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醫療報銷政策
章節報錯
也正因為湧入了大量的移民,再加上更多的土著從事於農業方面的勞動,1907年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了六百七十萬噸,達到了國家自成立以來的糧食產量新高。
如果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消耗糧食來看,光是1907年生產的糧食就足以養活兩千多萬人口,更不要說澳大拉西亞還有發達的畜牧業帶來的各種肉類和奶製品。
也正是得益於更多的移民和土著,澳大拉西亞的人均耕地面積上漲了一成左右,這還是在農業人口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如果按照1907年的人口增長速度來看,再要五年的時間,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就可以正式突破千萬。
一戰前應該能有一千多萬,雖然比不上其他列強,但人口問題也算是沒有那麼嚴重。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亞的英國裔比例一直處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合格線,這也是澳大拉西亞國內穩定的一大因素。
同樣節節升高的還有澳大拉西亞的人均年收入。自從阿瑟來到澳大利亞,這片地區的人均年收入就處於不斷增長的過程之中。
而截至1907年年底,澳大拉西亞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43澳元,澳大利亞地區人均年收入為44澳元,紐西蘭地區人均年收入為40澳元。
而兩個殖民地新幾內亞和帝汶的人均收入分別為35澳元和14澳元。
帝汶的人均年收入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畢竟帝汶成為澳大拉西亞的殖民地也才過去了幾個月,目前帝汶最重要的工作是恢復秩序和穩定。
目前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地區已經接連步入到了人們夢想中的幸福生活,在吃穿不愁的基礎之上,澳大利亞人的醫療和教育需求也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人已經普遍有了存款,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小有資產。
在王室財團的資助之下,澳大拉西亞在這段時間誕生了大量的小資階級,同時還有大量的小型作坊和工廠,以及私人名義開辦的商店,攤鋪等。
這些也為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繁榮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也變相的帶動了澳大拉西亞經濟的發展。
目前的悉尼已經擁有三條最繁華的商業街,裡面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廠商,來出售和推銷他們的產品。
隨著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發展,澳大拉西亞的名氣也在歐洲越來越大。
這也是澳大拉西亞的歐洲移民越來越多的原因,在保障了衣食住行以及醫療教育的前提之下,澳大拉西亞的移民吸引力似乎已經不弱於美國。
當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澳大拉西亞不僅沒有黑巧克力,並且還可以擁有大量的土著勞力,免費為並且還可以擁有大量的土著勞力進行工作。
雖然是採用租借的形式,但畢竟也擁有足夠的勞力為自己工作。這讓很多夢想成為農場主工廠主的歐洲人的夢想得以實現,畢竟自己當資本家,可要比去美國被別人壓榨好的多不是嗎。
畢竟澳大拉西亞工人和平民的福利待遇政策早已經在歐洲和美國傳播,不少人對於阿瑟這個努力維護平民利益的君主抱有好感,哪怕自己身處自由的共和國家。
哪怕是處在像英國和德國這樣公認的世界列強國家,人們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待遇能夠像在澳大拉西亞的人們那樣被堅定的保障。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工人們的收入比不上列強國家,但他們完全不用擔心工資被剋扣,被壓迫,被剝削。
不僅上班的工資會按時發放,澳大拉西亞的工人們還會享受合法節假日,節假日加班工資翻三倍,重要節日祝福和慶祝小禮物的待遇。
畢竟各大工廠擁有大量的土著勞力可以剝削,自然也就不用冒大量的風險去剝削那些工人們。
土著用起來多順手啊,既不用擔心死活,心情不好還不用管飯,並且每死亡一個土著,政府就會重新派遣土著過來補充,完全不用擔心土著不夠用。
畢竟光是澳大拉西亞目前控制的地區就擁有上百萬的土著,和荷屬東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擁有的土著高達上億,澳大拉西亞消耗土著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土著自己繁衍的速度。
目前農業方面使用土著最頻繁的地區是新幾內亞殖民地。新幾內亞殖民地僅僅擁有三萬多人,但卻擁有高達十萬名土著在此從事農業方面的勞動。
而新幾內亞的農作物產量,佔據澳大拉西亞王國總產量的十三分之一,高達五十二萬噸左右。
光是新幾內亞所生產的農作物,就足以養活新幾內亞,帝汶和紐西蘭三個地區。
更為重要的是,新幾內亞的面積並不小,目前耕地方面的開發也只是剛剛開始。
如果在這片地區投入幾十萬土著,完全能夠成為澳大拉西亞的大糧倉。到那時候,光是新幾內亞的產量就足以養活千萬人口。
得益於國內的糧食產量,澳大拉西亞目前已經在除了帝汶之外的每個州都建立了一個或多個大型糧倉,其中最大的當屬新南威爾士州的紐卡斯爾糧倉,儲量超過二十萬噸,能夠滿足上百萬人口一年的糧食需求。
而紐卡斯爾糧倉的規模之所以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因為首都領地面積並不大,自然更加看重工業和經濟的建設。
首都領地的悉尼糧倉僅僅只擁有不到十萬噸的儲量,因此紐卡斯爾糧倉其中有一部分是為悉尼準備的。
澳大拉西亞國內所有的糧倉加起來總共擁有將近一百五十萬噸的儲量,理論上足夠六百萬人吃一年。
如果再算上澳大拉西亞發達的畜牧業,哪怕澳大拉西亞一年沒有任何糧食產出,也不用擔心任何饑荒情況出現。
而糧倉的糧食滿一年之後就會出售給周邊需要糧食的國家,而空缺則用新的糧食補上。
畢竟糧食這種東西放久了也不好,不僅容易發黴生蟲,口感和味道也會大幅度降低。
目前,每年的糧食出口也能給澳大拉西亞帶來大量的收入。特別是之前東亞災荒時期,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出口可謂是大賺特賺。
當然,也正是因為國內產糧的富裕和畜牧業的發達,導致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和肉類產品價值一直都不高,吃飽飯和吃肉,在澳大拉西亞真的很常見。
醫院的數量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畢竟醫院的建設除了耗費大量的資金之外,也需要足夠有經驗的醫生坐鎮。
但醫療部在1907年也不是沒有任何動作。醫療部頒佈了一項惠民的醫療政策,能夠大幅度減輕人們的醫療壓力。
其中,單次醫療費用超過二十澳元的,可以進入澳大拉西亞醫療報銷的範圍當中。
報銷範圍一般不超過百分之三十,但至少也應有百分之十。
單次醫療費用超過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報銷範圍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
如果單次醫療費用超過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兩倍或者以上,報銷範圍一般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
這項政策主要照顧的是大病患者,讓絕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在面對比較大的病症時,也有被醫治的可能。
畢竟生一場大病對於目前澳大拉西亞人來說還是嚴重的負擔,絕大多數澳大拉西亞的家庭存款都不會超過一百澳元。
至於二十澳元以下的治療,政府雖然也有一定的福利政策,但減免的比例一般都在百分之五以下。
畢竟更常見的還是各種小病,如果報銷的太多,對於政府的財政來說也是一種困擾。
雖然報銷政策的力度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大,但在當今世界已經算是罕見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醫療福利,讓澳大拉西亞人對於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十分自豪,也時刻銘記著阿瑟對於他們生活的改變。
當然,這也是提升澳大拉西亞移民吸引力的重要原因。這樣的醫療優惠政策十分罕見,甚至哪怕是英德這樣的頂級列強也不敢這樣做。
而澳大拉西亞之所以頒佈這樣醫療政策的原因,還是因為福利政策中有百分之五十是王室出資。
這相當於政府只需要出一半的錢,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目前人口並不多,因此造成的財政負擔並不算太大。
但這樣的醫療福利條件,對於歐洲人的吸引力不可謂不大。
哪怕是自詡文明的歐洲人,他們的國家也絕對不會出臺這樣的優待政策。
因為這對於國家的財政來說是巨大的負擔,甚至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國家破產。
更重要的是,或許國家能夠承受這樣的福利待遇政策,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將來如果政府有變想要取消政策,也得看享受政策的這些人民答不答應了。
這也是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明知這樣做會極大程度的拉攏民心,仍然置若未聞的真正原因。
如果能夠解決目前醫療物資短缺,特別是藥品短缺的問題,澳大拉西亞的醫療問題也算是解決了大半。
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起點好像新出了糾錯功能,長按某段話選擇錯誤的詞語,然後點選糾錯,就可以直接傳送到作者後臺了。如果大家看到錯誤的話,就點選糾錯,這樣改起來也方便,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