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上方的材料,檢測出了磁化反應?”

“這怎麼可能!”

“是真的,看看王善慶,那傢伙高興的都成那樣子了!”

“我去看看!”

一群人圍住了王善慶,聽他說起磁化反應的檢測結果。

湮滅力場實驗的磁化反應檢測,所用到的材料是高純度的鐵金屬,材料中所含有的碳在0.01%以下。

過往無數次的實驗證明,鐵的磁化反應數值最高,唯一發現的一階材料,也只一階鐵。

王善慶興奮的說道,“我們剛才做了檢測。檢測時間是材料離開既定區域後的三十七秒,得到的數值是0.61t。”

“我也沒想到,竟然真的有磁化反應!”

“這說明什麼?”

他最後還問了一句。

周圍的人臉上都寫著震驚,他們面面相覷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其實他們都知道檢測出磁化反應意味著什麼。

那就意味著裝置上方的區域,很可能出現了微弱的強湮滅力場,就類似於最初檢測到此話反應的疊加力場。

但是,怎麼可能呢?

參與實驗的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們研究的是直流反重力技術,即便是實驗取得成功,製造出來的也是反重力場。

強湮滅力場?

無法想象!

問題就在於,裝置內部材料佈局是大家一起論證研究的,各個進入小組都有參與其中,他們分別負責自己部分的論證。

有的意見被採納了,有的則沒有。

一直到實驗開始之前,他們都就沒想什麼‘直流強湮滅力’,確定裝置上方發現磁化反應現象,頓時有一種‘我們參與了研究,結果不知道研究的是什麼’的感覺。

“強湮滅力場不是要透過疊加力場製造出來嗎?”向乾生滿心震驚的喊了一句。

他說出了其他人的心聲。

所有人頓時看向了王浩,希望能聽一下王浩的解釋,王浩輕輕一笑說道,“過去我們花費了幾年時間,研究出一種製造反重力、強湮滅力場的方法,但湮滅力場方向的研究是全新的,不一定就只有這一種方法。”

“現在我們只是發現了另一種方法而已,或許還有其他方法。”

“從理論基礎上來說,常規環境下,強弱湮滅力場相互依存,但依存方式不是固定的。”

“這方面,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其他人思考著點頭。

從一項全新的物理角度上去思考,湮滅力場的研究只有幾年時間,不過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原本他們掌握的技術,能夠製造出強弱湮滅力場,但不一定只有那一種方法。

現在只不過是有了新的方法。

這樣一想頓時就感覺豁然開朗,其他人也都激動和期待起來,他們迫不及待的進入到檢測工作中。

原地。

有些研究員不需要參與實驗,就只是遠遠站著看。

薛兵就是這樣。

他是航空集團派駐到湮滅力場團隊的代表,會給研究提供一些材料、製造上的幫助。

此時,薛兵盯著裝置上方位置一動不動。

眼前的一幕超出了他的理解,他全程參與了裝置內部的佈局論證,也只是能明白自己小組工作的部分,還有很多自認為有幫助的建議被否決了。

結果……

現在直接製造出了類似於疊加力場性質的區域,可以稱作是‘弱化的強湮滅力場’。

怎麼可能呢?

薛兵都感覺像是做夢一樣,即便從開始就參與其中,他也沒有弄明白成功的原因,連結果都沒想到過。

劉雲利走過去拍了拍薛兵的肩膀,笑說道,“怎麼樣?服了吧?我早就和你說了,你剛來,現在要學的就是相信王浩院士。”

“說實話……”

他說著嘆了口氣,“我也想完全弄懂原理,為什麼實驗會成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但是很難啊!”

“湮滅物理太複雜了。我們只能以結果結合底層邏輯進行思考。但是,實驗物理,一般是以實驗驗證理論,次序顛倒了……”

“知道為什麼嗎?”

薛兵聽到劉雲利的說法,頗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他就是覺得參與研究過程怪怪的,確實是因為‘次序顛倒’,馬上追問了一句,“為什麼?”

劉雲利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智商!”

“如果沒有王浩院士,讓我們以常規方法進行實驗,估計走到這一步需要幾個月、一年?甚至更久!也許研究到一半兒就放棄了。”

“有王浩院士帶領,很快就有了發現,但是我們的頭腦完全跟不上,根本理解不了……”

“所以我才說,聽王浩院士的就好了,像是咱們這種普通人,想跟上王浩院士的節奏……難於上青天啊!”

薛兵聽罷深吸一口氣。

如果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他肯定都完全不能接受,但說的是王浩就感覺理所當然了。

確實啊!

那可是王浩院士!

智商趕不上王浩院士,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

研究不是發現新的物理現象,卻是一種製造湮滅力場的新技術,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內容。

實驗組的每個人都幹勁十足。

在製造湮滅力場的技術上,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排列設計,裡面蘊含著與微觀理論相呼應的知識。

之前製造反重力場的技術上,實驗組已經有了一整套的體系。

比如,拿出一種全新的超導材料。

只要同元素組成以及外在性態角度上去分析,實驗組就可以拿出一種巢狀性的方案,最少能發揮材料製造反重力場七成以上的效果。

最高能製造百分之五十的場力,巢狀性的方案就可以製造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現在發現了製造湮滅力場的新技術,甚至是直接知道出弱化的強湮滅力場,原來的體系就失去了作用,很多東西都要從最初始進行分析研究,慢慢一步步的找到規律提升技術,以及所製造的場力強度。

第一次實驗結束以後,實驗組召開了總結會議。

好多人研究對於直接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就談起了原理性的問題,最大的疑問還是‘反重力場在哪裡’。

之前的技術是製造出反重力場,表層附著著單層強湮滅力場,才能夠聽過力場疊加的方式,製造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

現在則是直接製造出強湮滅力場。

反重力場呢?

這個問題也只有王浩能解釋了。

他說道,“兩種場地相互依存,反重力效應肯定存在,也許和之前一樣,是附著在表面,太單薄沒有表現出具體性態,也有可能是以其他方式存在。”

“想要的實驗中具體我發現,我們必須增加場力強度。”

王浩說起要加強場力強度,下一步關心的問題卻不是改進設計,而是找到了上級部門要求派駐一個力學研究小組。

他的解釋是,“我們要做基礎研究。”

“這很重要!”

……

朱華才是國防大學的物理教授,他長期從事基礎力學的研究,領域內還是有不小知名度的。

這次上級部門就找到了朱華才,詢問他是否有意加入新的研究中。

朱華才聽的有些發懵。

上級部門連做什麼研究都沒有說清楚,就想直接調他過去參與到研究中,仔細一想才明白肯定是保密研究。

那就幹吧!

朱華才倒是沒想這麼多,安排了一下課程問題,和家人簡單說了一下,收拾好東西就乘軍車過去了。

經過近十個小時的車程,他才知道具體是到了哪裡。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很多人都知道存在這樣一個實驗基地,歸屬西海大學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卻根本不知道具體在哪裡。

現在朱華才知道了,同時也感到有些忐忑和激動。

忐忑是因為要參與保密程度如此高的研究,激動的是能參與到國際最頂級物理實驗研究中。

但是,湮滅力場的研究和基礎力學有什麼關係?

他很快就知道了。

朱華才來到基地就見到了王浩。

王浩對於朱華才的到來非常重視,招待進了辦公室以後,也認真說起了讓他加入研究的原因,“我們需要對湮滅力場內的基礎力學性質做研究。”

“湮滅力場?基礎力學性質?”

“對。”

“王院士,你的意思是,湮滅力場內的力學性質和外界不同?”

“當然。”

王浩肯定的說道,“朱教授,你應該知道反重力場,場內物體收到的重力減小。”

“好多人都認為重力減小時作用於重力常數上,實際上,是作用於物體本身,因為反重力場並不是隔絕地球的引力,而是讓場內物理受到的空間擠壓力變小,不管是相對任何事物,受到的引力都會減小。”

“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反重力場內的物體質量變輕。”

朱華才聽罷點了點頭。

作為專業從事力學研究的學者,他自然知道‘反重力場作用於物體的爭議’,從理論基礎上來說,反重力場讓物體質量減小,但物理學界普遍認為,物體沒有發生性態變化,質量並不會減小。

這個爭議一直持續到現在。

現在王浩的說法明顯是傾向於質量減輕,當然也並不意外,相關的多數理論就是王浩提出來的。

王浩要說的也不是爭議問題,而是繼續道,“我們要做的基礎力學研究,和反重力場情況差不多,是要在強湮滅力場內做力學研究。”

“這有些困難,因為物體進入強湮滅力場,會受到磁化效應影響,常規實驗所測定的資料,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朱教授,就麻煩你了。”

“我會讓其他人配合你的工作,也和你說一下力場對物體影響的具體情況。”

王浩和朱華才詳細的說了一下,就讓其他人招待著參觀基地了。

強湮滅力場內的基礎力學研究工作,並不需要王浩直接參與進去,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第二天的會議上,王浩給所有人介紹了的朱華才,也說起了場力內基礎力學研究的重要性,“之前所製造的強湮滅力場非常單薄,無法提供做基礎力學研究的環境。”

“所以我們在給強湮滅力場強度做定義,所使用的標準都是鐵受到磁化反應強度數值。”

“現在有條件了。”

“我們可以做基礎力學實驗,就像是反重力場一樣,給強湮滅力場強度做定義。”

“同時,可以和鐵受到磁化反應效果做對比,來分析出兩者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了意思。

之前確實沒有在強湮滅力場內做力學實驗的條件,因為強湮滅力場就單薄的一層,根本沒有實驗所需的空間。

現在就不一樣了。

他們製造出了大範圍的磁化力場(微弱的強湮滅力場),就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基礎實驗,來對於強度進行測定。

具體測定方法也很簡單,就像是反重力可以讓物體減重,強湮滅力場可以讓物體增重。

這個實驗的難點在於如何排除磁化反應的干擾。

有了基礎力學專業的朱華才,再加上實驗組的配合,很快實驗就有了結果,他們對於新制造力場進行測定。

“強度數值是1.34!”

“對應的純鐵材料,半分鐘後檢測到的磁化強度為0.62t。”

“由此,可以定義出,我們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為1.34。”

湮滅力場強度是以常規為基準的,基準數值就是‘1’,反重力場(弱湮滅力場)強度數值都小於‘1’。

比如,降低90%重力的反重力場,強度數值就是‘0.1’。

反重力場以及強湮滅力場就有了統一的強度定義標準,只不過反重力場是數值越小強度越高,而強湮滅力場是數值越大強度越高。

接下來,新技術的研究就繼續進行。

在連續的總結、研究會議後,王浩也找出了設計的三個關鍵點,一個是z型扭曲,一個是下方整體的多邊形佈局,最後則是管道強壓大結點設計。

對於製造的強湮滅力場來說,三個設計都是‘正向收益’的。

他還發現了兩處‘負影響’的設計,就詳細記錄並排除在外,而接下來的論證就是以‘正向收益’的設計為基礎,來進行設計想法上的改動,提升製造出的強湮滅力場強度。

實驗組每個人都是幹勁十足。

王浩也投入到了百分百精力在其中,日夜不停的做論證、研究方案,也就讓實驗研究進展迅速。

兩週後,第二次實驗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製造的強湮滅力場強度達到了2.58。

時間又過了一週,第三次實驗強度則達到了3.193。

這一次的實驗情況也有很大不同,裝置上方已經能察覺顏色有些暗澹。

所有人都知道代表了什麼。

“強度再高一些,就能湮滅光線了吧?”

“現在也能,否則不會這麼明顯,只是湮滅的比例小而已……”

“所以是強度超過了一個界限值?”

“界限,是什麼?”

王浩對此也很感興趣。

或者說,所謂‘湮滅能量的界限值’非常有研究價值。

“我們不急著繼續增加強度。先進行小調整,研究一下‘界限值問題’。”他做出了決定。

設計內部進行小調整很容易。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實驗組就不斷進行調整,也一邊做能量損失測定。

簡單來說,就是在製造出磁化場力後,讓固定能量光線透過磁化場力,去研究能量損失問題。

如果能檢測到能量損失,自然就證明具有湮滅能量的特性。

他們也透過不斷的實驗,得到了一系列的資料--

強度2.93,檢測到損失。

強度2.61,未檢測到損失。

強度2.77,檢測到損失。

強度2.68快點,未檢測到損失……

這是極限數字了。

即便是再去做設計構架調整,也很難精準的控制磁化場力強度,就乾脆停下了實驗。

王浩仔細研究著實驗資料,忽然想到了一個特別的數字,“界限值,在2.68到2.77之間……”

“自然常數e?”

“這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