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諾獎三劍客
章節報錯
在歐洲呆的時間一長就會發現這裡的面積是真的不大,尤其不算俄羅斯國土的情況下,歐洲不過四百多萬平方公里,還劃分成了這麼多國家,不弄歐盟以後是真沒搞頭。
從柏林坐火車出發,沒一天就到了阿姆斯特丹,剛下火車呂碧城就發出了一個很多到荷蘭的中國人會有的疑問:“為什麼這裡插的是俄羅斯的國旗?”
李諭肯定不可能笑話她,因為自己也分不太清楚。
兩國國旗實在太像了。
100多年後的2015年,土耳其人抗議俄羅斯,本來想去砸他們的大使館,結果鬧了烏龍,把荷蘭的大使館砸了。
荷蘭領事後來在社交平臺上的說的話很逗:“今晚,憤怒的土耳其人民又搞錯了,正在朝我們扔雞蛋!”
這個“又”字非常精髓!
似乎只有鐵桿的荷蘭球迷最能分清。
既然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發了函,第一站肯定要先去阿姆斯特丹王宮。
這座王宮最近剛剛裝潢完畢,早前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
歐洲大部分王宮非常豪華,只不過和中國的一些宮殿比起來,內部面積其實不算特別大。
威廉明娜女王在正廳召見李諭與呂碧城,二人進入時,洛倫茲以及彼得·塞曼、範托夫這三位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正在等候,三劍客之外的昂內斯與範德瓦爾斯也到了場。
範托夫獲得了1901年第一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不過三劍客光芒太耀眼,導致很多人壓根不知道他。
女王此時還沒到,李諭首先熱情地與幾位科學前輩一一握手致敬。
荷蘭早年間還是挺有科學底蘊的,比如與牛頓同時期的惠更斯、列文虎克。不過後來在相當長時間裡出現了斷檔,直到洛倫茲等人再次橫空出世。
很快,威廉明娜女王與丈夫亨德里克公爵就到了。
威廉明娜女王今年24歲,只比呂碧城大了三歲,看起來非常年輕。
在她身後半步距離的是丈夫亨德里克公爵,不得不說,當女王的老公還是有點小尷尬的。亨德里克公爵多次聲稱擔任王夫鼓譟、不體面,並且沒有一點權力。
威廉明娜女王就座後,眾人向她鞠了一躬。
威廉明娜用流利的英文說道:“早有耳聞來自神秘東方的兩位不同尋常,果然如此。”
在歐洲,即便到了後世,北歐五國的英文水平都是很高的,口音甚至比很多英國人都要正。
畢竟是小國嘛,百分百要會幾種外語。
威廉明娜女王不僅會說荷蘭語、英語,同時會說法語、拉丁語、德語,考慮到李諭很多文章用英文寫出來,所以選擇了英語。
李諭很清楚,這是出於對他的一種尊重,不然正式場合女王還是應該說母語荷蘭語或者法語。
李諭恭敬道:“謝女王讚賞。”
呂碧城則輕輕欠身,回了一箇中國的宮廷禮。
威廉明娜女王說:“如今處處都在流傳兩位的事蹟,科學界的天之驕子,文學界粉紅色閃電。”
好吧,又多了兩個詞彙。
女王繼續說:“院士先生在科學上的成就我專門詢問過範托夫先生以及洛倫茲先生,他們二人對你的評價都是驚為天人。”
李諭謙虛道:“前輩過譽。”
女王說:“八年前,貴國的千歲李鴻章大人曾來訪我國,他以及眾多隨從的樣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我不能隨意離開荷蘭,不然很想去東方一行。”
在中國人聽來,威廉明娜女王對李鴻章的稱呼有點怪,但他們認為皇帝是萬歲,而李鴻章又是皇帝之下權力最大的人,稱為千歲沒什麼不妥。當時對李鴻章的歡迎儀式搞得很隆重,甚至用焰火在空中組成了“千歲李鴻章”五個字,讓李鴻章嘖嘖稱奇。
李諭說:“東方有著璀璨的文化,如果去不成,女王依舊可以透過書籍瞭解一二。”
女王點點頭:“是的,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開端就是二位的星戰系列。”
李諭微笑道:“這套系列對東方文化的描述還是差了點。”
“總歸是引起了本人的興趣,”女王又說,“我們荷蘭王國,對於科學向來重視,如果先生願意的話,荷蘭皇家科學院願意贈予你外籍院士一職。”
“這是在下的榮耀。”李諭說道。
他自然沒法拒絕,而且荷蘭皇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授予比英國皇家學會要少得多,獲得的都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普朗克這種大神級別的。
隨後,女王拿出了一枚勳章,贈予李諭,又拿了另一枚贈予了呂碧城。
勳章相對常見一些,主要是面向民間。荷蘭皇室一共贈出過接近三千枚。
勳章同樣有級別,分為高等級的獅子勳章和普通等級的拿騷勳章,二者又各細分了三個小等級。
女王贈予李諭的是獅子勳章中間一級的指揮官級勳章。
而呂碧城則是拿騷勳章中間一級的騎士勳章。
這兩個勳章倒是挺有紀念意義。
儀式結束後,女王又帶著李諭和呂碧城幾人一起參觀了華麗的王宮,並且展示了幾幅皇室收藏的倫勃朗名畫。
然後便是盛大的國宴。
荷蘭的國宴是典型的“小而精”,不像法國一樣花樣繁多。
整體只有四道菜,名字取得很高大上,簡單點翻譯就是清湯、菲力牛排、焗土豆和飯後甜點。
當然了,這種莊重的西餐本來更多就是禮儀性質的,除了少數幾國,菜也就那麼回事。
——
第二天,李諭又去萊頓大學參加了洛倫茲舉辦的科學研討會。
幾位科學大佬悉數到場,範托夫雖然比洛倫茲早一年獲得諾獎,不過他也得把洛倫茲當做荷蘭科學的領頭人。
洛倫茲對範托夫說:“今天不需要送牛奶了?”
範托夫笑道:“早就不送了。”
早前範托夫不太富裕,所以兼職給附近的社群送牛奶。
甚至在1901年獲得諾獎時,報紙報道還格外加了一幅素描畫,內容就是關於範托夫送奶的事情。於是乎送奶工範托夫與化學獎範托夫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成了一個美談。
範托夫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絕不是泛泛之輩,只不過1901年諾獎獲得原因不是關於他更加為後人所知的空間化學。
話說2021年化學諾獎也頒發給了空間化學的領域。
簡單說,就是範托夫最早提出了分子是有三維結構的,比如構成人體的碳原子會向四周展開四個化學鍵;還有金剛石的三維結構導致它如此堅硬等等。
在後人看來這件事簡單得如同常識,不過一百多年前連分子都沒有被徹底證實存在,提出這種理論很不容易。
李諭就座後,洛倫茲訝道:“碧城姑娘沒有來?”
“她好像還沒起床,”李諭撓撓頭說,“而且她不懂深奧的科學,來了也插不上話。”
“好像?”彼得·塞曼疑惑道,“為什麼說好像,起沒起床難道你不知道?”
李諭說:“我肯定不知道。”
“肯定!”彼得·塞曼更疑惑了,然後張大嘴,“難道說……”
李諭解釋道:“我們並非夫妻。”
這麼一說,全場都震驚了:“不可能!不合理!不應該!”
一串三連讓李諭有點招架不住,不過細想一下,這次回國該把這件事辦了,不然這種誤會太多了,而且對呂碧城一個姑娘家也不太好;再者,咳咳!
此時還是先岔開話題比較好,李諭說:“昂內斯教授,聽說您在組建低溫實驗室?”
昂內斯說:“是的,我與範德瓦爾斯教授準備對絕對零度發起挑戰。”
李諭說:“我想兩位教授想要實現的是氦氣的液化吧?”
這算熱力學領域的事情,李諭早期兩篇著名論文就是關於熱力學的,而且分量還很重,所以大家很自然地認為李諭在經典物理學尤其是熱力學上造詣匪淺。
昂內斯說:“先生說得沒錯,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李諭說:“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聯手做低溫方面的實驗。”
昂內斯倒是挺缺人手的,而且對於低溫的研究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並不算稀奇,他說道:“我很願意,但這是一項有點危險性的實驗,連我的一些學生都不願意參與。”
李諭說:“沒關係,如果一點危險都沒有,科學不就成坦途了。”
昂內斯豎起大拇指:“閣下的探索精神令人欽佩。”
昂內斯1913年因為發現了超導現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多少也有點巧合。
而且一開始,超導不是關鍵,最麻煩的是製備液氦,有了液氦的低溫,很多低溫物理現象才能被發現。
可以說超導是經典物理學的最後一次高光。
想實現低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液態氣體,而目前,全世界只剩一種氣體沒有液化:氦氣。
早在六年前,英國化學獎杜瓦成功完成了倒數第二種氣體氫氣的液化,溫度達到了驚人的零下260攝氏度,也就是13K。
而液氦更是低至4K。
二者雖僅僅相差9K,對時下的物理學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整個物理學界都在關注這件事。
其實就算沒有發現超導,單單製備液氦這一項功勞,諾貝爾委員會也會給昂內斯發一塊獎牌。
至於李諭,自然是想對超導下手。
原因嘛,一是昂內斯僅僅發現了超導,也就是金屬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但低溫物理遠遠不止超導,最典型的就是還有完全抗磁性,磁懸浮就是這麼來的。
甚至抗磁性對後世的應用更有意義。
所以李諭可以在昂內斯提出超導後,繼而提出完全抗磁性,——妥妥又是可以合拿諾獎的發現。
再者,是李諭對超導比較熟悉,因為李諭穿越前,中國在超導方面的研究確實很強。
上文也說到過,有時候諾獎發早了。否則中國的趙忠賢完全可以因為高溫超導拿一塊諾獎(僅僅差了一年而已,非常可惜)。
李諭想早點奠定國內對超導的研究基礎,從而幫助他拿到諾獎。
只不過這件事會比較晚,要到1980年代末期,那時候李諭可能已經不在人世。
但類似的人物還有幾個,並且近在民國時期,李諭既然穿越了,必須幫他們切切實實拿到諾獎才行。
儘可能多樹立幾個科學大牛形象,對國內教育與科技的早點起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