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官方稱呼
章節報錯
聽到李象的這個稱呼,李世民臉上的臉色更加不好了,以往當他生氣的時候,李象都是會稱呼他為爺爺的,以此來哄他高興,並且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可今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長孫無忌的臉色也不怎麼好看,這可以算作是李象對皇上的挑釁。
房玄齡還是原來那個臉色,他已經做到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但是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這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太孫殿下這是怎麼了?
至於皇上身邊的大太監王德,現在已經是緊張的出汗了,在所有的人當中,他的城府是最淺的,所以當聽到李象的這個稱呼之後,他很自然的感覺到了李象的威懾,莫非是要和皇上攤牌嗎?
在當代人的心裡,李世民開了一個不好的頭,那就是對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不尊重,當年玄武門事變的時候,唐高祖李淵還是有能力繼續執政下去的,雖然做的不怎麼好,但是也並不差。
李世民一直想要扭轉這樣的態勢,一直在給下面的人灌輸父子子孝的觀點,但很可惜並不怎麼成功。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你自己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恐怕你比別人更清楚,你自己對你的父親都不怎麼孝順,你怎麼能夠來要求別人呢?所以當李象說出這個話的時候,王德很順理成章的認為李象要攤牌了。
“起來吧,兩年多沒有回長安,可感覺這長安有所變化?”
李世民很快反應過來,雖然心裡不高興,但也不能夠讓李象繼續跪著,這一趟李象解決了兩個大麻煩,一來是把高句麗也給打下來了,這可是困擾李世民的心魔。
二來就是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叛亂,當時如果要是李象不過去的話,很有可能叛軍就長驅南下了,大唐的軍隊的確很強,可不管你多麼的強,如果要是攔不住的話,北方的老百姓就要陷入災難了。
這一點不僅僅老百姓疑惑,連朝中大臣們也是帶著怨言的,當初李世民執意讓吳王出征,很多人的心裡就不滿意了,明明有更加會打仗的太孫殿下,你非得讓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吳王帶兵。
如果要是打贏了的話,那麼上上下下都說不出話,還得說你知人善任,為朝廷挖掘出一名名將。
可現在你打輸了,不但傷亡慘重,還差點兒全軍覆滅,如果要不是李象力挽狂瀾的話,朝廷在北方的損失會更大,即便是李象拯救了這隻隊伍,當日長安城處處掛牌的景象,難道你以為大家睡個覺就忘了嗎?
李象在北方越成功,這就顯得李世民越失敗,吳王自然要承擔這一次的責任,所以變成了朝廷邊緣化的親王,除了一個空名頭之外,手裡任何實力都沒有,連帶著楊妃娘娘都被邊緣化了。
可除了吳王之外,其他的人就不應該為此負責任嗎?
長安城裡從來不缺少細心的人,這些細心的人覆盤了吳王的出兵,他們發現除了吳王的串之外,李世民是另外一個大錯特錯之人。
除了選人的錯誤之外,李世民當時為了打一個時間差,不斷的催促吳王出兵,就是希望在訊息到達遼東之前,吳王就已經是帶著人出兵了。
要知道這可是兩國之間的打仗,絕不是小孩過家家,任何準備工作都得到位才行,在大量的準備工作沒有完成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是讓吳王出兵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可以靠著熱情取勝,可後來只要稍微有一個偏差,你就知道慘敗是什麼滋味兒了。
吳王的失敗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李世民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雖然這件事情沒有明著說,但大家都不是傻子,大家都能夠看出這裡面的問題,吳王也是為李世民背鍋了。
反觀李象這邊,人家即便是向北援助,那也是把高句麗周邊的事兒都給做完了的,除了拿下了半島上的幾個國家之外,李象還把登州水師給訓練出來了。
這可是沒花一分錢的,全部都是用的戰場上的繳獲,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一丁點的負擔,反而是把南方的貨物運到了北方,而且走的還是海運。
大唐最看重的是漕運,每年都會花重金維修大運河,保持南北航道的暢通,但是有了海運之後,成本下降了許多,卻還不用花這個錢,在海運和內河航運的交相呼應之下,南北經濟交流比原來更多了,這都是能用眼睛實實在在看到的好處。
最主要的就是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的貨物透過海運運到了大唐,造成了大唐物價進一步的降低,這讓很多吃不上飯的老百姓感激良多,如果要是沒有太孫殿下在海外的佈局,我們每年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的糧食呢?最主要的就是這些糧食還如此的便宜。
“回皇上的話,長安城風采依舊,這都是皇上的功勞。”
李象老老實實的回答,你問一句我就說一句,反正屬於咱的跑不了,不屬於咱的也不用爭取。
聽著李象這硬邦邦的話,誰都能夠聽出話裡的不滿意,當然這也是正常的事兒,李象帶著人在前線奮戰,你在後面光給咱使絆子,幸虧咱的能力比較強,要不然就憑你找事的這個本事,前線慘敗也是有可能的。
“你的功勞也不小,不過朕現在已經賞無可賞了,你說該怎麼辦呢?”
李世民冷笑著說道,怎麼說李象也是從前線回來的功臣,而且是最大的功臣,這樣的態度實在是太令人寒心了。
不過李世民也說的是實話,李象現在已經是皇太孫了,如果想賞賜的話,只能是一些黃白之物,可李象的家裡比國庫還有錢,你給的這些東西人家能看得上嗎?
“微臣在外作戰,求的是大唐繁榮昌盛,所以無任何索求。”
李象又給硬邦邦的頂回來,你不給賞賜就拉倒,看看天下人會怎麼說,人家是說我呢還是說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