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逐一處置(一)
章節報錯
南京城,吏部衙署。
劉衍選擇在吏部的衙門裡召集六部官吏,已經南京城中的一眾勳貴。
在吏部大堂內,數十人坐得滿滿當當的,劉衍坐在上首,鮑羌、韓秦、秦成虎三人各領二十名國防軍將士在四周把守,讓眾人坐在大堂中也是膽戰心驚。
劉衍見眾人都已經到齊,便說道:“既然諸位都從百忙之中抽時間過來,那本公就逐一的問一問,各部落實新政、軍改到什麼程度了!”
劉衍率先看向兵部尚書史可法,問道:“史大人,南直隸以及江南各地的軍改之策,落實的如何了?”
史可法微微一震,隨後起身抱拳說道:“啟稟閣老,下官以為軍改之策太過嚴苛,如果軍改之策嚴格落實下去的話,南直隸和江南各省就要有數十萬將士被裁撤,到時候各地動盪,將一發不可收拾……”
劉衍看著這位在歷史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心中也是糾結不已。誠然,史可法在氣節上是無可挑剔的,在民族大義上也是可圈可點,只是具體的施政能力卻差了一些。
於是劉衍說道:“史大人,如果本公徵調南直隸和江南各省的兵丁,北出山海關收復遼東,可行嗎?”
史可法頓時語塞。
“如果當初本公調集南直隸和江南各省兵丁守衛北直隸,抵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可行嗎?”
史可法無言以對。
劉衍說道:“這自然是不行的,本公知道,史大人也知
道。試問,這樣戰不能戰的兵馬,留之何用!”
史可法急忙說道:“可是如果南方各省的數十萬大軍,因為軍改之策鬧僵起來,如何是好?”
劉衍針鋒相對,大聲說道:“如果朝廷只是因為害怕有人鬧事,就停止推行軍改之策,那朝廷和陛下的權威何在!”
“本公之所以派國防軍護衛巡視組南下,就是為那些跳樑小醜預備的,難道史大人以為,數萬國防軍將士無法穩定地方?”
史可法聞言駭然,眾人也是紛紛側目,想不到劉衍竟然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隨即劉衍說道:“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落實軍改之策不力,著革除兵部尚書職,調任山東濟南府任知府,以觀後效!”
此話一出,眾人譁然,史可法漲紅了臉,想要說什麼,卻見鮑羌走到跟前,恭敬的說道:“請史大人回去準備行囊,自有車馬送大人前往濟南府。”
“現在就走?”
“現在就走!”
史可法怒氣衝衝的拂袖而去,而眾人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抗議。
劉衍則直接大聲說道:“本公議事,誰敢喧譁!”
眾人的抗議聲稍歇,隨後劉衍對副總兵鮑羌說道:“再有人擾亂堂議秩序,立即拿下關入大牢!”
“是!”
眾人見狀,只好全都臉色鐵青的坐回原處。
然後便是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此人還算有些軍事能力,呂大器曾在清軍南下之後,率兵馬接連收復復袁州、萍鄉、
萬載、吉安、廬陵、吉水、永新、太和、安福等處。
歷史上的呂大器是崇禎元年進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歷四司。崇禎十四年以平亂功,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崇禎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見天下多故,辭官歸隱。崇禎十六年,任保定、山東、河南總督,不久改任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與左良玉合兵抗張獻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崇禎十七年,京師報陷,福王立於南京,遷呂大器為吏部左侍郎。因上疏彈劾奸臣馬士英、阮大鋮,被奪職削籍。隆武元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呂大器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隆武二年,奔廣東,擁永明王監國,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進少傅,盡督西南諸軍,其他諸將,皆受其約束。
此時史可法已經離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呂大器的身上,只見劉衍說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因推行落實軍改政策不力,著免去其兵部右侍郎之職,立即前往青州府皇明軍事學院學習。”
呂大器聞言先是一驚,然後心中又是一陣喜悅,這就說明劉衍還是準備用自己的,現在丟了兵部右侍郎的官職,將來未必沒有一個好的出路。
於是呂大器此時也不管別人是什麼眼光,直接對著劉衍拱手行禮,隨後轉身離去。
接著,劉衍看向戶部尚書高弘圖。
高弘圖是萬曆三十八年進
士,官御史。天啟初,巡按陝西,因得罪魏忠賢,罷歸。到了崇禎年間,高弘圖歷遷工部右侍郎,但是恥與中官張彝憲共坐,又削籍而歸。崇禎十六年,高弘圖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後遷戶部尚書。
歷史上福王朱由崧繼位後,高弘圖改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朝廷大議多出其手,但是為馬士英、阮大鋮所忌,而後謝政,無家可歸,流寓會稽。
當清兵下江南後,高弘圖逃野寺中,絕食而卒,也算是一個非常悲催的人物了。
“高尚書,按照朝廷新政方略,南京戶部應該改組為財政部,因何原因遲遲不見成效!”
高弘圖昂首說道:“新政之策與其說是富國強兵之策,倒不如說是當世法家之策,將太祖經制改得面目全非,下官實難認同!”
劉衍說道:“本公不需要任何人認同!如今本公是內閣首輔,新政、軍改之策也得到了陛下的准奏,並且在北直隸和山東試行效果良好,高尚書和諸位只需要找準執行就好,其餘的,不是諸位需要理會的!”
高弘圖聞言彷彿被劉衍擊發了鬥志,便要慷慨激昂一番,卻被劉衍的話打斷:“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抗拒新政,著立即免去其戶部尚書職務,降為財政部侍郎,主管財政部下屬錢莊,負責朝廷銀幣鑄造發行,明日一早動身前往青州府城!”
“什麼!”
高弘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竟
然被丟到青州府去鑄錢?
而劉衍一連處置了兩位尚書,其餘眾人再也不敢多說什麼,此時大堂上鴉雀無聲,高弘圖見狀也如史可法一般,怒氣衝衝的轉身離開了。
高弘圖離開後,眾人面面相覷,劉衍則是看向眾人,下一個是馬士英。
馬士英是萬曆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天啟時,遷郎中,歷知嚴州、河南、大同三府。後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因擅取公帑行賄,坐遣戌,流寓南京。復起後,馬士英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廬州、鳳陽等地軍務。甲申國難之時,馬士英擁兵立福王於南京,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但是因為貪權,馬士英與高弘圖、史可法互相爭鬥。造成史可法出鎮,督師淮、揚。
後清兵連破南京、杭州,馬士英往投唐王,不納。乃入方國安軍中,國安敗,又欲投唐王,亦被拒。
最終馬士英被清軍俘虜,不願投降滿清被殺死。
雖然劉衍對於馬士英弄權之事非常的厭惡,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在明末文官普遍能力欠缺的時代,馬士英還算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中上之資。
同時,馬士英能夠在接連兵敗的時候,拒不向清軍投降,這份氣節也是值得肯定的。
於是劉衍說道:“督察院右御史馬士英落實新政不力,免去馬士英官職,改任山東東昌府督查署署長,以觀後效!”
馬士英雖然抗拒新政,但是這段時
間以來,對新政也是非常瞭解的了,聽聞自己被任命為一府的督查署署長,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過總比丟官要好。
對於馬士英這樣對權力充滿執著的人,只要還有官職在身,只要還有一絲復起的機會,就絕不會輕言放棄。
此時馬士英板著臉,對著劉衍抱拳行禮,然後轉身離去。
這時,劉衍看到了錢謙益,這位“水太涼”尚書。
錢謙益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第三,授翰林院編修,現為南明弘光時官禮部尚書。
歷史上滿清入關之後,錢謙益以禮部侍郎兼管秘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順治三年稱病歸裡,五年,因江陰黃毓祺反清案牽連入獄。出獄後居家,秘密從事反清復明活動,與黃宗羲、李定國、鄭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聯絡。詩文在當時極負盛名,東南一帶奉為“文宗”和“虞山詩派”領袖。閻若璩稱與海內讀書者遊,博而能精者,僅有錢謙益與顧炎武、黃宗羲三人。尤以詩名,與吳偉業、龔鼎孳合稱為“江左三大家”。
但是對於劉衍來說,錢謙益的評價卻是非常負面的,不管錢謙益的詩文有多好,其降清、仕清之舉都是無法洗脫的汙點。
就連滿清奴酋乾隆都將錢謙益視作失節者,下令刪禁其著作。錢謙益私下策反降清武將、暗中資助鄭成功反清等等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也只是聊以自慰罷了。
特別是錢謙益的
虛偽,更是讓劉衍無法接受。
歷史上清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而後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帥多鐸迎降,大雨之中,錢謙益姿態恭順,讓人側目。
史敦《慟餘雜記》記載:“豫王(多鐸)南下江南,下令剃頭。南明民眾對此議論紛紛。一日,錢謙益忽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突然出門而去。家人以為他去用篦子篦發。不一會兒,剪了頭髮,留著辮子進來了。”
而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馬士英妹夫)和河南參政兵巡道袁樞(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繼絕食而死。
想到這些,劉衍也懶得再與這位水太涼尚書多說什麼,直接說道:“禮部尚書錢謙益抗拒新政,著免去其禮部尚書職!”
說完好一陣,錢謙益還坐在原地愣愣的等著,誰承想劉衍後面並沒有什麼話了,竟是真的將自己罷免而已。
錢謙益心中激動,站起身來正要說話,卻被鮑羌攔住:“錢大人已經沒有官職了,這裡是朝議之地,還請大人先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