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岳飛的大膽戰略(求月票!)
章節報錯
…
李存在這個時候將岳飛從平州叫回來,可不只是任命岳飛為伐金統帥,和將自己的一眾要去前線鍛鍊的兒子交到岳飛手上,更為重要的是,李存要跟岳飛商量伐金的具體戰略戰策。
嚴格來說,在中國古代,中原王朝其實沒有一個真正統一中原和草原完成二原統制的。
秦朝自不必多說,長城就是秦始皇建的,也是秦始皇明確劃分出來了中原地區和草原地區的界限。
漢唐時期的地圖看起來挺大,但實際上,這兩個朝代也並沒有真正統一草原,它們只是憑藉強大的武力讓草原上的各個部落暫時臣服,並輔以羈縻政策罷了。
而李存最欣賞的老朱建立的明朝,其實也沒有真正統一草原。
老朱和朱棣對草原問題的解決,簡單來說,就兩個方案:
一個是在山西到遼東一帶,拼命的建軍鎮,把草原上的胡人擋在長城以北;
另一個是不服就打,直接出兵橫掃塞北、死命暴力輸出。
明朝人雖然比宋朝人強,拿下了燕雲十六州,而且定都燕京,即所謂天子守國門。
但天子既然守國門,也就無意征服草原了,否則也就不會“守國門”。
當時已是中央帝國的大明王朝,到底要不要統治草原?
明朝人其實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我不要,草原就是化外之地,我不想要,也不想管。
明朝人,尤其是朱棣死後的明朝人,為什麼沒有漢唐人的氣魄?
尤其根源,其實還是從宋朝開始的。
由於自趙匡胤開始,宋朝人就已經預設自己是一個特定族群,跟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相差不大。
這個族群的特殊性就是以本朝皇帝為核心,擁有共同的祖先,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和文化。
這種觀念認識,無疑就限制了宋朝去拓展自己的統治區域,使得宋朝從建立之初到滅亡,都只是一個偏安的小王朝。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憑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打遍整個地理視界。
但宋朝人不會幹這種事。
特別是科舉產生計程車大夫群體,完全認同這個觀念。
宋朝著名計程車大夫司馬光就極力貶低漢武帝,認為那是窮兵黷武。
這就是士大夫精英的集體認識。
而這,在朱棣死後,也成了明朝人的傳承。
被士大夫階層統治的明朝人,跟宋朝人一樣,也認為,長城以南就是北方邊界,在這裡只能守而不能攻。
當然,這裡還有能力的因素。
唐朝人不斷思考和實踐統治草原的方案,但唐玄宗以後出現了能力不足的問題。
宋朝人有意識去思考但無力去實踐,後來乾脆也不去思考了。
自那以後,中原王朝就不太可能再生長出統治草原的能力。
表面上看起來統治了草原的明朝,實際上對草原的統治,主要是靠東北地區的滿人。
但這很不成功,因為意識不夠、能力也不足,明朝人無力也無心。
最終,明朝人便生成了鴕鳥心態,任由滿人統一了東北,征服了草原,建立了後金,最後滅掉了明朝。
當然,明朝的滅亡,也有天災、人禍等很多客觀的原因,中間還出了個李闖王建立了大順朝,但是,歸根結底,這江山社稷最後還是落到了在草原上崛起的滿人手上。
所以,中原和草原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東風乾倒西風,就是西風乾倒東風,閉目塞聽和掩耳盜鈴都不能讓問題憑空消失。
而且,無秩序的草原會威脅中原,而有秩序的草原就更會威脅中原。
總而言之,中原和草原之間必然有博弈和競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戰爭,逃是逃不掉的。
契丹和北宋透過燕雲十六州的得失,在統一以外實現了一種低成本的博弈均衡。
正是在這種低成本的均衡下,宋朝人產生了國族或族群觀念,不再以帝國視角來看待世界。
歷史上,明朝人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卻繼承了宋朝人的觀念,無意草原成為士大夫精英群體的集體意見。
中原人的觀念變遷並不能阻止中原和草原的博弈;收復燕雲十六州也不能阻止中原和草原的博弈。
所以,明朝人始終無法解除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
歷史上真正完成一統兩原的其實只有兩個王朝——元王朝和清王朝。
可這兩個王朝都是統一中原的遊牧政權。
換而言之,這兩個王朝都是先統一的草原,然後才統一的中原。
蒙古雖然在血緣上和“東胡系”有關係,是鮮卑旁支的後裔,但在後來的幾百年中,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和政權崛起都是在北方草原,所以嚴格來說,蒙古是“草原系”政權。
而滿人源自東胡系,顧名思義,他們是崛起於東北的胡人。
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這個區別就先不說了,只說,不論是草原系王朝,還是東胡系王朝,都是從北向南完成的兩原統一,它們成功的經驗其實並不太值得大乾王朝借鑑。
漢唐時期的那種後患無窮的統治兩原的方法,也就是名義上統一草原,也不值得大乾王朝借鑑。
這裡順便說一句,繼承了宋朝士大夫階層的大乾王朝計程車大夫階層,也反對李存出兵去攻伐金,他們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他們給李存出的主意,竟然也是讓李存自山西到遼東一帶,拼命的建軍事堡壘,把草原上的胡人擋在長城以北。
對這目光短淺計程車大夫階層,李存不能說理也不理,但肯定不可能聽他們的。
這個時代的人,受見識的限制,根本就不明白,金人所佔領的東北地區和遠東地區到底有多寶貴。
遠東地區就不用多說了,僅僅是那裡龐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就是後世子孫數百年都花不完的鉅額財富。
試想一下,要是後世的我國擁有資源龐大的遠東地區,那我國絕對就是小母牛坐飛機了。
而東北地區,那裡不僅資源龐大,還有全世界僅有的四大塊黑土區之一。
這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沒有之一,有“一兩土二兩油”的比喻。
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黑土地的寶貴。
當然,這也是因為在此之前的漢人始終沒有真正統一草原地區,根本就沒有去那“一兩土二兩油”的黑土地上耕種過,而遊牧民族(包括漁獵民族),壓根兒就不懂得耕種,結果白白浪費了這寶地數千年。
換而言之,李存伐金根本就不像大乾王朝的很多士大夫階層所想象的那樣是勞民傷財,受見識的侷限性所限,他們哪裡知道,李存伐金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想要一勞永逸的永遠解除大乾王朝的後患,而且還要給大乾王朝奪得兩塊後世子孫睡覺都能笑醒的鉅額財富,這是真正的高瞻遠矚。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存只有真正打下了東北地區和遠東地區,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到底有多偉大。
現在嘛,那些士大夫階層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他們不妨礙李存伐金,李存就會由著他們去說,甚至由著他們去鬧,李存會讓時間來告訴這些目光短淺計程車大夫階層他們的見識到底有多淺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存讓岳飛用十年時間制定出一個伐金的具體計劃。
同時李存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徹底佔領東北地區和遠東地區。
結果,岳飛給李存交上來的伐金計劃,讓李存猶豫了。
李存真是沒想到,岳飛制定的伐金計劃,竟然是先打下高麗。
不。
這麼說也不準確。
準確的說,岳飛制定的第一步戰略是突襲遼西走廊,一舉奪取遼西走廊,然後出兵攻打金國的遼陽府,目標奪取金國的整個東京路。
如果說,岳飛的這第一步戰略,還算中規中矩的話,那麼,岳飛的第二步戰略,乍一看,可就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了。
岳飛的第二步戰略,竟然不是,在順利奪取了金國的東京路了之後,立即去攻打金國的上京路,而是先或是以軍事手段或是以政治手段保住即得的勝利果實金國的東京路,同時出兵攻取高麗。
伐金就伐金,竟然在中途去招惹高麗,並且還是以攻佔高麗為目的的攻打高麗!
岳飛的這個大膽的戰略著實是將李存都給震驚到了。
要知道,萬一乾軍攻佔高麗不順利,陷入到高麗那個泥潭當中,那麼乾軍可能就得兩線作戰,甚至是多線作戰了。
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就知道,同時跟兩個國家交戰,是很不明智的。
歷史上,有多少本來可以勝利的戰爭,就是因為仗著自己的軍事實力強大,而強行跟多方開戰,結果將可以打贏的戰爭硬生生的打輸了。
而秦朝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完成大一統,除了因為秦朝的軍事實力強大,還跟秦國始終恪守遠交近攻的戰略有很大的關係。
換而言之,秦朝始終都是一對一的發動滅國戰爭,不急不躁。
雖然大乾王朝目前空前的強大,但李存其實也準備用遠交近攻的戰略,逐一滅掉金國、西夏、草原諸部以及高麗。
——李存原來的想法是,最後再去攻打可有可無的高麗。
基於李存原來的想法,李存還準備在正式伐金之前,先派使臣去西夏和高麗,包括去草原諸部,軟硬兼施,讓它們不要“助紂為虐”,甚至是準備讓這幾家共同起兵瓜分了金國,然後再逐一消滅它們。
不想,岳飛制定的戰略,跟李存設想的戰略,完全是反著來。
起初,李存以為,岳飛在平州待了十年,因此缺少大局觀和全面的幹金視角,而是以平州一地出發來制定的滅金戰略和戰策。
老實說,那時李存對岳飛挺失望的,甚至覺得,自己準備讓岳飛來擔任滅金的統帥,可能是選錯人了。
可是後來,李存在看過了岳飛對他的戰略戰策的全部闡述之後,突然意識到,岳飛就是一個天才統帥,他比自己更有敏銳的戰爭嗅覺和戰場大局觀。
岳飛之所以制定出來這樣的戰略戰策,其實有很多原因:
首先,地處最前線的岳飛,比李存更清楚,如今的高麗,已經不能說是一個主權國家了,它已經徹徹底底的淪為金國的附庸,甚至用不了多少年,高麗有可能就會被金國完全吞併,就像歷史上金國吞併偽齊政權那樣。
這事還是得從金國徹底絕了南下的可能性時說起。
因為不能向南發展,金國很自然的就開始向左右發展。
結果,金人用了近十年時間,建立了一個“二元政體”,不,準確的說是,建立了一個“多元政體”。
所謂的“二元政體”,就是讓金人的政府本身具有遊牧和中原的雙重身份認同。
當然,金人將這個中原變成了高麗。
也就是說,金人的政府具有遊牧和高麗的雙重身份認同。
而且,金人不僅建立了雙重身份認同,還進一步建立了多重身份認同。
——金人對每個草原部族都有針對性的使用相關政策,使其臣服。
這看起來挺複雜的,其實金人真正的手段也無外乎就是聯姻、建立猛安謀剋制度以及征討。
不過這主要是金人對草原諸部的手段。
金人對高麗的手段則是,先是利用聯姻奪取了高麗的皇后之位,然後扶植高麗內部的世家大族,抗衡高麗王的統治。
到了後來,金國逐步在高麗內部成立了雙城總管府及合管府,徹底插手高麗的軍政大事,架空了高麗王。
發展到現如今,高麗固有的社會秩序經過金國的干涉,已被摧毀殆盡,高麗的世家大族倚仗金國,進行著瘋狂的兼併和掠奪,私有農莊遍佈高麗全境,可以說,現在的高麗早已經不是高麗了,而是跟歷史上那個即將被金國吞併的偽齊一樣的傀儡爭權。
這種情況下,大乾王朝向高麗派遣使臣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別說大乾王朝的使臣都不一定能見到高麗王王楷。
就是大乾王朝的使臣能見到王楷,只要大乾王朝伐金,已經完全在金國控制下的高麗,也肯定會舉國之力幫助金國,就像歷史上的偽齊一樣。
因此,伐金就等於是伐高麗,大乾王朝自從動手的那一刻起,就至少是以一打二的局面。
如此一來,大乾王朝莫不如利用金人和高麗人想不到大乾王朝會聲東擊西不打金國上京而打高麗這一點,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一舉打下高麗,先斷了金國一臂。
這當然不是岳飛要先打高麗的唯一原因。
事實上,岳飛之所以想要先打下高麗,目的還是為了滅掉金國。
歷史上,中原王朝之所以無法徹底攻佔草原王朝,甚至沒有徹底滅掉東邊的這個小王朝,不是因為中原王朝打不過草原上的這些胡虜和東邊這個小王朝的棒棒,主要是因為後勤補給始終跟不上。
往往,中原王朝出動幾萬大軍北伐,就得動用幾十萬人、甚至是上百萬人運送糧草輜重。
畢竟,漢人打仗不能像草原遊牧民族那樣,一人幾匹馬,將所有家當,包括老婆孩子都放在馬背上,走到哪搶到哪,以戰養戰,漢人打仗,什麼都得自己帶,為了帶上打仗用的糧草輜重,只能多帶人和牲畜運送糧草輜重。
這麼多人和牲畜人吃馬嚼,再加上龐大的軍費開支,就算打下來,也因為看不上人家的地方,又不能佔領,有些王朝還得長時間派兵駐紮在這些地區,可不就是勞民傷財嘛。
岳飛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將運送糧草輜重的主意打到了大乾王朝極為發達的海運上。
岳飛早就派人去探明瞭,金國的東京路遼陽府復州化成縣有一個天然港口(即後世的大連港),金國的東京路北邊地區也就是合懶路還有一個天然港口(即後世的海參崴)。
只要有這兩個天然港口,乾軍的糧草輜重的運輸成本將會大大的減少,屆時,乾軍攻佔金國,包括攻佔遠東地區,將不會受糧草輜重的限制。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兩個港口之間隔著一個高麗。
若是不將高麗打下來,高麗就能隨時出兵斷了乾軍的糧道。
而且,雖然大乾王朝的航海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但要想長途海運萬無一失,最好還是將長途海運分成一段又一段的短途海運。
如果大乾王朝能夠打下高麗,就可以將高麗的二十幾個港口全都變成大乾王朝的。
那麼,從大連港到海參崴這段航線將是大乾王朝最安全的一段航道。
另外,岳飛認為,打下高麗應該不會太困難。
首先,高麗的主力軍早已經被金國調去西征去了,等到大乾王朝攻打金國的東京路時,金國勢必還會從高麗調兵,如此一來,在高麗國內的高麗軍肯定不會太多,乾軍只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又水陸並進,應該能一舉攻打下高麗才對。
而且,金國權貴這些年來一直對高麗巧取豪奪,高麗上下對金國的統治怨聲載道,大乾王朝完全可以打著還政王楷的旗號,肯定能在高麗的國內得到很大的支援……
……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