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黃土嶺之戰結束後,清軍各部主力便開始向乳峰山一帶集結,除了清軍各旗的斥候還在不斷襲擾,在錦州、黃土嶺、松山等地徘徊之外,已經看不到清軍主力的蹤跡了。

而明軍這邊也開始休整,洪承疇以山西鎮、山海關鎮、密雲鎮兵馬駐守黃土嶺,然後率領其餘各鎮兵馬抵達錦州城下駐紮。33

至於薊州鎮的那些潰兵,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暫時劃歸山西鎮、密雲鎮、山海關鎮,算是給這三個兵力折損最嚴重的軍鎮補充部分兵力。

對此,李輔明、唐通、馬科都是面露喜色,楊國柱、王樸、吳三桂等人都羨慕不已。

劉衍卻對此沒有什麼感覺,那些潰兵與兵油子,就算倒貼錢給自己,自己都不會要的。

此時明軍與清軍基本上以黃土嶺、錦州城一線為界,雙方不斷派出夜不收、斥候進行小規模的交鋒,卻沒有大規模兵力的調動。錦州戰場陷入了僵持之中。

洪承疇在移兵錦州城之前,便派出快馬將捷報送往京師,馬紹愉,張若麒等人的奏摺,也同樣以八百里加急發往京師。

從錦州一路南下,經山海關,再到北京城,這一路上的驛站都還算齊備,所以捷報送出很是順利,在七月初五這天,捷報與眾人的奏摺幾乎是前後腳送到了城中。

送來捷報的大隊快馬都有洪承疇的囑咐,眾人在策馬進入北京城之後,便一路縱聲高呼:“遼東黃土嶺大捷!官軍重創奴賊,斬首一萬三千五百餘級,錦州之圍已解!”

隨著快馬一路衝向紫禁城,整個京師都跟著沸騰了,當王承恩手中捧著捷報與眾人的奏摺來到御書房的時候,激動得差點撲倒在地,然後用哭腔向崇禎帝稟報起來。

“什麼!”

此時崇禎帝只覺得自己血氣上湧,眼前一陣金星閃過,差一點就暈倒在地,還是王承恩慌忙跑過來攙扶著。

“這是真的?斬首一萬三千五百餘級?”

“萬歲,是真的!兩位監軍的奏摺可以相互印證,千真萬確!”

“哈哈!列祖列宗保佑,天佑我大明!”

隨後崇禎帝激動的拿起捷報,以及眾人的奏摺翻看起來,看到精彩處,不由自主的擊節讚歎。雖然捷報與眾人的奏摺都提到了白廣恩的戰死,以及薊州鎮的潰敗,不過在如此眾多的斬首下,這些折損也被一筆帶過了,就連崇禎帝都只是感嘆白廣恩力戰殉國、忠心可嘉,並沒有因此而掃了興致。

隨後崇禎帝高興的下詔,要在明日的早朝中,對滿朝文武宣讀捷報。

到了第二天的早朝上,只見文武百官全部身穿吉服,等到宣捷之後,鴻臚寺官致詞,各官行五拜三叩頭禮,隨後翰林院撰文,太常寺理辦祭品,即遣官薦告郊廟,大行祭告慶禮。

而皇宮之外,京師內的百姓也是連日燃放鞭炮、聚眾慶賀,而青萊鎮新軍的威名,也隨之傳遍了整個京師內外。

自從洪承疇率部出山海關作戰以來,崇禎帝幾乎是天天都是夜不能寐,就怕哪一天傳來噩耗,大明這二十多萬精銳毀於一旦。

可是如今捷報傳來,雖然奴賊大軍主力尚在,可是錦州之圍已解,大軍也初戰告捷,可見此戰勝面極大,崇禎帝於是便放下心來。

於是崇禎帝便召集內閣首輔張四知、兵部尚書陳新甲入宮,準備商議封賞前線將士的事情。

待到二人來到御書房,卻見崇禎帝還在翻看洪承疇的捷報,手邊就放著馬紹愉、張若麒的奏摺。

見二人進來,崇禎帝滿面春風的說道:“錦州之戰關乎我大明國運,朕心中一直擔憂不已。如今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各鎮精銳血戰奴賊,首戰告捷,便斬首一萬三千五百餘級,這可是自遼事以來,最大的一場勝仗,可見錦州之戰大有可為,我大明的勝算是極大的!”

張四知見崇禎帝歡喜,自然也是一頓恭維,大聲說道:“此戰旗開得勝,乃是陛下仁德施於天下,故大軍將士無不奮勇向前,這才有了今日大捷!”

崇禎帝今日實在是高興,聽了張四知的話,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來。

陳新甲不動聲色地看了張四知一眼,心中對張四知很不感冒,這個內閣首輔的位置本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如今被張四知盤踞,心中始終對其存有敵意。

如今遼東大捷,這本應該是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出風頭才是,卻被張四知搶了先,實在是可惡!

於是陳新甲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大軍將士首戰告捷,朝廷應儘快嘉獎有功將士,以振奮各鎮將士之心,督促大軍將士再接再厲,為國朝再立新功!”

“嗯,應該如此。”

張四知眼睛閃動,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應慎重,朝廷應先派出大臣前往遼東,核驗軍功真偽,以及具體情況,然後再回京稟報,如此才能嘉獎有功將士,以免出現差錯,貽笑大方。”

陳新甲頓時惱怒的說道:“有功不賞,豈不寒了前方將士的報國之心?如此國戰,前方又有薊遼總督洪承疇,以及馬紹愉、張若麒兩位監軍在,難道還會有人謊報軍情不成?”

張四知只是堅持先勘查軍功,然後再嘉獎將士,並且主張將封賞之事放到朝議上去討論,然後再由朝臣擬出一個章程來,徐徐商議、妥善處理,這才是正道。

陳新甲怒極而笑,大聲說道:“徐徐商議?等朝中那些只會沽名釣譽之輩商量出一個方案出來,遼東戰事估計都打完了!”

張四知淡淡的說道:“那不正好,各部功勳一次性封賞就好,還免得朝廷來回忙碌了。”

陳新甲氣得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崇禎帝也是眉頭緊鎖,不管遇到什麼事,這些大臣都要爭一爭,根本不管事情的輕重緩急。同時崇禎帝對張四知也頗為不滿,自從其上任首輔以來,在政務上毫無作為,也沒有首輔的權威,朝中大小事務屢屢出錯,讓崇禎帝煩不勝煩。

此時崇禎帝又想起了楊嗣昌,暗道:“如果楊卿還在,該多好啊。”

隨後崇禎帝說道:“既然大軍封賞的事情定不下來,那就先商議白廣恩之事吧。國朝大將陣亡,朝廷必須著重撫卹,以免寒了前線將士之心,此事不容爭執,今日必須有個結果。”

崇禎帝也知道,自己只有時不時的給張四知等人施壓,這些大臣才會乾點實事。

張四知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陛下英明,白廣恩陣殪當場,奮勇循國,內閣的意思,是仿金國鳳、賀虎臣之例,追贈其為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賜祭葬,令人建祠,加太子少保,世蔭指揮指之職!”

崇禎帝點頭贊同,這個張四知總算還是說了點有用的。不過崇禎帝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又補充道:“再誥贈其上三代皆一品,其衣冠靈柩運回時,可令沿路官員加以祭奠,朕要讓天下萬民知道,為國殉身者,朕定不會稍有忘卻。”

張四知與陳新甲紛紛行禮叩拜,少不了又是稱頌一番。

崇禎帝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對陳新甲說道:“遼東戰事順利,愛卿這個兵部尚書自然是功不可沒,朕也不會忘記。只是現在大戰尚未結束,愛卿還要再接再厲,萬萬不可懈怠!”

“臣,敢不從命!”

就在這時,大殿外一個宦官滿臉焦急的向內觀望著,王承恩見狀急忙快步出去,從那個宦官手中接過一份八百里加急,上面赫然寫著:奏河南戰事敗壞,請朝廷援兵疏。

王承恩駭然變色,快步朝著龍椅上的崇禎帝跑去,跑動的時候還不小心腳下一絆,一個踉蹌差點撲倒在地。

崇禎帝見狀頓時緊張了起來,登基這些年各種壞訊息不斷,王承恩的樣子簡直是太熟悉了,不知道又是什麼地方出了大事!

“陛下!”

崇禎帝不等王承恩說完,直接搶過奏章,看到封皮上的字跡,臉上的笑容瞬間消散。

陳新甲與張四知也是心中直跳,看著崇禎帝眉頭緊鎖的看著奏章,二人心中都在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情。

片刻之後,崇禎帝猛地將奏章摔在桌案上,憤聲說道:“你們都看看吧!盧象升號稱猛將,竟然在開封府的大周山被李自成擊敗,損兵折將!”

陳新甲聞言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檢視奏章。

就在大半個月之前,李自成以一部兵馬佯攻開封府,吸引盧象升馳援,盧象升為保開封府不失,集結了督標營、撫標營,以及河南各地兵馬,共計四萬餘人彙集開封府城。

但是李自成卻率數十萬主力直撲洛陽而去,此時河南境內只有盧象升所部,其餘各部明軍已經相繼敗亡。盧象升無奈之下,只能率部飛速前往洛陽方向馳援,在途徑大周山的時候,被劉宗敏、李定國、郝搖旗等部二十幾萬大軍合圍,雙方隨即展開血戰。

雖然盧象升所部戰力強悍,但是畢竟寡不敵眾,最終參將許桐琿率領的撫標營全軍覆沒,許桐琿戰死。而督標營也折損過半,盧象升與盧懷英率部狼狽撤回了開封城據守。

至於河南各地的明軍兵馬,則全部被流賊大軍擊潰,此時河南境內的明軍兵力,只剩下剛剛戰敗的督標營四千餘人,形勢非常危急!

陳新甲看完之後,只覺得自己的三魂六魄已經丟了一半,要是河南丟了,那開封城、洛陽城內的藩王就全完了,到時候自己這個兵部尚書丟官下獄都是輕的,以崇禎帝的脾氣,怎麼也要判一個滅三族的下場。

“陛下!”

陳新甲當即大聲說道:“臣奏請,立即從遼東大軍中抽調兵馬南下,馳援盧象升所部!”

“抽調哪支兵馬?”

“青萊鎮新軍,劉衍所部!”

崇禎帝還沒說話,張四知便站出來反駁:“現在遼東戰事剛剛有了起色,就抽調強軍南下,如果因此讓我軍吃了敗仗,這個責任誰來負?”

陳新甲已經有了打算,也不理會張四知的疑問,直接對崇禎帝說道:“陛下,劉衍所部兵力雄厚,有數萬之中,可命其分兵,留下一部兵馬繼續在遼東坐鎮,讓劉衍率領主力南下馳援盧象升,如此則兩方戰場都可兼顧。”

崇禎帝思索許久,說道:“讓朕想一想,朕要想一想。”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