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左右為難
章節報錯
太后會還政嗎?
呂夷簡不敢妄加揣測,雖然現在的太后已經澹出朝政,幾乎和還政沒什麼區別。
但還政的詔書一日不下,在法理上,手握先帝遺詔的太后,便有權取軍國大事的權力。
呂夷簡猜測,以官家表現出來的性子,這份詔書,一定是如鯁在喉般的存在。
要不要試著上一份札子,請太后還政?
如果太后真的有還政的意思,到時候看到這份奏疏,很可能半推半就的同意了。
可,若是領會錯了意圖,這份奏疏無疑會得罪太后。
自己給的,和脅迫給的,完全是兩回事。
富貴險中求!
倘若真辦成了此事,宰執天下的日子,肯定是不遠了。
如今是丁謂擔任獨相,這顯然不符合祖宗法度,此事辦成,自己很可能直接晉升次相。
要不要做?
沉吟半晌,呂夷簡放棄了這個誘人的念頭。
此事,風險太大。
成功固然能更進一步,但風險和收益並不匹配。
以他現在的位置,縱使沒有此功,未來也能宰執天下。
既然已經做了決定,呂夷簡便將此事拋諸腦後。
傍晚,下職回家的呂夷簡,當即召來府中管事,讓對方迅速提供一份京中大族適齡女子的名單。
剛剛交待完這事,門房那邊忽然通傳,章得象前來造訪。
他來做什麼?
聽到這個訊息,呂夷簡不由暗生疑惑。
雖然章得象和王曾關係不錯,但呂夷簡和他的關係就比較一般了,兩人之間的交際並不多。
不過,即使兩人交際不多,該見還是要見得,畢竟章得象好歹也是度支判官。
片刻後,呂夷簡在後院的暖閣中接見了章得象,同時,他也知道了章得象為何會突然造訪。
“希言,你是說明年的折支又變多了?”
原來,章得象是告狀來的。
“確實如此。”
章得象一臉不忿道:“折支七分變十分,看似之削減了一層,但士大夫俸祿本就不多,如果再行削減,只怕……”
聽到這話,呂夷簡不禁眉頭微蹙。
祖士衡竟然有膽子削減官員的俸祿?
不!
祖士衡沒那麼大的膽子!
此事,定然是得到了丁謂的支援。
如果沒有丁謂的首肯,祖士衡哪敢這麼做?
要知道他這個三司使前面還帶一個‘權’字!
何謂‘權’?
權,暫代也!
幹得好,轉正,乾的不好,直接落職。
只是,丁謂為什麼要這麼做?
呂夷簡能猜到這是丁謂授意的,他相信旁人也能猜得到,難道丁謂就不怕得罪天下百官?
忽然間,呂夷簡心中冒出來一個想法。
此事,也許不是丁謂的本意,很可能是官家的意思。
宰相給官家背鍋這種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天書封祀,真的是王欽若的過嗎?
怕是不能全怪在王欽若的頭上。
如果先帝沒有此意,單憑王欽若的讒言,怎麼可能推行這等大事?
念及至此,呂夷簡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希言,稍安勿躁。”
“此事我會調查清楚的,到時候你我二人再另行商議。”
“謝過大參,此事便勞大參多多費心。”
說著,章得象感慨道。
“選人的俸祿本就微薄,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折支,只怕會催生出一大批……”
剩下的話,即便章得象不說,呂夷簡也明白。
催生出什麼?
當然是一大幫貪官了!
選人的職位雖然不高,但他們卻是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的基本官員,上面給的錢不夠,他們又要生活。
最後,他們能怎麼辦?
要麼貪汙,要麼吸老百姓的血。
兩相比較,前者的危害或許還小一些,直接吸百姓的血,很可能會官逼民反。
不多時,眼看外面天色將晚,章得象便主動提出了告辭。
待到章得象離開後,呂夷簡眉間的愁色又多了幾分。
此事,不好辦啊。
折支的事,極有可能是官家授意的。
官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呂夷簡也猜到了幾分。
首先,官家削減百官的用度,肯定不是為了個人享受。
此事或許和西北的戰事有關。
曹韋奇襲蕭關,一戰鼎定,此功,不可不賞,三軍,不可不賞!
涉及到十多萬的邊防大軍,其中的花費定然不小。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賞賜,只是一次性的。
戰後的重建,才是持續性的投入。
蕭關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費心費力奪下的蕭關,朝廷肯定不會轉手就還給李德明。
未來,朝廷必定要在蕭關周邊修建大量的堡寨。
蕭關地處西北,又孤懸在外,想要固守此地,其中的花費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幾百萬貫,估計都打不住。
‘我該如何處之?’
直到深夜,呂夷簡也沒有找到答桉。
如果折支真的是官家的主意,哪怕他上言,也是沒用的。
不僅沒用,反而會引得官家不快。
……
……
……
兩天後。
福寧殿。
雖然劉娥特地囑咐了,採選的事需要保密,但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瞞得住。
李傑得知劉娥要給自己選妃,不由暗自搖了搖頭。
自己才多大?
雖然古代結婚的都很早,雖然歷史上也是天聖二年確立了皇后之位。
但李傑仍然覺得太早了一點。
另外,依照舊制,採選過關的女子,年齡估計都不大,擱在後世,最低也是三年起步。
】
‘也罷。’
李傑想了想,最終決定不去幹預此事。
時代不同,觀念不同,這是必然的事,反正最後的選擇權是在他手中。
年紀小一點,等幾年便是。
況且,他隱約也能察覺到劉娥的心思。
劉娥多半會藉著這次機會,直接還政。
此事,早就有了苗頭。
劉娥不止一次的試探過他的意思,只是每次提起此事,他都沒有正面回答。
其實,現在這樣也挺好的。
反正劉娥基本上也不怎麼管理朝政了,還不還政,只是名義上的區別。
況且,某些時候有劉娥頂在前面,他也能省去不少心力。
比如之前御史臺那邊的事,如果沒有劉娥頂在前方,李傑就得直面這群棒槌。
雖然他不怕這些棒槌,但能省心,為什麼要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