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百官切身利益?

解縉、鬱新等人不由有些緊張,其他官員更是不安。

上次切身利益的時候,可是切掉了不少財產,原本的免稅田上了稅,搶來的地也給退回去了,這次又要切身,不知道皇上大人準備切哪一塊。

朱允炆沒有繞彎子,也沒有讓眾人不安多久,直接說道:“朕知曉,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去找了船商,打造海船,想要去南洋採得番香番貨,解縉,你老家在江西造了多少船啊……”

“呃……”

解縉沒想到自己被點了名,惶恐不安地走了出來,請罪道:“臣這就寫封書信,將船隻劈了當柴燒。”

掌握著朝廷第一手情報的解縉,自然知曉怎麼用。

朝廷第一次下南洋時,解縉就已經察覺到了苗頭,安排家中老僕帶長子解禎亮回到了江西吉安,徵調民間船匠打造海船。

其他官員也不是傻子,眼看有利可尋,自然紛紛下手。

這也是徽商胡文義、周大匠能夠在短時間內崛起的一大原因,可這些商人中多是河船,少量海船還都是小船,說句不客氣的話,能載個三千斤貨都算好的了,當然,身上的肉也得算進去。

但官員沒有其他路子,這兩年朝廷十分重視造船,徵調了太多匠人進入船塢,民間能製造大船的技術不夠,匠人不足,船塢也跟不上,能有幾個差不多的小船,已經算不錯了。

即使如此,也難擋眾人發財的慾望,買船的買船,造船的造船,只要等朝廷解禁大海,就可以一蜂窩出航,只要到了南洋帶貨回來,多少成本收不回來?

聽說上次去南洋商人,已經賺翻了,那個沈一元的財富,怕是超出了五百萬銀兩,名副其實的鉅商。

解縉雖然不想成為商人,但很想要錢,所以才有了造船之事。

朱允炆看著請罪的解縉,道:“造都造了,燒了是不是太可惜了?鬱新,你家最近也買了八條海船吧,總用海船在河裡撈魚,是不是不太合適……”

鬱新老臉一紅,連忙請罪。

朱允炆接連點了幾個人名字,憑藉著安全域性的情報,這些官員的動靜自然是一清二楚。

“朕就不一一點名了,朝廷要解禁大海,你們想要撈一筆,朕沒意見,但有些官員藉此與商人勾結在一起,許以好處,甚至還有人打起了宮廷貢品的主意,說什麼只要能帶來番貨,日後誰家的貨物就可以成為皇室貢品。呵呵,看來皇宮的事,朕也做不了主了啊。”

“噗通。”

眾人轉身看去,工部郎中癱軟在地上,看樣子是昏迷了過去。

朱允炆瞥了一眼,繼續說道:“你們是朝廷的官員,吃的是朝廷俸祿,按理說商賈投機之道與你們毫無關係,如此做派,實屬非人臣所為。若放任下去,必會禍亂朝綱,禍國殃民。朕思慮良久,著令內閣與三法司,擬定官員禁止從商的律令,三法司需在明年夏日,拿出律令,頒行大明。”

“臣等遵旨。”

解縉、鬱新等人心中一喜,臉上並不表露,連忙答應。

皇上雖然說要禁制官員從商,但也給了大家一個定心丸,那就是說今年不禁止你們從商,想要去南洋的,可以準備了,想要賺錢的,這是最後的機會。

百官中也有清廉正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值之人,明白官員就是官員,一身銅臭算什麼。

雖然洪武年間也有禁止官員經商的事,但洪武朝畢竟沒有商戶戶籍,商戶只能掛靠在其他戶籍下生存,不找幾個當官的當靠山,誰能混得下去?

而官員也需要商人投靠,就朱元璋那點死工資,餓死爹孃也未必能養活兒女,不從商人那裡撈一筆,全家都得餓肚子。

現在朱允炆提高了待遇,又給了一次發財機會,然後再準備實現官商分離,這種手段沒有血腥暴力,平平和和,卻深得官心。

解決了這件事之後,朱允炆便返回後宮,召見了鄭和。

“欽天監已經選好了日子,九月二十日,大吉。不到三個月了,水師這邊沒問題吧?”

朱允炆問道。

鄭和自信地說道:“皇上,水師經過抗倭戰鬥,已然十分精通水戰,長時間海上航行儲備也十分熟悉,隨時都可奔赴南洋。”

朱允炆清楚水師當下還處在戰備之中,只不過有些精銳輪休了。

“此番下南洋,有幾件重要的事需要交代你。”

朱允炆抬了抬手。

雙喜與一名內侍站立著,手持卷軸緩緩展開,南洋諸國便顯現在輿圖之上。

朱允炆走到輿圖之前,將手指向舊港宣慰司,道:“這裡既然是大明的領地,就不能沒有大明的軍隊。陳祖義不是還活著嗎?暫時不要殺掉他,有陳祖義這個隱患在,你們也能更好說服梁道明同意大明駐軍於此。”

鄭和有些緊張,不安地詢問道:“若梁道明不允許大明駐軍的話……”

朱允炆看著鄭和沒有說話。

雖然舊港宣慰司名義上屬於大明瞭,但就目前而言,它還是太過獨立了,獨立到了一切都可以自己說了算。

這樣的情況,還算不上什麼“一國-兩制”。

要想真正做到“一國-兩制”,那必須有軍隊在那裡,軍事權大明說了算。

經濟與政治權,可以稍微讓一讓。

至於舊港怎麼搞經濟,打造什麼自由貿易港,讓戴著假髮的傢伙敲錘子,那大明都可以暫時無視。但如果有其他國家想要在這裡搗亂,那很抱歉,我們大明要管,軍隊要管。

若是沒有軍隊在,那就沒辦法顯示主權。

所以,駐軍舊港宣慰司勢在必行,絕不可再拖延下去。

“梁道明是一個聰明人,他不會做愚蠢的事。”

朱允炆最終給了鄭和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但鄭和已經聽明白了隱含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梁道明不夠聰明,那就讓他看看愚蠢人的下場。

“駐軍多少?”

鄭和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朱允炆伸出三根手指,斬釘截鐵地說道:“一個衛所的兵力。”

鄭和深吸了一口氣,一衛有軍士五千六百人,而上一次自己下南洋才多少人,這次僅僅駐軍就要一衛軍士,那下南洋的人員數量將是多少,規模將是何等的龐大?

“皇上,大福船運力有限,若調集過多下南洋,怕會影響沿海防護。”

鄭和清楚大明水師的船隻力量,若調動萬人規模的船隊,那水師的力量將會被抽取過大,一旦東海再有倭患,那大明水師可就很難應對。

朱允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神秘一笑,道:“這件事,朕會給你解決,但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務必做好。”

鄭和目光變得有些凝重,不知道什麼事比駐軍還大,肅然點頭,承諾道:“臣定不辜負皇上重託。”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此番下南洋,駐軍為第一要務,然非第一大事,這第一大事,是練兵!”

鄭和有些疑惑。

練兵?

大明水師這都打了那麼久的海戰了,南海乾掉那麼多海賊,東海乾掉那麼多倭寇,還去朝-鮮外面的島嶼度了個假,已是百戰精銳,怎麼還說練兵?

朱允炆嚴肅起來,解釋道:“朕說的練兵,並非是軍士,而是船長!換言之,朕希望你借南洋之機,訓練出精通海事,善於統籌,應對各種風險的船長!”

現在的大明水師,太過依賴於旗艦,一切指揮作戰,往往都是由旗艦來安排,哪怕是敵我交錯,船隻混雜在一起,軍士也會時不時將目光看向旗艦,看看旗艦上的人是跑路了還是在戰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陳友諒的大船隊給打出心理陰影了,大明的水師都是按照老陳的思路走的,那就是更大、更多,更硬……

這也就導致了大明水師多會選擇大編隊航行,尤其是歷史上的朱棣,將這種大編隊升級到了世界奢華版。但是,這種方式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旗艦出了問題,整個船隊就很可能土崩瓦解,毫無鬥志。

朱允炆需要改變這一切,因為大明水師未來最核心的任務之一,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如此遙遠的航程,在後世還時不時會出個沉船事故,何況是在古代……

如果因為旗艦出了問題,到了袋鼠的地方又返航了,那朝廷要損失多少心血。

所以,大明水師必須擁有更多的優秀船長,這些船長即可以編隊航行,也可以單獨航行,若沒有如此能力,土豆就不可能挖出來,花生也吃不著,番薯更是別想了……

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與富餘,人口數量就不可能大幅增加。

古代嘛,人口那就是硬實力。

誰人口多,誰拳頭大。

當然也有一些軟蛋的朝代,但人丁增長本就是封建朝代最重視也是最重要的政績。

為了一個真正的盛世,讓鄭和去南美洲挖點土特產是必然的事,但這件事,不可能只讓他一個人去辦,而是需要很多人,很多船……

“有五十名國子監監生,將隨你一起前往南洋,朕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只要他們人不死,就把他們給朕訓練出來。另外,於老船長、軍士之中,遴選出一百人,專門學習遠航之術,與這些監生一起,組成一百五十名船長。”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

鄭和吃驚地看著朱允炆。

一百五十名船長?

這豈不是意味著此番下南洋的船隻,至少也是一百五十艘之多?

“皇上,大明水師的船隻……”

“船隻的問題,你無需擔心,朕有一個好訊息告訴你,它們已經完成了。”

“它們?”

鄭和疑惑。

朱允炆輕輕吐了四個字:“龍江船廠。”

鄭和的目光中頓時閃過一道光芒,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重複道:“如此,太好了,太好了。”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