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東吳君臣議策
章節報錯
“派往江陵和成都的信使出發了沒有?”
這是吳王孫權召集麾下文武議事後,問出的第一個問題。
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受了那麼多委屈才再次達成的聯盟,如今曹丕當真率軍南侵,怎麼能不馬上搬救兵呢?
“大王放心,臣已安排信使乘快舟小艇溯江而上,必定將書信火速送至江陵、成都。”孫邵拱手道。
孫權這才安下心來,撫須點頭,孫邵辦事他還是放心的。
“那曹丕弒君篡逆,值其時我江東虛弱,寡人才與他虛與委蛇。”眼看大戰在即,孫權要就自己的政治立場問題先定個調子,這也是事關士氣人心的大事。
若是自己手下的兵都認為主上是反覆無常的小人,這軍心士氣就用不得了。
“而今我東吳兵卒已練,糧草充足,又有卿等賢臣良將,何懼曹賊!”
孫權起身要擺個造型,只可惜起猛了,那條瘸腿有點沒吃住力,趔趄了一下……
不過這是小問題,堂中群臣視若未見,表情都繃得很好。
“咳咳……如今寡人未出兵伐魏,曹丕竟敢率先南來犯吳!想當年赤壁一戰,曹操雄才大略,麾下猛將如雲,號稱百萬雄兵,尚且損兵折將,慘敗而歸。
“今曹丕小賊既不知天高地厚,便叫他見識我東吳的三江之固、水師之威!討誅逆賊,便在今朝,望諸君文則出謀劃策,武當奮勇爭先,以拒曹賊!”
眾臣紛紛起身拱手而拜:“大王英明,臣等願效死命!”
江東四大家族……嗯,現在只能算是三大了。
他們平日裡各懷心思,為了家族利益明爭暗鬥,而且割據思想嚴重,大多不願支援孫權冒險北伐的戰略。
但每逢曹魏南侵的時候,巨大的壓力卻總能將他們擰成一股繩,暫時放下矛盾,齊心對敵。
當然,也得看見點勝利的希望才行,若是太絕望了……降曹也不是不行,反正必死的是他孫家,又不是他們。
此時他們的定心丸,除了已經恢復元氣的自家軍隊,再次結盟的劉漢援軍也是重中之重。
這也是孫權一上來便故意詢問求援信使的用意。
“好。”孫權對眾人的反應十分滿意,至少這次沒那麼多出來唱反調嚷嚷著降曹的。
再降,再降他長子都沒了!
“寡人既不再假意歸附曹賊,今自然不當再用其年號‘黃初’,寡人慾改元,卿等以為如何啊?”孫權坐了回去,不緊不慢的問道。
雖然大敵當前,但這些事情也十分重要,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不過他說完之後,堂中臣子們卻都沉默了。
孫邵四下看看,最後看了顧雍一眼,終於還是硬著頭皮說道:“大王……漢統在西,年號章武,大王於此時改元,只恐不妥。”
孫權表情未變,又將目光投向顧雍。
顧雍也道:“大王既欲討賊,自當棄用其年號,只是於此時改元確實不妥。大王若有此意,不妨退敵之後,觀天下大勢再做計議。”
孫權被二人一勸,也覺得沒必要在這個時候過分強調自己是獨立的一方,而得罪勢頭正盛的老劉。
就算暫時用章武年號顯得自己比他低了一頭,但至少要保證此戰過程中能一致對敵,這麼多事都忍了,也不差這點。
就像顧雍說的,先退敵,若是老劉北伐與曹魏拼個兩敗俱傷,到時候自己再做這些登基前的試探也不遲。
孫權表情未變,笑道:“是了是了,寡人只是一時疏忽不查,年號改用章武便好。”
“大王英明。”
“今曹丕率三路人馬南下伐吳,聲勢浩大,諸君有何退敵良策?不妨暢所欲言。”
孫權將話題轉到了今天的重頭戲上,沿江佈防、調集軍隊資源的事情自然一直在做,此時發問一是集思廣益、查漏補缺,二則是明確一下具體的防禦策略。
“大王。”仍是孫邵率先出聲,“曹丕雖為三路大軍,今已退兩路,只餘東線一路尚需略作計議而已。”
“哦?”孫權一挑眉,問道,“願聞其詳。”
“呵呵。”孫邵起身,喚人取來佈防地圖,“大王請看。”
孫邵走到圖前,眾人一同看向地圖,只見上方畫著三條紅線。
孫邵道:“此前曹魏伐吳,歷來聚重兵於一路,意欲集中兵力攻破我一點。渡江雖難,然若一點被破,其餘沿江佈防皆形同虛設。
“曹軍若突破沿江防線,大軍南渡,屆時倚仗其騎兵奔襲、野戰優勢,只恐縱橫於吳地,再難阻擋。”
眾人點頭,這歷來便是曹軍伐吳的戰略思路,並不新鮮。
“然而,也正是由於曹軍此策,我江東方可集中有限兵力,集中防禦。曹軍軍勢雖眾,卻受限於地形地勢無法排開,空有大軍而不得施展。”孫邵繼續道。
“只是如今,曹丕伐吳分兵三路,想來卻是吸取了此前的教訓。如此一來,我東吳也只得分兵而守,總兵力不如曹魏的缺陷便暴露了出來。”
孫權思索片刻皺眉道:“先生所言有理,曹丕麾下亦不乏高明謀士為其獻策啊……既如此,為何先生又說三路大軍已退其二?”
孫邵笑道:“分兵來攻雖是善策,然北軍伐吳不過三條路線而已。”
說罷他指向最西側的一條紅線。
“西路,經襄陽郡與江夏郡北發兵,於荊州攻我江東。若成事,則可順江長驅直入,旦夕之間便可達我江東腹心之地。”
這也是為何孫權憂心關羽,甚至更甚於曹魏的原因,佔據長江上游、又有成熟水軍,對東吳的威脅太大了。
不過此時嘛……
“哈哈哈。”眾臣連同孫權一起,皆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想無視荊州關羽,直接攻打江東的夏口、武昌?
那怕是還沒睡醒……
“樊城經當年一戰,至今未曾完全修繕,曹魏西路軍自保襄樊之地尚且困難,要如何自荊州攻我?”孫邵擺擺手,“西路兵馬不過是為了防備關羽而布的守軍,做不得數。”
而後他又指向中間那條紅線。
“此處,便是歷來曹魏伐吳必取之所,濡須了。”孫邵表情嚴肅,但並不顯得沉重,“周泰將軍雖身體抱恙,然大王可命新城亭侯朱桓前往協防,定可保濡須不失。”
“朱桓?”
“不錯,新城亭侯朱桓膽略過人,正可於濡須抗擊曹魏主力。且其善養士卒,輕財重義,麾下部隊可稱強軍,再加上週泰、徐盛等部,濡須地勢險要,當萬無一失。”
在濡須怎麼憑藉築塢防禦北軍來犯,對濡須守軍來說再熟悉不過,此前即使面對曹操大軍亦從未失守。
孫權被孫邵這麼一說,心中倒是踏實了不少。
“何況,臣以為荊州關羽必不會坐失良機,襄樊難以久持。曹魏若失襄樊,則宛洛難保,其中路兵馬屆時自退,大王無需憂慮。”
孫權點點頭:“嗯,卿所言有理。如此說來,曹丕此二路兵馬實不足為慮……那東路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