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要在國子監作演說的訊息不脛而走,轟動京師。

內閣。

解縉、鬱新正在與回朝等待赴任西域的茹瑺正在閒聊,兵部尚書鐵鉉走入內閣,與幾人打了個招呼後,便直說:“皇上打算在國子監作演說。”

“演說,什麼演說?”

解縉有些奇怪,朱允炆的演說不是在元旦的做過了,這才過了四個月,又要做什麼演說?

鐵鉉搖頭:“沒有訊息,要不寫解閣去打探下?”

解縉鬱悶,天殺的鐵鉉,這種事你怎麼不去打探下,皇帝大人要演說,啥時候給內閣商量過?

茹瑺品著茶,優哉遊哉。

自己是要去西域的,朝廷中什麼事都和自己沒多少關係。

不過朱允炆的演說應該去聽一聽,誰知道朱允炆會不會透漏一些施政要領,提出什麼新穎的觀點,給出一個新的藍圖。

西域雖遠雖大,但也是大明的,需要跟著朱允炆的意志轉。

鬱新將一份奏摺放至一旁,開口說:“皇上的演說無論是什麼,我們都需要去國子監聽一聽。這幾日裡皇上一直在國子監,對國子監未來怎麼發展,往哪發展,給了許多論述,這次演說恐怕是一次總結。”

解縉、茹瑺連連點頭,鐵鉉也認可鬱新的分析。

現在的國子監已經成為了朝廷官員培養的重要基地,他們中的佼佼者甚至不需要透過科舉考試,就可以憑藉著紮實的課業功底、動手能力直接進入朝廷為官,而六部、都察院等對此竟然都沒任何反對。

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子監出來的人才,遠比科舉考核出來的人才更為優秀。

以戶部來論,從科舉中遴選出來的官員,進入戶部之後瞪著兩眼,安排處理一些資料,倒也能打算盤,核算清楚數目,但讓他們搞資料分析,那還真的是為難他們了,什麼表格,什麼折線圖、曲線圖,什麼資料探勘,不懂啊……

工部也喜歡國子監匠學院出來的人,這群人動手能力很強,圖紙繪製能力一流,加上空間規劃能力強,有先進的管理邏輯與思維,懂得新的施工技術,比如滑輪架的應用。

兵部裡面吸納了不少兵學院的人,其中一個最出名的莫過於王綏,此人不僅在朝-鮮智鬥李芳遠,還在水師東征中“圍點打援”,突破了壹岐島,給了倭國巨大的教訓,可謂是風頭正盛。除了王綏外,還有王訓、秦政學、李永年等,都在兵部任職。

國子監就是禮部在管,禮部沒道理不歡迎,吏部、刑部、都察院等也需要新鮮血液補充,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國子監肄業的是香餑餑。

歷史發生的軌跡事實上已經被朱允炆改變,在原本的歷史上,國子監會因為科舉而逐漸沒落,科舉出身成為了尊崇的代名詞,人人以科舉出身為榮。

至於國子監,呵,只要你拿五百石糧食,就放你進去讀書,什麼學歷不學歷,什麼出身不出身,有糧食、有錢就能進去。

科舉為榮,轉為國子監為榮,這個現象的改變看似微不足道,卻事實上影響極為深遠,這意味著科舉地位的下降,意味著以八股文、經義文章為主導的科舉制度正在嬗變,嬗變為以國子監為主導,以品德、能力為核心的肄業入官制度。

而隨著肄業入官制度的鞏固與強化,朱允炆所打造的社學、縣州學、府學、國子監四級教育制度也將成為主流,更多平民孩童也將參與到四級教育制度之中,文教也將真正打通到底層。伴隨掃盲運動,大明百姓的識字率將在二十年之後達到一個驚人的程度。

都說培養人才,人才為本,人才哪裡來,不就是數量堆出來,量達到一個級別時,自然而然會冒出來幾個驚豔世人的天才,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國子監站在四級教育制度的最頂端,匯聚天下精英,朝廷不要他們要誰?

科舉卷面結果真的重要嗎?

不重要。

科舉只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現在有國子監直接培養人才,有嚴格的肄業考核,只要取得肄業文書,那就是大明的人才。

安卓蘋果均可。】

既然是人才,直接拿來用不也合情合理的。

話雖如此,大明的科舉、武舉依舊沒有保持著頑強的生機,民間士紳階層對四級教育制度的認可並不深,他們寧願選擇私塾、書院,也不願意選擇免費的四級教育制度。

無論如何,國子監的地位與重要性越發凸顯,解縉、鬱新、茹瑺都很清楚,朱允炆在國子監的演說,很可能並不是直接關係國子監的,而是關係未來朝堂的,在這種認識下,怎麼能不去聽一聽?

內閣有覺悟,六部也精明,都察院訊息靈通,紛紛決定前往國子監聽一聽朱允炆的演說。

四月六日,國子監,大廣場。

朱允炆站在高臺上,看著文武官員來了一大半,不由地微微搖頭,國子監高層、各分院院長、博士、助教、無數監生也都到了。

楊士奇將黑板推出,遞給朱允炆粉筆,行了個禮便下臺坐著。

朱允炆在手中掂了下粉筆,對臺下的眾人說:“這幾日朕在國子監參觀,看到了國子監諸學院的進步,也聽到了許多新穎的論調,見識到了許多新鮮的知識、事物,收穫良多。不得不說,國子監自革制以來,進步斐然。”

“當年在這裡辯論雜學入國子監,許多朝廷官員反對,就連當年的祭酒、司業也不支援。但審視今日的國子監,當年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

“是!”

朝廷官員、國子監官員與監生異口同聲。

解縉、鬱新、茹瑺、楊士奇等人深有體會,當年辯論不可謂不激烈,反對者眾多,可國子監監生希望變革,國子監也需要改變。

楊士奇可以說是當年國子監革新的操刀人,也是今日國子監的奠基人之一。楊士奇回想,若國子監依舊秉承洪武規制,那今日大明還有國子監如今的地位嗎?

沒有!

絕對沒有!

科舉制度會將國子監打得一文不值,大明培養出來的人才依舊是古板的、呆滯的、老腐的書生,缺乏新鮮的、充滿活力的力量。

若沒有當年革制,國子監將沒有數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兵學院、匠學院……如果沒有這些分院,國子監的諸多人才又從哪裡來?

革制是對的!

朱允炆欣慰地看著眾人,嚴肅地說:“國子監革制是對的,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實踐證明的結果!朕今日之演說,便是——”

說著,朱允炆在黑板之上寫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排大字,然後對眾人重複了一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國子監發展至今,出現了不少激烈的辯論,一時之間沒有結果,反而造成了認知的割裂,形成了支援觀點與反對觀點的兩派,朕認為,觀點是認識問題,而檢驗認識的,就是實踐!”

“每一個個體對世界的認識都是不完善的,沒有人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都存在侷限性,可能會犯錯誤。觀點對不對,拿出證據來,用實踐、用資料、用事實結果去反對,而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反對某個人而反對!”

“就以朕聽聞到的天圓地方說、地圓說來論,支援地圓說的不少,反對地圓說的也不少,辯論至今沒有一個結果。朕就用這一句話來結束辯論,由實踐來檢驗,經過實踐證明是錯誤的,不符合的,是不是應該改變?”

“莫要空談反對,而是要拿出實際證據,以實際行動、以真實案例、真實資料來反對。莫要空談支援,同樣也需要拿出實際證據、實際案例、實際資料。無論支援還是反對,無論是假說還是斷定,都需要有所依據,而這個依據,就是實踐!”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重視實踐,才能引導國子監走向科學知識的深水區,才能更理性格物致知,找到這個世界根本的真理。國子監中依舊有人在討論,朝廷發展商業是否有必要,朕希望有這些想法的監生可以去調查下商稅,可以深入瞭解下商業帶動了多少物資的分配,瞭解下商人在增加百姓收入中的作用……”

“觀點的假設,需要理性的推斷,觀點的站立,需要實踐檢驗。朕希望未來國子監,也希望朝廷官員能謹記這一點,少說空話,少侃侃而談,多實幹,多調查,多實踐。我們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吾民小康,盛世乾坤,但這個偉大的目標,需要我們所有人去實踐,去實幹!”

“觀點對立,毫無依據的爭論沒有必要。朝廷內耗,相互彈劾攻訐,也無益於百姓小康,無益於盛世乾坤。朕希望你們都能團結在小康與盛世的戰略之下,敢於實踐,敢於探索,去驗證前途中一個又一個的真理,去實幹,去付出,去點亮燈火,締造一個真正的小康盛世,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