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

這就是李迪給出的很直接的答案。

「陛下,恕臣直言,忠武將軍前往遼地也是無奈之舉。您想,王相公一去了忻州就要奪權,但他真的懂軍事嗎?」

「如果忠武將軍真的與他一起共事的話,那到底誰聽誰的?」

「忠武將軍提出正確的建議,被否決了怎麼辦?」

「想必忠武將軍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無奈之下才放棄了剛剛打下基礎的忻州,去往了保州。」

李迪一邊串說了很多,輪到包拯開口,他道:「陛下,臣估計忠武將軍初到保州的時候,的確是去徵兵的。但當得知了忻州大敗訊息後,他自知力有未逮,這便如李相公所言,來一個圍魏救趙,直奔遼地而去。」

「忠武將軍的奏摺中寫的很清楚,遼軍共計要出兵二十萬人,已經有了十萬到達了忻州的外圍。現在忠武將軍就是要先重創餘下的十萬遼軍,隨後在逼著遼國後撤十萬入我大宋之軍,這等於是間接在減緩著忻州的壓力,不失為一條解決事情之道呀。」

龍椅上的趙禎,這一會算是聽明白了。蘇石應該是怕被排擠,被壓迫,不得已選擇讓出忻州,獨領一軍。

只是沒有想到王德用太廢物了,大好的形勢竟然被他弄的一塌糊塗,這才被三族給鑽了空子,以至於局面於大宋如此之不利。

見到趙禎沉思沒有說話,李迪與包拯對視了一眼之後,先者再一次開口說道:「陛下,老臣知曉陛下擔心的是什麼,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忠武將軍是一個連站都不站起來的人,加上他又與荊王殿下關係極好,他又與群臣不睦,這樣的人除了依靠皇權之外,獨立之下是難以生存的。」

「既是如此,為何不借著他有領兵的天賦,多賦予其權力,由他來扭轉大宋的不利局面呢?」

「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呀。」

李迪剛說完了這些,一旁的包拯便補充說道:「陛下,那些推薦王德用去往北境之人,就真的是擔心忠武將軍立功太甚嗎?他們不過就是擔心大宋抑武重文之策會出現變化,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與權力罷了。」

「說到底,這些人就是妒賢嫉能,自已做不好的事情非要去做,以至於為了私利,置大宋於不顧,他們才是真的影響大宋強大的主要因素。」

「夠了。」趙禎終於開口,打斷了包拯之言。

趙禎很聰明的,不然也不會座穩帝王之位。有關那些相公們的一些心思,他如何看不懂。

可根本問題是在這方面,他與這些大臣的追求是一致的。

那就是重文抑武之策不能變,不能再一次出現皇袍加身之事。

這也是為何明明蘇石在前方打了勝仗,其它臣子一說要推薦王德用去往北境,他還是同意了的根本原因所在。

說到底,大臣們不過就是在執行他的意志罷了。

對蘇石,趙禎還是要防的。

或是說,對一切能打勝仗,擁有著越來越多權威的將軍,趙禎都是要防備的。

但現在看來,大宋北境實在是太過危險,危險到要傷了大宋之根本,那為了扭轉局面,趙禎也就不得不給予蘇石更多的信任,甚至是權力來扭轉這個局面。

至少也要讓蘇石先把大宋的北境之危給解決了再說。

解決之後的事情,那就之後在談好了。看書菈

「朕欲封蘇石為河北路軍副指揮使,如何?」

想想之後,趙禎開了口,給出一個提議。

一個河北路的副指揮使,對於蘇石而言,沒有任何官階的提升,但卻有了更多的實際意義,這樣蘇石指揮起北境之宋軍也就正名正言順一些。

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封賞之後,蘇石可帶兵員就超過了五萬的約束。

「可。」李迪想了一下,知道這是趙禎在讓步,更是一種支援蘇石的表現,便點頭認可。

「陛下聖明。」包拯是一揖到底的說著。

其實兩人都明白,趙禎對於蘇石還是有防備的,不然的話,大可以封蘇石一個北境全權指揮使,亦可以直接給一個欽差之名,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力,這才是真正手握大權了。

但趙禎不敢,不敢真的把北境宋軍全數都交到蘇石手中。

他或許真是擔心,蘇石會不會藉此機立獨樹一旗。若真是那樣,就算是他沒有想法,手下的那些人會不會有想法呢?

就像是當初宋太祖不就是被手下人推到皇位上來的嗎?

皇帝呀。

說威武那是真的威武,自稱上天之子,那是萬民臣服,要什麼有什麼。

說可憐是真的可憐,生怕別人搶走他的位置,時刻都緊張萬分,任何人都成為了他要防備之人。

怪不得很多帝王都喜歡稱自己為孤,這樣的心思時間長了,誰也無法信任,那不是孤家寡人又是什麼?

當然,蘇石知道這些只會嗤之以鼻,只會說這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他就不會擔心下面的人會不聽話,會忤逆自己。

這也與蘇石有著強大的系統有關係。就像是黑騎,他們的日常消耗之巨大,除了蘇石之外,誰能養活得起?

倘若是大宋也願意拿出這麼多資源和金銀去組建一支軍隊,同樣也會非常的厲害。

「蘇天佑給國庫那裡送來了不少的金銀,護送之人還沒有離開,兩位愛卿不妨過去和他們聊一聊,也好清楚現在他們的情況,如果需要什麼,儘可以報到朕這裡來,朕都會支援。」

正事說完了,趙禎隨意對著兩位重臣擺了擺手,而就在兩人退走之時,他又似是很隨意的自語了一句,「哎,朕也難呀,就是不知道下面的臣子有多少人可以理解朕。」

這句看似是感嘆之言,卻是今日談話之重點所在。

顯然,這才是趙禎要說的話,或是說想借兩位臣子轉達給蘇石的話。

蘇石出征的時候,明明說好了,由他去負責北境支援的事情。可在打了兩場勝仗之後,朝廷這邊就派王德用去摘桃子,說起來,這就是趙禎失言。

現在又要重新用到蘇石,趙禎是生怕對方會心有芥蒂,便找來了李迪和包拯,又是加官又是感嘆,就是為了釋放一個訊號,他也不容易,有些事情也無奈為之,希望蘇石可以理解自己。

李迪與包拯的腳步為之一滯,但很快又邁著大步走開。

他們已經知道了趙禎的意思,他們現在要去找蘇石派回之人,和他好好談談。

最重要的是,把朝廷中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都告訴對方,重中之重就是趙禎的態度。

兩人這就是要給趙禎當說客了。

雖然說他們算是站在蘇石這一邊的,對蘇石也很看好。

但如果真是趙禎有什麼堅定的意志,他們終還是宋朝的臣子,還是會幫著大宋說話。

直白來講吧,如果蘇石真的起了什麼其它不應該有的心思,那兩人還是會支援趙禎,而不會支援蘇石。

這就是帝王權術的厲害,又要讓你賣命,還要讓你受委屈,可偏偏叫屈的就是他自己。

這不嘛,之前認為趙禎處事不公的李迪與包拯,這一刻都要為趙禎說話了。

趙禎之厲害,可見一斑。

......

遼國南境大亂。

短短半月時間,南境大小城池和村鎮被攻破數十座

,四處是狼煙沖天,喊殺聲不絕。

張儉丟了新城之後,逃到了涿州范陽城,在這裡開始重新的招兵買馬,積蓄實力。

四萬大軍一戰而敗,多個城池被攻佔,張儉吃了敗仗,引來了遼興宗的極度不滿。

只是遼興宗這個人,雖然能力平平,也並不喜歡發動戰爭。尤其他所執政的後期,更是讓遼國高層染上了貪圖享受的惡習。可說起來,他對下面的臣子還是不錯的。

歷史中,遼興宗為帝時期,遼國高層雖有內鬥,卻從不會擺在明面上。

臣子立功,他也從不吝嗇於獎賞。

就像是之前的劉六符,引來了如此大的麻煩,初期的時候遼興宗也沒有問罪之意,便可見,這也是一位仁慈君主。

現在張儉打了敗仗,丟了地盤,遼興宗縱有不悅,也沒有說要把此人給調回去問罪,而是選擇繼續相信他,給張儉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正在范陽城的張儉,感恩於皇帝的信任,也急於想要證明自己,這些天來,他一天只睡兩個時辰,其它時間都在辦公。

幾乎不眠不休的努力下,范陽城內又一次聚集了五萬遼軍。

這五萬遼軍,有兩萬是新徵之兵,實力只是平平而已。但張儉還是認為,是到了可以反擊的時候。

孫問夫,遼國七大姓氏之一的代表人物。

此時正站在張儉的身邊,看著城內五萬遼軍正在集合,準備出城尋宋軍主力一戰。

「大人,蕭大將軍那邊可有訊息傳來?」孫問夫看著大軍正在出城,看到張儉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便問出了之前就想問的問題。

張儉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遲疑了一下才道:「未有訊息傳來,想必應該是蘇石封鎖了與蕭大將軍聯絡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