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戰術手冊
章節報錯
季前賽的第一場比賽,陸恪再次來到了新奧爾良,如此感覺頗為奇妙。
在新秀訓練營的時候,他幾乎以為,自己可能將會加入新奧爾良聖徒,跟隨德魯-布里斯的腳步,學習四分衛的技巧;但,峰迴路轉的最後,他加入了舊金山49人,而後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場正式比賽之中,對陣聖徒。
雖然,他僅僅只是一名替補,坐在板凳之上,進行觀摩;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場季前賽,比賽雙方的目的都不在勝利之上,而在磨合戰術和球隊陣容;但,如此巧合,還是讓陸恪覺得頗為奇妙。
尤其是在抵達新奧爾良的第一個晚上,即將離開訓練基地時,陸恪意外地遇到了喬-隆巴迪。喬居然依舊記得陸恪,主動打招呼,兩個人還閒聊了一會。這就讓命運變得更加有趣起來。
可惜的是,陸恪沒有首發上場,這場“宿命”的對決,終究沒有能夠形成真正的圓環。
季前賽的安排是有戰略的,一般來說,四場季前賽,前兩場比賽是檢驗戰術和打磨配合的過程,主力四分衛可能上場一節或者半節比賽,找找手感、熱熱身;剩餘的比賽時間,則有兩位或者三位替補四分衛輪流上場。
一方面,替補四分衛們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第二四分衛、第三四分衛,這些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季前賽就是他們最好的表現舞臺;另一方面,演練進攻組戰術,還有絕對主力、次要主力和第一替補球員也輪流上場,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
第三場和第四場比賽,相對而言是更加重要的。主力四分衛很有可能會打滿半場比賽,其他主力球員甚至可能打滿全場,真正地檢驗一下賽季中的狀態和能力。
但,今年舊金山49人的情況卻有些特殊。
半支球隊都是全新的,所有球員都僅僅磨合了一個訓練營而已,主力四分衛更是一年級新生,就連教練組都是裡裡外外煥然一新,所有的戰術、所有的配合、所有的組合,全部都必須從頭開始。
尤其是教練風格。吉姆-哈勃是一位獨特、鮮明、犀利的教練,執掌49人的教鞭之後,他需要尋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帶領球隊取得勝利。
所以,季前賽就成為最重要的練兵場。完完全全按照吉姆的風格進行。
對於陸恪來說,那就意味著,他必須坐在板凳上,觀看比賽;整支球隊圍繞著科林-卡佩尼克為核心,全面展開,不僅是在打磨戰術,同時也是在給予科林機會,讓這位新秀四分衛快速成長起來。
季前賽第一場,陸恪僅僅只是在第四節比賽的中間時段,上場打了六檔進攻。原因是,為了給科林和基普交流的時間,隨後,陸恪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科林再次披掛上陣。
最終,舊金山49人以“3:24”的巨大分差,乾脆利落地輸給了新奧爾良聖徒。
科林-卡佩尼克的表現堪稱一場災難,十八次傳球嘗試,僅僅成功了七次,成功率甚至不足百分之五十,僅僅推進了四十一碼;跑球進攻的表現相對好一些,自己衝球拿下了三十八碼;另外還有兩次抄截。
全場比賽,舊金山49人幾乎沒有什麼機會,進攻端和防守端被全面壓制。
但對於陸恪來說,收穫卻不僅僅只是六檔進攻的上場時間而已,這場比賽成為了他觀摩實戰、演繹戰術的最好載體。
進入球隊僅僅第三天,戰術手冊僅僅翻了三分之二――只是翻閱,不是理解,更不要說吃透和運用了。陸恪必須充分利用所有時間,儘快地適應職業四分衛的工作,戰術手冊將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第一步。
於是,陸恪坐在板凳之上,開始觀察每一檔進攻,不僅僅是49人的,還有聖徒的,然後結合戰術手冊,進行理解,並且運用。有些戰術沒有理解的,那麼他就記下這一檔進攻的比賽時間,準備回去之後,觀看比賽錄影,再進行進一步分析。
不僅如此,基普和吉姆商量進攻戰術的時候,陸恪也積極主動地站在後方,側耳傾聽,隨後再觀看球隊的實際戰術運用,真正地以職業球員的視角,全盤推翻重來,重新審視戰術、重新安排戰術、重新解讀戰術。
比賽,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當比賽終止的哨聲響起時,陸恪沒有注意到比分板的數字,也沒有注意到科林的表現,而是意猶未盡地在腦海裡回放著整場比賽,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翻閱戰術手冊,開始學習和重溫。
為什麼新秀四分衛站在球場之上,可能會手足無措?為什麼新秀球員在戰術執行方面,可能會漏洞百出?為什麼人人都說NFL的戰術完爆NCAA?為什麼新秀賽季,球隊往往傾向於給新秀球員留下更多學習時間?
真正地進入季前賽之後,真正地以替補球員的身份觀摩比賽之後,陸恪終於窺見了冰山一角。
兩萬多種戰術,這就好像象棋或者圍棋一般,成千上萬種戰術排列組合,博弈成為一種藝術;但橄欖球又更進一步,精神的博弈,還有身體的對抗,只有同時運轉起來、同時調動起來,並且帶領著自己的千軍萬馬,取得比賽的勝利。
在正式開球之前,戰術佈置過程中,四分衛的任務可以分成簡單的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揮進攻鋒線,閱讀防守組的陣型、預判防守組的走勢,然後針對性地安排進攻鋒線。對於傳統口袋四分衛來說,這是他們的必備技能,因為進攻鋒線就是口袋保護的屏障,他們需要更多的觀察時間和傳球時間。
像佩頓-曼寧、德魯-布里斯這樣的傳球大師,往往可以透過戰術的切換和改變,調/教出一條出色的進攻鋒線,給自己提供更多保護。至於那些普通的四分衛,就只能自祈多福了,希望球隊能夠拼湊出一條頂尖的進攻鋒線。
第二部分,指揮接球球員,包括外接手、近端鋒和跑衛,不同的戰術組合,球員的跑動路線都是不同的。球門路線、旗杆路線、邊線路線、中間空檔、交叉跑動,這所有的跑動路線都有豐富的搭配組合。
簡單舉例,球門路線。外接手啟動之中,率先前衝十碼,然後朝著球門的方向內切,在球門門框對應的區域內部跑動,等待接球。這只是最基礎的一條路線,具體執行還可以區分為短傳、中傳和長傳,以及其他球員的搭配掩護,還有互相拆擋等等。
第三部分,協調進攻鋒線和接球球員的戰術分配。不同戰術之中,球員們的分配任務都是不同的,四分衛需要對整個進攻體系有著清晰的認識,然後做出正確而恰當的安排。
有時候,每一位球員的每一個跑動路線、每一個防守路線都是固定安排好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四分衛和其他進攻組球員都只需要按照計劃,執行、傳球、接球,這就可以了,這叫做體系四分衛,依靠的是整個進攻體系獲利,真正的功勞都是教練組的。
但有時候,球場之上瞬息萬變,接球球員按照路線跑動,而後自由發揮;進攻鋒線根據防守解讀,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同時,四分衛也必須相對應調整,改變戰術,臨時選擇傳球路線,將教練組的戰術演變成為四分衛自己的東西,進一步分化出無數可能。
有體系四分衛,自然也有體系球員。
有的教練組喜歡體系球員,因為他們對戰術的安排控制已達臻境,體系球員猶如他們手中的棋子,可以精準地達到他們的目標;有的教練則不喜歡體系球員,因為比賽過程中的變化太快太多太雜,他們站在場邊束手無策,比賽終究還是需要球員來完成。
2005年選秀時,球探們認為阿隆-羅傑斯是體系四分衛,這直接導致了選秀順位的一路下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球探們看走眼了。
不過,不管是不是體系球員,戰術手冊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與戰術息息相關,兩萬多種戰術,絕對不是說說而已,這還僅僅只是開球之前的戰術而已,真正投入比賽之後,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NFL的比賽和NCAA比較起來,檔次和層面截然不同,更不要說對抗強度、比賽強度和比賽節奏了。
對於新秀球員來說,進入職業聯盟就好像從一個小房間突然進入了整個圖書館,眼前的資訊,不僅龐大,而且錯雜,完全讓人應接不暇,不要說四分衛了,其他每一個位置也都是如此,如果進攻鋒線或者接球球員,理解錯誤了戰術,結果不言而喻。
就連其他球員都是如此了,更何況是負責戰術安排的四分衛呢?
在橄欖球比賽之中,四分衛是進攻組之中唯一一位與教練組直接溝通的球員,教練的戰術安排和防守解讀,全部都第一時間匯總到四分衛這裡。如果四分衛對戰術瞭解不夠透徹,甚至是亂來一氣,那麼這對於球隊來說就是災難性的。
即使陸恪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陸恪已經傾注了所有注意力,但站在龐大的戰術庫面前,他還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