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慕容垂手刃亭吏
章節報錯
趙秋擁立敲打著太廟大門,裡面遲遲不見來人,慕容垂上前問詢,此時才聽到有腳步聲接近。
“請問來者何人吶?不知道這是前朝太廟,怎敢如此膽大妄為?”看守太廟的亭吏睡眼惺忪的開啟門,伸出半個腦袋十分不滿的質問。
趙秋咳嗽一聲:“這是陛下委任前往河北安撫諸軍的撫軍將軍、賓都侯,路遇太廟,特來祭拜,煩請通融,允准我等。”
“在下慕容垂,今日前來拜會長樂公,途經太廟,特來祭拜一番,望允准。”
“夜深了,請明日再來。”亭吏面無表情,正要伸手關門,被趙秋阻止。
趙秋冷著臉,又替慕容垂問了一遍:“當真不行嗎?又不需要你等備好香燭、祭祀物品,為何不能通融通融?
“原來是慕容將軍,失敬,”亭吏搖了搖頭:“不過,國有國法,前朝太廟,未經長樂公允准或者手令,不能——進!”
亭吏打了個哈欠,擺了擺頭道:“不行啊,這是太廟的規矩,不能為了你們破了。”
慕容垂咳嗽一聲,示意趙秋退下,他親自上前從袖子裡掏出一個金錠塞進亭吏的手中,好言相勸道:“如此可好?”
摸著手中冰涼的金錠,亭吏臉上猶豫了,他蹙著眉頭用力搖著頭:“慕容將軍啊,不是小人不懂事,也不是小人有意阻攔,這燕國太廟可是個極為特殊的存在,我實在是不能放你進去,這金錠雖好,可小人我也得有命花不是?”
趙秋實在看不下去,也聽不下去了,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他挎著刀向前一腳將大門踹開,對亭吏大罵道:“我家將軍好生勸告你不聽,不就是祭拜一下燕國列為先帝的靈位嗎?最多就是磕幾個頭,說幾句話罷了,你這人不依不饒的,當真囉嗦!”
“怎麼?小人維護太廟的規矩也有錯?你們這些鮮卑人當真是無理的很吶!都國破家亡十餘年了,還真當自己是燕國人?”亭吏見趙秋直接踹門,膽氣也足了,昂頭挺胸諷刺道
“什麼賓都侯,亡國破家的鮮卑奴罷了!”亭吏唾罵一句,準備關上大門。
國破家亡這等詞彙是慕容垂最為忌憚的,何況這亭吏話裡話外還對鮮卑人存有偏見,慕容垂雖說已經是一隻腳邁進棺材的人,但面對這樣的侮辱他再也難以忍耐下去了!
慕容垂拔出佩刀,衝上前去一刀了結了亭吏,大罵道:“我慕容氏也是你這等狗奴可以隨意辱罵的?”
“大王,請速速祭拜,萬一事洩,出城可就難上加難了!”時至於此,趙秋也只能搬開亭吏屍首,請慕容垂入太廟祭奠。
“此處便交給你,莫讓他人知曉。”
“不敢有擾大王。”
慕容垂加快了腳步,趙秋輕輕鎖上了大門,前去後門探查詳情,一路上將攔路者悉數斬殺,一個不留,一時間太廟內平添了數具屍首,不知不覺中也算是作了人牲,成了慕容氏的祭品。
太廟內,慕容垂點起香燭,照亮了牆壁上掛著的以及積了厚厚灰塵的燕國皇帝們的畫像,他走到最最中間的那副刻著大燕太祖文明皇帝神位的畫像前,用手輕輕撣去上面的塵垢,隨後又用光潔的衣袖將神位擦拭乾淨,最後擺回原位,隨後再跪下,重重的磕了三個頭!
這大燕太祖文明皇帝就是燕國(前燕)奠基者,燕王慕容徨,也就是慕容垂的生身父親。
慕容徨原本是晉朝的平州刺史,他擊敗鮮卑宇文部、鮮卑段部,統領遼東鮮卑諸部,擊退趙國的進攻,向東又攻打高句麗,成為遼東霸主,在趙國衰落之際,就是他帶領慕容氏強勢崛起!
在慕容徨畫像一邊的是燕國的建立者烈祖景昭帝慕容儁,這一位是慕容垂的二哥,也是慕容垂最忌憚的。
慕容儁從父親手裡接過遼東的基業,趁趙國內亂,冉閔自立,出兵南下攻去中原,與建立未久的魏國(冉魏)爭奪天下,最終擊敗並殺死了魏國皇帝冉閔,稱帝建國,取代趙國、魏國,佔領河北、中原廣大地區,任用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國力強盛,與秦國和晉朝三分天下,一度佔據霸主地位!
“父王,兒不孝,投敵叛國,辜負了您的殷殷期望,親手葬送了大燕,兒子不求您原諒,只求您在天神那裡看著兒子如何光復大燕國,讓慕容氏重新成為中原,天下之主!
“請父王見諒,兒子不能給您獻上祭品,如今秦王在淝水大敗,此乃天賜良機兒子興復大燕,來日兒子定會將整個大燕國的版圖匯聚成冊,連同三牲一起獻給父王,乞望父王能夠佑我成事……”
秦王苻堅對慕容垂的恩眷不薄,自十四年前慕容垂歸降以來,苻堅對他是委以重任,優渥非常,封為賓都侯,授予兵權,隨軍征戰。
慕容垂對於秦王的優待自然也是心存感激,誠惶誠恐,畢竟他是鮮卑人,秦國長安朝廷那些身在高位之人無不對他忌憚頗深!
淝水之戰,陽平公苻融戰死,苻堅大敗,慕容垂當時鎮守淮河西面防線,只有他手下的三萬人馬沒有受到絲毫損傷。
慕容垂得知秦王有難,心中焦急,親率精騎前往壽陽一線救駕,當時北府兵名將劉牢之、何謙二人連夜追擊,秦王苻堅命在旦夕,就在電光火石之間,慕容垂趁勢殺出,打了劉牢之與何謙一個措手不及,掩護命懸一線的苻堅逃離淮北之地。
後來秦王苻堅回了長安,他趁機提出要替秦國撫慰河北的鮮卑、丁零各族軍民,為秦王鎮守北疆,苻堅知道他有了打算,念及救駕之功,沒有聽從尚書左僕射權翼的勸諫阻止慕容垂,反而給了他三千人馬讓他離去。
自滎陽一別之後,慕容垂與苻堅各自心裡都知道此後二人再無相見的機會,苻堅要忙著重整河山,肅清內外,慕容垂心中有宏圖大計,兼懷復興燕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