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商鞅變法
章節報錯
康熙不敢做的事,有些皇帝卻百無禁忌。
秦始皇便很讚賞這個政策,秦朝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高門顯貴和世家大族,但秦始皇對自己的臣民一向一視同仁。
都是朕的子民(為大秦奮鬥的工具人),當然要有一樣的待遇,怎麼能偏心呢。
而秦朝的官員也沒有後世那些朝臣被三綱五常倫理道德浸潤後的優越感,他們都是實用主義者,秦始皇的意志就是最高命令。
漢武帝磨刀霍霍,準備向文武群臣下手,為了打匈奴,為了充盈國庫,諸侯王是朕的錢袋子,豪強巨賈是朕的守墓人,你們一個也逃不掉。
朱元璋雙眼發亮,這個政策很得他的心意,連帶著對雍正這個清朝皇帝的評價都高了不少。
“繼承大明的朝代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朱元璋彆扭道。
他無視滿朝文武的哀嚎,一意孤行要將這個政策推行下去,最後還是朱標苦口婆心攔下了老爹,大明的官員俸祿已經很低了,若是再收稅,他們會破產的。
真要是逼急了,他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另外還有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成為最高權力中心。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評論區
“所以,胤礽就是華夏最後一個太子。”
“還是個廢太子。”
“太子還真是一個高危職業,能順利繼位的都沒幾個。”
“主播可以來個古代悲情太子的盤點,胤礽一定榜上有名。”
“評論區一直在給主播立flge,但主播根本沒有看到。”
……
胤礽人被圈禁著,還有鍋從天上來。
胤礽:求求天幕不要再提本王了,本王承受不起啊。
【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吏治清明,臣下莫敢不奉公,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進入鼎盛時期,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也達到其最高峰。他僅當了十三年皇帝,便積勞成疾。最後服食丹藥,一命嗚呼。】
秦始皇還沒有開始迷戀丹藥,只是好奇,雍正帝吃了什麼丹藥一命嗚呼的,朕一定能得到真正的仙丹。
隨即,他又想到秦朝二世而亡,不到二十年後,下一個朝代便建國了。
難道朕最後沒有找到真正的仙丹……
評論區
“雍正是最後一個被丹藥坑死的皇帝。”
“那是,後面也沒幾個皇帝了。”
“整個清朝最喜歡的皇帝就是雍正。”
“雍正朝吏治清明是整個清朝之最,可惜人亡政息,乾隆並沒有繼承他的政治理念。”
“能成為明君的都有一個屬性——勤政!”
“雍正在位十三年,共批閱奏摺41600餘件,其中漢文35000件,滿文6600件。硃批超過一千萬字,平均每天4000字。合理懷疑,他存粹是被累死的吧。”
康熙心有不忍,難得地對這個給自己收拾爛攤子的兒子露出了幾分溫情,“老四,你要注意身體啊,還沒朕活得長。”
胤禛謝過皇阿瑪的關心,不過,既然坐上了那個位置,自然要盡職盡責,擔負起整個王朝的命運,不能辜負皇阿瑪的信任。
八阿哥派的幾個皇子神色莫名,他們在心裡衡量八阿哥能不能應付這樣的局面。
不可能的,八阿哥經營賢名,交好滿朝文武,怎麼可能實行這樣的政策,斬斷自己的根基呢。
這樣一想,心裡對於胤禛上位的惡感多少減輕了一些。
八阿哥胤禩也想到這些,臉色有些難看。
可以預見,天幕過後,四阿哥會成為很多大臣攻訐的物件,但也會有很多正直之人擁護在他的身側。
最重要的是,康熙的態度。
康熙看到了胤禛的能力,這是天幕蓋棺定論的,康熙終究是大清的皇帝,他要為清朝的長治久安負責。
四阿哥胤禛也必須親自下場,加入這一場皇位之爭,再也不能自稱“一閒人”躲避爭端了。
已經成為皇帝的雍正則有些憂慮。
怡親王擔憂道,“皇兄,你要多注意身體啊,咱們兄弟很久都沒有去打獵了,要不過幾天就去獵場轉轉。”
雍正擔憂的卻不是這件事,“胤祥,天幕上說人亡政息,難道朕的政策也被後繼之君廢除了。”
打獵之前還是先打不孝子吧!
【但是,說完雍正改革的優點,我們也要看到其弊端。雍正執政期間實行海禁,閉關鎖國。雖然雍正本人精通西學,會說多國語言,還有身著西式服裝的畫像流傳於世。而且當時外國來華商船有很多,但他卻不允許國人出海經商。過分重農輕商,文化專制,使得中國落後於西方的發展歷程,導致了百年後亡國滅種的危機。】
胤禛悚然而驚,“亡國滅種”這樣的罪過可不是一般人能背得起的。
康熙也意識到問題,“天幕之意是說我大清落後於西方,被西方亡國滅種!”
怎麼可能呢!
“我大清乃天朝上國,怎會被西方蠻夷打敗。”
雍正徹底坐不住了,如果說“人亡政息”只是自己的政策被廢除,只要於大清統治有利,雍正可以理解。
但被西方蠻夷亡國滅種這樣的恥辱他可忍不了了。
“先將所有西方之人控制起來,不能讓他們將天幕的訊息傳出大清。”
怡親王不解的對著雍正道,“因為閉關鎖國導致華夏落後於西方!可是……可是這個政策本是為了國朝的安定,為了保衛海疆不受侵擾啊。”而且這是從明朝開始延續下來的政策,幾百年過去了,怎麼會有問題呢?
此刻,天幕上出現的是一個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清晰可辨。天幕下所有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國家。
他們不熟悉後世的地理輪廓,但長江,黃河,長城等地便是最好的座標,有條件的拿出本朝的輿圖,沒有條件的便想象自家到黃河長江的距離,很快便找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當然,先秦時期還沒有長城的時候,就只能看個熱鬧了。
秦始皇:“朕的天下只有這麼點大!”
原以為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沒想到居然只佔了世界地圖的一個角落,比起後世的中國也小了很多。
劉徹猛地起身,兩眼放光,“原來九州之外還有這麼多國度……世界這麼大,朕想去看看。”
汲黯立刻就要勸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外面的世界誰都沒見過,陛下怎麼能去危險的地方呢。”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北出長城就是匈奴的地盤了,這麼大的“世界”,陛下根本去不了。
衛青霍去病找到了長城,便找到了大漢的位置,再向西北方延伸便是西域小國所在地。
衛青親自動手,將自己看到的地形圖在桌案上畫下來,這比斥候帶回來的地圖清晰多了。
李世民朱棣等皇帝都在忙著記錄世界地圖,輿圖一向是國之重器,有機會見到這樣的地圖怎能不記下來。
還有諸子百家,以及如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科學家,他們都在如飢似渴的汲取新的知識。
第一次見到世界地圖,打破了他們一慣的地理觀。
自古以來,就有中國是世界中心的觀念。因為大山的阻隔,他們與西方隔絕,因為大海的橫亙,他們以為海的外面就是天的盡頭。
又因為中國地大物博,雨熱同期,適宜人類居住,需要的物質都能在國境內找到,他們沒有向外探索的慾望,也沒有走出去的勇氣。
這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華夏自給自足、安土重遷的農耕文化。
【我們都知道雍正在位是1722年——1735年,此時,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全球殖民,開啟了世界版圖,1776年,美國透過獨立戰爭建國。1782年,瓦特研製“萬能蒸汽機”,開闢了“蒸汽時代”……】
評論區:
“總以為清朝和美國是兩個時代的產物,沒想到他們居然是同時代的。”
“近代的落後始於明朝,真正拉開距離是在乾隆時期。”
“西方已經工業革命了,乾隆還在下江南。”
“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殊不知,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個沒有任何防護的肥肉,誰都想來咬一口。”
【當時,西方先進國家正在鼓勵海外貿易,而中國即使是傑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對外交往,故而成為國際潮流中的落伍者。】
地圖上,西方列強殖民主義的火焰逐漸蔓延全球,非洲、美洲、大洋洲、亞洲,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一片淨土。
直到被鉅艦大炮開啟國門,列強如同強盜一般闖入華夏,代表清朝的明黃色一點點消失,中國全境被各種顏色覆蓋,東三省淪陷,華北淪陷,華夏全境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