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水師的三條後勤方略
章節報錯
東海水師急報、遼東都司急報先後送入京師。
解縉、楊士奇、鐵鉉先行至武英殿商議軍情,隨後不久,李堅、徐輝祖、譚淵、宣青書等被召入武英殿。
鐵鉉凝重地看向朝鮮輿圖:「李芳遠派使臣求援,朝鮮戰場的局勢不容樂觀。」
楊士奇贊同鐵鉉的看法,對朱允炆說:「皇上,自倭軍五月十七日登陸之後,倭軍主力全部投入到朝鮮戰場,不重後勤,就食於野,意在不留後路,破釜沉舟,可戰力非同小可。臣以為,應給水師、遼東都司發文警醒,絕不可大意。」
解縉走出來附議:「接六月十二日水師情報,倭軍已向原州、驪州方向包圍。若這兩地不保,朝鮮很可能會在丟失全羅道、慶尚道、忠清道之後,再丟失江原道與京畿道!整個朝鮮國只有八道,若去其五,大勢必不可挽回。倭軍動作快,手段狠厲,當嚴陣以待!」
朱允炆從桌案後走了出來,指向屏風上掛著的朝鮮輿圖:「據偵察兵、安全域性刺探情報,原州無險可守,可李叔藩偏偏集結了主力在原州。驪州有山勢依託,城卻不大,難防敵人連續進攻。倭軍主力不斷向北移動,用不了多久,原州、驪州都會失守。朕擔心的是漢城,這裡能不能守住是關鍵。」
徐輝祖微微點頭,走向前,拿起一旁的竹條點在輿圖之上:「漢城若丟失,朝鮮軍隊士氣必是嚴重受挫。倭軍很可能趁勢追擊,直撲松京,就是不知李芳遠有沒有固守松京的勇氣與決心。」
「沒這個可能。」
鐵鉉堅定地說。
「何以見得?」
徐輝祖問。
鐵鉉呵呵笑了笑:「若是把倭軍比作哈里,把松京比作亦力把裡城,那張輔與遼東都司就是駐紮在阿拉山口的明軍。李芳遠在來京時,瞭解過這段歷史,他絕不會重蹈沙米查干後塵。所以,他會保持主力撤退,保持有生力量撤退,而不是隻帶一些殘兵敗將,再無翻身之本!」
楊士奇、解縉、徐輝祖等人有些震驚。
鐵鉉所言不是沒有道理,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李芳遠又是一個好學習,愛讀歷史書的學生,想避免滅國命運,他最佳的選擇不是固守松京,而是跑路。.
否則,松京一旦被打破,他就會成為另一個狼狽逃竄的沙米查干,說不定會被張輔抓小雞一樣抓住,送到宗人府和沙米查干當兄弟去。
朱允炆看向沉默的宣青書,開口道:「宣青書,你在騎炮兵營中的表現不錯,燕王、魏國公幾次誇讚你有謀略,說說你的看法。」
宣青書有些意外,這種高階軍事會議本就沒自己的位置,更不要說是發言了。
可皇帝問話,總還是需要回答。
宣青書思慮一番,認真地說:「臣以為鐵閣臣所言有理,若漢城失守,李芳遠有極大可能放棄松京,只是,他可能不會直接越過鴨綠江,而是會堅守在鴨綠江外,藉助地勢,阻滯倭軍,並等待大明援軍。」
朱允炆點了點頭,看向李堅:「鄭和、朱能關於後勤事處理得如何了?」
李堅肅然:「皇上,鄭和、朱能考慮到日本三島地勢複雜,後勤運輸壓力大,已準備好了應對舉措。」
「說說。」
朱允炆坐了回去。
李堅從懷中拿出一份輿圖,掛在屏風上:「鄭和、朱能等對策有三,其一,增加水師行軍攜帶物資數量,減少日行軍里程,不追求速戰速決,穩紮穩打。這種策略,不足在於倭人可能會分散潰逃,再次集結,好處在於能聚殲倭軍,消滅其有生力量。」
朱允炆微微點頭:「日本三島地勢複雜,山林眾多,不利行軍,慢慢打是對的,不需要求快。」
李堅稱是,再言道:「
其二,在佔據堺港,進取京都之後,抽調水師力量沿島向東北前進,先行佔據駿河、常陸、陸後、越中、越後等沿海地帶或沿海島嶼,尋找合適之地登陸,開闢新的戰場,儲存作戰物資。」
朱允炆笑了:「日本三島地形狹長,周圍全是大海,這倒是為水師建造新的後勤倉庫提供了便利。」
李堅點頭。
看日本三島輿圖,南北跨度雖然很長,但從任何一點靠岸,到島的對岸,距離算不得遠,五六百里路而已,拋開地形因素,軍隊行軍十日,最多半個月就能獲得充分補給。
李堅再言道:「其三,戰場上的火器後勤一律由水師負責運輸,糧食後勤,將三分之一交付給俘虜運輸。即使俘虜運輸出了問題,也不會嚴重威脅軍隊後勤。」
朱允炆欣慰不已,對鐵鉉、徐輝祖問:「你們意下如何?」
徐輝祖輕鬆地說:「鄭和、朱能、駱冠英等都是久經考驗的水師將領,他們提出的方略定是可行。臣以為,朝鮮局勢一日三變,是時候給水師下令,準備出征事宜了。」
鐵鉉附議:「倭軍打下漢城時,水師應該出現在堺港附近,威脅幕府所在地京都。當以漢城陷落為信,命水師自決開戰日期。」
朱允炆沉思片刻,下定決心:「解縉擬旨吧,告諭東海水師、東南水師,觀朝鮮態勢,若漢城被克,當主力盡出,取堺港、京都。若漢城固守超出二十日,一樣主力盡出!命濟州島水師傳遞情報於東南水師。」
「傳報阿伊努人,隨時做好出徵準備。待水師東征起,阿伊努人當自蝦夷地區南下,佔據陸奧、陸後、羽後等地。」
「水師出征,當盡全力殺敵。但凡手持武器反抗者,無論男女老少,格殺勿論。但凡救濟收留資助倭軍者,格殺勿論。但凡刺探大明行軍路線、軍情者,格殺勿論!但凡不服從水師徵調、不配合水師提供訊息者,格殺勿論!但凡……」
楊士奇、解縉、鐵鉉面面相覷,如此多格殺勿論,豈不是鬆綁了水師禁令,給他們足夠多的生殺大權?
若鄭和、朱能、駱冠英等人在戰鬥時,隨便按個罪名,那就能興起大屠殺啊。
李堅、徐輝祖很是興奮,水師全力作戰不同於京軍,他們本身的優勢就在於水上作戰,轉入陸地作戰本身戰力就下降了許多,若沒有一點威懾手段,殺戮手段,很可能會畏手畏腳,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皇帝發了話,那事情就好辦多了,別管什麼俘虜不俘虜的事,先把倭人的反抗意識徹底碾碎,讓他們瑟瑟發抖地跪在地上,再不敢反抗大明!
倭人欺軟怕硬,越硬,倭人就越老實,越低三下四。每天只在嘴上說抗議,譴責,對倭人是一點用處都沒用的,對付他們,最好的手段就是***,幹到沒有人再有半點反抗的勇氣為止。
對水師的命令下達之後,朱允炆看向楊士奇:「給遼東都司擬旨,命令張輔、楊成等人,嚴密關注朝鮮戰局,若有變化來不及通報,則事急從權,便宜行事,事後再奏。命遼東軍民做好後勤供應,務必保障後勤可支用張輔大軍三個月所用。」
「臣領旨。」
解縉、楊士奇答應。
朱允炆斬釘截鐵地說:「五軍都督府、水師與朝堂,全力支援遼東都司、東海水師、東南水師、蝦夷阿伊努人與大明軍士,任何人都不得拖後腿!但凡其所請,應立即奏報,立即處置,誰若拖延,貽誤軍機,朕絕不輕饒!」
一席話,點明瞭大明帝國的主要任務——援朝滅日!
眾人離開武英殿,紛紛去準備。
朱允炆審視著日本輿圖,緊緊握著拳頭,沉聲說:「你們不滅,朕就是華夏的罪人!」
「皇上,劉指揮使
求見。」
內侍通報。
朱允炆看著急匆匆入殿行禮的劉長閣,開口問:「查到了?」
劉長閣遞上一份文書,擔憂地說:「龐煥已查清楚,朱升是有個孫子,名為朱磐,又因棋力超絕,已入坐照境,也被人稱之為朱坐照。此人年過五十,顯得有些老態,建文二年之前一直在休寧,後來李祺落網之後,他曾短暫離開過休寧,建文五年之後,就已失蹤。」
「朱坐照?」
朱允炆凝眸:「人不可能了無痕跡地失蹤。」
劉長閣低下頭:「皇上,龐煥帶人盤查過,暫時沒有線索。事情已過去多年,朱坐照的居所早已破敗,蛛網籠罩,想要找到他的去處,怕是……」
朱允炆開啟木匣,拿起古今復字令,緩緩說:「那個戴帷帽的男人,找到了嗎?」
劉長閣搖頭:「並沒有,不過在晉王府隱秘的地窖裡,找到了白色帷帽。」
朱允炆輕笑:「有意思。」
「呃?」
劉長閣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允炆,有意思是什麼意思?
朱允炆起身走向劉長閣:「古今、楊五山都落網了。一個棋手掀不起什麼風浪,讓龐煥回來吧。京師事了,水師將要征討日本三島,沒個情報網不合適,你來領隊,帶龐煥、薛夏、雄武成出海吧,充任水師參將,如何?」
劉長閣有些驚愕:「皇上所命自不敢推辭,只是,我帶人去就是,不需要帶龐煥、薛夏、雄武成吧?」
朱允炆揹負雙手,目光深邃:「劉長閣,你知道如何捉麻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