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將軍,袁術小兒,沒有道義,趁將軍征戰洛陽,奪了長沙,此賊惡毒至極,枉為人也。”

“我家主上聞之,替將軍義憤不已,故而起兵征伐袁術。”

“今令我來迎將軍歸長沙,兩方聯手,共破袁術。”

黃祖抱拳隔船說道。

“父親,此事於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只不過,萬不能讓他們知道我們身懷傳國玉璽,否則,劉表和袁術等各路諸侯都不會放過我們。”

孫權勸說。

此子當真智謀超人。

小小年紀,亦不凡矣,長大了,那還了得。

“好!”

“一切依權兒所言。”

“黃蓋,告訴我們的人,嚴守傳國玉璽的秘密,萬不能讓外人所知曉。”

“有亂嚼舌根者,殺無赦。”

孫堅冷冷地說道。

玉璽之事,關乎他的身家性命,他自然不能手下留情。

“是!”

之後,孫堅大聲對黃祖,道:“孫堅願與荊州聯手,共討袁術,報仇雪恨。”

“好!”

黃祖聞言大喜。

之後,他和蔡瑁則率軍護送孫堅回到了長沙。

話說孫堅回到長沙,半月內招募了六萬精銳之師,由其子孫策、部將黃蓋、韓當等訓練此軍,同時和荊州牧劉表約定秋收之後,共伐袁術,以報大仇。

........

雒侯府,勤政殿內。

大司馬袁恪召來了陳宮、徐陽等人過來。

這些人是他的心腹。

剛剛他收到了來自江東的戰報,戰報中提及,數日之前,孫堅在荊州軍的相助下,回到了長沙,如今,正在訓練兵馬,欲討伐袁術,興兵報仇。

“諸位,本侯有線報說,孫堅他在洛陽將傳國玉璽給帶走了。”

“如今,他身懷玉璽卻不交給朝廷,顯然是心懷不臣之心。”

“本侯又當如何自處?”

袁恪問。

“主上,此事易爾,只需要將這個訊息散播開來,不只能將劉孫兩方的聯手破掉,也能讓劉表和袁術提兵對付孫堅。”

“傳國玉璽乃天子之物。”

“孫堅藏之,乃是取死行為也。”

徐陽諫言。

“主上,徐大人所言,雖然說是個妙計,但臣卻覺得孫堅懷揣傳國玉璽的事情不急著曝光,我們先讓他們三方在江南混戰,如此,能消耗三方的力量。”

“天下大亂,諸侯爭戰,於我們有利。”

陳宮提議。

“噠!”

“噠!”

“噠!”

袁恪沉吟不語,諸人見狀,沒有打擾他。

約摸半盞茶後。

“一切依陳宮所言,暫時別管江東的事情,便讓劉表、袁術和孫堅他們先互鬥一段時間。”

“待時機到了,便將這個訊息散播出去。”

“那裡水渾了,我們也能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他最終拍板此事。

“主上英明!”

諸人說道。

“如今天下諸侯亂戰,本侯卻反其道而行之,先鞏固我們的勢力,招攬人手,擴充兵馬,囤積糧草,待天下諸侯疲乏之時,我們以雷霆之勢,掃平天下。”

“不過,有個地方,本侯需要提前奪取下來。”

“此地便是巴蜀。”

“本侯聽聞劉焉病重,益州將有大亂,為此,決意先出兵巴蜀,由漢中入蜀地。”

“巴蜀為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人丁興旺,若得此地,我軍將不缺錢糧兵源。”

袁恪說道。

“主上,益州劉焉為漢室宗親,此人頗有能力,前益州刺史郄儉貪婪失政,引得益州官紳百姓對其極為不滿,劉焉於是向朝廷請求封他為益州牧,靈帝應允,任其為監軍使者、益州牧,封陽城侯。劉焉到任後優容豪強,安撫士庶。與五斗米教首領張魯多有往來,如今,益州的勢力不容小視爾。”

“此時出兵,怕是很難討得了好處。”

“不妨等上數年,待那劉焉病故,我們再興兵討伐也不遲啊。”

于謙說道。

“是啊,主上,如今益州上下對劉焉格外信服,我軍若殺入巴蜀,怕是勝少敗多。”

徐陽也勸說袁恪此時不宜同益州開戰。

“諸卿的話,本侯又豈能不知,然而,巴蜀不平,本侯寢食難安也。”

“張魯殘暴狡詐,圖謀者大,如果放任其坐大,未來將是心腹大患。”

“此次征戰,本侯也不指望殺入蜀地,但至少要將漢中控制在手中。”

袁恪也將自己的圖謀計劃講了出來。

“主上,您若親征漢中,洛陽又將如何是好?如今洛陽百廢待興,正需要您親自坐鎮,方能確保無虞。”

陳宮問。

“陳慶之,何在?”

袁恪喚道。

“主上,末將在。”

陳慶之由外面大步跨了進來。

自入駐洛陽後,他一直負責招募兵馬和練兵。

昨夜卻收到袁恪的信使,傳他今天來雒侯府參會。

“拜見主上!”

他行禮。

“好了,在本侯迴歸長安,北征漢中之時,由陳慶之負責洛陽守衛事宜,諸君則負責政務,至於遇到大事,則由於謙暫領本侯之職,望諸君同心,共度維艱。”

袁恪當即說道。

他之所以,倉促出兵伐漢中,也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漢中和巴蜀勢力正弱,他們兵少糧多,是塊肥肉。

畢竟,張魯還沒有將漢中控制在手中。

但如果放任張魯發展下去,數年後,漢中在張魯的手上,將格外難纏,那時,漢中出兵能輕易閃擊長安。

此事由不得他大意。

為今,也只有將漢中拿下,派兵駐守,縱然將來劉焉要派兵征伐長安,也會被困於漢中而不得出。

“諾!”

在場的諸人立馬說道。

他們也看得出來,征伐漢中,已經不可逆轉,其實他們也明白漢中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乃是長安門戶。

當初高祖劉邦便被西楚霸王封為漢中王。

後來,高祖為迷惑項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殺入關中,奪取了三秦之地,方才有了王霸天下的資本。

只不過,他們考慮到如今漢中的形勢,方才不建議此事對漢中興兵動武。

“好!”

.......

三日後,袁恪親自掛帥,帶兵兩萬,由洛陽出發,迴歸長安。

這一行為沒有引來天下人過多的注意。

長安是天子所在之處,也是袁恪的勢力地盤。

各方諸侯們都以為袁恪這是處理好了洛陽之事,方才回長安親自坐鎮去了。

一入潼關,也不過兩日,便回到了長安。

長安城外,一應大司馬府的屬官們,在賈詡等人的引領下前來迎接袁恪迴歸。

袁隗這個當朝太傅也親自來了。

這老傢伙是個極為聰明之人。

如今袁恪勢大,他又和袁恪的利益最為緊密,故而必須和袁恪搞好關係,如此的話,袁恪在外征戰,他這個太傅將能主宰政局,不只他來了,還有不少依附於他們汝南袁氏的官員們也來了。

這是他的誠意。

張士信也來了。

正午時分,袁恪的車隊終於來了。

賈詡等人立馬拜迎袁恪。

“拜見大司馬!”

袁恪從馬車內走了出來。

之後,掃向所有人,當他發現了袁隗後,立馬跳下馬車。

大步流星地來到了袁隗的身前,十分恭敬地拱手,道:“袁恪拜見二爺爺。”

這一舉動,讓袁隗倍感意外,還很感動,也將他這些時日以來,對袁恪滋生的諸多不滿,都煙消雲散了。

心說,袁恪待他這般尊敬,不枉這些年來他對其疼愛照護之心。

“恪兒,快快起來,你如今貴為節制天下兵馬的大司馬,其級別在我之上,不可亂了規矩。”

袁隗連忙攙扶起袁恪。

“二爺爺,此話差矣,您是四朝元老,勞苦功高,又是於我有養育照撫之情,我袁恪便是升再高的官,在您老面前,仍舊是個晚輩,沒有您便沒有我袁恪的今天。”

袁恪大聲說道。

他這話是在做秀。

一來安撫袁隗心中的諸多不滿,二來,也是為了給汝南袁氏以及天下人看,他袁恪也是個重情義之人。

只要對我袁恪好的人,我袁恪畢生難忘。

“好,好——”

“一切隨你。”

“我們入城吧。”

袁隗滿意地頷首。

“好!”

一入城後,袁恪和袁隗同乘一車。

兩人有事相商。

“恪兒,族內有人向我告你擅殺同族之人。”

“你看看這些信函。”

袁隗將十幾封告發的書信遞給了袁恪。

兩人如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不會因為袁鐵那樣的廢物而交惡袁恪。

再者說了,他也不以為袁恪會無緣無故地斬殺了袁鐵。

關於袁鐵,他也有所耳聞,明白對方從小到大,都是個惡棍,欺男霸女的事情沒少做,當初,甚至還要欺負同族少女,剛好讓袁恪給碰上,將其揍了個半死。

“二爺爺,你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