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二十六年春二月,大楚帝國廣州府新安縣最南端的香港島,這裡有著大楚帝國最大的海軍基地。

早些年作為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以及司令部所在,後來南洋艦隊逐步南遷,司令部設立在了新加坡港,並以新加坡港、金蘭灣等地作為主要的基地。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香港海軍基地的戰略地位,因為這裡依舊是大楚帝國裡最大的海軍基地,常年停泊著大量的各種軍艦。

其他的不說,光是在這裡進行停泊以及保養的戰列艦,常年都維持在二十艘以上。

畢竟這裡是大楚帝國本土沿海里,少數幾個天然條件非常好的港口,並且這是一個純軍事港口,不像是廣州、福州、吳淞等港口一樣,周邊還有大量的民用港口,對海軍進行日常訓練等任務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今年春天,香港海軍基地裡的各種軍艦數量有多了起來,不僅僅是更多的戰艦,還有大量的運輸艦。

這是因為大楚帝國已經啟動了針對印度半島地區的戰爭計劃,準備在印度地區發起大規模的攻勢,以求把諸多歐洲殖民者徹底趕出歐洲半島。

如此不但能夠獨佔印度半島的市場,還能夠進一步控制並保障來自印度半島地區的棉花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十多年前大楚帝國首次從印度半島地區進口棉花開始,印度地區向大楚帝國輸入的棉花數量是逐年增多,到了如今,來自印度的進口棉花,已經佔據了大楚帝國進口棉花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進口棉花的絕對數量雖然還不如國內自產棉花,但是依舊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因此對於大楚帝國國內的紡織業,乃至對於整個工業界而言,來自印度半島地區的棉花供應是不容有失的。

棉紡業作為大楚帝國目前規模最大的行業,其影響是巨大的。

一旦進口棉花供應受到影響,那麼受到影響的可不僅僅是棉紡業這麼簡單,還有一大票依託於棉紡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呢。

紡織業在近代工業裡其作用是巨大的,起到的是一種類似工業龍頭產業的作用,沒有紡織業在前面帶動,後頭的一大票機械,化工等各類產業都得抓瞎。

因為這一次的印度戰略之所以能夠順利推動,相當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楚帝國的高層想要直接控制住印度半島這片棉花產地,確保棉花供應不失。

同時直接控制印度半島地區的棉花出口,也就能夠繞過荷蘭人,葡萄牙人等一票歐洲殖民者這些二道販子,進而降低棉花進口的成本,增加自身的利潤等。

說白了,還是為了錢!

除了經濟上的因素外,另外一大推動印度戰略施行的原因就是軍事上的考慮了,大楚帝國已經把目光瞄向了非洲東部海岸,乃至是南非。

要想進軍非洲,必然就會和荷蘭人他們對上。

為了避免後續殖民非洲的時候海運通道遭到各歐洲殖民船隻的侵襲,大楚帝國方面有必要先把他們給驅逐出去,提前肅清印度洋的一系列航線上的威脅。

諸多因素結合起來,最終導致了大楚帝國高層決定推動印度戰略。

要列印度,不……準確的說是打盤踞在印度半島上的各歐洲殖民者的殖民地!

這一點必須明確,大楚帝國這一次攻列印度,瞄準的敵人並不是印度半島上的那些土著,尤其是莫臥兒帝國。

而是盤踞在印度半島東西海岸的歐洲各國殖民者,主要是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其次則是英格蘭,丹麥等歐洲國家的殖民者。

大楚帝國要的並不是說現在征服印度半島,而是為了控制並壟斷印度半島地區的對外貿易。

因此,那些歐洲殖民者才是大楚帝國的敵人,印度半島上的土著並不是。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裡,大楚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之間的關係還不錯,莫臥兒帝國向大楚帝國出口了大量的棉花,而大楚帝國也是向他們供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雙方的貿易規模還是挺大的。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等到大楚帝國徹底控制了印度半島的對外貿易,那麼必然就會逐步加大在印度半島地區的殖民地面積,最終透過分化拉攏、戰爭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印度半島地區進行最終的征服。

整體步調類似於當初對扶桑地區的處理。

當初大楚帝國也是先把荷蘭人幹掉,獨佔了扶桑的對外貿易後,這才逐步對扶桑進行滲透,控制,最終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把扶桑徹底變成傀儡國以及工業商品傾銷地。

如今扶桑可是大楚帝國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七大武器公司聯合組成的扶桑武器貿易公司,每年都向扶桑地區的眾多大名們出口大量的武器裝備。

上到滑膛炮和火繩槍,下到腰刀長矛乃至軍服帳篷等其他亂七八糟的軍需物資。

最近幾年扶桑裡的很多大名們都是玩命的撈錢,然後找大楚帝國進口武器裝備,緊接著對周邊的敵對大名發動戰爭,至於德川幕府,自從被大楚帝國的遠征軍一仗幹趴下後,其主力軍隊被殲滅,加上籤署喪權辱國的條約,早已經是沒有了實力也失去了威望和人心。

如此德川幕府別說控制局勢了,不讓手底下的大名門打來打去了,它們自己都得自顧不暇,正在舔傷口,找大楚帝國進口武器組建新的軍隊,要不然德川家族就要完蛋了。

針對扶桑地區的處理方式,大楚帝國高層還是非常滿意的,這既然獲得了一個傀儡國,又獲得了一個工業產品傾銷地,而且這些大名們還每一天都在打仗,導致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生意大賺特賺。

所以最近這些年,又把這一套模式陸續在其他地區進行復制,比如在爪哇島中東部地區,比如在婆羅洲、呂宋群島乃至南洋半島的其他地方。

隨著大楚帝國的武器商人們不斷的進入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隨後往往也會爆發戰爭。

而在未來的印度半島地區裡,大楚帝國也是準備這麼做。

畢竟印度半島上的土著人口有上億人呢,直接吞併是不靠譜的,只能是玩殖民地,把他們當成工業原料供應地以及工業商品傾銷地。

至於說大楚帝國對他們傾銷了海量的武器裝備後,他們自己打仗什麼的,這和大楚帝國無關。

在絕大部分時候,大楚帝國的對外政策還是比較柔和的,只要你不影響我做生意,那麼就很少會去直接干涉土著國家的內部情況。

畢竟誰當土著國王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都沒什麼區別。

不過想要把印度半島徹底變成大楚帝國的開放市場,那些歐洲殖民者就得先趕跑了。

為此,大楚帝國軍方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準備在這個春天了,陸續往印度地區增兵到五萬人以上,其中一部分兵力會從南洋各地裡抽調,還有一部分則是直接從本土抽調過去。

從本土增援過去的部隊,就是第七十二師,這是一個常備乙等師,原駐防在廣東,具備一定的登陸作戰經驗,也比較適應熱帶作戰。

因為這一點數年前被敲定為新一批的海外駐防部隊,開始加強航海運輸、兩棲作戰,叢林作戰等專案的訓練。

如今被作為增援印度地區的首批部隊集中在香港海軍基地,準備在這裡乘坐運輸艦前往印度。

而隨同第七十二師一起出發的,還有近衛軍暫編第二混成團五千餘人。

對外征戰的時候,近衛軍派遣規模不等的兵力組成混成部隊參戰,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傳統了,主要是為了讓長期駐防在京畿一帶的近衛軍透過輪換參戰的方式獲得戰爭經驗,同時也是為解決近衛軍將士們的資歷問題。

這沒有資歷,怎麼晉升啊!

第七十二師以及近衛軍暫編第二混成團,一共兩萬人出頭的兵力,就是這一次大楚帝國首批派往印度方向的增援部隊。

除了這兩支部隊外,陸軍還在從南洋各地,緬甸等地區抽調大約三萬人的兵力增援印度。

如此有了這五萬多人的增援兵力,再加上印度派遣軍原有的八千多人的兵力,基本上也就足夠用了。

畢竟大楚帝國的戰略目標只是驅逐那些歐洲殖民者,搶佔他們的殖民地而已,並不是說真的深入印度半島腹地,和當地土著尤其是莫臥兒帝國進行交戰。

因此這五萬多人也差不多夠用了,至於再多的話……兵力倒是不缺,大楚帝國陸軍常備兵力一百八十多萬呢,問題是後勤補給不好解決啊。

因為除了陸軍外,實際上還有一支龐大無比的艦隊!

艦隊也是需要後勤補給的!

這一路光靠海上運輸維持五萬多人的地面兵力以及龐大的艦隊所需的補給就已經很勉強,再多來幾萬人那是會真的要命的。

為了執行印度戰略,大楚帝國特地成立了印度第一特遣艦隊、印度第二特遣艦隊、印度第三特遣艦隊這三支特遣艦隊。

這三支特遣艦隊,都是嫡屬於印度洋艦隊,屬於典型的戰時作戰混編艦隊。

第一特遣艦隊和第二特遣艦隊,都是從之前的印度洋艦隊、南洋艦隊裡抽調戰艦組成,而第三特遣艦隊,則是從帝國本土的北洋艦隊裡抽調戰艦組成。

如今,停泊在香港海軍基地裡的大片整裝待發的戰艦,就是嫡屬於印度第三特遣艦隊的戰艦。

共計有十二艘戰列艦、十六艘巡洋艦、三十二艘護衛艦。

而且這些船隻,要麼是新建造的機帆戰艦,要麼是經過了加裝蒸汽機的機帆船。

也就是說,這一共六十艘戰艦,屬於清一色的機帆戰艦,他們將會組成一支史無前例的蒸汽戰艦艦隊!

大楚帝國海軍為了印度戰略的順利執行,可是把看家底的先進戰艦,都給派了出去!

而這一批戰艦裡,有一艘很特殊的巡洋艦,不僅僅船隻噸位更大,達到了兩千二百噸,更是因為這兩艘巡洋艦上裝備的火炮乃是線膛火炮。

釜山號巡洋艦,原來是大楚帝國海軍最新一代的豐州級大型巡洋艦的四號艦,但是和前面三艘豐州級大型巡洋艦依舊裝備滑膛炮不一樣,釜山號巡洋艦在臨近完工的時候,被選為試驗艦,裝備了大楚帝國所研發製造的第一代前裝線膛炮。

因為換裝了前裝線膛炮的緣故,釜山號巡洋艦在大楚帝國海軍裡顯得極為特殊。

畢竟這可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第一艘裝備前裝線膛炮的戰艦,雖然只是中途臨時決定改裝的,而不是一開始就為前裝線膛炮而設計,但是該艦依舊具有重大的意義。

此時,釜山號巡洋艦就停泊在海軍基地的泊位上,兩千多噸的龐大噸位,加上巡洋艦的設計定位,為追求航速而採取更大的長寬比,讓它的船體長度不僅僅比隔壁的幾艘三等戰列艦長一大截,甚至比隔壁泊位的昆明號一等戰列艦還要更長!

而昆明號一等戰列艦,可是在承順十九年才服役的一等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兩千六百多噸,去年經過了大規模改裝,並加裝了一組蒸汽機作為輔助動力。

光看船體的話,釜山號巡洋艦給人的感覺是比早期的一等戰列艦還要更大,不過和最近兩年服役的新式戰列艦比起來又顯得比較小了。

對面泊位上停泊的蘇州號一等戰列艦,其滿載排水量達到四千五百噸,搭載了大功率的蒸汽機組,能夠在純蒸汽動力下獲得七節航速,蒸汽機續航距離達到了八百海里,同時配屬了一百多門的大口徑艦炮。

這款戰艦乃是大楚帝國海軍艦政部,為了新時代的海戰而設計的決戰戰艦,是用來打決戰用的。

同時這款戰列艦也是大楚帝國現役裡噸位最大的戰列艦,至於更大的漢天級戰列艦,現在首艦漢天號還沒有完工呢。

蘇州號一等戰列艦去年冬天才完工並服役,這一次出征印度是作為印度第三特遣艦隊的旗艦,同時這也是它在完成了一系列海試後的第一次執行正式的作戰任務。

不管是蘇州號戰列艦還是釜山號巡洋艦,這些都代表著大楚帝國最新銳的海軍力量,也是代表著大楚帝國最頂級的工業實力。

不管是蘇州號上的大型蒸汽機組,還是釜山號上的前裝線膛炮,無一例外都體現著大楚帝國最頂級的工業實力。

當把這些大傢伙派出去印度,也可以看得出來海軍對印度戰事的重視。

這一次印度戰略,海軍是打算透過大規模的實戰,來試驗自己折騰了好幾年的蒸汽機戰艦應用戰術,同時也想要知道實戰中,機帆動力面對純風帆動力的戰艦,到底有多大的優勢,而這種優勢該怎麼更好的發揮出來。

此外也想要試驗試驗前裝線膛炮在實戰中的表現。

要知道現在其實並不具備前裝線膛炮的大規模裝備基礎,還是那句話,工業實力不夠,搞出來的前裝線膛炮成本太高,使用壽命太低了。

釜山號巡洋艦上的前裝線膛炮就是個半成品,使用壽命連一百發都不到……

但是之前的幾次試驗當中,前裝線膛火炮卻是表現出來了卓越的效能讓海軍放不下來……

前裝線膛炮的精度遠遠超過滑膛炮,尤其是在五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海上運動炮擊中,命中精度依舊非常高。

而前裝滑膛炮呢,在海上炮擊的時候,撐死了也就保持兩三百米的命中精度。

命中精度更高,由此可以在海上作戰的時候在更遠的距離準確命中敵人,這是線膛火炮對滑膛火炮的一巨大優勢。

此外還有一個外人經常忽略的巨大優勢,那就是線膛火炮的炮彈,可以採取圓柱形,進而獲得比圓球形炮彈更多的爆炸裝藥。

釜山號巡洋艦上裝備的一百五十毫米前裝線膛炮,其圓柱形榴炮彈的裝藥量乃是同口徑圓球形炮彈的數倍之多!

這可是好幾倍裝藥量的差距,也意味著好幾倍的爆炸威力差距啊!

在實彈測試中,一百五十毫米前裝線膛炮所發射的圓柱形榴炮彈,其爆炸威力比大楚帝國現役口徑最大的兩百五十毫米攻城重炮還要更大!

這一巨大的裝藥量優勢,使得了海軍哪怕是面臨著線膛炮技術不成熟,使用壽命極低的情況下,依舊選擇了把半成品前裝線膛炮搬上戰艦。

雖然只是實驗性裝備,但是一旦在實戰中表現上佳,那麼海軍那邊恐怕就要咬著牙也要大規模換裝前裝線膛炮了。

身管壽命低就低一點,大不了經常回港口換炮管,如果遇上戰事激烈,膛線打光了,大不了就當滑膛炮用……

總之,相對於陸軍那邊扭扭捏捏,對高昂成本,還不成熟的線膛槍械望而止步,海軍這邊要激進的多。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對於海軍來說,一艘戰艦幾十萬呢,這麼多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花點錢換用更好的艦炮。

同時戰艦也不是說經常開炮的,只有執行大規模作戰任務,遇上敵人戰艦的時候才會持續開火,而且敵人也不會給你開一百多次炮的機會……

按照海軍的不少人的設想,如今的前裝線膛炮的身管壽命雖然很差,但是撐過一場高強度的戰鬥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設想是設想,具體效果如何還得試一試,又是經過實戰的考驗再說。

這就是釜山號巡洋艦這艘試驗艦,也被編入了印度第三特遣艦隊的緣故,它就是去參加實戰實驗的。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戰艦以及運輸艦陸續彙集在香港海軍基地,大批船員以及地面兵力陸續登上運輸艦後。

承順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這支龐大的艦隊也終於到了要揚帆起航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