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局,火炮司。

四門黑色的火炮蹲坐在炮車之上,隨教匠武初九一聲令下,火炮的引線被點燃,轟地一聲,大炮猛地一震,四顆炮石從黑色的炮筒裡飛了出去,砸向湖水中央設定的靶船。

兩顆落在水中,炸起人高水花,兩顆擊中了靶船,轟然崩開,整個靶船瞬間糜爛。

“皇上,此乃火藥司研製的新型炮石,配合新制火炮,威力不凡。”

火炮司掌印李壽稟告道。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火藥司終究還是出了一些成果的,以前的火藥炮石,多以石頭、鐵為材料製成球形實心彈,或製造為鏈彈、霰彈,在殺傷上,主要是以撞擊式的物理損傷為主,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炮彈。

在自己給二炮局了新的思路之後,空心鑄鐵彈終制造了出來,這種炮彈的殺傷,不再是單純的撞擊,而是可以藉助內部的炸藥,炸開鑄鐵彈外殼,借崩碎的鑄鐵殺傷敵人。

空心鑄鐵彈的出現,減輕了炮彈的重量,讓火炮的有效射程提升到了四百步,雖然這東西也能打到五百步去,但控制起來太難了,估計還沒到五百步距離,就會在半空中炸開。

眼下這門工藝還不成熟,批次製造存在問題,聽說還炸過膛,傷了好幾個人。

“誰是封善?”

朱允炆詢問道。

封善連忙上前,跪拜道:“匠人封善拜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允炆抬手,示意封善起身,打量著封善,道:“新制火炮你為首功,按二炮局獎懲規矩,當賞你千兩白銀。來啊,抬銀子來!”

嗶嘀閣

顧三審揮了揮手,安全域性之人便抬來四個木箱,至封善面前,刷刷開啟,裡面露出了白花花的銀子,而這一幕,也落入了其他匠人眼中。

渴望,羨慕,毫無遮掩。

朱允炆走向封善,顧三審親自取來一個木質托盤,跟在一旁。

“封善,改進火炮,立有大功,朕賞千金不足以表其功業,特恩賜,準其佩大明國徽,以彰功勞!”

朱允炆揭開木質托盤上的黃布,取出了大明國徽。

大明國徽,以銅鑄造,形如朝陽,近似圓形。

底部設計為文廟圖案,以示大明建立正統儒家之上,大明子民共同認可與尊崇聖賢之道。

上部中央設計為英烈碑,以彰顯大明英烈之功,英烈碑左右,鋪就花紋。英烈碑之上設計有三顆五角星,星辰處在一條線上,寓意褔星、祿星、壽星。

這是大明最為珍貴的國徽,律法規定,無功者不得公開佩戴。

朱允炆親自給封善佩上國徽,這不僅僅是封善一人的榮耀,還是整個二炮局的榮耀。

這是大明朝廷的第一枚功勳國徽!

朱允炆將它給予了封善,給予了二炮局,也給予了新時代!

熱武器時代!

朱允炆的理念與很多武將不同,他們極看重的是騎兵與步兵,至於神機營,這是一個新的兵種,還沒有經過真正的大戰場檢驗。

神機營想要贏得地位,需要一場大戰,以勝利的姿態!

封善痛哭流涕,感動至極,如此榮光,足以讓他一個尋常的匠人留名歷史,永載史冊!哪怕是他死了,他的兒子、孫子,也可以驕傲地告訴所有人,他們的祖輩,曾經以功勞贏得

過大明國徽!

一枚國徽,遠比千兩白銀重得多。

很多人認為榮耀不能當飯吃,但在大明,榮耀確實是可以當飯吃的。

哪怕是封善身無分文,只要身上佩戴著大明國徽,他走到哪裡,都不會餓死。大明百姓與文官、武勳,都有著對榮譽的推崇。

相信讓很多匠人選擇,寧舍千兩白銀,也要選大明國徽!

古代人的邏輯與後世人的邏輯是不同的,就像是歷史上的一些文官,以身受廷杖為榮,你說,你能不能理解?

在利己主義與金錢至上衝擊之前,大部分人是以榮耀為骨肉。

朱允炆拿出了最珍貴的榮譽,是為了樹立一個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有一個封善在這裡,那其他匠人必會用心,早點捯飭出紅夷大炮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處理完這些事之後,朱允炆前往了火銃司。

事實證明,只要給匠人創造的條件,他們會迸發出無盡的智慧。

已經有匠人在琢磨用火鐮石以取代火繩問題了,雖然他們還沒有研製出火遂槍,但確確實實有了思路,朱允炆肯定地告訴了他們,這是一條可行之路。

至於後續如何解決彈簧、火鐮、鋼鐵、火室……一系列的技術問題,這些匠人定不會讓自己失望。

一旦火遂槍研製成功,火銃擊發間隔時間將會進一步縮短,穩定性也會提升,神機營的規模也將擴大。

陸安見朱允炆來,連忙帶一干匠人跪迎。

朱允炆含笑道:“都起來吧,新式炮石很不錯,火藥司還是有功勞的。”

陸安聽聞之後,安心不少,起身後,心有餘悸地說道:“皇上,新式炮石的發射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首先將炮石引線點燃,然後再點燃火藥引線,待擊發出炮石之後,其引線然至內部,方可引爆。這種方式,導致火炮想要對付近距離的敵人,必需剪短一部分引線,可一旦剪短,時機很難把握好……”

火炮司的人出了幾個瘋子,為了測試多短引線,能在多遠距離炸開,就自作主張剪短了引線,結果有幾次引線太短,點燃火藥時動作又太慢,導致炮石在炮筒內直接炸開。

若不是人聰明,點燃之後知道跑到後面去,估計要死幾個。

朱允炆並沒有責怪火藥司,能做到這一步,他們已經很出色了。

“引線的問題,多研究研究,日後製作時,直接標註好顏色,譬如完整引線擊發五百步,在五分之一處,標為紅色,若從那裡剪短,則可擊發四百步或近四百步……”

朱允炆提議道。

雖然這個過程需要反覆的摸索,但只要玩不死人,該有的冒險精神還是需要的。

朱允炆看到陸源,問道:“你負責火藥升級,可有收穫?”

陸源連忙回道:“皇上,我等發現,硝石、硫磺、木碳若可以研磨的更為細碎,其威力可以進一步加強,而在顆粒火藥製備中也發現,顆粒大小不同,也會對威力造成影響,現已形成了一個標尺。”

朱允炆走入火藥作坊,捏起一點細圓的顆粒火藥,看了看,微微點頭道:“火藥顆粒大了,會出現不少縫隙,縫隙一多,自會影響爆炸威力,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摸索出來標尺,擴大生產,神機營需要早點裝配顆粒

火藥。”

陸安答應著,並介紹著這段時間給兵部撥付了多少顆粒火藥。

朱允炆見火藥司已成規模,庫房也已漸滿,便囑託道:“安全起見,可啟用科技局的庫房,將火藥存入獅子山中。”

陸安含笑答應。

朱允炆突然想了起來,問道:“朕記得有一種火器,可以埋在地下,待人從上面踩踏時會炸,那一類火器在哪裡,拿出來讓朕見識見識。”

陸安眼神一亮,道:“皇上說的是炸炮吧?陸源,快去取兩枚來。”

“炸炮?”

朱允炆皺了皺眉,感情明代的“地雷”是“炸炮”,你咋不弄點摔炮出來?

陸安對於火器十分了解,侃侃而談:“炸炮出現於南宋,那時名為火藥炮,埋於地下,曾重創過金軍騎兵。至我朝時,炸炮經過改良,已有不少威力,只不過皇上,炸炮用起來不太好用啊。”

這東西只適合打埋伏,不適合進攻,可用性確實不如火銃之類。

陸源拿出來兩枚“炸炮”,將其火藥倒出,確定安全才拿給朱允炆。

朱允炆看著明代“地雷”,不由微微皺眉,這拳頭大的玩意,真的是地雷?黑鐵鑄造,全身都是凸起的小疙瘩,再凸一點,估計可以當做尖刺錘頭了。

“如何使用的?”

朱允炆好奇地問道。

陸源介紹道:“皇上請看,這炸炮以生鐵鑄造,腹部中空,可以將火藥裝填在腹部,然後密實,插入小竹筒,並將火繩一端引於內,一端穿到火槽,火槽旁連線著小型的鋼輪,埋在地下之後,一旦有人踏動發機,鋼輪運轉,燧石碰撞可點燃火槽……”

朱允炆仔細觀察著,瞭解了地雷原理之後,便問道:“既這裡用了燧石,為何沒有推至火銃之中?”

陸源愣了下,不知道如何回答。

這種事,以前都沒想過,再說了,這些人只是負責製造火藥與一般性的彈藥,並沒有思考過將燧石加裝到火銃之中。

朱允炆也清楚,二炮局現在還存在一個問題,即火藥司、火銃司、火炮司太過獨立,彼此之間缺乏溝通。

有些技術明明已經出現了,可並沒有得到應用,原因就在於:各自為政。

朱允炆看向顧三審,吩咐道:“一個時辰後,讓二炮局各司掌印,教匠與傑出匠人,至黃庫靜候。”

顧三審點頭,安排人去傳令。

朱允炆拿起“炸炮”,在手中掂了下,然後向外扔出去,看著落在十二三步開外的“炸炮”,連連搖頭。

身體素質還是太差了,竟還丟不出三十米去。

陸安、陸源與一干匠人,不知道朱允炆在做什麼,還以為是發了脾氣,亂丟東西,一個個連忙跪下請罪。

朱允炆拿起另一枚空的炸炮,掂量著說道:“朕只是告訴你們,既然有埋在地裡的炸炮,那就再研究出來一種用手扔出去的炸炮,名字朕都想好了,就叫做手榴彈……”

手榴彈,對於大明完全沒有技術壓力,這玩意拿來對付下大規模騎兵,也未嘗不是一種犀利的武器,最主要的是,廣西與安南不是山多嗎?

運點手榴彈過去,打山林戰,也能少死點人不是,如果遇到被動追擊戰,埋點地雷,給追兵留點禮物,不也挺好的,省得人家辛苦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