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那一日,所有募兵就地解散,軍餉照發,撫卹金照發。”

朱聿鍵認真道。

“如此,我願入唐王府。”

許宸說道。

聞言,朱聿鍵欣慰的點了點頭,而後面向百姓說道:“本王今日至此,便是想告訴大家,本王並無私心,自先祖被封此地,便發誓忠心於朝廷,絕無二心!本王更是如此!效忠陛下之心,天地可鑑,日月為證,若有反義,人神得而誅之!”

“此番募兵,是為替朝廷分憂,馳援林縣,將反賊趕出河南,鎖死於潼關以西,讓大家遠離戰亂,安居樂業!”

聞言,百姓們終於放下心來。

生逢亂世,生命好似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讓家裡的妻兒子女高堂父母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糟米稀粥。

能夠在冬日來臨前添上一件禦寒的新衣。

有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人都是自私的,甚至為了自身的活命,可以易子而食。

不可否認,易子而食確實在亂世很常見,但忍痛做出這樣抉擇的父母,真的只是為了自己能夠吃飽穿暖嗎?

當成功失去最初意義的時候,你還選擇繼續努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身邊人。

當失敗被註定,你卻依舊選擇賦予頑抗,忍著指甲傳來的陣陣劇痛,咬牙往上爬。

不是想拿到那萬分之一的登頂機會。

而是山下有你在意的人在注視著你。

說回當下,李自成率二十萬大軍兵圍林縣,而林縣的守城軍卻只有兩萬。

估計經過這幾日的大戰,損傷應該過半了。

破城之日已經不遠了。

南陽府再募兵又能募兵多少人呢?

同李自成的得勝之師相比,這支新軍去了,只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除非發生奇蹟,才能擊敗對手。

可大家依舊前赴後繼,湧到報名處。

站在角落中的王康看到這一幕,不禁勾了勾嘴角。

該死的唐王,憑什麼選擇那個廢物入贅,不應該是自己嗎?

那個廢物輕薄了朱秀雲,就應該凌遲處死。

他辛辛苦苦算計了這麼長時間,最後竟然成全了孫明,心中著實氣不過,也因對孫明的怨恨,牽連到了整個唐王府。

王家藥鋪的生意越來越差了,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

“唐王,呵呵,你可真是大膽呢,藩王不掌兵權乃世祖志,而你卻公然違背,那就別怪本少爺心狠手辣了。”

小聲的嘀咕了一句,王康便轉身離開了。

“我報名,我叫劉軍,老家就是南陽府的!”

“我叫張二小,快把我的名字記上,我剛滿二十歲,正是年輕力壯的好時候,我不怕死,更不怕苦。”

“還有我,李大瓜,我雖然左手有些殘疾,但我右手很有力,軍爺,你若是不信,我現在舉個石墩子給你看,一定要收下我呀,我需要這筆錢。”

大家前赴後繼,轉眼間便有三四千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孫明就站在旁邊,觀看這一幕,讓他非常觸動。

如果說在後世,當兵打仗為國爭光是一件非常偉大,非常崇高,非常值得宣揚歌頌的事情。

那麼如今當兵打仗,就是最傻最愚蠢的行為,只要上了戰場,普通的新兵蛋子,想活下來太難了。

所謂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孫明看來,如今在大明從軍,並非一件光榮的事情,反而是被逼無奈之下的唯一選擇。

這些站在這裡滿臉緊張,害怕錯過機會的預備役,已經不能說是人了,而是唐王花二兩銀子,買來的會行走的一堆肉。

什麼時候需要這堆肉堵槍口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推出去,而他們不會有任何怨言,甚至會很開心。

畢竟,戰死沙場,可是有二十兩的撫卹金和田產。

“唉,這該死的亂世,何時才能結束啊。”

孫明搖頭道。

整整一日,唐王府募兵三千人。

在孫明的建議之下,唐王先預支每位教將士一個月的軍餉,也就是二兩銀子,總共算起來也不過6000兩。

6000兩銀子,在現在通貨膨脹的大明真的不多,恐怕都不比一個貪官一年的收益。

可卻能買3000條性命。

孫明不是多愁善感,哪怕穿越過來以後,他知道自己要面臨戰爭,也知道自己這個來自21世紀,被祖國保護很好的年輕人,要看到很多生死。

他也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準備。

可當他真正邁進這一步的時候,還是不免多愁善感了一下。

如今,他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讓這支新軍變得更強。

進行系統的訓練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用武器彌補他們戰場經驗不足,以及身體上的短板。

唐王府正堂,朱聿鍵宴請南陽府各機關員,陪坐的還有新招募的幕僚許宸。

朱聿鍵自然坐在主位,正五品同知劉大海,是如今南陽府最大的留守官員。

孫傳庭離開南陽,前往林縣馳援。

南陽府大小事物皆由劉大海和通判李長傑等人商議決定。

明朝的藩王和地方官員關係不斷變化,明朝初年,太祖皇帝將兒子們派遣各地就藩。

雖然沒明說是諸侯國,但也差不多了,藩王在地方的權力極大,既有統兵權,又有行政權,地方官見了只能搖尾乞憐,若是惹怒了藩王,小小的地方官殺也就殺了。

但朱棣靖難成功後,深知自己是怎麼坐上這個位置的,所以哪怕打著靖難的幌子,還是承襲了侄兒削翻的那一套。

藩王的權力一降再降,更失去了統兵權,地方官的行政權則大大增加。

到了明末,番王只是爵位,享受國家給予的福利待遇,沒有一點行政權,地位不及地方官。

不過,南陽府是個特例,唐王朱聿鍵待人謙和,心胸寬闊,在當地更有愛民如子的名聲。

再加上與知府孫傳庭關係好,劉大海,李長傑這些五六品的中層官員還是很尊敬唐王的,更願意賣唐王的人情。

“王爺,下官再確定一下,奏書真的呈上去了嗎?是否將當地情況如實稟明陛下?”

劉大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