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請立儲君(下)
章節報錯
皇帝蘇河聽完玄武衛指揮使蘇長勝的彙報。
他神色如常道:“這些文官近期的動向,朕已經知道。
玄武衛繼續盯著這些文官,密切彙報他們的動向。”
蘇長勝領命告退。
他回到玄武衛,組織玄武衛的密探,緊盯著這些文官的動向。
皇帝蘇河看著玄武衛調查的情況。
大部分文官的密談,玄武衛的密探都能調查清楚。
除了幾個人極為謹慎的文官,他們在密室中談論,這種情況密探很難接近。
這些官員,也是玄武衛密探,重點關注的官員。
這些文官對於儲君的上心程度,比他這個皇帝還高。
朝堂上這些官員,很多都是利益燻心之輩。
看到有擁立儲君的功績,他們一擁而上。
皇帝蘇河,對於這種情況看得很開。
他在建國的路上,見識到太多的投機者。
這些人能用,卻不能重用。
他們嘴上說著家國大義,私底下完全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
朝臣之中,魏時鳴看得比較明白。
馮三秋更清楚軍方的定位,活得更加通透。
大都督府交給他手中,這是正確的選擇。
皇帝蘇河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考慮,他已經想好大華帝國儲君的選拔機制。
他準備趁這個機會,正式頒佈大華帝國立儲的相關制度。
………………………………
八月的最後一場大朝會,在皇極殿院內即將開場。
炎炎烈日照耀下,皇帝蘇河從乾清宮趕往皇極殿。
文武百官乘坐馬車或是汽車,有序進入紫禁城,他們互相打招呼,準備上朝。
很多文官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有些人臉色不太好,彷彿踏上刑場的犯人。
坤寧宮,皇后王文君派遣心腹老太監,前往皇極殿角落偷聽,瞭解大朝會的動向。
其他事情,皇后王文君不會關注。
立儲這件事,關係她和兒子的切身利益,必須要第一時間瞭解相關情況。
哪些大臣支援她所生的皇子,這個也要了解清楚。
她要知道外朝,哪些官員屬於自己人。
德妃李慧欣看到皇后王文君的動向。
她也派遣心腹,前往皇極殿附近,瞭解大朝會的情況。
大華帝國還沒有確定儲君人選。
她的兒子並非嫡長子,但也有希望成為太子。
如果沒有機會,她肯定讓兒子蟄伏起來。
今後成為一個富貴王爺,安穩的過完一生。
如果真的有機會,她必須全力扶持兒子上位,不拼搏一場,真不會甘心。
仁妃那仁看著皇后王文君和德妃李慧欣的動作。
她摸著兒子蘇勐的腦袋,長嘆一聲。
蘇蒙哪怕是再出彩,他因為自身血脈的原因,與儲君無緣。
仁妃只希望,他兒子蘇蒙能安穩度過這一生。
淑妃曲清漪瞭解到後宮的動向。
她看著懷中熟睡的兒子,咬了咬銀牙,吩咐心腹前往皇極殿。
她協助皇帝蘇河處理政務,對於朝廷的事情,看得非常明白。
這次群臣逼宮,能讓皇帝蘇河讓步,立下儲君的人選。
她懷中這個還沒斷奶的小傢伙,完全沒有希望。
但群臣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小傢伙還有希望。
哪怕是立下儲君,也不是毫無希望。
開國君主或是英明神武皇帝的太子,下場都不算太好。
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眾位愛卿平身。”
皇帝蘇河說完這句話,參加大朝會的官員紛紛站直身體,這也標誌著大朝會正式開始。
首相魏時鳴主持大朝會,依次對御前會議討論的政策進行朝議。
大朝會在這時,它和以往的情況一樣。
御前會議討論的政策,絕大多數透過朝議。
只是關於海關進出口商品的關稅。
有朝臣提出建議,不應該在各個港口,重複徵收關稅。
皇帝蘇河讓稅務局,透過電報網路,完善關稅徵收的流程和驗證工作。
大朝會既定的事項討論完。
皇帝蘇河詢問道:“各位愛卿,今日是否有事進行朝議。”
參加大朝會的官員,提出一件事,大朝會繼續進行,無事就會下朝。
一般情況下,遇到突發事件或是某位官員想要彈劾政敵,都會在這個時期進行。
皇帝蘇河的話聲剛落,皇極殿前的院落中,文武百官出現了幾息沉默。
周方志公公準備站出來,宣佈大朝會結束。
戶部員外郎孟文成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
他站出來躬身行禮,雙手捧著他的奏疏說道:“臣啟稟陛下,坊間流傳鄭王王仲策寫給陛下的信。
鄭王在信中明說,陛下應該立儲以安民心。
秦二世而亡,何也?秦二世胡亥無能,儲君不正,亡國之道。”
皇帝蘇河知道大量文官在暗中串聯,想要擁立儲君。
有的大臣是想立擁立之功,讓自己的家族得利。
有的大臣是想透過儲君影響大華帝國未來國策,讓自己的學派得利。
皇帝蘇河都沒想到,竟然會有人這麼莽撞。
直接以秦二世而亡作為突破口。
暗示不立儲君,大華帝國要二世而亡。
首相魏時鳴聽到孟文成的話,他忍不住站出來,怒斥道:“放肆,秦二世而亡,非胡亥之罪。
秦王實亡於商鞅的耕戰法,秦滅六國,嚴刑峻法有利於統一天下。
秦統一天下,嚴刑峻法連老秦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六國之人。
秦國的軍功貴族已經綁架國家,只有始皇帝才能打破這個利益集團。
哪怕是漢武唐宗成為秦二世,也沒辦法救秦國。
六國和秦國,都是亡於內。
杜牧的《阿房宮賦》所言,臣因為很精確。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首相魏時鳴語調激昂,唸誦著《阿房宮賦》的結尾。
內閣大臣李志升,看到首相魏時鳴站出來阻攔,還想要轉移話題。
今天群臣想要討論立儲,首相魏時鳴卻把話題引到秦亡原因。
他知道自己再不站出來,其他人的心氣就無法維持。
按照以往的情況,都是派系的小弟進行衝鋒,他這個大老在形勢明朗時一錘定音。
】
現在他只能發起衝鋒。
李志升從魏時鳴後方的隊伍中站出來。
他向皇帝蘇河鞠躬行禮之後,面向首相魏時鳴。
“首相大人,我有不同的意見。
孟文成說法有些偏頗,但他確實是肺腑之言。
儲君之位空懸,會引發朝臣心思動盪,不利於朝政的穩固。
儲君之位空懸,會導皇子滋生野心,很可能導致皇家骨肉相殘。
自古以來,因為皇位不正常更迭,導致王朝由盛轉衰的例子,屢見不鮮。”
內閣大臣李志升,再一次向皇帝蘇河鞠躬。
他悲憤的說道:“陛下,請原諒老臣無禮。
歷朝歷代選擇儒家,就是儒家能穩定王朝的傳承。
嫡長子繼承製,從大明皇位傳承來看,他也非常穩固。
臣斗膽請求陛下,大華帝國儲君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立皇子蘇蜀為太子,以安朝臣和百姓的心。”
李志升說完直接一躬到底,大朝會上的形勢,與他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沒有想到,首相魏時鳴會站出來阻攔。
這導致他們循序遞進的計劃,完全無法施展。
李志升說完,工部尚書金銀花,戶部左侍郎馬馮榪等官員。
他們立刻站出來,向皇帝蘇河躬身行禮,異口同聲說道:“臣請陛下確立儲君嫡長子繼承製,立蘇蜀為太子,穩固國本,以安民心。”
………………………………
皇極殿外,偷聽大朝會內容的老太監,他們在紙上寫上相應內容,立刻讓人小跑著返回後宮報信。
負責值班守衛的麒麟衛士兵。
他們看著這些老太監的動作,都沒有前去阻攔,只是把他們的身份記錄在桉。
宮中的太監十分稀少,每一個太監的名聲都很大。
宮中的人,都能認出來這些太監的身份。
皇后和貴妃身邊的人,沒有必要,他們不會阻攔。
皇后王文君,很快得到大朝會的情況。
她聽聞舊儒派請立蘇蜀為太子,心中有些欣喜,又有些擔心。
皇帝蘇河不喜歡儒家理學,這些人冒出來,會不會弄巧成拙?
王文君鬢角的汗水不斷淌下,哪怕是新裝在坤寧宮的空調吹著涼風,都起不到作用。
德妃李慧欣,她得到這個訊息,露出氣憤的神情。
她咬著牙說道:“舊儒派,本宮與你們勢不兩立。”
李慧欣長嘆一聲,自己大哥留下的勢力,大部分都在軍方。
現在的情況,軍方參與到立儲之爭,會起到反效果。
李慧欣派人去聯絡後宮其他妃子,這些人都是潛在的盟友。
如果嫡長子繼承製真的確立,她們要想辦法聯合其他派系,先把舊儒派清掃出朝堂。
再把嫡長子繼承製改掉,這是長久的鬥爭。
淑妃曲清漪,她瞭解到訊息後,又接到德妃李慧欣聯盟的請求。
曲清漪想了想,答應了李慧欣的請求。
………………………………
工部右侍郎王大鋼用餘光看著首相魏時鳴。
李志升這些人的做法,他看得很明白。
這些人就想讓大華帝國儲君制度,成為嫡長子繼承製。
只要這個舊儒家的制度確立,哪怕舊儒家現在勢弱,他們早晚也會死灰復燃。
王大鋼非常警惕舊儒家。
以士紳利益為主的舊儒家,他們一直在拼命打壓,士之外的任何群體。
士農工商,農這個群體,在什麼時候都沒有話語權。
現在的工商實力很強,誰都不想再恢復之前的場景。
這些儒家理學老學究得勢,工商業肯定會迎來倒退。
王大鋼看到首相魏時鳴的示意。
他立刻站出來,鞠躬行禮之後,語氣嚴厲的說道:“陛下,立儲這是皇室家事,臣子們不應該摻和的太多。
但嫡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不可取。
世家大族採用嫡長子繼承製,是為了防範兒子太多分家產,導致整個家族無法維持。
這些世家大族的嫡長子,他們不需要有太強的才能,自然會有旁系子弟輔左。
儲君作為未來的皇帝,必須要德才兼備,有實力掌控一個國家。
臣縱觀歷朝歷代,一個王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就是不斷出現庸碌的君主。
等到王朝末期,積重難返。
哪怕是出現英明君主,也無法扭轉頹勢。”
王大鋼說完,首相魏時鳴帶領工商派的官員,全力支援他。
他們請求皇帝蘇河,立儲君不應該侷限於嫡長子,卻沒有提出儲君的人選。
皇帝蘇河看到這兩波臣子的表現,他卻沒有出聲,繼續觀察朝臣的表現。
國子監祭酒於文和,看到朝堂上大部分官員已經表態,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於文和站出來,躬身行禮道:“陛下,臣認為皇子蘇蜀德才兼備,行事穩重。
他可立為儲君,進行更全面的培養。
皇子的年歲都已經大了,陛下應該派人教授皇子各種治國理政的知識。
儲君如果對治國理政一無所知,這才是極為危險的情況。”
禮部尚書韓翠柏,帶著王仲策留下的新儒派。
他們沒有支援工商派強烈反對的嫡長子繼承製,卻依然選擇支援皇子蘇蜀成為儲君。
他們的目的,就是團結大多數朝臣,促成蘇蜀成為儲君。
大朝會之中的武將,他們冷眼看著這一切,誰都沒有出聲。
已經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文官,提出立儲的建議。
這些人全部等待,皇帝蘇河的回答。
………………………………
皇極殿外的老太監,他們激動萬分,立刻把最新的情況彙報。
皇后王文君,看到工商派不支援嫡長子繼承製,她眼中的憤怒一閃而逝。
以她的智慧,能看明白這些人為什麼反對。
但卻因為關乎自身利益,對工商派的印象急轉直下。
她等到於文和等人的發言,這才長鬆了一口氣。
二哥王仲策給她留下的班底,選擇希望最大的方法,沒有拖她的後腿兒。
德妃李慧欣,她瞭解到工商派反對嫡長子繼承製,沒忍住心中的喜意,出聲笑了起來。
她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壓在她心頭最大的石塊兒,完全沒有搬掉的希望。
現在大華帝國,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反對這種制度,她才看到希望。
李慧欣只希望她兒子,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當她看到大量文官,支援皇子蘇蜀成為儲君,她兒子蘇雷,都沒有人提起。
李慧欣臉上緊張的神色一閃而逝,繼續等待著皇極殿那裡的訊息。
決定著事情結果的關鍵人物,現在還沒有發話。
一切都沒有定下,事情還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