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這是大明,它也配?
章節報錯
皇宮內喜氣洋洋,呂太后親自去天界寺上香,馬皇后不甘於後,直接拉去了十幾車的好東西。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得了一子一女佛祖有什麼功勞,一個個往天界寺送東西,到頭來還不是便宜那些光腦袋的?
賢妃誕下一子,朱允炆起名為朱文堂,堂正。
伊真兒誕下一女,朱允炆起名為朱青菡,如蓮。
朱允炆很是高興,對於朝廷中事的一些小事也不再過問,直接交給了內閣與六部,整日裡待在後宮裡,陪著賢妃、伊真兒與孩子。
解縉、楊士奇都是處理政務的能手,諸多事處理的很是合理,像是彈劾朱高熾太胖,穿衣服起皺不合禮儀,指責國子監總是要錢,沒個節制,工部缺少木料,戶部不給錢,耽誤京師營造,西疆省提議與帖木兒帝國開設互市,換取糧食以充軍……
有些無傷大雅的事,干係不重大的事,朱允炆必然會同意的事,解縉、楊士奇就直接批覆,然後遞送武英殿,只等朱允炆審閱之後用印,便可發至通政司。
內閣為朱允炆爭取到了清閒的日子,可惜,這些清閒十分有限。內閣解縉、楊士奇都是知道輕重與分寸的,什麼事可以直接批覆,什麼事需要奏請,什麼事需要當面商量,這都需要具事而定。
王仲和造反的訊息傳入京師,如此大事件內閣自是不敢擅專,也不敢直接批覆,只好求見朱允炆。
朱允炆將安全域性送來的急報看過之後,交給內侍,然後起身前往武英殿。
禮畢後,朱允炆落了下來。
解縉、楊士奇見朱允炆有些疲憊,不由地關問幾句,無外乎是保重龍體之類。
朱允炆打了個哈欠,笑著說:“無妨,只不過是熬夜多了些,說來奇怪,這嬰兒渾身無力,站都站不起來,可夜裡哭起來可是能折騰。”
解縉與楊士奇深有同感。
楊士奇拿出一份文書,遞了上去:“皇上,收到福建急報,王仲和於建安城造反,建寧左衛、右衛已成叛軍。”
“召鐵鉉、楊榮、劉儁、徐輝祖。”朱允炆看向內侍吩咐之後,又對解縉、楊士奇說:“不久之前,安全域性也送來了王仲和造反的情報,主政一方的布政使,竟也想要學唐朝刺史割據一方,呵,他還真是膽大妄為。”
解縉、楊士奇也很是不理解,太平天下,就憑著你王仲和幾句忽悠,稱兄道弟,錢財勾結,就能把所有人給綁在一起了?
這種結黨造反,連線彼此的只是細微的繩子罷了,可造反的結果,面對的可是純鐵的鎖鏈。王仲和走到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鐵鉉、徐輝祖、楊榮等人受召入殿,商議對策。
解縉有些擔憂:“王仲和畢竟經營福建多年,黨羽眾多,其此番造反怕聲勢不小,朝廷應發京師討伐,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朱允炆微微皺眉,解縉在軍事方面缺乏洞察力。
楊士奇表現得倒相當平靜:“臣以為動用京師就沒這個必要了吧,水師就在東南集結,只要命水師上岸作戰,以天子之師討伐逆臣叛軍,如日照初雪,消融只在片刻。”
徐輝祖不同意:“王仲和手中已經有了萬餘軍士,若依靠其他省衛所,未必能建全功。臣願領五千騎兵去討伐王忠和!”
鐵鉉看著積極請戰的徐輝祖,狠狠瞪了一眼,你有什麼好嘚瑟的,誰不知道王仲和帶領的是烏合之眾,也就是欺負欺負老百姓,真遇到主力軍隊,必是不堪一擊,想要搶功勞,你徐輝祖也太不要臉了吧,你家該低調低調了。
“皇上,臣以為不需勞京師遠征,只需命水師與江西都司,東西夾擊即可。”
鐵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向沉默的楊榮:“如此大事,你不出點主意?”
楊榮笑著說:“若是大事,皇上也不會哈欠連連了。想來在皇上心中,王仲和叛亂不值一提,各中事或不需我們操心,鬱巡撫在福建,憑他的才能,想必能穩妥處置。”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楊榮這雙眼毒辣的很,他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即懂人心思,還懂軍略,當這兩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大部分判斷都是站得住的。
段雲出京,嶽四海出京,都是朱允炆越過兵部、五軍都督府直接下旨安排的,鐵鉉、徐輝祖並不知情,他們以為朱允炆尚毫無防備與後手,但楊榮卻不同,他看出了朱允炆的輕鬆,對王仲和問題的不屑。
朱允炆抽出了一份文書,在手中搖晃了下,說:“福建之事,鬱新必能處置。朕今日召你們而來,所要討論的要事並非是福建之事,而是大琉球島之事。”
解縉、楊士奇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驚訝。鐵鉉與徐輝祖低頭思索了下,也明白過來,朱允炆應在福建留了後手,鬱新的背後不是空無一人。
不過,皇上啊,你確定討論的是大琉球島,而不也是小琉球島?
鐵鉉小心翼翼,提示朱允炆:“水師東南備戰,一旦出兵,小琉球島指日可下。據最新情報,小琉球島西部平原和東部沿海平原,適合種植水稻,可一年二熟、三熟,可作為一糧倉之地……”
朱允炆擺了擺手,打斷了鐵鉉:“朕說的並非是小琉球島,而是大琉球島,是中山、山南、山北三國的大琉球島,你們且看看這一封文書吧。”
解縉接過文書,展開看了看,不由地面露驚訝之色,轉給楊士奇等人看過,眾人皆是有些震驚。
朱允炆面色變得嚴肅起來:“這是山南國國王汪應祖親筆所書,請求大明拯救山南、中山、山北百姓。國書之中提到了一點,想必你們也看到了,汪應祖說,陳祖義海賊團就藏匿在中山國,背靠中山王武寧製造大船,意欲吞併山南、山北,並威脅大明水師!卿等如何看?”
徐輝祖咬牙切齒:“陳祖義!皇上,水師在南洋調查多年,在東南追索多年,一直都沒有找到陳祖義的蹤跡,不成想他一直都藏匿在中山國。按朝廷文書,凡藏匿陳祖義海賊團之人,是為大明之敵人,凡藏匿陳祖義海賊團之國,是為大明之敵國!”
“對待敵人,唯有刀兵!對待敵國,唯有戰爭!臣懇請皇上,念及陽江戰死的軍士,念及被掠走多年的陽江造船廠匠人,命水師轉向,先滅中山國,再圖謀小琉球島!”
鐵鉉看著汪應祖的國書,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按理說,琉球三國的事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誰願意吞併誰,誰想要滅了誰,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命,大明不方便直接介入。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陳祖義的出現已經讓事情變得失控。
中山國就那點地盤,人口還不如北直隸一個大的縣多,他們拿什麼財力、匠力去製造大船?再說了,你們都用小木船用了不知多少年了,突然改用大船,這不合適啊。
如果說背後沒有一批高明的船匠,這是說不通的。恰巧,大明的一批船匠被掠走了,不管是不是真的,這件事必須由大明水師親自去調查,派遣官員找武寧對話,那是沒任何作用的。
可如果發兵攻打中山國,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恐怕很大,南洋諸國會不會認為這是大明新一輪的擴張與佔領,他們會不會過於擔憂大明,繼而從服帖轉為畏懼,畏懼到了極限,就是戰爭。
南洋不能亂,那裡山多林多,環境潮溼,亂起來可不好平亂,到時候遠航貿易不好整,再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海賊,就麻煩了。
鐵鉉憂慮朝廷攻取中山國的影響,慎重地說:“皇上,臣知陳祖義極有可能藏匿在中山國,水師必群情激奮,意欲討伐之。然慮思長遠,朝廷是否可以只取陳祖義而不取中山國,以避免南洋震動。”
朱允炆看向鐵鉉,冷冷地說:“中山國國王武寧明明知道朕的旨意,他清楚收留陳祖義的後果,可他依舊選擇這樣做了,這是一個藩屬國對待宗主國的態度與做派嗎?窩藏賊寇,還是大明三令五申必殺之賊寇,他武寧敢做,就應該敢承擔後果!”
鐵鉉哀嘆一聲:“若是如此,南洋諸國恐怕不安啊。任誰看大明水師咄咄逼人,強勢滅國,也會忐忑難眠,到時恐起風波,不利貿易往來。”
朱允炆對鐵鉉的看法很是不贊同,他是文臣,過於信仰懷柔以收天下人心,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叢林法則。
大明想要成為超級強國,超絕於其他西方諸國百年、四百年,乃至長遠,就必須改變過於懷柔的一面,展示自己霸道的一面!
忤逆大明,大明還得陪著笑臉湊上去,說你別生氣,別生氣,有事好商量?!
不!
朱允炆不需要缺鈣,不需要眼睜睜看著有人打了大明的百姓,只能氣得拍桌子,摔椅子,抗議,再次抗議,譴責,嚴重譴責!
這是大明,是大明王朝,區區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也敢欺負大明?
呵,它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