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淡泊名利趙知府
章節報錯
周震聽到那些官員的話,不由得呵呵一笑。
“要說這一次功勞最大的,還是之前那些被招安的山匪。”
“他們不僅是敢打敢拼,同時使用的一些戰術都是那些匈奴士兵們沒有遇見過的,朕決定把他們按功勞封賞,各位卿家可有異議啊?”
下面的那些官員們都忍不住愣了一下,很快就有禮部的官員走出來反對。
“陛下,這一次打退匈奴,這些土匪固然是功不可沒,但他們之前可都是土匪之身,如果破格重用的話,豈不是會讓天下的有志之士心寒嗎?”
“是啊陛下,這些土匪畢竟是土匪,讓他們在軍中任職,沒有去追究他們的死罪,就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又怎麼能夠把這些土匪重用呢?”
聽到下面那些官員的反對,周震微微眯了眯眼睛,但卻並沒有多說。
馮深在那裡老神在在的站著,根本沒有站出來說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手下的這些文官一定會站出來反對的。
作為宰相的馮深輕易的不會發表出太多的看法,但是他的看法自然會有人幫他說出來。
大周王朝畢竟是文官的天下,而這些文官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合乎禮,就算是那些土匪打退了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為這些土匪的身份終究還是會讓人詬病的。
就在這時,周震卻冷不丁地說道。
“朕記得,讓朝廷把這些土匪招安,並且安排他們去領兵攻打匈奴的,應該是青州的州牧吧?”
兵部尚書點了點頭,隨後又繼續說道。
“陛下,真正說出這個計策的,應該是青州的一名知府!”
吏部尚書也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這個知府趙鋒正在殿外候旨,他今年的政績很有意思。”
聽到王石的話,周震立刻打蛇棍隨上,裝作有些驚訝的說道。
“哦?是嗎?”
“那讓他進來吧,朕倒要好好聽聽他這個破格提拔的知府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一聽這話,外面的太監立刻告訴趙鋒他可以上朝了。
趙鋒從容不迫的走進去,一路走到那文武百官的最前方,才低著頭,十分恭敬的行禮。
“臣參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謝萬歲!”
一唱一和之間,趙鋒緩緩的站直了身子,周圍的那些文武百官立刻有些好奇的看了過來。
看到趙鋒居然如此年輕,那些官員們全都忍不住驚訝了起來。
周震低頭看著趙鋒,這也是他和趙鋒的第一次見面,看到趙鋒那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樣子,周震心中十分滿意。
不愧是周康給自己推薦的人,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不只是解決了這麼多的事情,而且看這份氣度就能夠斷定他以後的成就必然不小。
周震作為大周王朝的皇帝,之前見到的人也不在少數,有的人見到自己的時候就卑躬屈膝,臉上露出了卑微的表情。
也有一些雖然假裝清高,但實際上卻是想要得到高官厚祿。
只有趙鋒的眼神無比干淨,雖然態度看上去很是恭敬,但周震卻能夠感覺到趙鋒骨子裡帶著一副不卑不亢的態度。
周震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才笑著說道。
“趙鋒,你身為懷古府城的知府,朕聽說你做出了很多的政績。”
“不如今日當著這文武百官,你把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好好的說一說吧!”
趙鋒點了點頭,恭敬的拱手說道。
“那請陛下恕臣斗膽獻醜了。”
周震微微點頭,趙鋒開啟了自己手上的奏摺,聲音洪亮的念道。
“承蒙聖恩,臣年初之時調任趙縣知縣,鼓勵農桑,增加田產畝數,又奉州牧之命幫助剿匪,因功升任知府,臣感念聖恩,使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以報聖上賞識之恩!”
趙鋒說完這話,緩緩地合上了奏摺。
其他的那些文武百官聽到這話,全都滿頭霧水的愣在了那裡。
而王石更是忍不住愣了一下,轉過頭不可置信的看著趙鋒。
周震也愣了,自己鋪墊了那麼多,就是為了能夠讓趙鋒把自己做的事情全都大大方方的說出來,結果沒想到趙鋒這就說完了?
如果趙鋒真的只做了這些事情的話,那別說是來到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述職,哪怕是讓他受到吏部尚書的親自接待,都算是抬舉他了。
自己好好的給趙鋒設了這樣的一個局勢,結果趙鋒就全都把自己的心血給葬送了嗎?
此時,周震瞬間握緊了拳頭,感覺這個趙鋒實在是有點太不討喜了。
不過仔細想想,其他那些官員送上來的奏摺都是把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恨不得誇到天上去,哪怕是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也要寫個長篇大論。
這樣一想,周震感覺趙鋒似乎有點太過於淡泊名利了!
王石還在那裡發愣,宰相馮深就呵呵一笑,轉頭對著王石問道。
“王尚書,這就是你所說的,功績很有意思嗎?”
“老身愚鈍,實在是沒看出這些政績究竟有何出彩之處!”
王石頭上的冷汗都下來了,他有些求助似的看向周震,結果沒想到周震直接就把他給賣了。
“是啊王尚書,這個官員的政績好像也很是平淡啊!”
“不知道他究竟還做出了什麼事,不如你給朕好好說一說吧!”
王石一聽這話,頓時明白過來,周震這是在給自己臺階下,讓他給趙鋒好好的找補一下。
其實這件事本來就是周震安排好的,但是沒想到趙鋒走過來,簡簡單單的說了說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卻把這王石和周震都害了。
於是王石連忙拿過了趙鋒手中的奏摺,笑著說道。
“啟奏陛下,這趙知府今年是第一次進京述職,所以有很多事情還是不太明白,難免會讓各位同僚發笑。”
“其實這趙知府的話並沒有說錯,去年之時,他因為擔任懷古府城的庫官,利用公私合營的水泥廠,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就湊齊了稅收,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壓力。”
“關鍵這個水泥還是利國利民的東西,所以吏部就酌情將他調任為知縣,希望他能夠好好的一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