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大寧要狩獵了(一更)
章節報錯
低估了《白蛇傳》的感染力,這個在後世都惹人垂淚的故事,在古代的威力更是不凡,一個個淚漣漣,紅著眼,揪著心,時不時咬牙切齒,咒罵下老禿驢法海。
朱允炆不過是為了法海說兩句好話,人家畢竟也是盡職盡責,替天行道,結果遭遇了集體反對,無奈之下,只好任由她們了……
故事太長,講至二更天還沒講完,昏昏欲睡,只好將這幾個愛聽故事的趕走了。
馬恩慧伺候著朱允炆躺下,溫柔地看著朱允炆,輕輕說道:“臣妾有時候真的看不懂,皇上緣何會如此多才。這《白蛇傳》感人肺腑,讓人愛不釋手,一旦出世,應會與孟姜女齊名。”
朱允炆側過身,看著俏美的馬恩慧,說道:“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故事在民間一直都是千古絕唱,如今添一白蛇,也算是湊齊了四個……”
馬恩慧身體蠕動了下,渴望地看著朱允炆,問道:“那白蛇可盜取到靈草了?會不會被神仙給抓住?臣妾還想要聽……”
“想要?”
朱允炆眼神一亮,一掃睡意。
馬恩慧捶打著朱允炆的胸膛,哪裡聽人說話,只截兩個字的……
翌日。
內閣、兵部、燕王與五軍都督府便將朵顏衛索要駐牧權的方略遞了上來,朱允炆仔細看過,便召集眾人至武英殿商議。
朱允炆指了指幾份方略,道:“你們所提擔憂與方略朕都看過了,燕王叔與五軍都督府更傾向於有備無患,先期加固北方防線,調部分北平精銳駐守喜峰口、山海關、薊州等地,兵部與內閣認為此事尚不表明兀良哈有反意,可透過使臣溝通來解決。”
“到底是以使臣溝通為主,還是加強軍備,以防其變,諸位不妨多講一講。解縉,你認為脫魯忽察兒索要駐牧權,朝廷派遣使臣駁斥,可解決問題嗎?”
解縉走出來,回道:“皇上,使臣能否解決問題,不在於使臣本身,而在於朝廷態度。若朝廷態度堅決,強硬,以雷霆之威降於朵顏衛,脫魯忽察兒必會多慮後果,而非多慮來日。有泰寧衛前車之鑑,朵顏衛定不敢輕易妄動。”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解縉所言也並不是沒有道理,阿扎失裡帶領下的泰寧衛那麼強,都被打得奄奄一息,這才過去七年,脫魯忽察兒等人不會如此健忘吧。
“皇上,臣認為解閣所言不妥。”
朱棣嚴肅地走了出來。
朱允炆看著朱棣,嘴角帶著幾分笑意,脫魯忽察兒的朵顏衛鬧騰,倒是給了朱允炆試探朱棣的機會,處死周王,朱棣並沒有怨恨朝廷,也沒有心灰意冷,消極怠工。
雖然少了一個弟弟吧,但朱棣又不是什麼小孩子,老子都沒了,少個弟弟對他來說,也應該算不得什麼重大打擊吧……
“燕王叔請直言。”
朱允炆沒有居高臨下,而是平緩地問道。
朱棣面色嚴肅地說道:“在臣看來,不能寄希望於兀良哈人自覺,他們本就是未至絕境之下臣服的降將,所圖的就是儲存實力。這些年來,兀良哈的實力已然恢復,遲早會反叛。與其坐等其變,受制於人,不如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朱允炆端起茶,盯著茶湯,說道:“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的道理朕還是懂的,只不過現在還沒到時候罷了。雖然京軍完成了正副三大營改編,
然在朕看來,新軍只有一年,還不足以形成更強大的戰力,不宜輕動。”
“加之脫魯忽察兒所做作為,還達不到動用大軍征討的地步。他是寫的奏摺索要大寧,而不是拿著刀子,帶著騎兵去佔領大寧。”
朱棣沉聲道:“意欲之,便是其罪!”
朱允炆抿了一口茶,看著不講理的朱棣,笑道:“意欲之就罷了,無論如何,帝國北部不能出問題。雖不至直接動用大軍,但也不能毫無防備。若沒有幾分壓迫,脫魯忽察兒怕是會更過分。”
“命令瞿能,統領東勝、興洲、開平等衛所,命北平都指揮同知謝貴率兩萬精銳至喜峰口一線,聽從瞿能指揮,同時加固黃涯、寬城、松亭關等防護,對大寧宣傳十萬大軍進駐喜峰口。”
茹瑺、徐輝祖領命。
朱允炆看向解縉等人,說道:“從安全域性調查來看,兀良哈蠢蠢欲動並非是想要反叛大明,而是盛庸封鎖了商道,致使一切物資無法進入兀良哈三衛領地。朕認為,這或許是一個機會。”
“機會?”
解縉、鬱新等人不解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輕鬆地說道:“給他們開放互市。”
鬱新瞪大眼,連忙反對道:“皇上,互市不可開,一旦有了互市,兀良哈三衛便可大量獲取鹽、鐵、茶、布,對其實力而言將會大增。雖然大明也可從其手中換取馬匹,但終歸是養虎為患。”
解縉也反對道:“開互市必會削弱朝廷對兀良哈的控制,他們很快便會有大量存餘,到時野心滋生,戰亂必起,臣以為互市不可開。”
朱允炆擺了擺手,問道:“這些年互市開與不開有什麼區別?”
解縉等人一時找不到反駁的話。
事實就是如此,看似大明與兀良哈三衛沒有官方承認的互市,但朝廷與兀良哈的鹽鐵—馬匹、牲畜交易始終是存在的。
不僅有朝廷控制之下的交易渠道,還有不為人知的走私渠道。
“與其讓互市隱藏在暗處,不如拿在明面上。此舉有利在二,其一,朝廷開設互市,可引商人至互市之地與兀良哈三衛交易,減少走私行商,至於交易的貨物為何,交易多寡,則可以由朝廷說了算。互市一月開一次,計量供貨,便不存在你們過量供應的擔憂。”
“其二,互市一開,兀良哈三衛便沒有了鬧騰的理由。北元屢屢叩邊,多是因物資窮困,無以生存,只能以搶掠求生。兀良哈非是北元,乃是大明附屬,給其好處供其生活,讓其安居,未嘗不可削弱其野心。”
朱允炆解釋道。
解縉、鬱新等人面面相覷。
徐輝祖贊同道:“臣認為此舉可行,一方面以大軍威懾,告訴其大明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大寧,一方面透過互市安撫人心,促其伏拜。”
朱允炆看向兵部茹瑺。
茹瑺思慮再三,最終點了點頭,道:“臣也認為可行,但需嚴格管控,不宜超量供應鹽鐵之物。”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好,那互市一事便交給盛庸來辦吧。”
走出皇城,朱棣與徐輝祖對視了一眼,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
朱允炆開互市的理由很多,但他卻只說了不太重要的兩個,沒有說最關鍵的一個。
盛庸與兀良哈開互市,提升的將是盛庸在兀良哈三衛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削
弱的卻是寧王朱權對兀良哈三衛的影響力。
在徐輝祖看來,打擊寧王,才是朱允炆開設互市的真正目的。
大寧。
盛庸坐鎮都司衙門,審閱著軍械、糧餉、衣物等軍冊,冷著臉對毛整、和允中問道:“大寧存糧緣何只有十三萬石,朝廷所令,應有十五萬石才對得上,少去的兩萬石糧食,是薊州沒送過來,還是有人貪墨了?”
毛整、和允中臉色一變。
和允中連忙解釋道:“原本應該送來十五萬石糧食,可瞿能認為大寧不宜儲糧過多,扣減少了兩萬石,留在了冀州鎮的三屯營。”
飯糰探書
“瞿能焉能管我大寧都司之事?差人告訴瞿能,十二月之前不把糧食送過來,就等著彈劾奏章吧。”
盛庸拍案怒喝。
和允中連忙答應。
毛整猶豫了下,勸道:“大人,大寧存糧確實不宜過多,此地雖是緊要,但軍士畢竟只有三萬餘,十三萬石足夠熬過冬日……”
“難道你不想活到開春?”
盛庸冷聲問道。
毛整無言以對。
盛庸將軍冊合攏,嚴肅地說道:“大寧孤懸於外,糧食便是軍士的性命。今年冬日嚴寒,若有大雪封路,一旦糧食供應不濟,城中三萬軍士如何活下去?為保完全,明日都司衙門率三千人入山打獵,弄點肉給軍士們改善伙食。”
毛整、和允中眼神一亮,打獵好啊。
寧王府。
朱權有些憤怒與不甘,趕走房寬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接替房寬的人是更為強勢、更有手段的盛庸。
雷厲風行,手段頻出的盛庸,幾乎斬斷了自己與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之間的聯絡,就連自己想要出大寧府去巡視,他竟也予以拒絕。
眼下自己待在寧王府,便如一個囚犯。
長史劉堅看著有些頹廢的朱權,說道:“王爺無需擔憂盛庸,一旦朝廷拒絕兀良哈人索要大寧駐牧權,那他們必會有所動作,兵馬抵達大寧城時,縱沒有戰事,也足以驚動朝廷,到時彈劾盛庸無能,朝廷自然會將其調回關內。”
朱權眉宇憂愁,面色凝重地說道:“箭已離弦,就看朝廷如何應對了。本王看不穿的是皇上,他那天才的預判與驚人的洞察,實在可怕。”
劉堅不以為然,說道:“無論如何朝廷都不可能答應兀良哈人。大寧是大明的,任誰都不能拿走,若是皇上示弱,必會有損其威嚴。若皇上嚴辭拒絕,遷怒於兀良哈,動-亂必起,到時候能掌控局勢的,只有王爺。”
朱權想了想,臉上浮現出笑意,道:“這倒是,除了本王,誰能駕馭這三頭野獸?”
大寧城西起伏的山丘之上,劉長閣正騎著馬,追逐著一隻黃褐色的狍子,手中長弓拉滿,箭矢飛動,正中狍子的脖頸,狍子淒厲地叫了一聲,翻滾著摔在地上。
劉長閣驅馬而至,看著抽搐的狍子,說道:“狩獵開始了……”
一瞬間,騎兵雷動,從遠而來。
盛庸也不甘寂寞,飛馬前來,遠遠看到劉長閣,便舉起長弓,喊道:“劉經歷,不若我們比一比,看誰才是這大寧最厲害的獵人……”
劉長閣指了指地上的狍子,喊道:“盛都司,你已落後了……”
“劉長閣,你還要不要臉了……”
盛庸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