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巡按
章節報錯
第19章巡按
監察御史與知縣同級,都是七品官。但比起一縣之尊,實際地位可謂天壤之別。
不說大明同品以京官為尊的官場通例,監察御史品階雖低,但實權極大——“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外巡按,清軍、提督學校、茶馬、巡漕、巡關、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總而言之一句話,天下沒有他們罵不了的人、更沒有管不了的事!尤其是每年八月出外巡查時,號稱“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知府以下均奉其命”!
知府可是四品啊!
四品?呵呵,乖,聽話!
懂?
別說四品,就是一二三品大員,也都給我老實點,否則參你沒商量!哪怕是捕風捉影,罵你個狗血淋頭你也得樂呵地接著!
監察御史的奏章,誰也攔不住:不僅不需要走通政司的尋常路,可以直達聖上,而且,有“聞風奏事”的專權——聽到小道訊息就能隨時隨地向皇帝打小報告,還不需要為真偽負責!
這是個所有官員都要巴結的美差。
但自恃“聖眷正隆”的楊明楨不吃這一套。
初出茅廬的一介書生,如果及早碰壁,未必是一件壞事;相反,誤打誤撞地走了大運,則很容易跑偏了。楊明楨便是如此。
都察院——俗稱御史臺,設十三道監察御史,編制合計一百一十人。要從其中再選拔二十一名巡按御史於每年八月代天子巡狩各地: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遼東、甘肅及十三行省各一人。跟今天的中央巡視組有些相似,不過,權力更大。每位巡按都要由都察院推薦兩位候選人供天子選擇——被選中者可謂一步登天:其彙報物件不再是都察院本部,而是聖天子本人!
這一年,楊明楨毫無意外的被道宗皇帝點了巡河南道。民間有“八府巡按”之說,其實是被影視劇忽悠了,扯淡,根本就沒這麼個官。大明的行省,不少被劃成八個府,但也有不夠數的,也有超過的。八府巡按幾個字念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威風八面,腦殘影視劇採用了,然後,誤導加倍。
楊巡按躊躇滿志,騎上頭黑驢就奔赴河南。巡按權力大,地位高,但職別低,與知縣同品,坐騎的標準只能是驢——不能超標,啥級別啥待遇古今同理,這叫儒家文化禮儀之邦!小楊同學還給自己刻了一方“效宣”的印掛在腰際。
眾人都知道,這位少年得志是以“強項令”的典故激勵自己。東漢光武年間,董宣為洛陽令。湖陽公主家人殺人,董宣要秉公執法。那傢伙也怕了,湖陽公主又護短,把這廝時刻帶在身邊,覺得一個縣令又能如何?沒想到被董宣在大街上公然攔住公主輿駕,把仗勢欺人的奴才拖下車當街格殺。公主跑去找劉秀哭訴,劉秀作勢要棰殺董宣給公主出氣。董宣慷慨陳詞:“陛下要做中興之主,而縱奴殺良,何以理天下?臣請自殺!”言畢以頭擊楹(柱子),血流滿面。劉秀忙讓小黃門拉住,打圓場說:“你給公主賠個不是吧。”董宣堅拒,小黃門硬按,董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雄才大略的光武帝哈哈大笑,遂賜“強項令”之名!
BTW,愚以為,復興漢室,昆陽之戰親帥三千虎狼逆擊十萬雄兵,陣斬王莽上將軍,追亡逐北五十里,敵屍擁塞得黃河水為之不流的光武帝才堪稱“雄才大略”。而很多人卻把這四個字用在武帝劉徹身上——漢武帝、漢光武帝,一字之差,前者敗光了文景家底、天下戶籍減半、發明告緡制度(發動百官百姓相互告密,告密的賞被抄沒者家產之半、知情不報者同罪)、逼死兒子殺掉老婆、成天提心吊膽怕別人用巫蠱之術謀害自己……就這麼一個貨,也配用這四個字?我呸!
楊明楨到了河南,不負聖望,從河工入手,吃住在黃河大堤上,不僅每一方土石的工作都親自計算、每一粒糧食的分發都親自過手,還真讓他抓到個幾乎和董宣那出戏一模一樣的典型。
河督管河道,但要有人監督啊,道宗皇帝派了御馬監的太監曹喜旺監河工。不僅監督工程,一干所需的錢糧物資也要由這位河監發放。曹公公在開封府聽戲快活兼等著收銀子,讓乾兒子曹福代自己監工。這曹福膽大包天,貪汙什麼的不說了,後來心腸越來越黑膽子越來越大,竟把河工們吃的糧食倒賣了大半。騎驢巡堤的楊大人發現苦力們在啃樹皮,怒了!
後果很嚴重:騎馬坐轎的大人們當場跪了一地,楊明楨直接在大堤上露天公審。曹福本身不是太監身份,不能算聖上的家奴,所以小楊同學招呼起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一通大刑流程走下來,這曹福讓招啥招啥。
小楊同學不忍心一刀砍死浪費了活教材,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判了站籠,在大堤上現場展覽——每個官員都要過來參觀,看完還得寫反腐心得、每個苦力都可以過來啐一口再叩謝皇恩浩蕩為民做主……十幾天下來,把曹福活活給站死在施工現場!同時“就便拿問”了知縣、回京覆命後更是參知府、參河督、狀告曹公公:“奏黜貪刻者百餘人、罷不急之徵十餘事、招復流民發廩賑貸,多所全活”……
聖上龍顏大悅:有這麼個愣頭青替自己辦難事,布天恩,簡直太開心了,倍兒爽!
巡按御史的巡期一般是一年,巡視的地方也相對固定。道宗懶,但可不傻,好容易逮到個信得過的便宜人,還不可勁兒使喚?次年七月回京覆命,當面褒獎完,賞了些零碎,直接打發去巡鹽道了。小楊同學再次不辱使命:硬是給朝廷摳出來近百萬兩的銀子!再然後,興沖沖去巡遼東了……
遼東是軍事重地,楊明楨在這裡熟悉了軍務,也對大小軍頭們的各種“花頭”瞭然於胸。
當然,這幾年下來,楊明楨得到了道宗皇帝的青眼,同時——也把幾乎能得罪的同僚都得罪了一個遍!最後得了個“倔羊”的外號。
聖天子開心,楊明楨仕途固然一帆風順,可自己的生活卻一直很拮据。跟海瑞那種曠世奇窮相比,固然會好上一些,但幾十年下來,直到他官至三品大員,就連日常的飯食,與正常的七品知縣(當然不是羅詠昊那種哈)相比都差了不少。家人子弟更沒落到什麼實惠——夫人竟要做些紡織補貼家用,大著肚子被紡車絆了下,小產,二兒子夭了。
道宗心裡非常清楚地知道楊明楨是一根筋,哪怕犟脾氣上來非要跟自己過不去,頂多罵幾句,也不會真計較。甚至私下裡很欣慰,能夠有楊明楨、李玉庭這樣的幾個傢伙輔佐自己。當然,我們不能用今天的平等(好吧,理論上,相對的哈)身份觀念去理解那個時代的人物關係,在聖天子眼裡,所有臣子,都是為自己服務的私有“用品”:你可能會很喜歡一把椅子,但你不會因為坐得舒服,就對那把椅子產生什麼感激之情!聖天子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中庸之道才是王道,既要有忠臣,也要有“不怎麼嚴於律己時刻狠鬥私字一閃念、但很有能力”的那種能臣替自己辦大事,這兩者相互制衡,缺一不可。後世的崇禎,便是最具說服力的反面教材:讓東林黨那幫偽君子一手遮天,看起來一個個都是道德模範,好吧,“眾正盈朝”了不幾年,烈皇自己自掛東南枝了。
等到道宗皇帝馭龍賓天,莊宗皇帝繼了大統,楊明楨的好運便到了頭。早在朱祁鈞*在東宮當太子時,楊明楨便參過詹事府的少詹事“跋扈”,很多諸如此類的小別扭由來已久,加上遭眾人記恨,新君即位這個好機會怎麼能放過——新皇帝當然要用自己人,位置不空出來怎麼安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於是大家一起罵倔羊:替聖上分“憂”,捎帶著給新君留個好印象保住自己的官椅,一箭雙鵰啊。好在莊宗也不是個昏君,心裡知道這傢伙就是倔脾氣,便打發到南直隸做戶部尚書。名義上升了官,實際上是眼不見為淨,給個虛職讓他安生養老吧。
因為有遼東“清軍巡關”的經歷,那些軍頭們慣耍的小花招楊明楨無不了然於胸,接到榆林府的邊報抄本,一眼便看出了破綻:啥?“營中的馬匹草料不足,又遇到馬瘟,多有倒斃?”
我呸!
馬是官家的,死了你們會心疼?官營的馬場以良馬的價格買劣馬報花賬、邊鎮將領除了私養一兩匹逃命用的快馬巴不得每年成批的報死馬大家多分銀子、小兵們平常就變著法的貪汙馬料,把馬折騰死了大家吃肉打牙祭!你們現在這個鋪墊是為以後敗了拿死馬說事!
不廢話,老子要參他們:這場仗,不僅鐵定會輸,而且,會輸得很難看!老臣反正除了看邸報就是喝茶,正閒得蛋疼,聖上您要是信得過,老臣原意親自去陝西盯著這幫喪盡天良的狗東西!
事實證明,輸的是老楊自己,輸得要多難看有多難看。當然,這是後話。
*道宗、莊宗、包括皇帝名字代表輩分的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僅僅是為故事情節而設。有時情節需要,把幾任皇帝的事揉在一起,莫較真。凡是文中直接提到的真實帝號,如萬曆,武總等,都是確有其事、道宗,莊宗等虛構帝王時,都是幾任帝王的事摻於一人之身~不過,除了人名,絕大多數事件都是確實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