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長安城越遠李象越體會到這個路不好走了,原本還以為每天八十里能夠達到,可是在離開的第五天之後,這個數字就開始減少了。

李象的大馬車換成了小馬車,四列隊伍變成了兩列隊伍,即便是這樣,中途的速度也得停下來,主要也是因為上下高度差太大,如果要是想保持速度的話,除了那些正經打仗計程車兵之外,其他人恐怕都跟不上,除了這三千名士兵之外,還有六百多人的僕從隊伍,他們早就已經落到後面了。

李象打仗的時候和其他將軍不一樣,其他將軍如果要打仗,沿途的地方官負擔會很重,除了要準備士兵的吃喝拉撒之外,還得給軍隊的主將另外準備一套,李象自從吐谷渾開始這樣的行為就已經沒有了。

這樣做固然引起了軍中老牌將領的不滿,你自己不願意享受,也使得我們這些人不願意享受,但是李象依然推行下去了,雖然讓他們不滿意,但的的確確是給老百姓減少了負擔,除了需要準備一部分物資之外,老百姓不需要給軍隊提供任何的幫忙,軍隊裡攜帶的這些人能夠保證路上的所有事情。

蕭禹以前的時候只是聽說,但是對於李象的做法並不太瞭解,這一次從長安城出來之後,經過這幾天的行軍,他也算是看出來了,李象和別的人不一樣,別的人考慮的或許都是自己的得失,唯獨李象會把老百姓放在首位,這樣的人短時間之內可能看不出有什麼優勢,但是當天下百姓歸心的時候,這樣的人才是政治場上最強的人。

蕭禹很高興自己的家族能夠和李象扯上關係,當然這一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事,不過蕭禹已經在心裡下定主意了,拋開孫子那邊的事不談,他和李象在以後的合作當中,那也儘量按照李象的想法去做,畢竟李象不會虧待自己的合夥人。

就拿現在的五姓七望來說,除了崔三爺那一脈,其他的人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甚至有的家族已經變成了二流家族,崔三爺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利和財富的呢?還不就是因為第一時間歸順了李象,要不然的話現在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哭呢。

當然老崔家也有很多人不願意,所以那些人就和崔三爺分道揚鑣了,他們那些人繼續走原來的路,崔三爺選擇全面和李象合作,現如今崔三爺那邊蒸蒸日上,至於和剩下的那些崔家人,日子就沒法提了。

蕭禹曾經宴請過崔三爺,詢問了一些其中的奧妙,崔三爺的回答也很簡單,有些人就是帶著王者之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上天護佑,如果要是你站錯了隊的話,哪怕你的算計再怎麼好,到最後也是個失敗。

當時蕭禹還覺得崔三爺的話是無忌之談,很有可能是被李象給洗腦了,現在才明白人家不是給洗腦了,人家是能夠把這其中的事兒看得明白。

最主要的就是人家真的在其中得到好處了,就拿高句麗的那些土地來說,剛開始的時候有誰願意要呢?最終還不是李象拿到了百分之八十,最後那百分之二十全部交給了崔三爺,後來佔領了半島之後,國內的移民才開始,可是遼東的土地都被他們兩個給分了。

當然有些人眼熱,可是你眼熱又能如何呢?朝廷的大印蓋在了上面,除非你說朝廷的大印不管用了,但即便是李世民站在那裡,他敢說這句話嗎?遼東的土地固然貴重,但比起大唐的信譽來說,那能算得了什麼呢?為了這點土地就要推翻大唐的信譽,李世民也玩不起的,更加不要說其他人了,所以他們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李象和崔三爺斂財,而且還是正大光明的斂財。

路上整整走了二十一日,終於算是來到了成都,這裡是益州牧所在地,李象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也來過,那可是西南三省第一大城,在整個國內也是能夠數得著的,可現在怎麼看怎麼不對勁,頂多也就是一個稍微大點的城鎮而已。

“微臣益州副都督張九里見過殿下……”

在成都的城外,這裡的最高官員帶著其他官員給李象見禮,他們遠離長安城,很多人都已經是失去信心了,覺得幹出政績來也沒有用處,畢竟有實力的人誰會到這裡來呢,來這裡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沒有根基的。

這一次接到了朝廷的聖旨之後,他們的第一想法不是把活給幹好,讓李象高看一眼,然後把他們調回長安,他們的第一想法反而是抓緊時間應付過去,等李象走了之後,他們又能夠恢復以前的日子。

說白了也就是懶政,在這樣的地方已經是沒有雄心壯志了,更何況以前他們努力的時候,長安城也沒有看到他們的成績,反而是選擇了無視,所以現在也沒有人努力了,在這裡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不錯,至於當地老百姓是怎麼想的,他們也就不管了,全然沒有一副父母官的做派。

李象並沒有讓這些人起來,按照官場規矩,這些人都已經跪在這裡了,李象也會馬上叫他們起來,可是一路走過來,李象心裡這個火是越來越大,這還是靠近長安城的一側,老百姓都已經是吃不上飯了,如果要是繼續往前走的話,餓死的人恐怕成群結隊的,這難道不是你們這些地方官的失誤嗎?

大山裡的情況咱就不說了,成都周圍大片大片的荒地,但凡你們這些人要是有點腦子的話,組織老百姓進行開墾,那麼能吃不上飯嗎?你們平時的時候是不缺糧食,可餓死的,老百姓你們都選擇視而不見嗎?

所以李象的心中有火,並不想著讓這些人起來,雖然蕭禹是新上任的益州都督,但李象才是這裡最大的,李象不吭聲的時候,其他人誰敢讓他們起來呢,哪怕是把膝蓋跪爛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