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字卷 第一百九十九節 動靜
章節報錯
就在馮紫英優哉遊哉享受著婚假、春假連休的好時光時,大周朝中內部的紛爭卻到了一個不得不了斷的時候了。
戶部尚書鄭繼芝終於病倒不能視事了,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訊號。
現在西南戰局、九邊補給、東南新建都需要戶部有一個十分熟稔的能臣來支應,可鄭繼芝這一病倒,朝廷中樞在財政這一塊一下子就陷入了停滯。
崔景榮雖然也算是其中能手,但在威望上卻無法和鄭繼芝相比,面對兵部和戶部內部的這些協調磨合上都還欠缺了一些,加之大家都知道下一任戶部尚書會是來自北地士人,崔景榮是沒戲的,所以大家也就更不會對崔景榮的安排言聽計從了。
必須要儘早拿出一個決斷了,這是內閣諸公一致的意見,再拖下去,就會因為派系的紛爭變成朝廷的災難了,無論是皇上還是朝中臣僚們都不會滿意,這對諸公的威信也是一個傷害。
文淵閣,宰相公廨。
葉向高滿是疲態,方從哲眼圈發黑,齊永泰眉頭深鎖,李廷機面色陰沉,李三才則是淡然處之。
這一場博弈幾乎耗盡了在座眾人的心力,尤其是葉向高、方從哲和齊永泰。
他們三人在內閣中居於主導地位,而李廷機大多數觀點和葉向高一致,至於李三才,才入閣不久的資歷以及他北人卻傾向於南人的態度讓他也明白現在最好是三緘其口。
六部改七部的觀點已經確立下來,商部從戶部、工部獨立出來,單設一部,大周朝整個除了夏稅秋稅之外的工商業稅收全數交由商部來負責,包括礦稅的節慎庫。
就戶部來說,這一塊商稅還沒有影響到戶部的權力中樞地位,加之鄭繼芝病倒,即將上任的戶部尚書黃汝良還暫時沒有資格參與到其中來,而即將走馬上任的新工部尚書崔景榮之前也還處於待定狀態,所以戶部和工部剝離一部分職責和權力交由新設立的商部,就成定局了。
如果是馮紫英在這裡,就能感覺到這個大周商部更像是後世海關、工商局、稅務局和發改委的一個集合體,當然前三者職能更突出,而發改委的職能現在還十分弱化。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劃分,還涉及到許多具體職責細化調整,只能下來之後在慢慢計議,對內閣諸公來說,新設立一部,同時還要對整個七部的尚書人選進行敲定,這才是今日的最重要事務。
戶部尚書黃汝良,福建泉州府晉江人,工部尚書崔景榮,北直大名府長垣人,商部尚書官應震,湖廣黃州府黃岡人,禮部尚書顧秉謙,南直崑山人。
這幾個人選其實早前就有了定議,基本上沒有什麼分歧,但是在吏部尚書、刑部尚書上,各方卻是爭執不下。
最後齊永泰還是做了妥協,同意由劉一燝出任刑部尚書,但劉一燝留下的右都御史由喬應甲接任,但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張懷昌,張懷昌是遼東人,喬應甲是山西人,皆為北人,按照慣例,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不能是同一區域人,所以如果喬應甲接任右都御史,那麼作為左都御史的張懷昌就要挪位置,考慮到張懷昌擔任左都御史時日已久,所以內閣也覺得張懷昌該動一動了。
問題是張懷昌身為左都御史,要動就只能去兩個位置,要麼吏部尚書,要麼戶部尚書,甚至去兵部擔任尚書都只能說是有些勉強了。
這卻是一道難題,吏部尚書是江南士人志在必得的位置,絕無可能讓出來,戶部尚書早就定了黃汝良,一樣不能動,那如何來調整?
“進卿兄,我以為由懷昌兄出任兵部尚書,景秋兄出任左都御史,這樣的調整更為合理,……”思考良久,齊永泰才提出自己的建議。
葉向高看了一眼方從哲,方從哲也遲疑地道:“懷昌出任兵部尚書,是否合適?另外景秋擔任左都御史,皇上那裡……”
大家都知道張景秋是皇上的心腹,以至於這位來自南直隸計程車林名臣現在有點兒變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江南士人對其冷淡,而北方士人也不可能把他視為自己人,以至於張景秋在兵部尚書位置上這麼些年了,一直處於一種尷尬境地。
現在將其調整到左都御史,算是一個略為升遷或者平調,可對皇上來說,會不會執掌兵部更重要呢?
“中涵兄,京營的情況大家都清楚了,正在重建,只要兵部尊重皇上的意見,按照皇上的意見來重新把三大營建立起來,我覺得或許懷昌兄比景秋兄更合適,畢竟他是從遼東出來的,對遼東情況十分熟悉,更清楚我們大周的最大威脅來自何處。”
齊永泰提出自己的觀點:“至於景秋兄去都察院,我想下一步朝廷也要考慮一些對咱們朝中和地方的官員選拔考察制度進行調整,這個設想在我擔任吏部尚書的時候就已經向進卿兄和皇上提出過,但一直遲遲未動,原本我也考慮過是不是等到局面稍微平靜之後再來提出,但是現在我覺得恐怕兩三年甚至三五年內外局面都不會太輕鬆,所以我以為還是應當儘早來推動。”
這樁事兒這個時候被齊永泰提出來,葉向高頗為吃驚,他知道這肯定是齊永泰準備良久的了,但現在的局面合適麼?
另外這和張景秋出任左都御史有何關係,陡然間葉向高猛然明白過來,如果吏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人選不能讓皇上滿意,那這個新的考核制度體系肯定很難獲得皇上的支援,如果缺乏皇上支援,那麼這種考核制度體系變化就別想真正推行開來。
葉向高一時間有些吃不準,遲疑起來,而方從哲則皺著眉頭道:“乘風,你的建議很好,但是具體如何改革修正這個你說的官員考核體制,恐怕這不是簡單幾句空話就能行,而且還要讓其真正達到效果,就不容易了,這如何來操作也是一件難事。”
“中涵,我們都知道這些事情要想做成,哪一樣都會有許多困難,可若是始終抱著不如擱一擱,放一放,等一等的心思,那怕是永遠都沒法真正推動起來。”齊永泰正色道:“我原來也是此等心思,結果才發現這越是等,越是消磨決心意志,到最後會發現難處越來越多,越是不想啟動,到最後,就是根本動不起來了。”
齊永泰的一番話讓葉向高和方從哲都頗有感觸,他們都是人中龍鳳,大周千萬官吏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之士,自然清楚齊永泰所言在理,如果始終抱著畏難情緒而想拖延,那麼就別想做成一件事情,所謂客觀困難任何時候都存在,甚至會因為大周局面本身的艱難越來越難做到,正因為如此才應當果斷推動,
齊永泰在吏部尚書任上時就提出了對官員考核的層層監督推動具體措施,比如用六科來監督六部,六部監督地方,每月列出需要做成或者取得進展的事件,然後採取三冊制,一冊交內閣,一冊交六科,一冊在皇帝,然後層層監督,內閣攬總,其中重點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四部,現在七部,則需要加上商部,而這五部則直接對各省直。
這樣就改變了每三年對地方的大計,每六年對京官的京察考核方式,變成了每月核查落實,每年總結落實,對官員的升降考評更為具體化和及時性。
葉向高此時態度反而明朗起來了,點點頭:“乘風,你的想法我贊成,存之就任吏部尚書之後,此事便可以推動起來,……”
見葉向高表明了態度,齊永泰心裡也踏實了一些,今日的計議涉及到未來多年大周朝局的走向,此番江南士人在人事安排上大佔上風,齊永泰也倍感煎熬,但是李三才此人坐歪了屁股,能夠不扯北地士人後腿已經算不錯的了,所以他也是獨木難支,能得這個結果已經算不錯了。
“進卿兄那我們可就說定了,開年之後各部人事定下來,我便要和存之好好談一談,定要儘早動起來。”齊永泰又看了一眼方從哲,他也知道新任吏部尚書高攀龍是葉向高與方從哲達成的妥協,論理在資歷上高攀龍還有些欠缺,但是又方從哲的力薦,加上葉向高也認為高攀龍為人清正,做事有章法,便同意了。
“可以。”葉向高和方從哲交換了一下眼色,同意了。
此事敲定,齊永泰便欲乘勝追擊:“另外,韓爌如何安排,我意由韓爌替代吳道南,出任順天府尹,順天府當下情形眾所周知,吳道南可調任禮部左侍郎。”
齊永泰此言一出,立即讓葉向高和方從哲都驟然色變,他們雖然早就知道不少人對吳道南在順天府尹位置上的無所事事感到不滿,甚至包括一些江南籍官員,但是齊永泰提出要換吳道南,還是讓他們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