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
章節報錯
朱英之所以對於琉球王國這般熟悉。
主要是還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地方:釣魚嶼。
洪武五年,大明楊載出使琉球,途中發現並登上了釣魚島。
後世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於永樂元年《順風相送》。
自洪武五年開始的朝貢體系,和琉球王國臣服建交後,琉球王國一直就是大明朝貢的寵兒。
大明對於朝貢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僅限制朝貢的次數,比如兩年一貢,三年一貢。
包括朝貢的道路,也有專為設定的貢道。
在人數上,目前是限制在兩百人以內。
譬如大明中後期的土木堡之變,便是正統年間,瓦剌竟派三千餘人前來大明朝貢。
也許因為人太多,於是大明“賞不如例”。
正是因為“賞不如例”,瓦剌認為這是一種不禮貌且帶有挑釁的行為,誘發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
而現在的琉球王國,落後貧瘠,對於大明俯首稱臣,唯首是瞻。
這樣的態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對於琉球王國給了很多優待。
因為落後貧瘠,琉球王國沒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
而缺少維護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國到了大明後,海船出現損壞,尷尬導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
琉球王國也有獨特的土特產,因為火山地貌,大明對其主要獲得用來製造火藥的硫磺和用於陸地運輸的馬匹等軍需物資。
包括部分蘇木、胡椒、乳香等東南亞的物產也出現在對大明的朝貢物資中。
琉球王國現在並沒有統一,而是有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因為過於貧瘠,所以朝貢的時候,三個國家的使臣也是一同出發。
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區居民互相勾結,大明實施海禁政策。
海禁實施後,大明就面臨著尋找一個能替代本土商人向大明提供各國物產的固定海外貿易渠道的問題。
在眾多的朝貢國之間,朱元璋選擇了擁有特殊地理優勢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為聯結大明與東亞、東南亞海上貿易的唯一中轉站。
這就是說,大明將原本屬於大明商人的那份利益讓給了琉球。
這也是為何縱觀整個明朝期間,自明初到明末,一直都受到倭寇的嚴重襲擊的緣故所在。
其中沿海走私商販,海上貿易利益的丟失,唯有勾結倭寇才能不斷的找回。
對於琉球王國的情況,朱元璋和茹瑺自然也是極為清楚。
茹瑺皺眉說道:“倭國如同琉球,小國寡民,地處貧瘠,又遠隔東海,便是征伐下來,又有什麼意義。”
“如今我大明扶持琉球,日後完全可以使得琉球抗衡倭國,牽制之後,倭寇之患自然消除。”
陛下在此,茹瑺也不瞞著,直接將朝堂上的想法說了出來。
目前對於琉球的扶持和優待,其中主要的想法,就是讓琉球成長起來,取代倭國的地位。
這個政策確實也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後來的琉球一度在綜合國力上壓制倭國,海上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樑。
琉球作為藩屬國,對於大明極為忠誠,或者說對於整個神州大地一直忠誠。
自洪武五年成為藩屬國開始,其中延續五百年,哪怕大明滅亡,滿清即位也未停止朝貢。
直到滿清末年,倭國強令琉球王國停止對滿清的朝貢,並改用倭國年號。
而後宣佈琉球廢藩置縣,完成所謂的‘琉球處分’,將琉球強行併入倭國,設沖繩縣,至此,琉球王國覆亡。
朱英聽完茹瑺的意思,沉吟片刻,便將倭國境內金山銀山遍佈的訊息說了出來。
然而這不但沒有引起茹瑺的好感,反而下意識的想要冷笑一聲。
不過茹瑺很快就察覺到,自己的旁邊坐著的是陛下,連忙把冷笑憋了回去,只是面部的肌肉抖了抖。
這才說道:“朱公子莫要見怪,我曾經度過蒙元使臣趙良弼,在倭國三年的隨記,可沒有像朱公子所言的金山銀山。”
聽到這話,朱英有些尷尬。
對於趙良弼出使倭國,他並沒有絲毫印象,心中認為大明對於倭國完全不瞭解。
下意識的看了看老爺子,只見老爺子偏過頭去。
顯然,這個事情,老爺子也是清楚。
朱元璋博覽群書,當初受到倭國的羞辱,曾下令蒐集過所有關於倭國的記載,對於倭國,並沒有朱英想象中的陌生。
之所以沒有直接反駁朱英,只是朱元璋估計大孫的顏面,直接捅破感覺會傷到大孫的自尊。
茹瑺對於朱英,本來心中就極為懷疑,自然不會顧及這麼多。
石見銀山是蒙元末期才會發現,開始開採。
而且由於勘測技術不發達的緣故,現在的倭國境內石見國也不知道,石見銀山會有如此大的儲藏量。
兩百年後,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上半期的鼎盛時期,倭國銀約佔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便是來自於石見銀山。
其中不僅僅是銀礦,在開發間還陸續發現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
尷尬過後,朱英微微沉吟,說道:“茹尚書有所不知,我從海外番商那裡得來訊息,目前倭國境內石見國,已然發現巨大銀山。”
“番商中有善於查勘礦脈者,初步判斷其銀礦蘊含量巨大無比,駭人聽聞,堪稱平生所見之最。”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他算是明白了,為何大孫對於征伐倭國如此在意,原來是因為了發現銀山礦脈。
朱元璋微微皺眉,大孫終究還是被限制在商人的身份中,過於追求利潤。
不過區區一座銀山,難不成還能跟大明內的銀山相比?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由問道:“大孫你具體說說,那銀山估摸著能夠產出多少銀子。”
朱英淡淡的說道:“倭國內的石見銀山,足夠如今大明,數百年所需。”
聽到這話,茹瑺直接僵住。
朱元璋更是站起身來問道:“大孫此言可當真!”
朱英神色平靜的回道:“自是千真萬確,早在數月以前,我便差心腹過去再次確認過,絕無半分虛假。”
“甚至心腹回來彙報,銀山的儲量,比之前的預估,只高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