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子的榜樣
章節報錯
李世民這句話分量很重,李恪沒有那麼當回事,畢竟帝王之術深不可測。
這位千古明君很有可能只是在藉機敲打太子,而把他當成了工具。
但目睹李恪在皇帝面前屢屢得寵的李承乾,回去之後卻怎麼也睡不著了。
大唐的頂樑柱?
李恪若是頂樑柱,那我這個堂堂太子豈不是隻有靠邊站的份,明明我才是大唐的未來!
一夜未眠的李承乾越想越生氣,他終於意識到絕對不能再這樣讓李恪處處搶自己風頭了。
第二天朝會之後,李世民破天荒將幾名成年的皇子全部叫了過來,隨後長孫皇后也出現在大家視線中。
這是她自得病至今,首度公開露面,看她臉上的氣色較之前要好了太多,精神也很不錯。
“昨夜,我聽說恪兒在自家府上舉辦了一場‘千叟宴’,邀請全城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赴宴同慶,場面熱鬧非凡。”
“若不是我大病初癒,實在不宜出宮,倒是也很想親身體驗一下那別開生面的場景,據說還有一種叫自助餐的東西,實在有趣。”
眾皇子聽完之後面面相覷,卻不知道皇上和皇后將他們叫到這裡來,究竟是有什麼用意。
有人下意識地關注太子,但昨晚上憋了一肚子氣的李承乾,此時一句話也沒說,只是默默站在邊上不作表示。
除了他之外,魏王李泰、齊王李佑、蜀王李愔等皇子們都不清楚所謂“千叟宴”和“自助餐”到底是什麼,他們也不敢隨便吭聲。
李世民這時說道:“今日叫你們來是為了告訴你們,平日裡讀的那些聖賢書,上面教給你們的大道至理,不是嘴上說說就夠了。”
“而是應該活學活用,付諸實踐,就像這次吳王一樣,他能夠在年節之時想到城中那些古稀老人,給他們足夠的尊敬和愛護,這才是身為世家子弟所應當表現出來的品德。”
李世民當場將李恪樹立為榜樣,讓這些皇子們都能夠競相效仿,從李恪的身上學習到他的長處。
李承乾心裡更加不是滋味,這樣的待遇通常都應該是太子的,但現在這樣大家都對他這個太子熟視無睹,反而是轉而去吹捧李恪。
當李佑和李愔等人,都紛紛表示會向李恪學習,並對李恪的創舉大加稱讚時,當中有一個人忍不住站了出來。
李泰笑著開口道:“父皇,三哥總是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令我著實感到汗顏,不過……”
他話裡有話,“不過”之前的這些無非是鋪陳,接下來他將說未說的話,才是他心中的本意。
李世民不喜歡他這樣遮遮掩掩的腔調,直接說道:“你有話就快說,這裡沒有外人,還要打啞謎不成!”
李泰趕忙回答道:“回稟父皇,兒臣以為三哥的這個做法既彰顯了皇家的仁德,又博取了百姓們的好感,的確是一舉兩得。但是舉辦一場‘千叟宴’必然花銷不少,要是我們人人效仿的話,實在是太鋪張浪費了。”
聽到李泰說出這番話,李承乾的臉色反倒是變得好轉了些,他知道接下來李泰必定會當場吃癟。
“吳王,你聽見了吧?有這樣看法的人肯定不止你四弟一個,你就給他們說說看,你昨晚辦這場千叟宴花銷幾何?”
李恪站出來說道:“因為是給老者們安排的宴席,因此我在挑選食材時經過深思熟慮,並沒有準備太多葷腥油膩的食物,而是以清淡易食用的為主。”
“省去那些大魚大肉,生猛海鮮以及很多名貴的食材,並不表示吃得就差,我還請了名廚掌勺,保證讓老者們吃好吃飽,同時又能方便消化,不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負擔。”
說到這裡,李恪低頭沉思了片刻,接著說道:“我粗略計算了一下,昨夜這場千叟宴的花銷不過是王府日常兩天的開支,加上這次我們吳王府上的人都和那些老者們同吃同樂,不再另開筵席,所以要比往年還要更加節省開支。”
長孫皇后欣慰地點了點頭,“聽到了吧,恪兒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他考慮得十分周到。”
李泰沒有料到居然是這麼一回事,本想指出千叟宴鋪張浪費,以此來給李恪一點壓力,免得他春風得意,往後不把他們這些皇子放在眼裡。
可惜他別有用心地針對,最後卻只是換來了長孫皇后對李恪的再次褒揚。
說完千叟宴的事,李恪話鋒一轉,對皇子們說道:“我大唐建國不久,國家在久經戰亂之後民生疲弊,百業待興,故而朕一直採取休養生息,發展農商的國策。”
“但國家這麼大,總是有地方會出了岔子,不是黃河發水災,就是嶺南鬧瘟疫,現如今淮西又有叛軍興起,急需要國家調兵剿滅,這些都是需要強大國力支撐的。”
說到這裡,李世民不無感慨,看得出來他是真心希望在自己的統治下,大唐能國泰民安,繁榮富庶。
太子李承乾這時站出來說道,“父皇是古往今來最聖明的英主,黎民百姓們無不將父皇視為明君,兒臣願與眾兄弟們盡綿薄之力,助父皇管理好大唐的壯麗山河!”
李承乾一番恭維的話,像是憋了好久,這次總算是被他等到了合適的時候說出來。
邊上的李泰因為被搶了先機,臉上還流露出頗為遺憾的神色。
李世民道:“那好,既然你們都願意給朕分憂,眼下正有一件事迫在眉睫。”
“要剿滅淮西的叛軍,需要在30日內籌措一筆軍費,但眼下國庫空虛,根本就掏不出這麼多錢來支撐大軍的行動,你們有什麼好主意嗎?”
李世民率先看向李承乾,剛才可是李承乾主動說要為他分憂的,現在就是他表現的時候。
李承乾被問得兩眼一直,完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因為他從來就沒想過國庫居然會拿不出錢來,所以他當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被逼無奈之下,他看到了站在面前的李恪,於是馬上靈機一動回答道:“父皇,兒臣認為三弟足智多謀,在生意場上風生水起,籌措軍費這件事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