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石灰石與混凝土路(二更)
章節報錯
石灰石?
鄭賜有些疑惑,不知道皇上為何詢問這類礦物,思索了下,便說道:“在京師東南不到百里,有個句容縣,那裡石灰石礦儲量豐富,一直以來都是石灰盛產之地。”
“句容嗎?”
朱允炆第一次聽聞這個名字,有現成的石灰石礦,還能製造出來,這已經是極好訊息。
不過想想此時也應該有石灰窖了。
大名鼎鼎的于謙於少保,十六歲的時候就寫下了那首令人敬佩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按照大明的時間線,此時的于謙應該正躺在襁褓裡,哭著喊著要吃奶呢,滿打滿算,還不到一歲半。想想他十幾歲去逛街玩,都能看到石灰窖,沒道理在建文初年不存在石灰窖。
技術不是一天發展起來的,石灰窖也不是一兩年就擴散開來的。
既然句容有石灰窖,自己就沒必要去杭州吳山那地方找石灰礦,看望于謙小朋友了。
朱允炆滿意地笑了笑,說道:“句容那邊,一年可製備多少石灰,愛卿可知?”
鄭賜皺眉,思索了下,搖了搖頭,道:“皇上,這石灰雖是中藥,但畢竟算不得稀罕,用處也不甚多,臣只記得洪武二十九年時,其製備石灰大致五百石。”
“五百石?這麼少?”
朱允炆有些鬱悶。
是的,在古人眼裡,石灰是中藥,還是行走江湖之人的必備之物——金瘡藥。
你沒看錯,古代的很多金瘡藥,主要成分就是石灰……
《本草綱目》中記載:“石灰止血神品也,不可著水,著水即爛肉。”
看看,止血神品!
不服不行啊……
當然,石灰的作用還很多,不只是製造金瘡藥,還可以治療燙傷、疥癬、溼疹、痱子、疔瘡等。
所以,于謙那時候看到的石灰窖,很大可能,就是一藥材生產基地……
鄭賜看著朱允炆也鬱悶,石灰是一種藥,你還想一年製備多少去?
大明江山現在遊俠又不多,闖蕩江湖配金瘡藥的需求量那麼少,只靠藥鋪,能進多少石灰?
一年五百石,已經很多了,再多賣都賣不出去。
“石灰有大用,朕會安排人去句容探查,鄭愛卿多費心災民居所營造之事吧。”
朱允炆坐了下來,鄭賜見狀,便行禮退走。
“傳顧三審。”
朱允炆拿起了一份奏章,邊看邊吩咐道。
顧三審很快便入殿。
朱允炆詢問道:“陳瑄家產調查如何?這都幾日了,還沒盤查清楚?”
顧三審連忙拿出一份奏摺,稟告道:“皇上,陳瑄家產頗多,且涉及多地,僅京師一地,陳瑄便置辦宅院達二十七座,蓄養假子超過三百人,除京師,杭州、蘇州、乃至北平府,皆有陳瑄宅院、商鋪。”
“三百假子?如此說,他不止貪,還有二心了?”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奏摺,看了一樣雙喜,雙喜接過顧三審的奏摺,轉呈給朱允炆。
所謂假子,那就是義子,陳瑄這是想當很多人的爹啊。
顧三審重重點頭,道:“在幾處府邸密室中,發現了一百套盔甲兵器,數量雖少,但可見其心不良。”
朱允炆展開奏章,仔細看了看,眼神陰寒起來,道:“二
百二十五萬銀兩,呵,好一個水師總兵啊,朝廷為了一個工程,也只能拿出二十萬兩,他倒是厲害。”
水運走私,確實利大,加上水師大船、海船多,時不時便需要去一趟廣州,再去一趟山東、遼東等地方,轉手交易,無論是自己幹,還是交給商人幹,都少不了利。
二百多萬兩銀子,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當然,相對於前輩郭桓的一千二百多萬兩還是差了好幾個等次。
但對於朱允炆而言,這可是登基以來遇到的第一大貪官。
二百二十五萬兩,只是現金,這還沒計算陳瑄府中物件、地契、商鋪、貨物等價值。
“盤點清楚之後,所有銀錢,遞送戶部,造冊入庫,不可缺少,若有人伸了手,那就把手留下。”
朱允炆冷厲地說道。
顧三審連忙保證。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道:“朕需要你安排人去一趟句容,整合那裡的石灰礦,讓石灰礦生產的越多越好,朝廷一律購置。你可有合適人選?”
顧三審想了下,回道:“皇上,千戶郭綱乃是句容人,對當地熟悉的很,可擔此重任。”
“好,那便讓他去吧,告訴他,朕要的是各大石灰窯聯合起來,一起做大,而不是吞併為一家,不可損百姓與商人之本!”
朱允炆囑託道。
“請皇上放心。”
顧三審說著,笑著說了句:“皇上,臣有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
朱允炆皺了皺眉。
顧三審稟告道:“皇上,句容宗族中,有兩大姓氏,分為郭、駱。”
“駱?”
朱允炆看著顧三審,目光微微一閃,說道:“駱才人也是句容人?”
顧三審道:“據安全域性調查,駱家因牽連到藍玉案,家破人亡,但其還有一位大伯與一位叔叔在世,尚有幾位堂親,且駱才人祖母便為句容城中郭氏一脈。”
“如此說來,那千戶郭綱,也與駱才人有幾分親戚關係了?”
朱允炆笑了笑,問道。
顧三審肅然回道:“臣調查過,郭綱一脈與駱才人母系一脈,只是旁親,並無多少瓜葛,若是深究的話,最多是遠親。”
朱允炆抬了抬手,道:“既然如此,那便先讓郭綱準備一二吧,至於出京時間,朕另行安排。”
“遵旨。”
顧三審行禮離開。
朱允炆處理好政務,便去了承乾宮。
駱顏兒正在造冊,統算七月份所生產的醫用紗布,求算所得利,見朱允炆來了,便忙放下毛筆,起身迎禮。
朱允炆上前攙起駱顏兒,便牽著她的手,走到了桌案旁,讓駱顏兒坐下,道:“這貨物盤點最是麻煩,才人辛苦。”
駱顏兒不敢坐,哪裡有皇上站著自己坐著的道理,逾禮太過,便站在一旁陪著朱允炆,道:“相比皇上操勞,臣妾如何都不敢稱辛苦。”
朱允炆拿起賬冊,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寫著:
七月十日,宮內產醫用紗布630匣,廢10匣,合格620匣,入庫封存,合計6590匣。
七月十一日,宮內產醫用紗布670匣,廢15匣,合格655匣,入庫封存,合計7245匣。
朱允炆看著這其中的阿拉伯數字,很是滿意,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進步,只不過……
駱顏兒看著皺眉不語的朱允炆,擔憂起來,問道:“可是臣妾算錯了?”
朱允炆搖了搖頭,道:“賬沒有算錯,只是朕突然想起來,這種記賬之法不夠明晰,而且耗費精力,或許,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記賬之法。”
“另一種記賬之法?”
駱顏兒有些不解地看著朱允炆,記賬,向來不都是如此嗎?
朱允炆攤開宣紙,提起毛筆便寫了起來。
駱顏兒低頭看著,輕輕讀道:“內宮醫用紗布報表,何為報表?”
朱允炆看了一眼駱顏兒,含笑不語,提筆便繪製起表格來,橫豎之間,寬窄不一的格子便顯現出來。
“才人且看這橫向格子,在這第一格中,可寫下日期,第二格可寫入醫用紗布產量,第三格為報廢量數量,第四格為合格數量,第五格為倉庫總計。”
朱允炆一邊說,一邊寫下文字,寫就之後,便繼續指了指表格道:“再看這左側豎向格子,則可寫入日期,如七月十日。”
“如此,便可直接在表格之中,直接填寫數字,如這裡填寫630,此為10,次為620,最後,則可寫上6590。如此豈不是一目瞭然?再無需耗費過多筆墨,只需填數字,核對數字,豈不方便?”
駱顏兒驚訝地看著這從未見聞過的表格,拿起賬冊,仔細填寫了幾次,便驚喜地喊道:“皇上,這表格實在是太好了,太……”
朱允炆看著近在咫尺,欣喜不已的駱顏兒,莫名的衝動,輕輕吻了下去,駱顏兒嬌軀微微一顫,並沒有躲避,只是手中的毛筆掉在了桌案上。
“皇上,天,天還沒暗……”
駱顏兒看著朱允炆渴望的目光,低著羞紅的頭。
朱允炆一把將駱顏兒抱在懷裡,輕輕說道:“既然你們只能跟著朕過一輩子,那朕也需要給你們想要的,如此對待你們,總是不合適。朕,今晚便在這裡了,可好?”
駱顏兒低頭看著腳面,雙手不安地回道:“臣妾不敢違皇命。”
朱允炆看著侷促不安的駱顏兒,眼眸中帶著憐愛,道:“才人,再扯下去,朕的衣服就要破了。”
“啊?”
駱顏兒這才注意到,自己抓著的是皇上的衣服,不由連忙鬆開手,退了一步,不敢看朱允炆。
朱允炆坐了下來,道:“給朕泡壺茶吧,朕有話對你說。”
駱顏兒答應一聲,便去安排。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微微搖了搖頭。
這裡是大明,不是後世。
皇后說得也在理,寧妃、賢妃、駱才人,她們除了自己,再無所求,再無所依。
對於皇宮的妃嬪而言,最害怕的便是清冷與孤獨,她們的要求其實並不多,有子女傍身,有自己偶爾的陪伴,這就夠了。
茶送來了。
朱允炆端起茶碗,輕輕嗅著茶香,道:“才人可知道石灰石?”
“皇上怎麼就問起這個?”
駱顏兒想到了什麼,臉上的溫柔少了幾分。
朱允炆平靜地看著駱顏兒,道:“才人或是不知,那石灰可並非只是藥材,而是一種重要的礦產,將石灰、粘土、鐵礦粉結合在一起,可以製備出水泥。而水泥與石子凝結,則可形成一種名為混凝土的存在。”
“以混凝土鋪就道路,縱是雨天再大,也不會泥濘,行車馬十分便利,還可將其用於城防加固,工事修築,房屋修建,牢固如石。如今災民入京師眾,朕想借百姓之力,修兩條混凝土道路,一條通往蘇杭,一條通往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