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于謙的報國之路
章節報錯
趙術文的鬍鬚無風自動,看到一旁的戒尺就抓了起來,于謙見狀,轉身就跑。
“別跑,我讓你狂,我讓你傲!”趙術文追趕而去。同為社學生,同窗張一言看到于謙被追趕,哈哈大笑起來:“蠢貨,我就說嘛,這種事怎麼能告訴趙訓導,咱們應該跑到京師去,直接呈報給陛下才對。”趙術文聽聞之後,棄于謙不顧,抓住看熱鬧的張一言,啪啪就是兩個戒尺,打得那個手心疼,讓遠處的于謙直吸冷氣。
張一言疼得直喊,另一隻手還不忘給於謙比劃著三根手指頭,于謙清楚,這是給自己解圍的代價,三隻蒸鵝……可憐自己的零用錢,一下子又要見底了,但看著趙訓導的戒尺,于謙還是很乾脆地跑路了。
君子嘛,還是少捱打為上。回到家中,走向父親於彥昭的書房。於彥昭聽聞僕人告知的訊息,心情舒暢,正準備出門與好友暢談一番當下局勢,便看到于謙無精打采地走了過來。
“謙兒,今日不是有課業,怎回到家中?”於彥昭有些奇怪,于謙上一次如此沒精神,還是四年前他爺爺於文明走的時候。
于謙見到於彥昭,行禮道:“父親,孩兒是被訓導打出來的。”於彥昭打量著于謙,臉上浮現出笑意:“趙訓導雖然嚴肅,可還是分得清是非輕重,斷不會無故打你,說吧,到底發生了何事?”于謙退後一步:“父親,你能不能先把棍子放下。”於彥昭將藏在身後的棍子丟下,坐了下來,等待著于謙的解釋。
于謙想了想,正色說:“父親,爺爺教導我,要做一個像文天祥一樣的男子漢,這些年來,我翻閱史書,已將文天祥作為畢生之師,當以性命報效朝廷。可今日縣衙發了告示,朝廷說要北征,對付韃靼、兀良哈與瓦剌,還說出此戰之後百年無大戰的話。”
“如此說來,這一次戰爭的規模將是空前,甚至可以說是舉國之力去戰鬥。從建文報上看到,張輔大軍已陳兵鴨綠江,倭軍在朝鮮境內無人可擋,照此下去,張輔大軍定無法協助作戰,這也就意味著朝廷需要調京軍主力,北方衛所主力出征。”
“據先生們講,咱們大明的騎兵數量雖大增,可依舊不足,具體有多少騎兵,這是軍情機密,孩兒不知,但知道祁連山、天山馬場有無數戰馬。故此孩兒寫了一封文書,希望先生轉交朝廷,呈報給陛下,讓陛下將馬場的戰馬全都投入戰爭,將遊牧之人追趕到天邊,徹底將其可戰之力消滅!不成想,先生暴怒,持戒尺追趕……”於彥昭看著自己的兒子,伸了伸手,也想將棍子撿起來,你今年才十二歲,竟敢還朝廷上書,還動輒談論軍事,天下大局!
你小子膽子也太大了吧,再給你個八年,還不得站在皇帝面前,噴著唾沫在那大談治國之道?
這孩子,太傲了。得治!於彥昭最終還是沒撿棍子,而是走向于謙,諄諄教導:“孩子,你有報國之志,有效力朝廷之心,這是好事。但軍國大事,豈是你一個小小少年可以談論的?你最近不是在學永嘉思想,難道忘記了,應先調查,先掌握情況,再去說,再去談論與論證。你所言武裝起天山、祁連山馬場戰馬之策,在為父看來,至少是有兩個不妥。”于謙看著父親,認真地說:“還請父親指點。”於彥昭指了指西面:“其一,祁連山、天山馬場有無數戰馬,這一點應該是屬實。可你想過沒有,騎兵與騎馬是有區別的,會騎馬的,未必是騎兵。天山、祁連山兩大馬場,又能有多少真正的騎兵,你總不能將所有的養馬人作為騎兵吧?”
“何況這兩地面臨著瓦剌的直接威脅,尤其是西疆,地域實在是太廣闊,兵力只能駐守在重要邊鎮、城池,一旦抽調地方騎兵,地方空虛,必會給瓦剌可乘之機。若不抽調地方騎兵,也只能處在守勢之下,想要憑藉著分散的力量去對付瓦剌全族精銳,恐怕不易。”于謙仔細聽著,默默點了點頭。
於彥昭見於謙聽了進去,繼續說:“其二,你沒有考慮時間。瓦剌、韃靼、兀良哈成為敵人,朝廷要派兵征討,建文報從沒說過,可以說是毫無徵兆之事,也不曾聽聞京城中人提起。前段時間,朝廷以接收北平軍營為由派遣了五萬京軍北上,被很多人看作了遷都的徵兆,並沒想到戰爭之上。”
“朝廷內部掌握了多少情報,我們不知,但很明顯,京軍主力未動,說明朝廷對局勢的把握並不明確。如今突然要出征,顯然是確定了情報。但此時想要徵調祁連山、天山馬場的戰馬,時間上已是來不及了。”于謙恍然,有些愧疚地說:“看來,是孩兒想當然了,也是,想要徵調祁連山的戰馬,一個月尚有可能,但想要徵用天山的戰馬,則需兩個月之久,恐怕敵人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孩兒這就去找先生道歉,然後再寫一封更可行的文書。”於彥昭原本聽得連連點頭,欣慰不已,可聽到最後一句話,頓時火起,一拍桌子:“你小子現在回去好好上課,課業都修不好,還想談論國事,是不是找打?”
“可是我想報國!”于謙堅持。於彥昭胸口不斷起伏,氣呼呼地說:“你現在談論報國還太早,這個舞臺,還輪不到你這種小鬼登場!莫要小看了天下豪傑,莫要小看了英明的建文皇帝,你能考慮到的,他們自然想到了,甚至比你想得更遠!”于謙很是不甘心:“可等我長大,敵寇都沒了,如何成為文天祥的那樣的人物?”文天祥,明知天下大勢難逆,依舊敢站出來力挽狂瀾,賭上性命去抗擊元朝,抗擊強敵!
眼下,建文皇帝要動手了,他一定會不留餘力,真正去消滅這些元廷餘孽,讓草原至此平靜,不再成為大明的威脅。
若自己此時不出力,為消滅這些人做出貢獻,豈不是再無機會與元廷餘孽作戰?
自己與文天祥的交集,不是應該落在蒙古人身上嗎?於彥昭看著好強的于謙,突然笑了出來:“孩子,每個人的使命是不一樣的,等你長大之後,或許大明沒了強敵,但不意味著朝廷沒了人才的用武之地。你應該沒有忘記朝廷推動的基礎工業戰略吧。”
“自然記得。”于謙肅然道。於彥昭微微點頭:“朝廷推動基礎工業戰略,自然還會推動基礎之上的工業戰略。我聽趙訓導說過,基礎工業戰略,不過是打通礦產、冶煉、製造、零件加工、蒸汽機制造,但真正的工業戰略,是以蒸汽機作為工具,改變百業。”
“父親的意思是,讓我專攻匠學?”于謙疑惑。於彥昭擺了擺手:“不,以你天資,專精匠學屬實屈才,但你要清楚,朝廷需要人才來管理蒸汽機匠人,需要人才來規劃蒸汽機的發展之路,更需要人才來設計未來百年的宏圖!孩子,現在大明走的路,前無古人,一切都需要摸索前進。”
“沒了外敵,大明之變化才會更快,專注於發展的大明,興許十年一個模樣,五十年鉅變。若沒有人才管理,沒有重臣把控方向,沒有掌舵能手,未來如何來?你現在還年輕,應該穩住心,專注課業。未來,終究屬於你們這些年輕人。”于謙深施一禮:“父親教導的是,孩兒知錯了。”自己還是太心急了。
此時還輪不到自己,但未來,一定有我!父親說的對,沒了外敵,朝廷更需人才內治。
外敵在明,無外乎防禦與征戰,可內治卻極是複雜,即要考慮百姓,還要與官吏內鬥,考慮皇帝的心思,自己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讀書少年,不是什麼朝中官員。
想要報效朝廷,想要成為未來大明巨舟的舵手,首先就需要成為官員,進入朝廷,得到皇帝的認可與信賴。
看來,自己要努力了,早點結束社學的課業,進入縣學,縣學之後,要嘗試一次,是否可以直升國子監。
這是一個高難度的事,但自己不能不努力!
“父親,我去社學了。”于謙堅定決心,找到了前進之路。廣德府,建德。
王家。富戶王素邀請了李慶、王仁、張寶、張大亨等士紳大戶,關了門窗,家中戒嚴,秘密商議。
張大亨看著眾人,敲著桌子說道:“諸位難道還有什麼顧慮不成?建文皇帝對咱們,可是一刀接一刀的砍下來啊。登基之初,他便下了旨意,遏制田產兼併,還讓咱們退田給百姓,當初虧了多少,你們還記得吧?”
“如今呢,建文皇帝又開始亂來了,下了什麼旨意,七品官最多隻能有三百畝地,包括致仕官員!張寶老爺,你從知縣上退下來五年了吧,家裡地多少,超過兩千畝了吧,退得只剩下三百畝,是不是如刀在身上割肉?”——感謝椰小胖不太胖的打賞,驚雪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