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紀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紀,也是古生代的第三紀,約四點四億年前至四點一億年前。一般來說,早期的志留紀到處形成海侵。中期的志留紀海侵達到頂峰。晚期的志留紀各地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出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劇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之間相互碰撞,導致一些地方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的鉅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

這個時候還是以海生物為主,在淺海海底棲息的生物之中,腕足動物的數量最多,殼長可超過八十厘米,發育匙形臺、五房貝族,始於晚期的奧陶紀,到志留紀達到鼎盛。無洞貝族、無窗貝族、石燕族,自奧陶紀之後,穩定發展,後來成為腕足動物的主要族群。在奧陶紀大量繁殖的正形貝、扭形貝,到志留紀明顯的衰落。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志留紀時乃佔重要的地位,各個門類的種屬更替和內部組分有所變化。如筆石動物保留雙筆石類,新興的單筆石類也是比較繁盛的。腕足動物內部的結構變化是比較複雜的,如五房貝目、石燕貝目、小嘴貝目得到發展。軟體動物蟲頭足綱,鸚鵡螺類顯著的減少,而雙殼綱、腹足綱則逐步發展。三葉蟲開始衰退,但是蛛形目和介形目大量發展。節肢動物中的板足鱟,也稱海蠍。

在晚期的志留紀海洋中廣泛分佈,珊瑚和層孔蟲也是比較繁盛的,常常形成生物礁、生物丘、生物層。四射珊瑚、束板珊瑚、日射珊瑚,數量和種類繁多。植物除海生藻類乃然繁盛之外,志留紀末期,陸生植物從水中開始向陸地發展,裸蕨類植物首次出現。劇烈的造山運動,海洋麵積減少,陸地面積不斷的擴大,作為陸生高等植物的先驅,低等維管束植物開始出現並逐漸的佔領陸地。其中,裸蕨類和石松類。

在淺海之中,在奧陶紀出現的脊椎動物無頜魚類進一步發展,進化有頜魚類開始出現,為後來魚類高等脊椎動物奠定基礎。繁盛一時的三葉蟲開始逐漸的衰退,板足鱟類開始興起,是當時海洋節肢動物個體最大的種類。在志留紀晚期,早期的昆蟲和蛛形的節肢類已經在陸地出現。

隨著紀元的推演,泥盆紀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紀,屬於顯生宙古生代。約四點零五億年前至三點五億年前,早期裸蕨類開始繁榮。中期後,腕足類和珊瑚的發育,原始菊石、昆蟲開始出現。晚期原始兩棲類、迷齒類開始出現,蕨類植物和原始的裸子植物出現,無頜類趨於滅絕。以泥盆紀開始,地球又開始海西運動,很多地方開始上升,露出海面成為陸地。泥盆紀早期裸蕨類繁茂,中期以後,蕨類與原始的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等繼續繁盛之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和昆蟲,脊椎動物之中的魚類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冑魚趨於滅絕,原始的兩棲類開始出現,腕足類在泥盆紀發展順速。志留紀開始出現的石燕貝目成為泥盆紀重要的化石。此外,穿孔貝目、扭月貝目、無洞貝目和小嘴貝目的劃分在和對比的泥盆紀地層中極為重要。泡沫型和雙帶型四射珊瑚在那個時候是相當的繁盛。泥盆紀早期以泡沫型為主,雙帶型珊瑚開始興起。中、晚期的泥盆紀以雙帶型珊瑚佔主要的地位,鸚鵡螺類大大的減少,菊石中的稜菊石類和海神石類繁盛起來,正筆石類大部分滅絕。泥盆紀早期殘存少量的單筆石科、竹節石類始於奧陶紀,泥盆紀一度達到鼎盛,泥盆紀末期滅絕,其中以薄殼型和塔節石類繁盛,光殼節石類也十分的重要,牙形石演化到泥盆紀又進入一個發展高峰,早在泥盆紀以無頜類居多。中、晚期泥盆紀時期的盾皮魚是相當繁盛的,它們具有原始的顎,偶鰭發育,成歪形位。泥盆紀早期裸蕨植物較為繁盛,有少量的石松類植物,多為簡單形態,是個體不大的草本類。泥盆紀中期,裸蕨植物乃佔優勢,但是原始的石松類植物是更加的發達,出現了原始的楔葉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植物。泥盆紀晚期,裸蕨植物瀕臨滅絕,石松類繼續繁盛。節蕨類、原始的楔葉植物獲得發展,新的真蕨類和種子蕨類開始出現。那個時候的氣候還是很溫暖的,陸生植物從一株小無葉的種到一株高達十二米的樹狀,蕨類均有。

海洋之中的無脊椎動物是異常的豐富,由造礁珊瑚、海綿、棘皮動物、軟體動物和眾多的腕足動物組成,三葉蟲在數量上極大的減少,在泥盆紀是地球生物界發生巨大生物變革的時期。由海洋向陸地大規模進軍在這一時期最為突出,最重要的是生物演化事件。首先,脊椎動物進入飛躍發展時期,各種魚類空前繁盛,有頜類、甲冑魚數量和種類增多,現代魚類硬骨魚開始發展,開啟魚類時代。在泥盆紀晚期,由魚類進化而來的兩棲脊椎動物開始脫離水體徵服陸地的演化過程。其次,陸生植物裸蕨類在陸地上是完全站穩了腳跟,並且它們的三支後代,石松類、楔葉類和真蕨類開始發展,到了泥盆紀晚期,出現了這類植物構成的成片的森林,大地真正披上了綠裝,使荒漠的大陸變成綠洲。

三點七七億年前的某一天,大地開始劇烈的晃動,地動山搖,塵土飛揚,遮天蔽日而來的烏雲,天空瞬間暗淡下來,如同黑夜,大量的高溫氣體從某海床裂縫中噴出,導致附近的海水開始沸騰,煙霧瀰漫於上空,很多魚類的屍體漂浮在沸騰的海面之上,一股濃濃的腥臭味撲鼻而來。河床不斷的顫抖,頓時迸裂,三百多億立方千米的岩漿噴湧而出,將海平面爆裂而開,直衝雲霄,衝散這厚厚的雲層,燒紅整個天空,眼前是一片暗紅。滾落的岩石很快的摧毀了附近所有的珊瑚礁和其它的生物。岩漿不僅使海水的溫度大幅升高,燙死成千上萬的生物,還汙染了海水。岩漿中的有毒物質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使海水發生酸化,大量的動物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在離災難發生五千多年之後,海水之中的汙染物擴散在大氣之中,其中大部分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迅速升高,達到三十攝氏度,洋流也停止運動。在赤道地區,海水溫度由二十攝氏度升到三十二攝氏度,更多的珊瑚無法在高溫生存而死去。在災難發生十萬年之後,岩漿還在繼續噴發,此時的陸地是沒有土壤的,由於植物枯敗後的腐化,土壤才覆蓋於地面之上,成為海藻很好的養料,海藻的興盛消耗大量的氧氣,加快動物的滅絕。災難發生七十五年之後,天空的水蒸氣與二氧化硫發生化學反應,下起了酸雨,連續數萬年的酸雨的泛濫使植物的數量進一步減少,土壤發生酸化。超級地幔柱衝破海床一百三十萬年,也就是三點七六萬年前。在中國的西部,大地開始劇烈的顫動,一個直徑八千米的火山口中,二十萬立方千米岩漿噴發而出,岩漿淹沒了方圓五十千米所有的地方,大部分陸上動物瀕臨滅絕。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和有毒氣體遮天蔽日而來,完全遮住了陽光,大地陷入兩百多萬年的長夜之中。一百多萬年之中,地球的溫度不斷的升高,火山灰使陽光發生折射,地球無法獲得太陽能,海水從三十二攝氏度跌倒十六攝氏度,淺海之中的魚卵立即全部死亡,地球陷入嚴重的冰期。在災難發生一百五十萬年之後,地球開始一百多萬間的一場大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最長的大雪,大雪持續了數年之後,冰冷的海水之中的生物開始大量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