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跟這些蠻子在一起,怎麼能建設好地中海世界!
章節報錯
“這也不是沒辦法。”狄奧多拉對此並不太憂慮:“我們想辦法掌握住埃及,就基本沒問題了。一時競爭不過對方也沒關係,可以把成本轉嫁給蠻族,在中間取利就可以了。”
“這樣也不行。”郭康搖搖頭:“你估計對於海上貿易的量沒有概念吧?”
“怎麼沒有概念了,我經常處理這方面的檔案啊。”狄奧多拉疑惑道:“你說的未免太誇張了。難道整個歐洲的財富,都不夠維持貿易的?”
“整個歐洲我估計夠嗆,加上文蘭還差不多吧。”郭康直言道。
“那邊有多少金銀?”狄奧多拉已經驚訝得不太相信了,不知道是不相信這個貿易規模,還是不相信文蘭比這裡還富裕。
“總量多少我不知道,不過開採之後可以獲取的金銀,大概是歐洲總額的好幾倍吧。”郭康說。
“聖母啊……”狄奧多拉瞪大眼睛:“這事還有誰知道。”
郭康指了指兩人,又指了指天上:“天父知,聖母知,你知,我知。”
“我都沒敢給脫歡說,怕他吹牛的時候管不住嘴。”
狄奧多拉沒說什麼,點了點頭。他倆互相知根知底,倒是不擔心對方在不合適的場合說出去。
“那東方貿易需要多少資金支援?加上文蘭的金銀才夠麼?”她沒有糾結,繼續問道。
“在明朝不樂意貿易、主要靠走私的情況下,大概需要文蘭金銀的一半吧。”郭康想了想,說。
“那,那豈不是……”狄奧多拉已經有些愣神了。
郭康只是聳聳肩,畢竟他都是按保守資料說的。
之前他還沒給狄奧多拉細講美洲到亞洲的航路,所以她可能還沒概念。但在他之前瞭解的歷史上,西班牙在美洲獲得金銀的三分之一,從來沒有到過西班牙——它們直接透過“馬尼拉大帆船”,運到澳門,換取中國商品。這些“西班牙財富”就從來沒到過西班牙。
這些金銀購買來的商品,大部分也並不是流入西班牙,而是直接進入美洲殖民地。結果,由於西班牙人不擅長經營,讓本來就脆弱的當地市場遭到大量廉價明朝商品的劇烈衝擊。
最後的結果,是整條航路上的產業都被摧毀了。
在菲律賓,總督向國王報告,說當地人已經不再紡織棉花。因為把棉花賣給明朝商人,再採購他們運來的棉布,才是最省錢的方式;
在墨西哥,總督驚訝地發現,當地人穿絲綢的比穿棉布的還多:因為哪怕遠渡太平洋,明朝絲綢都比西班牙棉布便宜;
在秘魯,明朝的絲綢價格只有西班牙產品的三分之一,不但讓當地蠶絲產業破產,還繼續向外溢位。因為哪怕把這些明朝絲綢再運回西班牙,這些繞了大半個地球的紡織品,在面對競爭力貧弱的西班牙本土產品時,都依然是有利可圖的。
西班牙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上百年間,他們頂著極高的死亡率,開闢新大陸,發掘礦藏,結果啥也沒留下,連銀子都大半跑明朝去了,堪稱大航海時代最大冤種……
而美洲在此後,也一直大量進口東方棉布和絲綢。一直到19世紀中後期,美國才透過極低的棉花成本,把這一趨勢扭轉過來。
而且,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這些結果,是明朝官方對遠洋貿易並不特別積極,沒有以國家力量對貿易進行組織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那邊認真起來,會是什麼樣子,連郭康自己都想不出來。
“伱大概估計下,就知道了。整個歐洲的金銀加起來,都不夠填這個坑。”他搖搖頭,告訴狄奧多拉:“所以我才說,我們當中間商也沒用——你把下游的蠻子全給賣了,都抵不起這個差額的。”
“那,我們怎麼辦啊?”狄奧多拉這下也想不出辦法了:“要不提前佈局,想辦法儘快開拓文蘭?”
“這樣代價太高。”郭康告訴她:“早期的開拓非常困難,經常路上就要死一半人。也就活不下去的蠻族能承受這種損失,換做其他地方人,更可能選擇直接造反。”
“所以,最好的方法,反而應該是脫歡那個思路——等蠻族慢慢向西開拓,然後我們再下場,收割他們的開拓成果。這樣,代價可能還會小不少。”
“但就算這樣,也不知道夠不夠。明朝就是這個世界的‘銀泵’,幾乎是個無底洞。他們要是和爪哇元打海戰開啟竅了,學會了主動貿易來補充水師經費,可能缺口還得更大。”
“難道歐羅巴和文蘭加起來都不行麼……”狄奧多拉趴在桌子上,有些無力地說:“這到底真的假的,怎麼會這麼誇張。”
“這都是正常現象。”郭康倒是不怎麼奇怪。
“中原人喜歡自稱‘諸夏’,於此對應的就是‘蠻夷’。諸夏居住的地方叫中國,對應的就是‘外國’。”郭康告訴她:“在古人的世界觀裡,大體上就只有這兩個部分。”
“他們經常懶得區分,喜歡把‘蠻夷’,或者委婉點說,‘外國人’,全都當做一體。但比較尷尬的是,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中國’確實和其他所有‘外國’加起來差不多。”
“這可真傲慢啊……”狄奧多拉感慨道。
“沒辦法。時間長了,大家早都養成習慣了。”郭康聳聳肩。
在他之前生活的世界,哪怕鄙夷塞里斯的人,都喜歡用“中國”、“外國”進行二元對比,證明中原文明落後。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怪的現象:哪怕一個塞里斯人在鄙夷中原文明的時候,他的潛意識裡,也依然採用著一種十分古老、十分傲慢的標準,把“外國”當做古時候那些不屑於區分的“蠻夷”——即使他們自己的主觀意圖完全相反,在表現上也依然如此。
所以,一個文明的核心是極難改變的——或許就不可能改變。這種天天拿自己比全世界的自負心態,可能就是長久以來積累起來的習慣,哪怕動亂和衰落,都不能消磨。
“要和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在經濟上有來有回,就需要一個至少規模差不多的群體。否則,明朝可能都不把我們當回事。”他解釋起自己的觀點:“所以我才認為,我們至少要努力整合地中海世界,才能達到這個門檻。”
“只當箇中間商,顯然不能滿足要求。因為蠻族的管理過於落後,效率太低了。只有我們親自去管理,才能發揮出這片土地的潛力啊。”
“跟這些傢伙一起,怎麼能建設好羅馬故地呢?”他反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