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從一片漆黑中撕開了一道口子,摸到了一扇門,開啟門卻是砌死的一堵牆……

三人望著久久站在窗前凝視遠方的林森,琢磨了起來……

“看他這樣子,像不像信仰崩塌的前兆?”

“就算山崩地裂,他的信仰也不會崩塌。”

“這裡屬你主意多,有什麼好辦法?”說著兩人同時看向了曹雪飛。

曹雪飛眉頭緊鎖嘟囔著小嘴凝視了林森好一會,突然一個機靈:“有了,不就是信仰嗎,我們去岡仁波齊。”

“好,就現在?”

“就現在!走!”

三人一邊拉著林森往外走,一邊說道:“走走走,散散心。”

剛緩過神來的林森帶著歉意說道:“我真沒事,這是要去哪?”

“去岡仁波齊。”

“那好,走走走。”

岡仁波齊,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梵文中意為“溼婆的天堂”,座標:81.32134E,31.07002N,海拔6714米,山峰成巨大的圓錐狀金字塔形,被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和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塔欽,座標:81.30002E,30.97903N,海拔4675米,為岡仁波齊52公里轉山的起點和終點。站在起點,林森提議道:“我們在這個位置釋出一個活動,取名‘信仰之旅’。讓來到此處的窩友,記錄下他們所堅持的信仰。至於獎勵,就與使用者等級評選掛鉤。”

“這主意不錯。”

“思窩,基於本座標釋出活動任務,內容‘岡仁波齊轉山匯,我的信仰之旅。’獎勵與使用者等級評選掛鉤。”

“岡仁波齊轉山活動已釋出。”系統提示聲就如同漣漪一般,從塔欽盪漾開去。正在瑪旁雍措轉湖的吳越和楊曦,收到了來自思窩的周邊活動資訊提醒,便將岡仁波齊新增到了行程規劃裡。同樣收到資訊提醒的拉姆措,收拾好了行囊,便馬不停蹄地踏上了信仰之旅……片刻之間,在思窩地圖上,無數路徑從四面八方彙集到了塔欽,眾多窩友結伴而行相約到了這裡。

從塔欽出發往西走,進入拉曲峽谷,這裡海拔4740米,遠處岡仁波齊雪白的山尖刺破了身旁的山體,嶄露的頭角鎮入天空,攪動著縷縷雲霧,變幻莫測。走到兩腿佛塔,岡仁波齊南面著名的卍標誌便顯現了出來,從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形成的“一豎”,與橫向岩層所構成的“一橫”十字相交,組成了佛教萬字元,這便是世間萬物因果機緣所象。期間,不乏朝聖的信徒從身邊虔誠地跪拜而過。

“這些虔誠的信徒,52公里的外轉山道,2萬餘次的跪拜,20余天的耗時,轉滿13圈後,再進入內轉山道繼續朝聖。已然成了他們刻在骨子裡,雷打不動的信仰。”

“不知從何時開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再是美德。”

“因為創新加劇了變化,人便失去了耐心。”

“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人心焦躁不安。”

四人行走在轉山道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了信仰的共性,比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比如面對眾多誘惑不為所動的執著……雖然沿途的風景隨著岡仁波齊四面的變化而變化著。

岡仁波齊的西側,是海拔4800米的白度母峰與無量壽峰路段。海拔5080米的止熱寺位於岡仁波齊的北側,經過海拔5370米的天葬臺,便是海拔5648米的卓瑪拉山埡口,轉山道的最高點,經幡鋪滿了此處碎石路的兩旁。

伴隨著思窩頌起了《藏傳佛教格魯巴四皈依》:“喇嘛喇加森祈喔,桑吉啦加森祈喔,曲拉加森祈喔,根登啦加森祈喔……”大家一起拉起經幡鋪到了碎石路旁,與長長經幡一同延伸的是信仰的漫漫長路。從這裡開始,便是轉山道的轉折點,進入到了下山道,腳下滾落的碎石,在空曠的山間、在放空的心間飄蕩,更顯透亮。帶到了不遠處海拔5568米的託吉措,就如同在鋒利的山峰下凝結成了劍柄上的寶石。跨過冰川溪流,從海拔5233米的不動地釘,到海拔4835米的祖楚寺,穿過海拔4678米的宗曲峽谷口,踏過海拔4650米的巴嘎草原,到達了終點,回到了起點:塔欽。

人生就如同這場轉山,雖然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卻已時過境遷。此時的塔欽,也多了吳越、楊曦、拉姆措等相約而至的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