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吳用只是個右參議吧,他頭頂至少還有三個主管吧。

吳用苦笑著連忙解釋,“誤會了少使大人,他們是早早回鄉去了。”

“回鄉去了?誰特麼批准的?”

徐欽聞言急眼了。

這麼個節骨眼上,有人還竟敢提前回家過年!

溜號?

這無法無天,豈有此理!

“哎喲大人,誰都沒有批!是靖難之後,各部官吏聞訊,都逃跑回家了。”

他低下聲音悄聲解釋道:

“有的是不願意在新朝為官,有的則是害怕被錦衣衛當成建文餘黨抓進詔獄,就都跑了。”

徐欽聞言一怔,詫異道:

“竟還有人不願意當官?這樣的人多嗎?”

“多…多得很,光有名有姓的,朝中官員就有一二百號人呢,還有應天府衙門裡小吏,就不計其數了。”

吳用如實回答道。

孃的,怪不得朝廷老是抓瞎。

“那你怎麼沒跑?就不怕被錦衣衛懷疑為建文餘孽?”

吳用聞言苦笑了笑,道:

“少使大人有所不知啊,下官並非科班正途出身,全是仰賴太祖高皇帝,把朝廷官員都殺光了,我才能在朝中為官。”

他說的可能是藍玉案,老朱一口氣砍了兩萬餘人。

朝中和京師應天府中,一半以上官員受牽連,搞得衙門無法正常運轉。

吳用就是那時候,濫竽充數進來的。

“我家算不得富裕,一家好幾口人,全靠這點俸祿度日,我哪敢辭官?”

“更何況當今天子,英明神武,以一隅之地,奪得天下,將來必是個大有作為的皇帝,能侍奉明君聖主,也是下官的福氣。”

這後半段言語,純粹是為了拍朱棣的彩虹屁。

知道小爺跟皇后娘娘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小子故意為之。

“你能這麼想就很好,等哪一天我辭官不幹了,這個通政少使就歸你了。”

徐欽戲謔他一下,可把吳用嚇得臉都變白。

“少使大人,莫不是下官說錯了什麼話,您生氣了?”

“下官並無此意啊,請大人明鑑。”

望著不斷作揖的吳用,徐欽啞然失笑。

“你沒說錯,主要是我對少使官位沒什麼興趣,家裡頭有爵位需要繼承,何況還有東宮詹事府一攤子事呢!”

徐欽繼續笑言道:

“從今往後,你要努力進取,認真學習與工作,以通政少使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懂麼!”

不經意間,徐欽學著朱棣那樣,隨手就給吳用畫了一張大餅。

吳用聽罷忍不住咬牙竊喜。

孃的,自己混了大半輩子,才是個區區從五品右參議,人家十幾歲的少年,直接就是通政少使,從三品銜。

更可氣的是這少年連從三品銜的通政少使,他都瞧不上,想著回家去承襲公爵位呢。

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話又說回來,徐欽願意給他機會,就算只有一成的可能,他也願意去拼一把。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其實吧,咱們通政司能操作的事情還是挺多的,譬如同樣一件事情,兩個衙門發生了爭吵,誰能把奏疏先遞進去,讓陛下先看到,誰就能搶佔先機。”

“所謂先入為主,後入為客,就是這個道理。”

吳用低聲解釋道。

反過來是他在為徐欽打氣,就怕他撂挑子不幹了。

要是別的什麼人進來,吃幹抹盡,就沒他吳用什麼事啦。

不要以為通政司就是個跑腿遞東西的,實際暗藏玄機。

徐欽默默思忖,裝出頗有點興趣的姿態,詢問道:

“如此的話,這裡面有什麼小技巧?”

吳用見徐欽有了興趣,他就來勁了,眉飛色舞地繼續道:

“咱們通政司平日的職責,就是判別和區分政務的大小,決定是否直接交給各部辦理,還是遞到宮裡御批。”

“這裡面就大有玄機,是小題大做,還是大事化小,那全憑你的主觀意識了。”

徐欽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

古往今來官場上的路數都差不多,換湯不換藥,就看你的技巧與處置水平如何。

徐欽尋思了一陣,笑呵呵對吳用道:

“吳參議,最近有什麼特別棘手的奏疏遞到通政司?”

“我這個少使初來乍到,也很想立馬投入工作,在皇上面前有所表現啊,以免別人說咱閒話。”

吳用繃著臉尋思道:

這個人當真是少年意氣,說一套做一套,剛才還說對通政少使沒興趣。

現在心血來潮,說要馬上投入工作。

這正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最近倒是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以前,不斷有百姓嚮應天府衙門陳述,說是駐紮在江浦頂山附近的兀良哈族兵搶奪民女,供他們淫樂。”

“前幾日,他們居然掠入友軍軍營中,對隨軍女眷肆意姦汙,甚至於掠搶至江浦軍營裡,這下鬧大了。”

“關鍵是兀良哈三衛,應天府衙門可管不了,現在又涉及其它友軍,他們只好向陛下投訴。”

“咱們通政司要仗義執言,維護朝廷和皇帝陛下的尊嚴才是。”

徐欽聞言一下子明白了。

不久前,兀良哈三衛已確定了各自地盤和具體要求,朝廷正式任命徐理為宣府總兵官,兼任大寧都司提督。

原營州左衛指揮使陳文,任命為大寧都司指揮使,駐紮大寧,全面管理大寧轄區。

宣府四周和大寧都司之間,建設若干個軍鎮屯所,開展開荒和農墾屯田。

兀良哈三衛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他們心裡的怒火,就向駐地四周發洩。

駐軍騷擾四周民居百姓,這個不難理解。

軍隊雖有軍紀軍規,但內部軍卒良莠不齊,違反軍紀軍規的事經常發生,已司空見慣。

可是對友軍女眷動手,這種情況就不簡單了。

軍隊方面的事,一律由五軍都督府管轄,也就是朱能和丘福等靖難新貴們在掌控。

現在的靖難新貴,跟大明開國時的淮西勳貴如出一轍。

他們恃強凌弱十分猖獗,在京城內外橫行霸道,民怨沸騰。

這些靖難新貴除了朱棣,誰也彈壓不了,就算兵部尚書,都察御史等,都不敢管。

紀剛的錦衣衛對他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總不能給他們扣上建文餘孽的帽子吧。

戴不上去啊。

除非朱棣下旨。

“來投訴的是哪支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