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章節報錯
顧曉對徒嘉鈺的功課並不算上心,說白了,徒嘉鈺這樣的身份,出生就已經在別人的終點線了,根本用不著努力上進。何況,在顧曉心裡,徒嘉鈺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該好好玩耍的時候,所以,哪怕是讓他帶著弟弟讀書,也是一種近似於玩樂的態度,並沒有什麼要求。
徒嘉鈺聽著隆安侯夫人關心自己功課,反而覺得有些成就感,連忙說道:“正在讀《聲律啟蒙》,我還給弟弟講呢!”
“可不是,這兄弟兩個,也是親香得很!”顧曉笑道,“鈺兒如今就喜歡給弟弟唸書,小的也聽得來勁,等小的醒了,媽你看了就知道了!”
隆安侯夫人聽得高興,一母同胞的兄弟兩個,相親相愛自然再好不過,她看著徒嘉鈺,越看越是喜歡:“好孩子,現在就知道教導弟弟了!你媽媽是個慣孩子的,以後啊,弟弟要是不聽話,還得你這個做哥哥的多管教一些!”
徒嘉鈺聽著,胸脯越挺越高,嘴角也忍不住翹了起來,如同一隻驕傲的小公雞。
不多久,就到了用飯的時候。
顧及顧曉的身體,飯就擺在次間碧紗櫥裡。春雨春燕扶著顧曉起身更衣,稍稍挽了頭髮,戴上抹額,這才扶著顧曉入座。
已經出了熱孝,飲食上便也沒那麼多規矩。顧家是江南人,隆安侯夫人出身揚州,因此這會兒桌上就有一道黃芪雞湯,一道八寶鴨子,一道清蒸白水魚,一道蟹粉獅子頭,還有徒嘉鈺喜歡吃的炸鵪鶉,另有幾樣蔬菜羹湯,滿滿地擺了一桌。
幾個丫頭各自站定,先是給顧曉和隆安侯夫人盛了一碗黃芪雞湯,這湯理氣補虛,卻不適合小孩子食用,因此,另外給徒嘉鈺盛了一碗蝦丸雞皮湯,各自拿著調羹喝了一小碗。這才每人盛了一小碗碧粳米飯,按照各自的口味佈菜。
隆安侯夫人一邊吃,一邊暗自關注著女兒和外孫,顧曉身體還比較虛弱,並無太多胃口,因此不過吃了一小碗湯,夾了魚肚子上兩塊肉,吃了一口木耳,兩筷子豆芽便不再吃了。倒是外孫胃口很好,除了湯之外,吃掉一整個獅子頭,兩個炸鵪鶉,八寶鴨子也吃得不少,反倒是蔬菜只吃了兩口。
漱口淨手之後,還聽春曉高興地說道:“夫人來了之後,娘娘飯都多吃了兩口呢!夫人以後可要常來才是!”隆安侯夫人口中答應,心中卻是有些憂心。
顧曉笑道:“我就是整日裡待在屋中,不怎麼動彈,自然飯量也就小了!”
隆安侯夫人說道:“人還是要動動,如今天還沒有冷,日頭好的時候可以去花園裡散散,開了胃口,人也好得快!”
顧曉點了點頭,又說道:“之前問了太醫,說是暫時不叫我吹風呢,我回頭問問有沒有能在屋裡做的運動,這躺得久了,骨頭都要僵了!”
“沒錯,媽又不能天天看著你,你自己的身體,自己得多上上心!”隆安侯夫人少不得又絮叨起來。
好在小傢伙醒了,開始鬧騰起來,乳母趕緊抱過來。徒嘉鈺也沒聽明白之前外祖母和母親說的是什麼,正百無聊賴,一聽弟弟來了,立馬來了精神,跑過去逗弄弟弟。
這兄弟兩個在那裡雞同鴨講,居然也挺和諧。
隆安侯夫人看著徒嘉鈺在手舞足蹈地給弟弟念《聲律啟蒙》,嘴角不由露出了笑意,然後問道:“我聽著下頭一直叫三公子,小王爺就是叫弟弟,該不是至今沒給孩子起名字吧!”
顧曉有些無奈,說道:“原本想著讓他父王取名的,誰能想到出了這樣的事情。我想著,是不是能等到聖上開恩,給孩子賜個大名,因此如今只想著取個小名便是!之前跟鈺兒說了讓他給弟弟取小名,鈺兒現在還沒決定好呢!”
聽到顧曉居然將小兒子的命名權給了大兒子,隆安侯夫人的眼神變得有些一言難盡,她想要說什麼,最後還是什麼也沒說,只得擺了擺手:“也罷,所謂長兄如父,你們府裡以後就是小王爺當家做主了,給弟弟取個小名也不是說不過去!”
“小王爺虛歲也有七歲了,出了孝,是不是就要入弘文館讀書了?”隆安侯夫人又問道。
“可不是嘛,可惜幾個侄子年紀跟他相差都有點大,要不然倒是可以找個表兄弟做伴讀!”顧曉有些遺憾地說道。弘文館裡的先生,那再次也是翰林學士,能得他們指點,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不過這對顧家來說,也就是錦上添花。
顧家前朝的時候就是官宦世家,前朝熹宗的時候,天下就已經有了亂象,及到末帝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顧家那位先祖當時官至戶部侍郎,眼看著情況不好,便最後進諫了一番,惹怒了末帝,被打了一頓廷杖,乾脆利索辭官回鄉了。
後來TAI祖在金陵起兵,張貼榜文求賢,顧家先祖便讓長子前往投靠。
一開始無非是想要在兵鋒之下保住顧家的基業,哪知道還真讓徒家成了事。顧家因為從龍甚早,雖說擔任的多半是文職,除了守過城之外,並未真正參戰,卻是一直安定後方,保證後勤供應。因此到大魏立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顧家沒夠得上國公的爵位,而是封了侯,世襲三代不降。
但本質上來說,顧家還是標準的書香門第。除了侯府這一支之外,顧家其他各房如今還依舊靠科舉晉身,開國五十多年來,顧家族人裡也有三四個進士,十多個舉人,秀才童生更是不少。
就像是後世搞學術有學閥一樣,這年頭科舉也是有學閥的。像是顧家這樣的人家,幾乎是代代有人為官,又與許多耕讀之家聯絡有親,在科舉上頭早有自己的門路和心得。尋常寒門子弟,如果說寒窗苦讀十年,一百個裡面都出不了一個秀才的話,那麼顧家這樣的人家,十個裡頭差不多就能出兩三個秀才,這還是因為江南文風昌盛,科舉名額不夠的緣故,放到北方,只會比例更大。
所以,顧家人若是想要翰林學士的指點,那真的很容易,不必冒著三天兩頭被打板子的風險給龍子鳳孫當什麼伴讀。
隆安侯夫人因此口不應心地表示了一下遺憾,然後卻是眼睛一亮:“既然小王爺要選伴讀,我倒是有個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