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優柔寡斷的皇帝(求月票!)
章節報錯
…
面對這越來越緊張的局勢,趙桓將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召集到延和殿裡來商量對策。
——此時,趙桓君臣還不知道,黃河天險已失一事。
面對李存擺出來的咄咄逼人之勢,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對於趙桓該如何應對,建議不一,又各持所論。
有官員建議趙桓:「今乾賊兵鋒已不可當,而我大宋軍心已浮,若出戰,望敵必潰,此乃兵家大忌也。望陛下效彷上皇西幸關中,集天下之兵,選將出師,再與乾賊決戰,使乾賊匹馬不得歸。」
有官員建議趙桓:「京城乃天下根本,根本既搖動,何以支撐天下乎?今京城尚有軍民數百萬,又有充足糧草,陛下可下令堅壁清野,使敵攻無所功,退無所掠,待敵師老兵疲,我勤王之師必到。任地時,裡應外合,圍攻乾賊如同驅趕羊群,乾賊必敗無疑。」
還有官員建議趙桓:「昔日,契丹擁百萬之師,直抵澶淵,當時若聽從避幸之請,堅壁之言,豈得天下太平百有餘年?仰賴祖宗威靈,社稷之福,寇來公堅持請求皇上御駕親征。鑾輿渡河之後,我軍士氣大振,敵將撻攬即被射殺,遼軍士氣大喪,遂遣使請和,河北於是得以收復。今日之事與之相同,請陛下彷效真宗皇帝御駕親征,此事宜速,不可緩也。」
對於文武百官的建議,趙桓猶猶豫豫,搖擺不定,患得患失,真心是拿不定主意。
後來,在檀淵之盟那張大餅的誘惑下,趙桓決定御駕親征。
為此,趙桓還令人起草了親征詔書,詔令有司集結兵馬於殿前司待命。
同時,趙桓任命吳敏為親征行營副使,並允許其便宜從事,任命聶山為參謀官……
可就在趙桓熱火朝天的準備御駕親征之時,從黃河前線逃回來的潰兵帶回來訊息,梁方平和何灌不戰而潰,乾軍已經渡過黃河,現在正在向東京汴梁城奔襲而來。
得知此事,刑部尚書蔣猷急忙聯合一大群想要趙桓帶著他們逃出東京汴梁城的文武百官,趕緊進宮面見趙桓,然後請趙桓立即逃往洛陽。
趙桓大驚,連忙派人收拾東西,準備也像趙佶一樣,逃去陝西,然後再徐徐而圖之。
其實——
最早勸趙桓逃去長安的是蔡京三子蔡翛。
早在年前,蔡翛就認為趙桓不能傻守東京汴梁城,想勸趙桓逃往長安。
可那時蔡翛一直沒有見到趙桓的機會。
直到初一,蔡翛才找到機會跟趙桓說:「為陛下計,不若行狩陝西,召集藩漢大臣,數道並進,乘我軍銳氣,出兵以圖收復,此乃萬全之計矣。且天子不乘危,萬乘至尊,切不可與敵鋒角勝負,守孤城於無救之地。又且上兵伐謀,乾賊若侵犯都邑,最多不過失一城耳,不及江山社稷。」
趙桓很贊同蔡翛的主張,當即說道:「卿可帥長安,集結糧草軍馬,以待朕來。」
趙桓隨即就準備下旨,蔡翛知永興軍,讓蔡翛去關中給他打前站。
——永興軍便是長安。
可事到臨頭,趙桓又覺得,長安實在是太遠了,萬一李存派騎兵追殺他,蔡翛在長安可能救不了他,不安全,所以,趙桓又準備讓蔡翛置司於鄧州,然後一聽他離開東京汴梁城,就立即率領大軍來迎接他。
本來趙桓都已經準備好下旨了。
可偏偏,趙佶又橫插了一槓子,指名道姓讓蔡翛去知永興軍。
蔡攸是趙佶最信任的人。
因此,準備逃去長安避難的趙佶,便安排蔡攸的弟弟蔡翛去永興軍擔任知府,又安排蔡攸的妻弟宋煥去擔任永興軍路制置發運使。
這樣一來,趙佶就能控制陝西那裡的政治勢力了。
見趙佶也這麼看中蔡翛,趙桓才意識到,蔡翛是蔡攸的弟弟,可能不能為他所用,他便將蔡翛給放棄了,甚至是將逃去長安的事都給擱淺了。
如今,得知乾軍已經渡過黃河,很快就會打到東京汴梁城了,再加上蔣猷他們這些大臣這麼一勸,趙桓又決定逃出東京汴梁城,前去長安避險。
接著,趙桓就讓內侍去通知朱璉收拾東西,準備明天一早就離開東京汴梁城。
越王趙思聞聽趙桓想要出逃,急忙來找趙桓,請趙桓務必要留在東京汴梁城,保全趙氏的宗廟,他說:「京城乃我趙氏社稷之地,兼倉場在內,萬不可捨去。且京城城堅壁固,若堅心守之,天地宗廟必降祜護。反之,若人主一出,京城必定大亂,則宗廟不可保也……」
趙思是宋神宗趙頊的第十四子,也就是說,趙思是趙佶的親弟弟,趙桓的親叔叔,在皇室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聽趙思這麼一說,趙桓已經下定了的逃去長安的決心,不禁又有些動搖了。
很快,乾軍已經渡過黃河正在逼近東京汴梁城的訊息就傳開了,這使得東京汴梁城中出現了慌亂的景象。
許多有錢有勢的人,在張羅著離開東京汴梁城,去安全的地方避難。
那些普通民眾則憂心忡忡,彼此說著「大乾王朝也是漢家王朝,應該不會屠城」之類的相互安慰的話。..
為了應對大乾王朝的入侵,為了鞏固他自己的皇權,趙桓藉機任命吳敏為知樞密院事,任命唐恪為吏部尚書,任命李梲為同知樞密院事,任命何慄為御史中丞,等等……
同一時間,開封府的官吏開始在東京汴梁城裡四處散發招兵告示招募敢勇。
東京汴梁城中此時有不少來自淪陷區的人,還有不少潰散的宋軍將士,他們已經無家可歸,甚至是了無牽掛,還有些連飯都吃不上了,不當兵實在是沒什麼活路,所以紛紛前來應募。
另外,還有許多豪紳貴胃也散榜表示,自己出錢出食,招募敢戰之士助國抗敵,守衛東京汴梁城。
——這部分人其實是知道李存喜歡沒收他們這樣的豪紳貴胃的田地,甚至是抄他們這樣的豪紳貴胃的家,更有甚者是搶他們這樣的豪紳貴胃家裡的女人,分給窮苦人,所以,這部分人是真心希望趙宋王朝可以打退大乾王朝的入侵,因為只有那樣,他們的財產、身家、女人才能得以保全。
白時中、張邦昌等不少大臣都認為,李存這次就是直奔東京汴梁城而來的,目標已經很明確了,而東京汴梁城內的守軍嚴重不足,關鍵勤王之師一點蹤影都沒有,所以,趙桓應該逃去長安,甚至是逃去蜀地,彷效唐玄宗「安史之亂」時避禍四川的策略,避開來勢洶洶的乾軍的鋒芒,然後再想辦法收復失地。
然而,趙桓對於逃去陝西還是守衛東京汴梁城,一直患得患失,顧慮重重:
趙桓覺得,逃去長安,他很可能就又得受趙佶控制,無法完全行使他的皇帝之權,另外他還怕路上出現危險或是被李存追殺,而且這還要揹負上遺棄江山社稷、宗族和百姓的罵名,這是向來很愛惜羽毛的趙桓很不願意發生的;
反之,留在東京汴梁城固守以待勤王之師,那在趙佶不在的情況下,他趙桓可就是無可爭議的趙宋王朝的皇帝,要是他趙桓能打退大乾王朝的入侵,那他趙桓的江山可就算是坐穩了,而且,他趙桓手下擁有眾多的文武百官,將來勤王的軍隊再一來,那他趙桓可就掌握了趙宋王朝的所有權利,而趙佶在東京汴梁城有危險的時候拋棄一切逃走了,此消彼長之下,趙佶就算再回來,也威脅不到他趙桓的統治了。
不過,這樣好是好,可趙桓又擔心東京汴梁城從他手上丟掉,趙氏的江山社稷會在他手中淪喪。
趙桓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所以,在走和留之間,他始終無法做出最終的決斷。
白時中、張邦昌等人始終堅持,趙桓應該趕緊出城,前往洛陽或者鄧州,然後前往關中,甚至可以在情況進一步糟糕的情況下,選擇前往蜀地,然後再視情況徐徐而圖之。
吳敏則強烈反對白時中、張邦昌等人的主張,他質問道:「京城百萬生靈,汝等何忍棄之?」
趙桓也問:「宗廟何存?」
白時中答:「自藝祖建都汴京二百年以來,金湯之固,器甲之利,在所不言,且禁旅雲屯,號為驍勇。然近年以來,外則童貫失陷,內則高求不招募並刺面新兵,致使軍政不修,京師內禁軍,比之勤王之師,強弱分明自不相等。若依靠禁軍守城,恐有不測之虞。」
聽白時中這麼一分析,趙桓不禁又動搖了,他想著:「還是出走穩妥。」
尚書右丞徐處仁挺身而出,辯說:「若果真如此,則宗廟危矣。且太上以宗廟傳位於陛下,今舍之而去,可乎?」
趙佶把皇位傳給趙桓,目的就是讓趙桓留守東京汴梁城抵抗大乾王朝的攻打,否則,趙佶幹嘛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他自己當皇帝不好嗎?
因此,趙桓要是棄東京汴梁城逃走了,首先在趙佶那裡就過不去。
見徐處仁點破這一點,趙桓頓時就又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白時中看向徐處仁:「京城安可固守?」
徐處仁寸步不讓道:「天下城池之堅,無一出京城,且京城乃宗廟社稷百官萬民之所在,若棄京城而去,陛下何處安身?若能慰安民心,激勵將士,率軍民以固守,豈有不可守之理?」
領京城所的內侍陳良弼聽言,出列道:「京城已百年未修,多處樓櫓不堪重用,且城東樊家岡一帶濠河窄狹,絕難固守,願陛下三思。」
趙佶趕緊命令徐處仁、蔡懋、陳良弼等人去察看陳良弼所說的情況。
等徐處仁、蔡懋、陳良弼等人檢視完回到延和殿,趙桓急忙問道:「可守乎?」
蔡懋答:「臣以為不可守。」
徐處仁則道:「京城城壁堅固高大,樓櫓、濠河皆小事,無非多置兵弩罷了。唐明皇幸蜀,宗廟碎於敵軍之手,大唐再無昌盛之日,範祖禹認為其過失在於,不能堅守以待勤王之師。今陛下初即大位,中外欣戴,四方之兵,不日雲集,敵騎必不能久留。若舍都城而去,如龍脫於淵,車駕朝發而都城夕亂,雖臣等留守,將何補於事!宗廟社稷,且將變成丘墟。願陛下審思之。」
徐處仁這番話讓趙桓對是否逃去陝西又有所猶豫!
就在這時,內侍王孝傑在一旁提醒趙桓:「皇后、皇子、帝姬皆已出發,陛下安能留在京城?」
原來——
今天早上,趙桓在決定逃去長安時,就已經讓親信護衛護送朱璉和趙桓的一眾兒女前去洛陽了。
聽了王孝傑的提醒,趙桓的神情變得堅定,他哭著說道:「朕將親往陝西起兵,再與李賊決一死戰,卿等不必再勸,京城決不可留!」
徐處仁等主張趙桓留在東京汴梁城死守的文武百官,見趙桓要跑,有的泣拜,有的俯伏上前,以死請求趙桓不要拋棄趙宋王朝的宗廟和滿城軍民。
燕、越二王聽說趙桓要跑,也連忙來到延和殿勸諫,他們也對趙桓說堅壁清野固守東京汴梁城等待勤王之師到來才是上策,懇請趙桓留駕率領全城軍民抗敵。
經過這些人一勸,趙桓又動搖了,並且派人去將朱璉和他的一眾兒女給追回來,說他要背水一戰。
誰想,半夜時分,趙桓忽然又改變了主意,然後派內侍對白時中、張邦昌等
宰執們說,他還是覺得應該西幸,天亮就出發。
同時,趙桓命人連夜將太廟神主從宮中請出,寄寓到太常寺去,並且將他令朱璉早已經收拾好的所乘車輛和車馬服飾器用之類陳列在路旁。
徐處仁等主張趙桓留在東京汴梁城死守的文武百官聞聽此事,立即找來,很激動的說:「陛下此前已答應臣等率領滿城軍民抵禦外敵,今又要西幸,何也?」
接著,徐處仁又嚇唬趙桓:「禁軍護衛父母妻子皆在京城,豈肯捨去?若他等中途散歸,誰來護衛陛下安危?且敵騎已逼近京師,若獲知陛下出城未遠,必派健馬疾追,屆時陛下何以御之?」
就在這時,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匆匆進殿,向趙桓稟報:「若巡幸,恐將發生蕭牆之變;陛下若親征,六軍皆願死戰。」
趙桓這才意識到,他的猶猶豫豫耽誤了太多的時間,現在他再想跑,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迫不得已之下,趙桓才下定決心,不再西幸,就留在東京汴梁城中固守,以待勤王之師。
見趙桓終於下定了不逃跑的決心,徐處仁趕緊跪拜請旨:「求陛下降下聖旨,皇帝要與眾官兵固守都城,敢有異議者斬!」
見現在出城,既有可能遭遇禁軍譁變,又可能被乾軍追殺,實在是太不安全了,趙桓也只能是聽徐處仁等主張趙桓留在東京汴梁城死守的文武百官的。
所以,趙桓就按照徐處仁的意願下了聖旨:「乾賊入寇,欲危害我社稷,朝廷已決策固守,軍民勉勵,與京城共存亡,再有言巡幸者,斬之。」
隨後,趙桓任命徐處仁為親征行營使,曹曚副之,全權主持抵抗大乾王朝入侵軍事,並賜朝議、武功大夫以下將校官誥宣貼三千道以及銀錢各百萬,允許他們自行闢置官屬便宜從事。
徐處仁和曹曚將親征行營設定在大成府,然後就開始任命管勾文字、書寫機宜、勾當公事、參謀官組建指揮機關,他們又任命統制、統領、差使等機關人員一百多名,之後從文武百官中選拔任用三省、吏部、戶房等官員數十人。
同一時間,東京汴梁城中一張張招募將士、武勇之人的文榜張貼出來。
親征行營的這些文榜的徵招物件很廣泛,曾在邊疆任大小使臣之人,有戰場經驗之人,武舉及第之人,有才武方略之人,武勇敢戰之人,全都在徵招的範圍內。
緊接著,在親征行營的組織下,全城軍民都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準備。
另外,親征行營迅速召集了馬軍與步軍四萬餘人,將他們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並建立了統制、統領、將領、隊將等組織體系,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總而言之,作為保衛東京汴梁城的臨時最高軍事指揮機構,親征行營在很短時間內,便在徐處仁和曹曚領導下迅速組建起來,並高速運轉起來……
而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東京保衛戰和鞏固他自己的皇權,趙桓趁此機會,對趙宋王朝的領導班子進行了很大的調整。
首先,親趙佶的太宰白時中,被趙桓給罷免了。
趙桓的親信李邦彥,被趙桓任命為太宰兼門下侍郎。
張邦昌為少宰兼中書侍郎。
趙野為門下侍郎。
王孝迪為中書侍郎。
蔡懋為尚書左丞、同知樞密院事。
吳敏繼續擔任樞密院使。
耿南仲由籤書樞密院事升遷為尚書左丞。
另外,趙桓向全國諸路各派出一名身邊內侍,讓他們代表朝廷,督促諸路帥臣,
趕緊率勤王之師前來東京汴梁城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