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李存安慰女人的方式(求月票!)
章節報錯
…
雖然李楷成了第一個封王的皇子,雖然盛夏也如願以償地被封為賢妃,可得知自己的獨子戰死沙場後,盛夏還是哭得死去活來,甚至說出來了諸如“為甚麼死得是我兒子,而不是旁人的兒子”這樣看起來有些惡毒的話。
對於盛夏的“惡毒”,喜歡善良的女人的李存,這次卻一點都沒有怪罪盛夏。
相反,多少有點感同身受的李存,還很理解盛夏。
如果我兒子真能活過來,我就惡毒了,又能怎麼樣?!
關鍵,李存兒女眾多,老實說,真不差李楷這一個,可盛夏卻只有李楷這麼一個兒子。
只看李楷被盛夏培養得如此優秀、如此傑出,就不難想象,盛夏在李楷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李楷之所以拼命的表現他自己,也未嘗沒有為盛夏爭一口氣,幫盛夏爭寵的意思。
由此也不難看出,盛夏與李楷母子之間的感情有多深厚。
這麼說吧,對於盛夏而言,李存這個老公,是一萬多個女人的,而李楷這個兒子,卻是盛夏自己的,而且,李存這個老公,因為所擁有的女人實在是太多了,盛夏真不敢指望,而李楷這個兒子,很可能就是盛夏後半生的全部希望。
毫不誇張的說,李楷英年早逝,幾乎要了盛夏半條命。
甚至可以說,失去了李楷的盛夏,甚至是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這種情況下,盛夏還能有理智的只說“為甚麼死得是我兒子,而不是旁人的兒子”,而不是跟李存這個“罪魁禍首”拼命,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說句不好聽的,盛夏就是弄一根白綾吊死她自己,控訴李存“殺”了她的兒子,李存都得受著。
說真的,李存甚至都已經做過這樣的心理準備了。
好在——
盛夏只是哭個不停,說些發洩的話,雖然她也很崩潰,但她還始終都保持著最後一絲理智。
見此,李存是既心疼,又欣慰,他都不禁去想:“有心機的女人有時候也有有心機的好處。”
李存其實心裡跟明鏡似的,盛夏是真傷心欲絕,但盛夏心裡又十分清楚,木已成舟,她不論怎麼鬧,都已經無濟於事了,這種情況下,她還是儘量控制一下她自己,儘量不讓她自己露出讓李存厭惡的一面,儘量理智一些,儘量顧全大局一些,才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這樣的盛夏,看起來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獨子死了,盛夏竟然還能動這樣的心思?
可話又說回來,冷靜一點想想,你不得不承認,這其實才是對盛夏最有利的,否則,失去了唯一兒子的盛夏,半後生不僅會孤獨終老,還有可能年紀輕輕的就因為沉浸在痛苦當中不可自拔而香消玉殞,那就是禍不單行了。
即便李存看透了盛夏的心思,李存也沒有點破,相反,李存還順著盛夏的心思一直在她宮裡陪著她、安慰著她。
為了安慰盛夏,一連一個月,李存都是在盛夏的宮裡休息的。
老實說,起初李存真的就只是想安慰一下飽經喪子之痛的盛夏,給盛夏找點平衡。
李存甚至準備禁慾幾天,算是祭奠一下李楷這個自己英年早逝的兒子。
可李存真是太高估自己了。
沒有女人,李存是真睡不著覺啊。
而且,半夜的時候,跟李存同床共枕的盛夏,還在那偷偷的抹著眼淚。
正因為睡不著覺而心煩的李存,聽見盛夏的抽泣聲了之後,立時就更心煩了。
於是,李存也不裝了,直接就扒了盛夏的衣服,同時對盛夏說:“別哭了,朕再賜你一個兒子便是!”
這便是李存安慰女人的方式。
一個月後,盛夏順利懷上孕。
不僅盛夏,盛秋和盛蘭也順利懷上孕。
甚至就連盛夏宮裡的兩個宮女都僥倖懷上了孕。
可惜的是,盛夏的第二胎,生下的卻是一個女兒。
盛夏做完月子了之後,經常抱著她的女兒去李存身邊晃悠,提醒李存,你說賜我的是兒子,這個是女兒,不算數的。
李存拿盛夏沒辦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去盛夏的宮裡,直到盛夏生下兒子為止。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三天後,張俊派他的嫡系部將也就是他的“兒子”田師中護送李楷的屍體走水路來到了南京金陵城。
同時,田師中還帶來了岳飛和張俊聯名給李存寫的請罪奏章。
在這道請罪奏章當中,詳詳細細的寫著,是李楷主動請纓率領敢死隊奪城,直接指揮那一戰的牛皋,才批准李楷帶著敢死隊上的,又因為當時軍中除了岳飛以外再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李楷是皇子,而沒有人阻止李楷,也沒有人派人保護李楷,才導致李楷為國捐軀的。
李存看得出來,張俊也算是儘量幫岳飛和牛皋開罪了,但他話裡話外還是難免先將他自己摘了出來,將責任推到了知情不說的岳飛和直接同意李楷以身犯險的牛皋身上。
李存隨便看了一眼這道明明是張俊寫的卻冠以岳飛和張俊兩個人的名字的奏章,就將這道奏章扔到一旁,然後問起田師中杏林堡一戰的細節。
好不容易才得了一個面聖機會的田師中,趕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那一戰的經過詳詳細細的跟李存說了一遍。
實際上,李存早就知道杏林堡那一戰的經過了。
不僅如此,李存甚至已經知道了興城大捷和葫蘆島大捷的經過了。
問田師中,只是李存想引出自己想說的話頭罷了。
等田師中詳詳細細的說了一遍岳飛是如何打得杏林堡那一仗了之後,李存評價說:“佈局深遠,出手果斷,戰術佈置得合情合理且有效,嶽鵬舉不負朕重望也。”
李存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知道,岳飛,包括岳飛手下的牛皋,肯定是逃過了這一劫,至少暫時逃過了這一劫。
呂將建議:“金人屢犯我邊疆,是可忍孰不可忍,為我大乾長治久安,官家不得不伐之,晉王無愧官家皇子,英勇殺敵,不幸為國捐軀,忠孝雙全,宜通報天下,令宣傳部辦理,另宜令禮部為晉王大辦葬禮,昭示天下。”
呂將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想將壞事變成好事,讓世人知道,李存不光是送民眾之子上戰場,也將自己的一個兒子送上了戰場,並且戰死了。同時,再一次宣揚,伐金的必要性和正確性,讓世人由衷的支援李存伐金,不對李存再次開啟戰端感到不滿。
話說,其實民眾就算對李存再次開啟戰端有所怨言,也不會影響到李存的統治。
你道為何?
如今,大乾王朝的生產力比本就富裕的趙宋王朝增加了十倍都不止。
關鍵,大乾王朝基本上已經杜絕了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讓耕者無其田的形勢,換而言之,大乾王朝基本上已經消滅了地主階級,而是將土地真正交到了農民的手上。
除此之外,大乾王朝又大力發展農業。
這就使得,在大乾王朝,幾乎人人都可以吃飽,人人都可以穿暖,而且,只要不懶,就會有剩餘。
大乾王朝的人口暴漲,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大乾王朝大力鼓勵通商,並且交通便利,以至於,民眾手裡有了閒錢以後,完全可以買到他們以前聞所未聞的生活用品、時蔬果品、生猛海鮮,甚至是能買到來自全世界各個地區的奢侈物品。
豐衣足食,物阜民康,安居樂業。
跟趙宋王朝時期相比,不說大乾王朝的民眾生活在天堂裡,也差不多。
這種情況下,天下民眾當然樂意讓李存統治。
更何況,李存已經讓天下民眾休養生息了多年,夠體諒民眾的了。
所以,儘管大乾王朝的民眾不願意大乾王朝再次出現戰爭了,但他們也絕不會怨恨李存發動戰爭的,尤其是在宣傳好的情況下。
說起來,可能是受後世的影響,李存一直都很注重宣傳,尤其是在建立了大乾王朝以後。
為了更好的宣傳,李存甚至特意建立了一個宣傳部,使其與傳統六部,以及新興的農業部、商業部、交通部、海關部、鐵道部,並稱十二部。
——宣傳部、農業部、商業部、交通部、海關部、鐵道部也稱為新六部。
別的部先不說,宣傳部可是著實是在李存打江山和治理江山的過程當中,全都起到過很大的作用。
如今,乾金開戰,李存當然希望宣傳部繼續做出正確的引導。
呂將給李存當了十五、六年的宰相,當然能猜到李存心中是怎麼想的,所以,他只是在恰當的時候,提出李存想聽的建議罷了。
而李存則順勢准奏。
接下來,興城大捷、葫蘆島大捷的捷報,相繼傳來。
為了鼓舞前線計程車氣,李存封岳飛少保,其他立功的將士各有封賞,包括將李楷送上戰場的牛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打消岳飛等前線戰士的疑慮,讓岳飛等前線戰士可以全心的打仗,讓岳飛全心全力的幫李存鍛鍊李標和李存的一眾兒子,李存還給岳飛賜了大乾王朝唯一的一道丹書鐵券。
所謂的丹書鐵券,就是指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亦即民間敘事中所說的“免死牌”、“免死金牌”。
得知李存賜丹書鐵券這種能大大彰顯臣子地位的東西給岳飛,不少大臣趕緊來勸李存收回成命,並暗示李存,李存可是已經任命岳飛為伐金兵馬大元帥,將大乾王朝差不多一半的兵馬交到了岳飛的手上,如今又賜給岳飛丹書鐵券,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可以說,這些勸李存收回成命的大臣,就差直說,讓李存防著岳飛擁兵自重,甚至是防著岳飛提大軍造反了。
對此,李存微微一笑,很自信的說了一句:“嶽鵬舉為將綽綽有餘,為君,他必無此心,也必無此力也。”
岳飛是河南農家子弟,妥妥的八代貧農,小時候沒什麼能力上學,在他老爸嶽和的教導下,估計只能達到掃盲班的水平。
長大以後,岳飛十三歲結婚,十四歲生下岳雲,早早的就充滿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危機。
家裡沒錢、讀書不多,除了當兵和種田,岳飛沒有別的出路。
還好,岳飛的運氣夠好,剛準備當兵,就遇到了李存這個伯樂。
在李存的大力提拔下,岳飛在仕途上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才三十三歲就已經統制了大乾王朝近半的兵馬。
僅憑李存這不留餘力的知遇之恩,岳飛其實就該精忠報國,就該不留餘力的效忠李存、效忠大乾王朝。
當然,到了李存如今這個地位,他肯定不會相信任何人嘴上所表的忠心,也包括根本就不可能造反的岳飛。
李存之所以對岳飛絕不會造反如此有信心,主要還是李存對自己一手建立的監軍制度極有信心。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有已經滲透到乾軍骨髓裡的監軍系統存在,乾軍就永遠都不會脫離李存的掌控,不論統制乾軍的人是誰。
還有就是,岳飛這個人,剛正不阿,治下森嚴,獎罰分明,不講人情。
這麼說吧,岳飛的兒子岳雲,在其十二歲時,只是因為訓練時,從戰馬上掉下去,就差點被岳飛給殺了,尤其可見,岳飛對下有多嚴苛。
這樣的岳飛,不,準確的說是,這樣的人,肯定是一個好將領,但絕對不會有人願意跟這樣的人造反。
要知道,當皇帝的人,絕不能死板,不知變通,一定要懂得籠絡人心,還有務實,不能理想化。
除此之外,當皇帝的人,還需要讓別人摸不透自己的性格,看不透自己的城府,觀不透自己的思維。
老實說,這些素質,岳飛全都不具備。
這樣的岳飛,就是當一個軍閥都費勁,怎麼可能去造反?
而讓岳飛當將領?
那李存可就太放心了。
雖然歷史上的趙宋王朝在與遼金交戰的大戰場上一敗再敗,但岳飛主導的區域性戰場,基本上就沒有輸過。
要不然的話,沒有根基的農家子弟岳飛,憑什麼在歷史上登上高位?
所以,即便拋去“民族英雄”的光環,岳飛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更難得的是,岳飛的能力,不僅體現在他是一員大將上,還體現在他還是一個真正懂得佈局的戰略家上。
歷史上,岳飛謀劃的北伐,可不只是喊喊口號而已,他在《乞出師札子》中列出詳細的行動步驟。
如果用心觀看,就會知道,那是一整套很可行的作戰計劃。
(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找,這裡考慮到,有人有可能會說作者水字,就不多佔筆墨了。)
更難得的是,岳飛不僅規劃好行動的每一步,並且還考慮到各種突發情況,以及應對方案,除此之外又有統一戰線、聯絡敵後義軍等等。
從那份作戰計劃上就不難看出,岳飛戰略家的眼光顯露無疑。
到了歷史上的一一四零年,岳飛計劃表中的各項準備都已完畢,岳家軍也經過多年的整頓,實力非常雄厚。
對於北伐,岳飛志在必得。
同時,南宋小朝廷的諸路將士大多是北方人,對金國有血海深仇,時刻想著打回老家去,恢復曾經的趙宋王朝的山河。
可岳飛什麼都準備好了、想好了,唯獨沒想到,明明有光復河山的機會,跟金人有血海深仇的趙構卻一心想和,不想再打仗了,只想偏安一隅,苟活安樂一生。
劉錡已經在順昌大敗金軍。
陝西戰場也與金軍在關中對峙,雙方互不相讓。
金兀朮不得不退回開封。
那時的南宋小朝廷已經取得主動權,只要集中兵力北上決戰,不是沒有收復中原的機會。
就在岳飛準備正式開啟北伐的計劃的情況下,趙構的詔書到了。
趙構派司農少卿李若虛到岳飛軍營,宣讀詔書:“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大好的局面,岳飛實在捨不得放棄。
好在來傳詔的人是李若虛,他也是主戰派,也不願意南宋小朝廷錯過那個收復失地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岳飛提兵北上,李若虛回朝承擔矯詔的罪名。
在很短的時間內,岳飛順利攻克蔡州、穎昌、陳州之後,又收復洛陽。
同時,經過多年和北方義軍統一戰線,梁興、趙雲等義軍領袖也組織民兵,在黃河以北進行敵後騷擾。
他們共同形成六面包圍開封的形態。
而韓世忠已經打到連雲港,張俊進軍亳州……南宋小朝廷的大將全部向北推進。
另一方面,金國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鬥到血腥清洗的地步,兩派人透過主導政策,進行內部的權力爭奪,動不動就政變、殺人,亂的一塌糊塗,戰鬥力嚴重下滑。
當時的形勢是,只要岳飛擊敗開封的金兀朮,金國再無可戰兵團,也就是中興大業可成。
可趙構的詔書又來了,命令韓世忠、張俊、劉錡撤軍,於是岳飛成為一支孤軍。
穎昌大戰,剛剛二十歲的岳雲,率領背嵬軍,大敗金軍。
金軍大將韓常派人請降。
岳飛打到了誅仙鎮,只要再堅持一下下,就那麼一下下,岳飛就可以跟金兀朮決戰。
若是戰勝金兀朮,直搗黃龍可能是吹牛逼,但岳飛收復趙宋王朝的故地卻是有可行性的。
可岳飛等來的卻不是援兵,而是十二道金牌。
李存不是趙構,他不會在岳飛在前線拼命的時候,拖岳飛的後腿,更不會幹自廢武功讓人罵上千年的蠢事。
所以,李存駁回了所有對岳飛的非議,以一道丹書鐵卷卸掉了岳飛身上的所有枷鎖和包袱,讓岳飛可以輕裝上陣,全力以赴的為李存幹翻金國……
……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