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大軍班師
章節報錯
宋晟走了,享年六十三。
作為大明的高階將領,鎮守西北的擎天柱,他在西域設省的前夕走了。
袁嶽手握長槍,與劉啟夏對戰,一招一式,凌厲而瘋狂,直將劉啟夏的雙手虎口都震出血來。看著跌坐在地上的劉啟夏,袁嶽將長槍插在地上,仰頭看天。
風雪漫漫,人心悽嗆。
「宋將軍沒有遺憾,他看到了朝廷收回西域的決心,也看到了朝廷設定三司的文書,他清楚,西域將會成為大明的一個行省,永遠留在大明的版圖之上。」
劉啟夏揉了揉手腕,走動袁嶽身旁。
袁嶽堅毅的臉上滿是哀傷,任憑雪花落在身上。自山野之中崛起,自己遇到兩個貴人,一個是張輔,另一個就是宋晟。
張輔發現了自己,提拔了自己,是伯樂。
宋晟培養了自己,訓練了自己,是師長。
從一個步將,轉型為一個馬上將軍,宋晟給予了自己太多的幫助,是他親手將山丹軍馬場交給自己,是他遴選了一批優秀的騎兵將士,日夜培養自己,還是他親自帶著自己,深入瓦剌之地打草谷……
上馬,馬戰。
騎射,騎略。
每一次進步,背後都有宋晟的影子。
他是一個要強的將領,多年傷病,從未言棄;他是一個威嚴的將領,不苟言笑,軍紀嚴整;他是一個以國事為重的將領,傾力培養將才,付出心血無數。
袁嶽清楚,自己能成為對抗哈里的先鋒,能屢次承擔作戰重任,背後都有宋晟的極力支援與舉薦,否則憑著自己毫無根基與背影的身份,憑什麼能與徐膺緒、朱高煦等人爭?
宋晟,這個愛護自己,保護自己,支援自己的老人,走了。
袁嶽深深嘆息,眨落眼淚,沉聲說:「宋將軍臨終夙願是西域長治久安,我們一定要幫他照看好西域,讓這裡再無戰亂,再無刀兵之聲。」
劉啟夏凝重地點頭:「朝廷已經決定在西域設定都指揮史司與衛所了,這個意志不動搖,西域就會永固。」
袁嶽想起朱允炆那雙深邃的目光,堅定地說:「最高意志是不會動搖的,他一定不會再允許失去西域。」
劉啟夏認可袁嶽的分析,朱允炆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他絕不可能允許收回的領土再割裂出去。
郭三省走了過來,看著雪地裡沉默的兩人,開口道:「宋將軍七日後,準備班師事宜,後勤的糧草不足以支撐到三月中旬,我們需要在三月初班師,剩下糧草、輜重與牛羊,都需要留給駐守衛所軍士。」
袁嶽、劉啟夏回過神,答應著。
十幾萬大軍不可能一直駐留西域,後勤壓力太大。
雖說朝廷同意了朱棣西域十衛二十六所的衛所方略,但想要一口氣滿員配置,是不太現實的。最初的過渡方案,只能是駐留六萬軍士,在半年至一年內,選擇其他衛所軍士進入西域輪戍。
誰駐留,誰班師,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總需要安排妥當。雖說京軍大部分都是需要返回的,但考慮到西域治理與關內調兵問題,京軍也不可能全員返回京師,必須留下兩萬左右的軍士。
但目前西域已歸於平靜,有能力造反的基本上都被消滅了,像是吐魯番、哈密的勢力雖然還在,但他們親眼見識過大明軍士的強大,見識過火器的威力,給他們膽子,想來也不會造反的。
在確保西域平穩的大局中,郭三省、伊瑪目等人出了大力氣,伊瑪目憑藉著自己的伊-斯蘭教聲望,帶著教徒一遍遍地遊說當地百姓,介紹大明政策,保證大明不會干涉他們的信仰,並極力宣傳是大明趕走了萬惡的帖木兒,保護了無數信徒與百姓。
無數回回人聽聞之後,紛紛走出來接觸大明,見大明軍紀威嚴,從不搶百姓,就連買賣貨物,也都會拿出寶鈔、銅錢,或直接以物易物,公平交易,並沒有欺凌之事發生,人心漸漸穩定下來。
郭三省、王景彰、陳洽、陳浚等更是帶人深入到百姓之家,幫助雪災之下的人家重建家園,打造房屋,軍醫也開始轉入地方,收治當地百姓,數萬軍士深入各地,與當地百姓一起,劃定農耕地區,並確定了一條條坎兒井的路線,只等大地暖開之後,便會有不少軍士開挖坎兒井,幫助西域農耕發展起來。
大明在西域的軍策、民策就四個字:以和為貴。
遇到糾紛,發生誤解與衝突,可以找人協商,說明情況,該是誰的錯,就判誰的錯,是大明軍士的鍋,嚴懲不貸,是當地百姓的鍋,能寬則寬,不能寬則由教會宣告情況,告知百姓,之後再作懲罰。
恢復平靜與安穩的西域,逐漸在春來時恢復了生機,加之朝廷確定了「重開絲綢之路,減稅大西北」的戰略,西域成為了商稅低窪之地,只要攜帶著一定的糧食進入西域,商人就可以享受減免一定稅的優惠。
這對於無數商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朝廷對西域的糧食等後勤供應,逐漸從民力為主,轉移為駱駝為主、商隊為主、民力為輔的階段。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明準備班師的時候,亦力把裡城突然傳回訊息,哈里依照約定,送來了二十萬兩黃金,三百萬兩白銀,還有一堆牛羊馬貨物。
豐盛的收穫,成為了大軍班師最好的禮物。
朱棣召集徐輝祖、楊榮、劉儁、徐凱、瞿能、袁嶽、周大志等人,商議西域局勢。
劉儁一針見血,指出:「哈里提前一個月送來賠償,至少可以說明兩點。其一,經過四個月的時間,哈里已經初步控制了帖木兒帝國的局勢,坐穩了蘇丹之位。其二,哈里畏懼大明,希望遵守約定,放棄大明對撒馬爾罕的威脅。」
楊榮等人連連點頭,劉儁的分析是對的,哈里的所作所為,說明了他即掌握了權勢,又膽戰心驚。
朱棣認可劉儁的話,轉而問:「如此說來,帖木兒帝國對西域的威脅已經不存在了,是嗎?」
劉儁認真地說:「不敢說不存在,但至少在哈里時期,應該是相對穩定的。即便是帖木兒帝國分崩離析,陷入內戰,他們也必無暇東顧。據此來推斷,帖木兒帝國對西域的威脅已經很低,至少五年內無憂。」
朱棣看向楊榮。
楊榮走出來,附和劉儁:「劉侍郎所言極是,眼下西域的外部威脅三個,帖木兒帝國可以不作考量,而瓦剌又與朝廷簽署了和平盟約,在馬哈木等人掌控瓦剌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太可能直接威脅西域。唯一的威脅是金帳汗國,只不過其內部陷入混亂,頗有分裂跡象,加之其勢力範圍並不會伸過阿拉山口,對西域的威脅依舊有限。」
朱棣看向一旁掛著的輿圖,眼下西域的局勢已是明朗,雖說北面、西北與西南都有敵人,但足夠威脅西域安寧的,並沒有一個。
西域外無強敵,內無憂患,迎來和平已成定局。
朱棣再一次強調:「西域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贏得這裡的人心。朝廷官吏尚未派駐,衛所治理需要承壓一段時日。然衛所治理,絕不可欺民。在大軍班師之後,由劉儁、瞿能、袁嶽、劉啟夏、周大志等人,統籌衛所與地方治理,一切應以維穩為主。」
劉儁、瞿能等人領命。
班師回朝,總不能所有人一口氣都回去,必須有人留守地方。
劉儁身為兵部侍郎,又是未來西域布政使司的官員,他留在這裡是最合適不過。
瞿能是洪武
老將,由他暫是接替宋晟,暫領都司也是妥當的,雖說袁嶽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但他畢竟缺乏都司管理經驗。
周大志穩重,又善神機營指揮作戰,將他留在西域,管理與控制一批火器軍隊,對控制西域,威懾與戡亂地方很有幫助。
朱棣將大軍分散開來駐防,因為兵力緊張,後勤供應存在問題,有些地方雖然設了衛,但只進駐了三千軍士,並非滿編制進駐。
即便如此,對維護目前西域的局勢已是足夠。
二月二十日,哈里的金銀等物送至委魯母,完成登記造冊。
二月二十三日,朱棣下令所有回京的八萬將士集結於委魯母英烈廣場,並以三十八響(開國年數)神機炮的炮聲,告別沉睡在英烈廣場之下的宋晟、唐雲等萬餘將士。
大軍班師,浩浩蕩蕩。
五日後,朱棣率兵抵達哈密,因哈密王脫脫迎接來遲,大發雷霆,親自帶兵殺入哈密王宮,砍殺脫脫及其王族數十人。
安全域性、偵察兵、楊榮等人的奏報接連傳出,都在傳達一個訊號:朱棣跋扈。
跋扈的朱棣殺掉了哈密王脫脫,哈密衛的馬哈麻火者、哈剌哈納、辜思誠等人卻沒有任何阻攔,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說。
三月十二日,大軍行軍至肅州,朱棣又以守將張廠私通瓦剌為由,不顧眾人阻攔,將張廠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