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李家村其他村民,一開始擺攤賣糟貨或者酒水,靠著勤勞踏實慢慢站穩了腳跟,家裡稍微富裕點的,有的租了鋪子有的直接買了鋪子接著幹。

用的都是村裡自己人,這樣一來整個村子沒有閒人,咋地都能賺幾個活錢改善家裡生活,一個村子就盤活了。

宗族這二年得了錢,族學的錢也沒用完,一攢攢了不少,乾脆又買了些祠田還有店鋪,租給村裡人,願意幹點小買賣的,每年賺了錢要分走一成利,不是給租金。

這樣不光幫襯了村民,宗族賺錢的地方也多了。

二叔的能力沒的說,幹了這些年村長,和同族兄弟,也是里正,一起再次充分規劃管理祠田,這是宗族的根基,兒孫讀書吃飯的保障。

村民從宗族分錢,是有條件的,就是要幹活,按勞分酬,幹得多幹得好拿的多,幹得少偷懶耍滑,分的少或者懲罰沒你的份,你全家都要受連累,宗族日誌要記錄一筆,以後再有其他好處會把你家往後放,你家上不了檯面,好機會不會優先給你。

祠田要劃分然後承包給村民,按戶頭來,每年秋收結算,糧食收回來給酒坊,負責種地的村民家裡能得一份糧食,全家吃飽絕對沒問題。

哪怕你家一點土地都沒有,種祠田也能讓你吃飽穿暖,只要你勤勞肯幹,再李家村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祠田可不歸客人,除了捐贈的有名字,宗族買的寫的是李家村祠田,這是兩種地契,李家村的祠田買的都是紅頭契,是要交稅的。給個人種地也是承包,類似於佃農,有契約摁手印,按比例分配。

種祠田是三七分,宗族拿七,村民拿三,看似有點苛刻,可實際上是優待,三分糧食不摻石頭子,純糧食,你換成大米白麵都可以的,一樣的三分,不用來回通兌,雜糧慄米和精米不是一個價格。

祠田種的好,收成多,種田把式水平不同,糧食收的也不一樣,種的好,兒郎姑娘有優待,村裡有其他好機會,想著你不會忘了你。

現在村裡機會多了,讀書,學手藝,幹活,到處都需要人。

這不前段時間李嚴帶了幾個優秀子弟去江南那頭乾絲織紡了,按功勞分紅的。

這些都是秀娘在後邊指點,慢慢的村長和族老們,越幹經驗越多,就越順溜,把族人管理好,可比奴才好用,實惠多了,對宗族向心力也更強。

奴才用久了幾代人心就大了,族人終究不一樣,盼著兒孫有出息,我種地了,我希望我兒子孫子能讀書科舉,我做生意了,我就希望兒子孫子過得更好。

可奴才不同,他們除非贖身,三代後才能讀書,奴才贖身也是賤民,士農工商,是這麼排列的。

現在整個村子都在族老和二叔等人的掌控之下,培養優秀兒孫。

最近族老們要挑選子弟去京城搭理族產了,那邊光靠李青幾個人不夠,李睿他們是官有自己的事要幹,想發展族產還得齊心協力才行。

“大爺爺,既然要派人去京城,那就把我的產業一併也幫忙打點一下,鋪子也是現成的,問問二青叔,讓他給大家安排點小生意做,比租給別人還合適。”

“成,這事交給我們辦,虧不了你。”

大爺爺也點頭。

過年時李泉回來了,第一時間放下東西就來看望爺爺和秀娘他們一家子了。

“爺爺,奶奶,我回來了,孫子給您磕頭,祝您二老安康。”

李泉給爺爺奶奶磕頭。

“好孩子,這些年在外頭辛苦你了。”

“爺爺,我不辛苦,辛苦的事你們,嫂子,弟弟給您道聲謝,我讓您費心了。”

李泉作揖鞠躬,他這次萬萬也沒料到,最後摘桃子的人是自己。

“去了新地方可要好好幹,幫我看著幾個小子,他們比你小,我怕不周全,恆哥馬上要去外放了。睿哥缺了點耐性,群哥明年要科考,還不知道命數也指望不上,我只能拜託你了。”

“嫂子你放心,我去了就不能讓他們胡來。”

“你去了,住我那院子,要是喜歡回頭讓群哥帶你去過戶,回頭我在買,原想著給清兒留點嫁妝,你急用你先拿去。”

“不用,哪能要您的東西,我自己也攢了點,讓我爹在支援我點,就夠了,一去就買宅子,太扎眼了,不合適。“

李泉有自己的想法。

“那行,隨你。”

大家坐下來聊天說話,互相說說彼此的情況。

這個年大家過得很是富足愉悅,年後李泉去京城上任了,一同去的還有從村裡選出來很優秀的兒郎,去京城置辦產業,搏一搏,那邊有李青接待,大家團結一致,為宗族發展站穩腳跟。

秀兒委託李泉和兒郎們,讓李青再給買點產業,她有錢,看著好院子和好鋪子田莊都可以,家裡還有兩個沒供出來呢,一個清兒一個淳哥,英子也要準備些嫁妝。

這二年英子賣的圖已經挺值錢了,大爺爺家裡說啥也不要了,就是師傅費,不能真的裝聾作啞。

秀娘把錢攢下來讓李泉帶去,給英子採買產業,和李泉說了,英子歲數也差不多了,讓在京城給挑個好的。

李泉應下了,明白秀娘謀劃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李家兒孫,大家誰也跑不了,別說沒沾光這話。

過年的時候,英子賣了一副炕屏,自己畫圖自己織的,秀娘從旁指點了一下沒插手,這幅圖賣了三百六十兩,這錢給李泉拿去買產業了以後要做英子的嫁妝,加上以前賣的錢也給她攢著,就可以置辦田莊鋪子了。

大爺爺家裡問都沒問,英子爹孃更是感激不盡,要他們倆是攢不了京城的產業給姑娘做陪嫁的,可能這些錢都得拿去給兒子花了,英子就落空了。

如今讓秀娘這麼一撥弄,兒子支稜起來,英子也有著落,不服不行。

現在大爺爺的重孫子也在織作坊裡學織緙絲,畢竟有銀子在前面對比著,這個確實賺錢,很不讓人心動。

要說辛苦,種地也不輕鬆,可賺的卻沒緙絲多,大爺爺家去了兩個孩子,讀書天分不高,乾脆學手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