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人好整以暇的看著跪在地上的陸明薇,前些時候的怨氣此時終於一掃而空,對於她來說,陸明薇本該就是陰溝裡的老鼠,是上不得檯面的,該由她來操縱的。

可這上不得檯面的東西被她寶貝兒子看上了,竟還不知道跪下感謝上天,反而還生出叛逆之心來。

這可真是無法容忍的罪過。

日子一天天過,王威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加糟糕了,他在家中暴躁易怒,從前在老夫人跟前還有幾分收斂,知道要好好的表現,遮掩那些不能見人的行徑,可是最近他愈發的遮掩不住了。

王大夫人看著兒子日漸暴躁,自己也逐漸消瘦。

她這樣愛自己的兒子,哪裡能夠忍得了他有一天被千夫所指,被萬人唾罵?

所以這個時候,陸明薇的地位陡然重要起來了。

她原本是想按照丈夫的交代,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再來提這件事的,可是誰知道剛才王俊山告訴她,可以去太后跟前求一求婚事了。

她這才知道原先的計劃有了差錯。

也算是給這丫頭臉面了。

她轉眼之間已經想了這麼多,陸明薇跪得端正筆直,只不過短暫的驚詫過後就平復下來,靜靜地將自己之前定親又退親的事情說了。

崔太后原本是靠在引枕上的,她原本也只是例行公事的問一問,卻沒想到陸二姑娘竟是個定了親又退親的,不由得便來了幾分興致,哦了一聲饒有興致的開口:“楚國公府不好麼?怎的你竟要退親呢?”

一個女孩子敢搶先說出退親的話,這可是千古難見的事。

尤其是對方還是如此的豪門望族,崔太后覺得陸明薇有點兒意思。

陸明薇垂下眼,將退親當天的事情說了一遍。

她敘述得詳略得當,該說的才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沒提。

可饒是如此,崔太后已經難掩欣賞,笑眯眯的讓陸明薇起來了,又笑著點點頭:“你這麼一丁點兒大的年紀,竟然能夠有摧枯拉朽的勇氣,可真是難得。可見是個性子烈的。”

她一面說,一面笑著看著王大夫人:“她可不是普通的閨閣女孩兒,看這樣子是個有些氣性的,你可得好好想想清楚,當真是能夠接受的了這樣的兒媳麼?”

早從看到王大夫人開始,陸明薇便已經知道王大夫人動機不純了。

畢竟王大夫人都是能夠在劉家設局引她去見王威的人,她還能做出什麼好事來?

可是聽見崔太后的話,陸明薇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錯愕,王大夫人竟然直接去太后跟前求恩典賜婚?!

王家是在想什麼?

想著她們是老牌的功臣,也是聖上的恩人,就覺得萬事大吉,什麼事都能順她們的意了麼?

王大夫人已經笑眯眯的把目光從陸明薇身上挪開,朝著崔太后行了個禮,十分從容的捂著嘴笑了:“太后娘娘明鑑,我們家那個孩子就是個固執的性子,也不知道是從哪裡聽說了陸二姑娘的事蹟,一再說陸二姑娘是個愛憎分明的姑娘,這不,把我纏的實在是沒了法子,臣婦這才求您來了,臣婦自知有些冒昧,可也是想求個恩典,也不辱沒了陸二姑娘。”

若是不知情的人來看,一定是覺得陸明薇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給砸中了,否則的話,王家的身份地位,這門親事簡直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別說王威的名聲差,那也是在世族勳貴之間流傳的心照不宣的秘密而已,誰還會真的大大咧咧的傳出來?

何況,深宮裡的娘娘們更不可能知道一個外男的往事了。

此時聽見她這麼說,崔太后戲謔的問陸明薇:“小丫頭,你是個有主意的,現在人家求到哀家這裡來了,一心一意要求娶你回去做正經的大奶奶,你同意是不同意?”

一般來說,能夠得太后賜婚,這可是天大的恩典。

同樣的,大多數人便是不同意也要礙於太后的情面同意,否則的話,豈不是不給太后臉面?

有時候個人的意願在絕對的強權之前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因素,決定不了任何東西。

王大夫人澹澹看著陸明薇,等著看她如何應對。

只可惜陸明薇仍舊沒有露出什麼驚慌失措委曲求全的模樣,她鎮定自若的跪在崔太后跟前,低著頭卻挺直了嵴背,大著膽子抬頭看著太后:“請問太后,若是臣女不肯答應,是不是便有罪?”

她這麼回答,崔太后臉上的笑意便消失了。

王大夫人更是立即便呵斥:“你這孩子,胡說八道什麼呢?太后娘娘跟前,娘娘如此看得起你,這可是天大的榮耀,你怎的不知道珍惜?”

可真是會給人扣高帽子,一個不小心,這個對太后大不敬的帽子就扣下來了。

陸明薇不慌,也因為不慌所以思路清晰,並沒有掉進王大夫人的語言陷阱,只是有條不紊的反駁:“夫人誤會了,臣女只不過是想問問太后娘娘,叫臣女來是已經決定要賜婚,還是要問一問臣女的意思。若是太后娘娘已經決意賜婚,臣女便只能接受,也無所謂願意不願意了,可若是太后娘娘是想問一問臣女本人的意思,那臣女便要大著膽子回您的話,回太后娘娘,臣女不願意。”

王大夫人真是氣的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指著陸明薇的手都有些發顫,此時此刻,她說的絕對是心裡最真的話,大聲斥責道:“你是個什麼東西?!也敢在太后娘娘面前說這些願意不願意的?!”

陸明薇不為所動,跪在地上面色澹澹。

崔太后倒是擺了擺手打斷了王大夫人的話,自己若有所思的看著陸明薇:“你膽子當真是如同傳聞當中的一般大,怪不得長安在你手裡吃虧。你這麼直截了當的拒絕哀家,便不怕哀家發怒麼?”

陸明薇垂下頭:“太后娘娘明察秋毫,一定不會因為臣女不願意而遷怒降罪,所以臣女有這個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