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專案進入到設計階段。

當專案進入到這一階段的時候,可以算作是已經‘立項’了,設計完成以後就可以投入到製造中。

專案的全稱是《核聚變反應轉電力輸出裝置設計》。

科技部門、國家基金會以及其他十幾家大型企業,籌集了一百億的資金用於設計以及牽扯的實驗研發等方面的投入。

這是正常展開的科研工程類專案。

如此重大的專案,牽扯到了大量的資金以及方方面面的的的因素,肯定做不到完全的保密,即便是前期的會議已經無法保密了。

所以專案是公開進行的。

科技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還發布了專案公告正式宣佈訊息。

核聚變專案受到了巨大的關注,就有大量的媒體記者前來採訪,科技部門就組織了官員對外召開新聞釋出會。

對外發言的負責人,還是派出的新聞官。

面對一眾國內外的記者,新聞官鏗鏘有力的說道,“核聚變專案的立項,是多次論證會議召開後的決定,我們認為,基礎技術已經積累到足夠支援完成可控核聚變轉化為能源的研究。”

“這個專案的目標就是製造出,能夠支援實現電力輸出應用的核聚變裝置。”

新聞官的語氣非常肯定,表現出了對核聚變專案的信心。

媒體記者們倒是不感到驚訝,既然已經確立了專案,對外發言的新聞官肯定要表達信心。

他們馬上開始針對性的提問。

有些記者更關心專案本身的問題,比如說,有沒有信心、有多少人參與研究、後續還要追加多少投入、工程將在哪裡展開,等等

有些記者則更關心技術。

這也是重點內容。

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百年工程,也被認為是未來最主要的能源,人類總是認為距離控制核聚變也很接近。

五十年前是這樣。

現在也是這樣。

但有理智的人都非常清楚,核聚變的研究牽扯方方面面的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關非常多,研究本身是個超級大工程。

別說是現在了,五十年內能實現都很了不起。

好多頂尖的科學家都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內實現控制核聚變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那些關心技術的記者們,大多代表的都是其他國家,他們提問支援核聚變研究信心的是否有湮滅力場技術。

這牽扯到關鍵技術。

新聞官不知道具體情況,他掃了一眼螢幕提示,點頭道,“現在我們確立核聚變研究專案,和湮滅力場技術是分不開的。”

這個回答讓很多媒體都感到驚訝。

新聞官話裡透露的訊息就是,核聚變的控制技術中,湮滅力場技術是其中之一,很可能是核心技術。

另一個相關的提問是,“核聚變控制技術,是否會採用託卡馬克裝置”。

新聞官的回答道,“到目前為止,託卡馬克裝置是最有可能實現控制核聚變的設計,我們在研究核聚變裝置時,託卡馬克裝置是繞不開的。”

“同時,我們對於託卡馬各種一直都有研究,比如,都城研究所的人造太陽裝置,就是託卡馬克控制裝置。”

“那也為我們的立項積累的技術經驗……”

新聞官沒有說是否採用託卡馬克裝置,只是說對託卡馬克裝置的研究,為現在的研究積累了技術經驗。

這就是常規的話術。

具體是不是……可以去猜。

國內外記者們自然就覺得,託卡馬克裝置也肯定是控制核聚變的核心技術之一。

當然,他們也想不到其他技術了。

除了湮滅力場和託卡馬克裝置的提問以外,其他更深入的技術相關提問就得不到答桉了。

釋出會上還有一些其他的提問,也被新聞官令話術繞了過去,比如,“研究是否會考慮進行國際合作?”。

有些國家肯定是想插一腳的,即便是不能完成整體的研究,對他們來說也是有益無害的。

還有,“如果設計完成,是不是會立刻進入到製造?”

裝置的設計、製造是一個專案流程,但進入到製造肯定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就不是‘百億’能支撐了。

還有一些奇怪的問題。

比如,“研究是否考慮過環境和資源問題?氚,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基本都是靠人造生產。”

新聞官的回答是,“在實現控制核聚變之前,談環境和資源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提問記者有些故意為難人,但提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核聚變採用常規的氘氚反應,就肯定要用到大量的氚,作為氫元素的一種同位素,氚在自然界中含量極為稀少,而且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基本上都是依靠人類製造生產。

氚的製造方式也很特殊,需要利用中子去轟擊鋰元素來產生氚,那麼就牽扯到一個資源問題。

地球表面上的鋰礦資源是有限的。

大量消耗鋰資源來製造氚,再進行能源的生產,對有限的鋰資源是個挑戰,顯然談不上什麼清潔能源,甚至都可以歸在‘揮霍資源’了。

……

很快。

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報道。

國內談論的是專案本身,都很期待能夠研究出核聚變裝置,有些人還憧憬有了核聚變發電站以後,就可以頂替火力發電,讓國內的電力能源變得更清潔。

同時,核聚變研究也是戰略性的。

有了核聚變提供電力能源支援,再加上很多交通工具都變成了電力驅動,能源上就形成了閉環,國內再也不用依賴進口化石能源。

另外,很多人談論的就是王浩了。

專案的總設計師就是王浩,也正是因為王浩負責專案,就有很多人開始期待起來。

這就是王浩的個人影響力。

“王浩大神做什麼都能成功,過去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專案沒有王浩,我一定不看好,但是王浩擔任總設計師,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王浩大神一直在創造奇蹟,希望這次也能夠創造奇蹟。”

“傳奇人物負責專案,還擔心什麼?”

“……”

與此同時,輿論上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

就像是一些記者的提問,即便專案進入了設計階段,但設計和製造又需要多久呢?

設計,需要時間。

設計稽核,需要時間。

立項製造,需要時間。

即便是完成了製造,裝置再去實驗、除錯、完善,需要的時間就更加龐大了。

很多研究工程類專案都是如此。

比如,國內的第一個航空發動機,立項、設計、製造加在一起也只有幾年時間,但後續的除錯、完善,花費了近十年時間,隨後才能大規模生產並裝配到戰鬥機上。

那麼核聚變裝置的製造除錯完善需要多久?

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還是模彷了其他國家生產的發動機,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都用了這麼久。

核聚變裝置,可是完全自主探索,需要的時間肯定更長。

不過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後續除錯完善不一定需要太久時間,因為是王浩負責整個專案,他率領團隊研究過超導儲電技術、超導電池,還設計過空艦-1、空艦-2飛行器。

這些都沒有花費太長時間。

國外輿論也同樣有看好和不看好,區別是大多數都是不看好的,其中還有一些陰謀論出現。

陰謀論認為,“核聚變研究只是個幌子,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以核聚變研究為藉口,來大量生產氚並擴充核武庫。”

氘氚反應本身就是氫彈的製造原理。

當生產出大量的‘氚’材料後,自然就可以製造很多的氫彈,就能夠擴充核武庫。

這當然是個謠言。

不過謠言說的確實有理有據,再加上好多國際媒體進行報道,一時間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原材料售價。

比如,鋰礦的售價就漲了一波。

實際上,頂尖的學術界和政界都看得清楚,國內的核聚變專案確實正式立項了。

這是從論證到設計的正常轉變。

至於什麼擴充核武庫,確實只是謠言而已,因為即便是擴充核武庫,也根本不需要拿核聚變工程當幌子,正常的進行擴充就可以,其他國家最多就是譴責幾句,也沒有絲毫辦法。

另外,國內擁有最大的鋰電池市場,也是鋰礦的主要進口國,本身也擁有一定的鋰礦資源。

如果只是擴充核武庫,本身的資源開採就能輕易做到。

頂尖的學術界和政界關心的是,國內採用什麼樣的技術去完成核聚變裝置的設計。

“他們說擁有了足夠多的技術基礎,肯定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但是整體的設計框架還是能夠猜到的,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再加上託卡馬克的設計,就是核聚變反應的完美容器。”

“這個方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只是實現的難度太高。”

有專家認真分析道,“以這兩個技術為基礎,也只是能夠理論上實現,但安全和穩定性無法保證。”

“強湮滅力場薄層能夠湮滅能量,但能夠承載的強度也是存在上限的,另外,裝置本身是用來發電的,如果把大部分能量湮滅,自然就不可能做到發電,能夠維持裝置本身執行都已經很了不起。”

“另外,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本身也存在安全問題。以高壓混合材料為基礎製造的疊加力場,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

“上方再有核聚變反應……”

“難以想象!”

“還有,託卡馬克裝置本身就有點理想主義,想要做到離子的完全束縛,需要攻克的難關非常多,只是一個α粒子,就是個大問題。”

“……”

有專家認真分析了以後,一些頂尖的決策人士都放心了。

比如,阿邁瑞肯的一號決策人。

種花家擁有了核聚變控制技術,還能應用技術來發電,戰略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

這也就代表,未來種花家不會再有能源困境。

同時,一號決策人也不由得想到了格魯姆湖計劃專案,想到了負責人加莫夫-沙普利,心情又變得非常的差。

不管種花家的核聚變專案能否完成,最少已經進入到設計階段,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也肯定是核聚變設計的關鍵因素。

簡單來說,對方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已經在理論上能夠應用到核聚變的研究上,而他們的強湮滅力場技術……

暫時還沒有!

這才是最尷尬的地方。

哪怕格魯姆湖計劃能製造出,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技術等同的裝置,一號決策人都覺得不會那麼尷尬。

畢竟,還是製造出來了。

現在是什麼都沒有,而且專案已經花掉了超過兩百億美元。

一號決策人感覺再也不能忍受,他也看到了輿論上的訊息,說格魯姆湖計劃什麼都沒研究出來,可能是決策者們用來‘騙錢’的專案,甚至還有一些人走在街上舉牌抗議,認為決策者們隨意揮霍納-稅人的錢。

這種背景之下,一號決策人就讓加莫夫-沙普利過來一眼。

兩人單獨談了十分鐘。

加莫夫-沙普利就從裡面走了出來,他的表情充滿了低落和哀傷,路過的人都能知道他是個失敗者。

他被解職了。

這並不出乎意料。

實際上,加莫夫-沙普利來見一號決策人之前,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繼續擔任負責人,甚至不可能繼續留在專案中了。

過去幾個月時間裡,他們的研究陷入了停滯。

材料的反重力形態研究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到現在為止,他們也沒有能找到能支援製造強度超過7%以上反重力場的一階鐵基超導材料。

加莫夫-沙普利自己都快失去了信心。

他走出大樓的時候精神恍忽,回想過去一年多時間的經歷,都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小丑一樣。

最開始,他信心十足的提出方向,甚至還以王浩作為對手。

結果……

他也沒什麼不同。

加莫夫-沙普利仔細回想了一下,發現自己的失敗也是理所當然。

在湮滅力場方向上,阿邁瑞肯的研究一直都不順暢。

從反重力技術到強湮滅力場技術,主要研究總是能得到大量的投入,但負責人卻更換了一次又一次。

上一個是恩波利-庫博。

恩波利-庫博擔任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負責人,但因為所製造的裝置遠遠落後於種花家,最終還是逃不過被解職的命運。

“現在想想,庫博已經很成功了!”

“庫博率領的湮滅組織,成功製造出了強湮滅力場,即便倍率只有4.0,也已經很了不起。”

“當時我還嘲笑他的失敗,認為自己肯定能在研究上趕超,結果到現在,什麼也沒製造出來……”

“或許,庫博會被重新啟用吧?”

加莫夫-沙普利仔細想想,忽然覺得可能性很高。

之前恩波利-庫博被認為是失敗者。

現在他用自己的失敗,證明了恩波利-庫博的成功……當然,一切都和他沒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