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川書院坐落於一座山巒之上,一條青石階梯從書院大門一直延伸到山腳,共九百九十九階。

因用青石鑄就,故名青雲梯,有平步青雲之意。

“好一座穎川書院!”

山腳下,劉燁翻身下馬,抬頭望向前方,面露震撼之色。

整座書院被一股濃郁的文氣所包圍,望之如同仙境。

在其中,劉燁隱約能感應到聖意。

顯然,書院中藏有聖人手書,而且不止一卷。

“走吧。”

將龍裔和兕獸收進領地空間,劉燁與典韋拾階而上。

出於尊重,劉燁沒有動用太強的力量,跟普通人一樣慢慢往上攀登,直到半小時後,方才行至山門處。

“兩位是?”

見到劉燁與典韋,一名身穿青衣的少年迎了上來。

“在下劉燁,幷州人士,久聞穎川書院大名,這次特來拜訪。”

劉燁拱手一禮,態度謙遜有禮。

在這種文人扎堆的地方,就不太適合搬出官職了,以普通文人的身份就行。

趁著說話的功夫,順手給眼前少年扔了個真實之眼,可惜並不是什麼歷史名人,甚至連文道都沒踏入。

事實上,若非劉燁加了個必須領悟浩然正氣才能踏入文道修行的補丁,人家背靠穎川書院又怎麼可能遲遲無法啟靈。

少年自然不知道眼前這人就是自己不能啟靈的罪魁禍首,上下打量了劉燁幾眼,又看了看劉燁身後鐵塔般的典韋。

劉燁見狀解釋道:“這位是在下的護衛。”

許是見劉燁舉止謙遜有禮不像賊人,少年猶豫片刻後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隨我來吧。”

“多謝。”

跟著少年在書院中七拐八拐,最終停在了一處學堂。

“院長此時正在與人論道,客人若是不急,可在此稍作等待。”

“論道?”劉燁來了興趣。

“不知在下可否進去旁聽?”

“可以是可以,只是院長乃當世大儒,所論之道太過高深,只怕客人聽之如同天書。”

少年笑著搖了搖頭,顯然不覺得劉燁能聽懂。

待少年離開,劉燁緩步進入學堂,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至於典韋,還是在外面站崗吧,否則進去了怕是容易打瞌睡。

學堂內部的面積很大,容納百八十人都綽綽有餘。

此時學堂中正有十幾名青年學子盤膝而坐,靜靜聽著講臺上兩名老者論道。

“嗯?鄭老?”

兩名老者相對而坐,其中一人赫然就是鄭老。

至於另外一位,看起來比鄭玄還要蒼老幾分,一身文氣幾乎要直衝雲霄,顯然也是一位大儒。

真實之眼開啟,劉燁得到了老者的資訊。

【姓名】:荀淑(紫)

【修行】:文道

【境界】:三品大儒境(圓滿)

【力量】:1000斤

【文氣】:10道

【神通】:言出法隨(小成)、引經據典(圓滿)、文思泉湧(圓滿)、唇槍舌劍(圓滿)、口含天憲(圓滿)、畫地為牢(圓滿)、平步青雲(圓滿)、文以載道(大成)、落筆生花(圓滿)、過目不忘(圓滿)、文心雕龍(圓滿)

【氣血】:無

【體質】:無

【健康】:100

【好感】:60

【氣運】:藍

【業力】:白

【戰力】:超凡

“果然是他。”

荀淑,人稱"神君",生有八個兒子,因為各有才名,因此又被稱之為"荀氏八龍”。

其孫荀彧更是有王佐之才,曹操能起家,其中有一半都是這位的功勞。

想到這,劉燁又用真實之眼掃視臺下眾人,看得劉燁眼冒綠光。

乖乖,全是歷史名人,郭嘉、戲志才、荀彧、荀攸、陳群,這裡面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堪稱當世大才。

正在劉燁思考怎麼將這些人拐走時,講臺上傳來一道洪鐘大呂般的聲音。

“康成公此前說我輩文人已誤入歧途,不知做何解?”說話的是荀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夫有一言請教荀公。”鄭玄淡定地撫了撫鬍鬚。

“康成公請說。”

“敢問荀公,文人為何而讀書。”鄭玄緩緩開口。

這個問題自然難不倒身為大儒的荀淑:“自然是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

“那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鄭玄再問。

“讀聖賢書,悟聖人道!”

聽到荀淑這個回答,鄭玄笑了:“荀公此言差矣,在老夫看來,聖人之道非眾生之道。

須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此言一出,鄭玄周身當即湧現出朵朵金蓮,文道之氣瞬間瀰漫全場。

此乃口吐蓮花,乃是大儒才能引動的文道異象。

而聽到這句話的劉燁,臉色稍顯古怪。

若非認識鄭玄,他都懷疑臺上這位是不是跟他一樣,也是個穿越者。

不過荀淑到底是大儒,自然不會因為一句話就啞口無言。

“康成公之言,老夫不敢苟同。

若天下學子須親身體驗一番才可談論治國之道,又何必讀那聖賢書。

古之聖賢披荊斬棘方才建立了這條文道修行之路,我等只需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自然可登臨文道巔峰。

一味地捨近求遠,只會誤入歧途!”

轟!

這句話荀淑動用了文道神通,當即將鄭玄引起的文道異象壓了下去。

“前人的經驗又如何指導後人的修行,我輩文人絕不可固步自封,更應與時俱進!”

鄭玄的反駁可謂擲地有聲,若非場合不對,劉燁都想大聲叫好了。

“康成公還請慎言,妄議聖賢,有違禮道!”

作為儒家傳人,荀淑向來講究尊師重道,而古之聖賢更是後世所有文人的老師。

因此鄭玄這種話,在他聽來頗有種大逆不道的感覺。

鄭玄見荀淑拿“禮”來壓他,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反駁。

他並非不尊重聖賢,只是覺得前人的經驗在當時或許很合適,卻不一定適用於後世。

“那敢問荀公,董半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道,是否也值得後輩文人尊崇!”鄭玄選擇開門見山。

他這次問道天下,最大的目的便是革除天下文人一心只想著升官發財的弊端。

而想要革除這個弊端,董半聖是他怎麼都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對於鄭玄的問題,荀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道:“董半聖既然能以此道證得聖位,就必然有其道理。我等末學後進,還是不要妄自評判半聖為好。”

“學生以為,此言差矣!”

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令在場眾人都為之一愣。

好傢伙,兩位大儒論道,竟然有人敢插嘴,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鄭玄也是有些詫異,不由轉頭看向臺下。

他想看看究竟是哪位學子,竟如此有血性,連自家院長的話都敢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