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春秋爭霸
章節報錯
【這是杜牧給出的秦亡之失,要理解這篇文章便不能忽略作者的創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時代是晚唐時期,政治腐敗,朝政糜爛,藩鎮跋扈,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吐蕃、南詔、回鶻等國紛紛入侵——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
李世民猛地起身,雙目炯炯盯著天幕,太極宮中群臣也不自覺的向前,想看的清楚一些,聽的明白一些:“朕的大唐要亡了……”
程知節咬牙切齒道,“陛下,臣請命誅滅吐蕃等國,為我大唐掃除隱患。”
秦瓊、尉遲恭、李靖等大將也不甘落後,紛紛請命。
大唐初年將星如雲,哪個沒有滅國的戰績。
當然,現在的他們還沒有那麼高的功勞,但誰還不是跟著天策上將出生入死,一場場大戰走過來的,那些小國還真不被他們看在眼裡。
李治、武則天神色也不再輕鬆,明明是講秦朝二世而亡,怎麼受傷最重的反倒是我大唐!
【杜牧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
杜牧手持酒杯,思緒複雜,他想出將入相,“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卻只得了的風流文人的名聲。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再不復往日的榮光,藩鎮割據,強枝弱幹,皇帝有心壓制藩鎮,卻又遇到邊疆諸國扣關,藩鎮大權在握,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唐穆宗李恆沉溺聲色一命嗚呼,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遊戲無度,狎暱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
李世民:“這樣荒淫無道的人居然是朕的子孫,居然是我大唐的皇帝。他們沒學過歷史嗎!隋朝二世而亡近在眼前,他們居然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他痛心道,“百姓何辜啊!”
穆宗李恆,敬宗李湛卻一笑了之,這不是還沒亡國嗎,天幕也太小題大做了。
朕身為皇帝,受萬民供養,看看歌舞,玩玩遊戲怎麼了!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就走上了下坡路,他們能勉力維持不亡國就夠了,藩鎮邊患遠在天邊,歌舞遊戲近在眼前,何必捨近求遠,徒增煩惱!
【朝中還有宦官專權,任意廢立皇帝,權臣黨爭,朝局一片混亂。皇帝卻沉浸在近臣的吹捧中,苟且偷安。對於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阿房宮賦》主要批判的物件便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評論區:
“唐朝的宦官可厲害了,漢末的十常侍和明末的魏忠賢都比不了。”
“那是,唐朝的宦官掌握兵權,皇帝的性命都掌握在宦官手裡。”
“李世民:哪個不肖子孫給宦官這麼大的權利。”
李治,武則天也想問這個問題,但看到李世民發言,武則天默默潛水,李治卻興奮極了。
“李治:阿耶!”
李治不惜浪費一次評論機會,只想跟父親打個招呼。
他所處的時代乃是永徽六年,剛經歷立後風波,正與前朝的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士族爭奪權力。
他很想問問父親,為何要立下輔政大臣,難道是覺得自己的皇位來的太容易了,給他增加點挑戰嗎?
長孫無忌既是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又是自己的親舅舅,還是大唐開國功臣,三重光環加身,何時才能扳倒他!
可惜,這些話不能明說,只能寄希望於天幕講到唐朝時給父親提個醒。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留言,有些迷惑,轉而想起來,這應是另一個時空的稚奴。也不知承乾這個皇帝當的怎麼樣,和兄弟們相處好不好,稚奴有沒有受委屈。
可惜自己沒有評論機會了。
長孫皇后看著尚在襁褓中的小兒子也有些思緒混亂。
安史之亂前的皇帝在尋找罪魁禍首,安史之亂後的皇帝都將目光轉向唐玄宗,心裡默默埋怨,卻不能在天幕上明說。
天下之人都能看到天幕,不管祖宗做了什麼,身為後代子孫都不能失之恭敬。
【我們都知道,直接罵皇帝會有性命之憂,於是杜牧便只能借古諷今,借用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勸諫皇帝。可惜勸諫若是有用,唐朝也不會在混亂中走向滅亡了。畢竟不是誰都是唐太宗,能忍著欲殺魏徵的衝動,從諫如流的!】
魏徵,……
罷了,陛下剛得知這樣的壞訊息,心神不寧,就不去叨擾他了。
魏大人剛直不阿,卻也有自己的為官之道。
他的直諫與李世民的從諫是相輔相成的,君臣二人有志一同想要做青史留名的明君賢臣,所以才會剋制自己的慾望。
李世民更覺得子孫不爭氣了,不求你們有多少能力,就連聽話都做不到。
【所以,王朝滅亡這個問題是很大的,小希也需要時間準備一下,下節課我們便探討一下從商鞅變法到秦朝滅亡——法家是如何打造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又讓其分崩離析的。謝謝各位觀眾和小希一起學習歷史,我們下週再見。】
天幕消失了。
秦始皇看了看身邊的長子,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趙高還有隱在角落的李斯,命令道,“把趙高拉下去,候審。”
至於李斯,他太好用了,總能想到始皇的心裡去,先看看他具體做了什麼再行處罰吧。
秦始皇雖不知這兩人具體做了什麼,卻能推斷一二,趙高是自己的近侍,掌管璽印,李斯是未來的丞相,獨掌大權,一旦自己駕崩,這二人聯合起來,想做什麼做不到。
只是不知秦二世是誰……
歷朝歷代的人懊惱不已,秦始皇搶到了最後的機會,主播還答應專門講解秦朝亡國之事,他們卻只能幹看著。
這次直播中沒有發表評論的人還保留著自己手邊的小螢幕,評論機會可以保留到下次。
天幕上提到的朝代,都連夜召開朝會,將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匯總,沒有提到的朝代,也不敢閒著,他們在研究如何在天幕上發言,讓主播注意到,解說一番自家朝代的事。
畢竟,課後作業是關於百家爭鳴的,下次直播卻要說商鞅變法,這說明主播會根據他們的評論改變播放順序。
先秦諸侯卻沒有糾結這些事,就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知道自己剩餘時間不多,反倒不急了。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秦二世到底是自己哪個兒子,除了扶蘇,他還真沒怎麼了解過其他孩子,便是胡亥也只是年齡佔便宜。
秦始皇對自己的孩子十分寬容,他們喜歡那家學說便學習哪家學說,但每一個都精通商君法,這是秦國立國之本。
他覺得扶蘇過於仁義,治理國家就要用嚴刑峻法,讓百姓畏懼,他們才不敢生事。但扶蘇異想天開想讓黔首歸心,想廢除那些嚴苛的律法,這是儒家的學說。儒家紮根齊國多年,齊國還不是被秦國滅亡,齊王連反抗都不敢。
儒家講道德仁義,法家講法律規矩,儒法兩家水火不相容,他都沒有辦法將其融入秦國的政治體系,扶蘇如何能做到。
也不知後世的朝代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因著時代的侷限,秦始皇也想不到,後世的儒家身段能那麼柔軟,統治者想要什麼學說,他們就在儒家經典中解讀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