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金決戰是一場典型的非戲劇化戰役。

也就是說,這場戰役沒有任何奇謀、偷襲或者是反水,就是一場堂堂正正的正面戰,完全是一刀一槍一炮硬拼出來的戰役。

這場戰役跟以往大乾王朝打得很多勢如破竹的戰役不同,這是一場真真正正的惡戰。

乾軍方面出動了,第一軍區十五萬兵馬(其中有三萬契丹軍),伐高麗大軍二十萬兵馬(其中有十萬高麗軍),第二軍區五萬人馬,東北抗金聯軍十萬人馬(其中有契丹軍五萬),耶律馬五部義軍八萬人馬(全都是契丹等族的軍隊),以及五萬虎賁軍。

共計:六十三萬大軍。

需要注意的是,我還只是正規軍,不算民夫,也不算在西北阻擊金國西北招討司的第三軍區的人馬。

乾軍對外宣佈此戰共出動了一百五十萬大軍。

金軍方面出動了,各支金軍、高麗軍、塔塔兒部、扎只剌部、合底忻部、山只昆部一百二十萬人馬。

另外,乃蠻部、克烈部、蔑兒乞部、林中百姓等部、回鶻部落以及蒙兀國到底還是意識到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最終幾家共給金國派了大約三十萬的援軍。

也就是說,金軍方面,不,應該說是草原方面,真的出動了一百五十萬大軍。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半是騎兵。

而這還不算那十萬一直想要突破第三軍區防區的夏軍以及完顏活女所率領的金國西北招討司的人馬。

金國對外宣佈此戰出動了三百萬大軍。

此戰,在開戰之前,岳飛就針對金軍的弱點做出了精密的戰術部署。

岳飛首先摒棄了以往用火器開路大殺四方的打法。

這倒不是說,岳飛自大的覺得李存給他準備的火器沒有用,而是金軍中有大半都是騎兵,機動性太強,如果乾軍以火器為主,金軍肯定不會全力接戰,這樣一來,雙方就得一直耗下去。

而雖說大乾王朝收復了箕地和遼東地區以及金國的曷懶路,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想要收復草原的王朝都容易往東北地區運送糧草輜重、武器裝備,可這仍然無法跟糧倉就在近在咫尺的金上京的金軍相提並論。

要知道,上百萬人馬的人吃馬嚼,哪怕是對於國力強大如大乾王朝,供應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這主要是因為,在沒有修好鐵路的情況下,從遼東或者海參崴到金上京的這段路,實在是太難走了,大乾王朝也必須得動用大量的人力來運輸,沒辦法,大乾王朝的飛艇還是太少了,以至於,有時候運一石糧食,可能得花費十幾石糧食的費用。

因此,作為攻擊一方,乾軍比金軍更迫切快點徹底擊敗敵人。

所以,岳飛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故意先將乾軍的大部分火器隱藏起來,將這數十萬大軍改為前、中、後三軍梯次相連的陣型,從而鞏固了乾軍的戰略防禦縱深,以便在前軍失利後,有足夠的預備隊使用,岳飛甚至在每個集團的陣線背後,還部署了自己的第二線支援力量,而這第二線支援力量就是以火器為主的軍隊。

——岳飛是想一戰全殲這一百多萬草原上的精銳,可岳飛卻不能拿大乾王朝的國運來冒險,換而言之,岳飛的底線是此戰不能打輸,然後才在這個基礎上爭取全殲這一百多萬草原精銳。

其次,岳飛安排李存特意派來增援他的楊沂中、楊再興、姚興等率領的五萬虎賁軍擔任先鋒,專門對付金軍突擊衝鋒的鐵浮圖重灌騎兵和柺子馬。

鐵浮圖又被稱為鐵浮屠引,是金朝重騎兵的一種,是金兀朮的直屬最強戰力,與柺子馬一起隨同金兀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以說,金兀朮這些年率領鐵浮圖與柺子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也是金兀朮敢跟乾軍決戰的底氣之一。

再次,岳飛嚴格叮囑在戰場上負責偵查的張憲,隨時密切關注金軍兩翼騎兵的動向。

再其次,岳飛密令牛皋率領三萬大乾王朝的具裝騎兵埋伏在中軍的側後方,只等金軍的輕騎兵從側翼包抄時,就立即出動迎敵,圍而殲之。

一切都安排就緒了之後,岳飛也依然沒能完全放心。

岳飛的不放心是有道理的。

此次乾金兩軍的決戰,大乾王朝不能說把自己的家底全都拿出來了。

但那也是,除了在西北防禦西夏和吐蕃的軍隊,在西南防禦大理、高棉、女王國、墮羅缽底、蒲甘、三佛齊等中南半島上的諸國的軍隊,鎮守剛剛收復還沒有完全穩住的箕地的軍隊,鎮守京畿地區的虎賁軍主力,以及鎮守北方的各個要道的必要軍隊以外,出動了所有能動用的軍隊。

為了打贏這一戰,大乾王朝甚至動用了十萬高麗軍和差不多二十萬契丹軍。

下次,大乾王朝還能不能拿出這麼多軍隊與草原聯軍決戰,真是未必可知的事。

可以說,如果岳飛打不贏這一戰,往小了說,大乾王朝想要收復東北地區,想要有一個不再受胡虜騷擾的北疆,短時間之內就不用想了,而往大了說,漢人想要徹底收復草原,從此再也沒有邊患,可以盡情的享受安居樂業,可能永遠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這個壓力不可謂不大。

關鍵,一直以來,都有人給李存上奏章,表示:正因為戰爭是如此的重要,才不能把它交給將軍們去處理。

那些人明確表示,軍事是戰爭的延續,軍事服從於政治,什麼時候打,在哪裡打,何時結束,都要由朝廷來決定,不能交給岳飛他們這些軍人。

可李存卻表示,朕已經決定伐金,此事斷難更改,既然政治目標已經明確,那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任何政治都要服從於軍事,不能為了政治目標而去幹擾軍事部署。

也就是說,李存將所有勸諫都給擋了回去,將此戰完全交給岳飛來處理。

另外,岳飛要人,李存就給岳飛人;岳飛要錢,李存就給岳飛錢;岳飛要什麼,李存就給岳飛什麼。

還有,此次參戰的還有收復了箕地的大將趙立,資格比較老的韓世忠,以及在敵後打了最苦最累戰鬥的李彥仙,可李存還是明確下旨,此戰以岳飛為都元帥,將前線的一切都盡數託付給了岳飛。

換而言之,假如說,李存是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的話,那麼在這次決定乾金兩國國運的決戰上,李存已經把自己能拿得出來的籌碼全都押到了岳飛的身上。

由此不難看出,李存對岳飛有多信任。

如果這樣的話,岳飛還不能擊敗金兀朮,為大乾王朝滅掉屢犯大乾王朝邊疆的金國,那麼岳飛也就剩下自殺謝罪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這讓岳飛怎麼可能完全處之泰然呢?

身為副元帥的韓世忠、趙立和李彥仙,自然也是十分清楚岳飛的艱難處境。

老實說,如果李存這麼信任他們,他們肯定也會跟岳飛一樣,感到壓力山大。

同時,韓世忠、趙立和李彥仙也有些想不通,李存為什麼讓年僅三十三歲的岳飛來擔任這場曠世大決戰的總指揮。

要知道,不論是資歷,還是戰功,岳飛在眾人當中,都不是最頂尖的。

但李存這個人,韓世忠、趙立、李彥仙等人又都很瞭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存決定了的事,別人斷難更改。

再者說了,岳飛的資歷和戰功雖然不是幾人當中最頂尖的,但也足以充當此戰的總指揮之職。

而且,一直以來,岳飛的表現都擔得起大將之職。

所以,韓世忠、趙立、李彥仙等人也是全力配合岳飛打這場對大乾王朝,乃至對漢人,至關重要的一戰。

……

七月二十八日,萬里無雲。

乾金兩國之間的決戰,不,是中原與草原的決戰,正式打響。

按照事先的部署,乾軍列好陣型,由岳飛、韓世忠、趙立、李彥仙各負責一片區域嚴陣以待。

時近正午,便聽到人喊馬嘶之聲。

金兀朮親率一百五十萬金軍自北面呼嘯而來。

方圓數十里的戰場上,兩百多萬人馬分開,兩軍對壘。

但見旗幡招展刀槍如林火炮似獸,戰場上黃沙滾滾征塵蔽日。

金軍陣上,金兀朮率先派出金國大將完顏撒離喝向乾軍陣營衝鋒而來。

完顏撒離喝領命了之後,率領五萬金軍步軍,帶著金國仿製的沒良心炮、一窩蜂火箭、轟天雷等火器,向著乾軍陣營推進。

對此,岳飛始終按兵不動。

直到眼見這五萬金軍的步軍堪堪逼近乾軍的前沿,在岳飛的命令下,作為先鋒的楊沂中一聲令下,早已經埋伏多時的紅衣大炮紛紛開炮,發揮出來了其射程上的優勢,根本不給金軍的火器施展的機會。

五萬金軍步軍立時亂了陣型。

隨後,楊再興和姚興各率領一萬虎賁軍精騎出擊,想要一舉擊潰這五萬金軍步軍。

金兀朮見此,立即以旗語和鳴金下令完顏撒離喝趕緊撤退。

完顏撒離喝得令後,撥馬便走。

楊再興和姚興見此,各自率領部曲在後面緊緊地追趕,一路殺到了金軍前沿。

然而,就在楊再興和姚興這兩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準備一會直接就尾隨著這五萬金軍步軍殺進金軍的大陣當中,攪它個天翻地覆之際,形勢突變!

只見金軍前沿的步兵,突然如潮水般分兩邊散開。

但聽得一聲炮響,金兀朮手上最大的王牌——八千鐵浮圖重灌騎兵以及兩萬柺子馬,風馳電掣般地殺了出來。

正在追擊的楊再興和姚興所率領虎賁軍精騎,還沒等反應過來,八千鐵浮圖重灌騎兵就已經殺到了面前。

所謂重灌騎兵,就是連人帶馬都用厚厚的盔甲裹住,使其有著極強的防護能力,任你刀砍、槍扎、箭射,都難以傷其分豪。

而金兀朮的鐵浮圖,還不是一般的重灌騎兵。

首先,鐵浮圖所選擇的將士全都是女真人中最高大的勇士,可以說,身高低於一米九的,根本別想入選。

其次,鐵浮圖所騎的戰馬都是草原上最好的戰馬,任何一匹拿出來,都是日行三五百里的寶馬良駒。

關鍵是鐵浮圖所使用的鎧甲都是西夏的冷鍛甲。

這冷鍛甲,其實是作為西夏重灌騎兵鐵鷂子的護甲,它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遼、宋兩國的馬鎧,甚至是領先於大乾王朝的馬鎧。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

也就是說,與遼、宋兩國馬鎧相比,西夏人用三分之一的鎧甲厚度和重量,達到了更佳的保護效果。

而工業之強如大乾王朝,也仿製不出來這樣的馬鎧。

當然,這也是因為,大乾王朝在兵器的發展上,已經開始摒棄冷兵器,而向熱武器方面發展了。

在鐵浮圖的刀光閃閃中,馬蹄縱橫下,即便楊再興和姚興是當世數一數二的猛將,即便楊再興和姚興所率領的是李存的親軍虎賁軍,戰力在所有乾軍當中都是名列前茅,儘管自楊再興和姚興以下,將榮耀看得比生死還重要的虎賁軍將士皆死戰不懼,卻也實在難以抵擋這種強大的衝擊力。

於是,楊再興和姚興不得不在梯次抵抗中逐漸後退。

另一邊,金兀朮哪裡肯舍這個“勝機”?

金兀朮派金國大將完顏石古乃率領善於追殺的柺子馬出戰。

完顏石古乃一馬當先,率領柺子馬衝陣,而鐵浮圖是萬馬奔騰,緊隨其後。

眨眼之間,金軍便再次接近乾軍的前沿。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金軍咬著撤下來的虎賁軍衝了過來,如果乾軍再敢發動之前那樣的覆蓋打擊,十有八九會誤傷到虎賁軍,而如果乾軍不發動炮擊,柺子馬勢必要衝入乾軍的軍陣當中。

更可怕的是,柺子馬後面的八千鐵浮圖,那就是八千輛重型坦克,他們要是衝入乾軍的軍陣當中,只怕勝負立即就分了出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楊沂中指出對付柺子馬的方法:“敵恃弓矢,吾有以屈之!”

言畢,楊沂中親自指揮一萬虎賁軍操長斧,如牆而進。

楊再興和姚興知道這是楊沂中準備對付金兀朮的王牌柺子馬和鐵浮圖的長斧陣,他們立即率領潰兵從兩邊分開,將身後的柺子馬交給楊沂中來處理。

所謂的柺子馬,這是一種利用馬匹的機動性和弓箭的遠端攻擊力來打擊敵人的戰術。

然而,楊沂中出身于軍門世家,在很小的時候,楊沂中就開始接觸軍旅。

由於宋朝當時的主要敵人是遼、西夏、女真等騎兵,而宋軍的馬匹、騎術都不行,多靠步卒取勝。

那時,楊沂中就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打敗胡虜的騎兵。

楊沂中於是中設計了一種應對策略,那就是長斧陣。

這些年來,楊沂中一直在完善他的長斧陣。

後來,楊沂中將他的想法跟當世戰神李存說了,李存很支援楊沂中的想法,並准許楊沂中在虎賁軍中建立一萬長斧兵。

如今,就是楊沂中檢驗他多年的設想和訓練的成果的時候了。

楊沂中安撫虎賁軍的這些久經戰陣的將士不用怕。

待雙方即將接戰之際,楊沂中果斷命令他手下的長斧兵揚起長柄大斧,在馬上高度警惕,注意金軍當中的柺子馬的行動。

當柺子馬靠近長斧陣時,很有名將潛力的楊沂中,絲毫沒有猶豫和懷疑自己能不能打敗金人,他當機立斷率領一萬長斧陣軍士手持大斧鼓譟奮擊,抗擊金軍柺子馬的衝擊。

在楊沂中的指揮下,楊沂中手下的長斧兵迅速揮舞長斧,攻擊柺子馬的馬腳。

長斧兵們以出奇的協調和敏捷,展現了一幅殺氣騰騰的戰鬥畫面。

他們的長斧如同風車般旋轉,每一次揮舞都帶著死亡的威脅,準確地擊向柺子馬的馬腳。

瞬間,戰馬紛紛倒下,整個陣型被徹底打亂。

原本威武的柺子馬在長斧的攻擊下,如同被獵人擊中的獵物,痛苦地嘶鳴,掙扎,然後倒下。

戰場上的塵土和血霧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末日的景象……

這種戰術有效地削弱了柺子馬的攻擊力。

楊沂中還利用了柺子馬在衝鋒時側翼暴露的弱點,指揮紅衣大炮對其側翼進行攻擊,破壞了柺子馬的陣型。

柺子馬陣型大亂。

而有柺子馬從中阻攔,金軍的鐵浮圖根本衝不上來。

金軍之前取得的優勢,蕩然無存……

……

……

求月票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