一樣,甭管駐防在哪裡,但是都備足了騾馬,。

因為甲等部隊的作戰距離,是以一百五十公里為限……這個一百五十公里,並不是指甲等部隊機動能力達到一百五十公里,而是指該部隊自身的後勤維持距離。

簡單來說,一個甲等師從物資中轉站前出一百五十公里後,依靠該師自身的後勤運輸部隊還能夠從後方物資中轉站裡運輸足夠的物資進行補給。

不需要友軍或上級軍部的後勤力量之源,也不需要地方官府臨時湊集馬車,民夫等承擔運輸任務。

單單依靠自身的後勤運輸能力,就能滿足這一點……因此大楚帝國陸軍裡的每一個甲等師都有一個規模龐大的輜重團,同時炮兵團以及騎兵團都還有各自的輜重營……

輜重兵力以及騾馬數量,在甲等師裡的比例是相當高的。

而就是這一點,是導致大楚帝國陸軍甲等師騾馬耗費龐大的兩大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大原因,自然是因為炮兵和騎兵部隊為了保持足夠強悍的機動能力也擁有大量的騾馬。

但是外籍軍團嘛……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外籍軍團的性質是介於乙等師和丙等師之間,平日裡長期駐防某個藩屬國地區,威懾當地,必要時候獨立或配合正規軍發起大規模作戰……但是作戰範圍一般也只侷限於在附近地區。

如果是要進行長距離的調動,那往往是更上級安排的大規模調動,這種情況下一般也會徵召藩屬國的僕從軍或青壯負責後勤運輸。

而這麼一搞,就等於節省了大量的騾馬耗費啊!

別看只是騾馬耗費……但是騾馬耗費其實非常龐大!

楚軍裡的三大支出,就是人員費用、槍炮彈藥費用、騾馬費用。

但凡能夠從騾馬耗費裡節省幾個百分點,那都是個大數目。

而這樣搞起來的外籍軍團,戰鬥力你要說強,其實也就那樣……哪怕是陸續換裝了十八型單發步槍之後,其戰鬥力也遠遠無法和當年楚軍正規軍整備單發步槍的時候相提並論。

多次演習裡,都已經證明了這麼一件事:哪怕是使用同等的武器裝備,但是楚軍正規軍也能追著外籍軍團打,而且是以少打多的那種。

甚至,楚軍哪怕使用冷兵器,也能把使用單發步槍的外籍軍團乾死……這裡頭代表的是士兵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作戰素質以及士氣信念這些東西全方位的差距。

簡單來說,外籍軍團其實就是一群僱傭兵,而正規軍則是一支具備了近代國家民族意識的近代軍隊……兩者的內在戰鬥力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所以哪怕使用同樣的武器,擁有同樣的後勤補給等,外籍軍團也遠遠不是正規軍的對手……

但是……即便如此也夠用了。

至少用來對付那些藩屬國的土著軍隊是夠用了。

而太強的話,說實話楚軍高層還不放心呢……

大楚帝國的軍事新一輪改革,既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之上,也是建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楚帝國對外擴張政策變化上。

而具體到歐洲地區的藩屬國裡,他們感受就是,楚國人的正規軍逐漸看不見了,但是天天能看見印度或西亞人的楚國外籍僕從軍……明明沒做錯什麼,但是卻莫名其妙的某種物價尤其是糧食價格飆漲。

而這些感受,其實在一些脫籍的楚國人自行建立的國家裡也存在。

西非王國的陳敬雲也不例外……前幾年的小麥價格都還好好的,雖然沒有大漲價,但是也比較穩定,西非王國的大量種植園出產的小麥賣了個不錯的價格。

但是到了去年秋天糧食收穫季的時候,西非地區的小麥收購價就開始逐步下跌了……一問才知道,北美那邊小麥今年超級大豐收,直接帶動全球糧食價格下跌。

而具體到歐洲以及西非地區更嚴重……主要是當地的小麥價格消費市場本來就不多,大多都是當地糧食商人收購後運往本土銷售。

至於歐洲和非洲當地的大部分人口所吃的,其實是玉米番薯這些比較低等的糧食。

但是去年美洲那邊小麥產量暴漲……很多糧食商人都跑到美洲那邊去運輸糧食運回東亞銷售,至於西非這邊的小麥等糧食沒辦法,也只能跟著調低價格。

歐洲那邊雖然小麥價格挺高的,但是那邊的小麥消耗量也小,基本都是當地自產自銷,歐洲當地進口的糧食主要還是以玉米和土豆之類的廉價糧食為主。

更重要的是渠道基本都被一些工業部所屬的大糧商所把控,並且實現糧食價格管控……你想要直接把小麥運往往歐洲傾銷,那是不可能的……惹毛了那些大糧商,分分鐘給你掐了運輸線。

作為一個小型的資源供應國,西非王國自然能,也沒能力去獨立開闢什麼歐洲市場,只能咬著牙調低價格出售了。

同時棉花市場也不怎麼景氣,雖然棉花依舊不愁賣,但是西非這邊的棉花價格長期上不去啊……

搞的這兩年陳敬雲很是頭痛……要知道他的所謂西非王國,說是一個國家了,但更不如說是披著一個獨立國家名頭的超大型農業公司,這些經濟農作物的價格漲跌直接關係到了他們的財政收入啊。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也就更渴望能夠獲得帝國的認可,成為帝國的藩屬國了。

就和其他幾個前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家一樣。

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雖然名頭上和其他土著藩屬國一樣,但是待遇卻是差別很大的。

其中非常關鍵的是,楚國人對楚國人自己建立,並獲得認可的一些藩屬國,在裝置技術出口管制上是比較寬鬆的。

比如可以購買楚國的連發步槍甚至後裝線膛火炮。

可以購買一些基本的農業以及礦業,交通運輸行業的一些機械裝置等等,甚至可以透過特批獲得一些輕工業的機械裝置,用於發展自己的小工業。

帝國對自己認可的一些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小國,其定位有點類似於傳統帝國對藩屬國,把它們當成小弟,甚至對外擴張的急先鋒,打手。

而對於土著藩屬國那就不一樣了,純粹是這些土著藩屬國當成血包,進行全方面的剩餘價值掠奪。

因此,同樣是藩屬國,但是前楚國人建立並獲得帝國認可的藩屬國,和土著藩屬國那是兩碼事。

小弟和奴僕,這區別可大了去!

但是很可惜,帝國雖然對這些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待遇比較好,但是認可的條件也非常的苛刻,不是說你一個楚國人跑到海外去建立一個國家,然後帝國就會承認的……沒那麼好的事,最少你也得為帝國流過血,做出一定的貢獻才行。

陳敬云為了謀求藩屬國的政治地位,這幾年也沒少花功夫,給西非那邊的總督等一票官員也送去不少錢,同時也時不時自掏腰包派兵協助西非地區的楚軍進行作戰以及提供各種當地土著的情報。

這些行為也獲得了官方對他們的建國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獲得了正常貿易的待遇,但是距離獲得正式的藩屬國待遇還是有些距離。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也是打算再加把勁,爭取兩三年內搞定藩屬國地位,正式成為帝國的嫡系藩屬國。

要不然的話,不管是對外招攬人才還是國內開發農業工業甚至貿易,都存在著諸多的麻煩和限制。

看著外頭的小港口城市以及港口外往來的商船,陳敬雲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

不用多級就招來了自己的幾個下屬,吩咐下去再往西北前線增兵五百人,讓西北線的總兵力保持在千人規模……

最近西非地區的楚軍正在和當地的土著幹架,西非王國也派人協助作戰……不過非洲內陸地區的危險從來都不是當地的土著,而是當地的自然環境,因此楚軍在西非地區往內陸推進的速度很緩慢,非戰鬥傷亡比較大。

他這幾年算是看明白了,不付出大代價,讓帝國高層看到自己的忠心以及決心,帝國是不可能給予正式的藩屬國待遇的。

這一次陳敬雲是下定決心了,哪怕前線的一千人死光了也得咬牙緊跟帝國的步伐,為帝國開疆擴土貢獻西非王國的力量。

反正那些兵力除了極少數軍官是楚國人外,剩下的都是歐洲移民……死光了也不用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