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叉著腰嚴正言辭道:“咱想當朱元璋。”

這合情合法合理的一句話給朱元璋整不會了,總不能說兒子像老子不是天經地義的吧?

只好無奈道:“不許跟你大哥搶。”

他搖頭道:“跟大哥搶沒意思,搶你的才好玩。”

衝老子來的?朱元璋圓目怒瞪。

馬皇后揉了揉朱樉腦袋,一臉溫柔道:“都是當爹的人了,還成天沒個正型。”

告別了太子,跟在二老身後。

走到宮門時,朱元璋突然停住腳步不經意間問道:“聽說你在北邊繳獲了六百萬兩,那麼一大筆銀子去哪了?”

朱樉眨眨眼笑道:“你猜。”

再猛的男人跟兒子提到借錢這個問題都會有些羞澀,略微靦腆道:“那個你爺奶的皇堂該修建,還有龍興寺該擴建了。”

朱樉這一世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老朱為什麼要執著修建中都。

“錢可以分你一半,天下百姓還有那麼多吃不上飯,但是你能不能別修建中都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勳貴和大臣不可能同意你遷都鳳陽的。”

朱元璋沉聲道:“你從小錦衣玉食,咱又沒跟你們這些龍子龍孫說過,你怎麼可能會懂咱從小受過的苦?”朱元璋是鐵血漢子,自己受過的委屈從來不會向家人傾訴。

皇子小時候,最多領著他們繞南京城牆徒步幾圈就叫體驗世間疾苦了。

他出身低微,最怕別瞧不起他,所以他要衣錦還鄉,修歷朝歷代最大的宮殿。

“你的《御製皇陵碑》上不是寫了嗎?”

朱元璋滿臉疑惑道:“咱還沒寫完開頭,你是咋知道的?”

他是從不訴苦的鐵打漢子,最近也是因為添了兩個皇孫,才臨時起意,將自己前半生經歷刻在祖陵神道碑上,一邊告慰父母,一邊教導後世兒孫。

自己剛有這個念頭不過半月,找了好幾個飽讀經書的翰林學士執筆都不滿意。

於是動了自己親筆撰寫的念頭,可這寫長篇著實不是他強項,到現在只寫了個‘予時秉鑑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日之艱辛’(翻譯:某一天我照鏡子,發現自己變得好老,忽然想起以前的艱苦。)

朱樉暗道不好,這老朱洪武十一年才寫完的碑文,被自己說漏嘴了。自己這隻小蝴蝶破壞力太大,搞得時空錯亂,自己都記不清了。

“我說我自己夢見的,你信嗎?”

想起自己做的跟連續劇一樣的那個夢,朱元璋就怒火中燒,好不容易搶到大圭,要給自己親親好大兒時,每次都給這逆子奪走。

於是他在馬皇后詫異的目光下,將朱樉拽住脖領拖到了乾清宮。

朱樉拿著筆發愁,朱元璋站在一旁瞪著他。馬皇后在納鞋底。

“你不是說咱不會那九九什麼表嗎?咱說你寫,咱要看你寫出一朵花來。”

“你去折磨大哥,饒了我吧,我就是個舞槍弄棒的大老粗。”

“不行,咱叫人把養心殿收拾了,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放你出宮。”

老婆孩子還在宮外,朱樉被逼的走投無路,只能假裝讓老朱念一遍。

然後提起筆將前世那篇《御製皇陵碑》刷刷寫了出來。

朱元璋看一刻鐘都不到,一篇長文渾然天成立刻躍然紙上。

狐疑的拿起一看,略帶驚訝道:“這是你寫的字?”

朱元璋拿著那宛如印刷一般優美的字型愣住了,不敢相信居然這不學無數的兒子比經年苦讀太子寫的還好。

“怎麼呢?正宗的董其昌館閣體,不說臨摹的有十分像吧七八分還是有的。”

館閣體起源於宋朝,朱元璋滿臉問號道:“董其昌是哪一代書法大家?”

拍著腦門,朱樉才想起今天喝了大桶酒,雖然是紅的,後勁上來說話開始沒把門了。

朱元璋拿著文章聲情並茂念道:“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旁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閤家守喪。”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念著念著,鐵打的漢子朱元璋已經哭的泣不成聲了,馬皇后放下了針線緊緊將他抱住。

這些事對於別人是個故事,對於朱元璋是流不完的血淚,是昨天一幕幕上演的噩夢。

等唸到自己功成名就時,朱元璋平復了心情。唸完全篇佇立原地,連說了三個好字。

他把這篇文章像寶貝一樣,命人拓印備好,裝裱在自己書房。

看著一臉不耐煩的朱樉輕言細語道:“你爺奶生前連像樣的屋子都沒住過,你現在知道咱為什麼要大修中都了吧?”

“國庫是我哥在管。你跟我一個封地都去不了的王爺說這些有意義嗎?”

朱元璋共情失敗,對朱樉以前那種不學無術的印象有所改觀。

突然拿了一堆奏本放到朱樉面前,朱樉嚇得直接跳了起來驚訝道:“老頭子你瘋了吧?你這是要我當魏王李泰?”

朱元璋搖頭笑道:“你將來要做一地之主的藩王這是咱對你考驗。”

他真的懷疑朱元璋今天是喝了假酒,數了一下攏共有六十本,大部分是包著黃綾跟皇帝報平安的請安摺子。

這也是天南地北不在京的官員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的一種方式,比如現在是洪武八年,遼東還沒有藩王,遼東地廣人稀實行的軍屯。遼東都司指揮使可能除了任命那次,一輩子都難回一次京城。

平日只能報一些平安和不疼不癢的小事,比如今年禾苗長勢不錯,今年秋收多了不少,邊境又抓到幾個偷渡的高麗流民……

朱樉拿到的是遼東都司指揮使馬雲和副指揮使葉旺聯名的請安摺子。

棉花在南北朝時期在高昌國就有種植記錄,漢代在海南已經織布作衣,宋朝已經開始在閩越沿海地區大規模種植。元代更是有浙江、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綿提舉司,要求當地每年輸納十萬匹棉布。最出名的還是宋末元初的‘紡織之神’黃道婆。

朱樉提著硃砂紅筆寫到‘遼東苦寒,鐵甲森寒常令士卒苦不堪言,朕甚憂之。命戶部、兵部、兵仗局、江南三織造,調集棉布以制棉甲三萬套發往遼東,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用腳踹實,以不胖脹為度,曬乾收用。見雨不重、黴鬒不爛,火器不能大傷。

先以重甲外披,內附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執盾而進。

輔以土炕之法,可解我軍民冰天雪地寒冬之苦。爾等戍邊甚為辛苦,朕只能略盡綿薄之力,恨不能己身以代之。’

他將摺子一扔,隨口道:“著有司速速辦理,錢不夠由朕的內帑調撥。”

朱元璋接住摺子翻開一看,牙花子都露出來了,以往這種摺子都是勾一個‘閱’或者是‘覽’。看朱樉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看完以後點點頭,塞到貼身太監黃狗兒手裡道:“還沒開春,叫通政司傳達六部按上面的做。”

黃狗兒人都看傻了,老皇爺是誰?那是紫禁城的活閻王,秦王已經升級到指揮老皇爺幹活了。

“還不去?”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黃狗兒忙不迭拿著摺子叫小太監送去。現在是亥時,但是洪武朝是沒有八小時工作制。

老朱揹著手像監考老師一樣站在他身旁,朱樉已經進入前世管理者的工作狀態,開啟一本奏摺磚塊一樣厚,拉開一看有三米多。

有一萬六千五百多字,辭藻華麗,文辭優美。這廢話多的,看的朱樉頭都大了。

朱元璋在旁邊忍不住出聲道:“這戶部尚書茹太素,為人以平允稱、抗直不屈,就是有個文人通用的臭毛病愛賣弄文采。每次摺子都是六七千字,這長篇屁話最是惱人。朕要打他的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