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藩國與皇莊
章節報錯
大明的海外皇莊掌櫃,相當於殖民地的總督。
只不過沒有官員身份,且只聽命於皇帝和財團,而不是聽命於朝廷。
所以這次談判,所有的官方人員與談判相關正事,都是鴻臚寺少卿沉復主管或者說協調。
所有的非官方活動,所有人員生活和談判所需場所以及所有服務,都由海角皇莊的掌櫃朱廣銳負責。
朱靖垣在王府吃過早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鴻臚寺少卿沉復和朱廣銳一起來拜訪。
年齡五十六歲,鬚髮花白的朱廣銳,見到朱靖垣拱手行禮:
「侄兒廣銳見過叔王……」
來自現代的朱靖垣,被一個老爺子稱呼為叔叔,明顯就吃了一驚,不過就很快反應過來了:
「哦……對,我想起來了,掌櫃……廣銳也是宗室。」
朱廣銳笑呵呵的介紹說:
「侄兒是周府一系,行輩為「廣」,與成祖系「迪」字輩同輩。」
朱靖垣看過朱廣銳的資料,現在聽著這麼對方一提,腦子馬上想起來那些資訊了。
朱廣銳是朱元章第五子周王朱橚的後代,朱橚的第十八代孫,現在已經是非常偏遠的宗室了。
再加上週王府後裔繁多,是所有明朝王府之冠。
從明初到崇禎末年,在朱橚之後總共有十二個周王,不過其中有是兩次兄終弟及的,所以實際只傳了十代人。
但是郡王卻總共封了七十六個,所以平均下來每代周王都是兄弟八個的大家庭,郡王下面的將軍、中尉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周王府的普通宗室,給人感覺顯得更加偏遠。
朱廣銳的祖宗在崇禎年的時候,本來就已經是遠支,爵位到了最低的奉國中尉了。
仁武朝之後,宗室勳貴都要考核襲爵,朱廣銳前面有一代祖宗不給力,爵位直接沒了。
不過仁武之後,所有宗室都能享受「義務教育」,都有了上升渠道。
朱廣銳本人也頗為努力,一路考到了宗室專門的大學,畢業之進了皇莊系統,一路幹到了海外皇莊的大掌櫃,實際地位已經相當於總督了。
朱廣銳今年已經五十六歲了,但是算輩分確實比朱靖垣還低一輩,所以見面直接叫叔王。
打過招呼之後,朱廣銳仍然非常熱情笑著說:
「叔王在這裡不必見外,但有所需只管告訴侄兒,保管給您辦的妥帖。」
朱靖垣只能笑著答應著。
沉復等朱靖垣和朱廣銳敘過了親戚,然後才開口彙報事情:
「殿下,各地藩國、皇莊代表都已經到齊,準備朝見兩位朝廷親王。
「不是特別正式的禮儀,就是單純的見個面,殿下今日可還方便?」
朱靖垣直接答應著:
「我方便,現在也沒有別的安排,今天上午或者下午都可以,你去問九叔有沒有時間。」
沉復輕輕頷首,馬上讓人去安排,最後把時間定在了上午十點。
朱靖垣等的時間差不多了,乘坐朱廣銳準備的馬車,去行宮內同樣名為文華殿的偏殿。
海角皇莊的人員,平時就要打掃和維護行宮建築,這些天更是專門著重打掃了可能用到的宮殿,還根據情況在文華殿的寶座的下面,加了兩把椅子坐南朝北的椅子。
雖然沉復說不是特別正式,但是藩國和皇莊的代表都不敢怠慢,全都提前到行宮的文華殿等待兩位親王。
上午十點整的時候,朱靖垣和朱簡烽兩個親王,明顯保持著一定距離,並排走進了文華殿。
藩國和皇莊的代表馬上一起躬身行禮。
兩位親王在寶座下面的椅子上坐好,周圍的藩國和皇莊的代表陸續就坐,然後開始依次自我介紹。
朱靖垣在今天才終於有機會,同時見到大明所有海外領地的人,把所有的藩國和皇莊名稱同時聽一遍。
神州東北諸藩:琉球國、朝鮮兩藩國、鮮卑三藩國、日本四藩國。
神州南部諸藩:安南國、南掌國、真臘國、緬甸兩國、暹羅三國、馬六甲三國。
南洋群島東部諸藩:呂宋國、棉蘭國、爪哇國、舊港兩國、婆羅洲三國。
南洋群島西部諸藩:望加錫國(蘇拉威西島)、美洛居國(馬魯谷群島,也就是香料群島)、迪汶國(帝汶島及周邊島嶼)、尹利安兩國(尹利安島)、所羅門國(索羅門群島和俾斯麥群島)。
大明洋兩藩:瀛州國(夏威夷群島及周邊島嶼)、斐濟國(斐濟、薩摩亞、湯加、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等南太平洋諸島)。
天竺與大食諸藩:錫蘭國、天竺六國、大食三國。
墨洲諸藩:吉州國(吉布提)、東墨兩國(東非)、馬州國(馬達加斯加),南墨三國(非洲東南部)。
北殷洲四藩國(美國西部、加拿大西部、阿拉加等地)。
天南七藩國(澳大利亞大陸)。
合計六十四個藩國。
算上之前撤掉的西海國,以及波斯海灣西南五郡國,大明的藩國原本有七十個。
現有這些藩國的劃分,看上去不是非常的合理。
日本群島總面積三十七萬平方公里,拆分成了四個藩國,每個藩國九萬多平方公里。
北殷洲的地區,總面積超過五百萬平方公里,也是拆分成了四個藩國,每個藩國上百萬平方公里。
因日本群島人口多,而且距離本土近,為了方便統治和掌控,所以要細細的拆分。
北殷洲殖民地,在開拓之初面積很小,人口也非常的稀少,關鍵有潛在的競爭者。
所以藩國要大一些,能夠有足夠的力量擴張,抵禦可能存在的敵人。
其他的藩國的情況各不相同,但是大多介於這兩種情況之間。
這些藩國的藩王,大部分是世祖皇帝及其兄弟的後裔,少部分藩王是世祖再興大明時的功臣後裔。
在今年之前,所有藩國都是切實的大明藩屬國,受到大明朝廷的直接或者間接管轄。
是近代意義上的附庸國,而不是以前的所謂朝貢貿易國。
而到了現在,由於朱靖垣的藩國改革計劃,這些藩國之中的一部分,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
更多的藩國,也已經確定了「名存實亡時間表」,就等著被歸入大明王朝。
除了北殷洲的幾個藩國,跟英法西三國的殖民地領土爭端,確實需要到會議上談談,其他的藩國來基本都是來湊數來的。
藩國改革之後的官員,都已經直接隸屬於朝廷了,現在只是兼任的名義上的藩國官員。
也不知道是無意還是人為,現在絕大部分藩國人都已經知道,努力了幾十年都沒有效果的撤藩,最終的決議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了。
就是這次的談判代表,大食親王朱靖垣直接推動的。
是他以配合談判的名義,逼迫朝廷的老先生們不得不接受的。
是他要求皇帝開放六大行業,換取了本土權貴和精英接受了這個決議。
換句話說,就是大食親王直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讓自己從藩國臣子變成了大明官員。
或者是未來有很大機率能夠變成大明官員。
這放在傳統的東方文化氛圍中,這就是近乎恩同再造的效果。
所以來自藩國代表們,要來見朱靖垣的時候,都是頗為激動,也都非常的鄭重。
向兩位親王介紹,再次鄭重行禮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朝著朱靖垣的。
無論是禮儀還是言語,都是格外的情真意切。
至於朱簡烽這位親王,那就是正常的朝堂禮儀了,說的話都是標準的敬辭。
行禮之後,更是基本都關注著朱靖垣這邊,等著朱靖垣訓話。
朱簡烽當然感受到了這種氛圍,但是完全不以為意,非常隨意坐在椅子上看熱鬧。
比較特殊的是大食地區的兩個藩國了。
兩河流域的兩河國,是在這次大戰的過程中佔領的土地建立的。
暫時是有藩國而無藩王,甚至也沒有臣子的狀態,後續也可能永遠都不會有藩王和臣子了。
現在來的代表,是當地駐軍充數的,所以對朱靖垣人沒有什麼感覺。
然後就是朱靖垣的大食國了。
大食國是波斯海灣西南諸國合併而成,藩國的臣子也都是原有藩國拼湊來的。
原本的藩國大部分臣子,都已經或者正在返回大明本土。
有的繼續跟著撤藩親王當幕僚,有的以士子的身份到吏部掛名,準備在大明重新進入仕途。
更多的乾脆退出官場,去其他地區的民間謀生路去了。
現在大食國的臣子,理論上都是自願留下來的,實際上很可能都是各個王府的「冤種」。
現在看上去也都是苦口苦面的。
朱靖垣看著自己理論上的王府長史,這個三十歲上下的消瘦中年官員,感覺自己能夠從他的臉上看出一個「苦」字來。
不過這種心情也可以理解,在大明乃至整個世界的普通人看來,現在波斯海灣西南角那塊地,除了沙子就還是沙子。
被動的在那種地方當官,在推動撤藩的藩王手下當藩國的官,當幾乎永遠見不到藩王的臣子,這種心情是其他官員永遠體會不到的。
完全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
朱靖垣準備今天見面之後,找個機會跟對方好好聊聊。
自己母親已經在準備人員和技術了,等到和談結束就過去挖黑金(石油)。
到時候保管對方樂開花。
對方到時候就會明白,現在的苦都是值得的。
藩國的代表們介紹完畢之後,各個皇莊的人員開始依次出列。
神州周邊皇莊:南舊港、西爪哇、獅城、曼谷、北婆羅洲、東孟加拉、安達曼、蘇祿(巴拉望)、安不納(納土納群島)。
外海遠洋皇莊:西洋海角(好望角)、雨島(溫哥華島)、金山(舊金山)、白雲群島(紐西蘭)、南天府(塔斯馬尼亞島)。
最後是南殷洲新天府的十六個皇莊。
大明在南殷洲沒有藩國,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分成了十六個大小不一的皇莊。
這一點很可能是世祖皇帝留下的指示。
因為朱靖垣知道,現在大明佔有的海外土地之中,南殷洲幾乎是最好的一塊地。
範圍大概是後世的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以及巴西南部。
因為在地圖上看,整體像是一個倒立的三角形,所以在現代被統稱「南錐體」。
在大明這裡被稱為「新天府」,這個名字有兩種含義,首先是新的天府之國,然後是類似應天府、順天府、承天府等的「新天」府。
這裡有肥沃的黑土地,可開發的耕地面積非常廣闊,可能比整個大明本土都要多。
在資源上,除了稍微缺煤之外其他什麼都有,對面的南極半島上同樣資源豐富。
除了沒有煤礦之外,自然條件不比北美差,同時還沒有北美貫穿全境的寒潮。
如果在古典時代給中國的中等以上君主經營,絕對能夠在這裡發展出一個大帝國來。
在早期工業化時代,可能因為缺少煤礦很難發展起來。
但是賣礦也能發家致富,而且絕對不缺糧食。
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只要好好經營,絕對是能夠起飛的。
只不過現實歷史上這塊地被拉美各國玩廢了。
南錐體最大的缺點,就是位於南半球,還是遠離大陸島的新大陸最南端。
遠離其他主要人類文明發源地,遠離主要工業發達國家。
比北美的美國更加的孤立。
朱靖垣覺得新天府這個名字的意味,可能是世祖皇帝準備把它當作朱明皇室的退路。
在本土被幹掉了的話,就跑路來「新天府」續命。
朱靖垣覺得這個計劃可以考慮。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正好鋪開了,可以制定新天府發展計劃了。
為您提供大神王子虛的《大明1805》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九十九章藩國與皇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