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伊尹推論
章節報錯
“這李子鳳究竟想幹什麼?”訊息傳回徐州之後,趙匡胤的頭都大了。
之前他雖然著急,但卻始終還遊刃有餘。畢竟,在他的猜測之中,直面晉軍兵鋒的應該是朱元璋,但現在的問題是,朱元璋那邊沒什麼事,反而是他們中原,幾十萬的晉軍已經殺過來了。
之前幾家東海聯盟的時候,他們所做出的一切準備,幾乎都是包含著一個前提,那就是晉軍是向朱元璋的南方之地動手,可如今這副模樣,他們當時商量的那些計劃,幾乎都已經作廢了。
“主公,若晉軍兵取中原,必是南北夾擊之勢,以李子鳳之能,不當為之!”苗訓亦是一陣頭大,但卻根本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就算是先取北方之地,但也絕對輪不到他們中原呀!
可是,如今,北方之地,晉軍是一點的動靜都沒有,南方之地那裡也沒聽到有什麼動靜,可反而是他們中原,這動靜就有點誇張了!
先拿下中原這個四戰之地,而處於南北諸侯的包夾之中,這怎麼看都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苗訓不會認為李子鳳看不到這一點,但正因為是知道對方絕對可以看到這一點,而他們又想不通,這其中的門道,這才會產生苦惱。
“若是晉軍聲東擊西,可這也不像呀!”苗訓又繼續自言自語的開口道。
“聲東擊西,不可能,絕不可能!”趙匡胤顯然也一點都不認同這種判斷。
用幾十萬大軍,光只是為了一個聲東擊西,你以為這是在玩遊戲?
幾十萬大軍,光是調動產生的糧草數量何其龐大,僅僅只是為了一個聲東擊西,就讓如此龐大的一股力量兵出中原,這不是在搞笑嗎?
真要是聲東擊西的話,根本用不著出動如此數量龐大的軍馬!
而幾十萬大軍都已經殺向中原了,從這個兵力規模來看,這絕對是實打實的大戰,而並非是什麼虛的!
“主公,幾十萬兵馬出動,確實不符常理,可若是……”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沉默的伊尹開口了。
但就算是他,在說話的中間也都有遲疑,顯然,就算是他,對於自己接下來的這個判斷也多有疑慮。
“但若是那李子鳳這次的胃口不僅只是我中原之地呢!”伊尹聲音之中的遲疑之色更甚。
“他李子鳳安敢有這麼大的胃口?”趙匡胤也被伊尹給出的這個判斷意見,沉默了片刻之後,這才語氣不願相通道。
其實,伊尹也不是很願意相信他的那個判斷,但是,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之後,剩下的那一個就算是再荒謬,也只是最後的真相。
“他李子鳳安敢如此!”趙匡胤聲音微怒道。
同時,對天下最強大的兩大諸侯開戰,這李子鳳是對於自己太過自信,還是太過鄙視他們。
只是,伊尹這個時候卻是一陣沉默,作為趙匡胤的大管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李子鳳同時對他們兩家開戰的話,趙匡胤將會被擺在一個更加不利的位置上!
中原如果說好對付的話,那也確實很好對付!
只有李子鳳下得橫心,讓他的鐵騎來這裡蹓躂上幾圈,將農田毀壞了,那中原自然會走向崩潰!
當然,如果若是以佔領為目的攻伐中原的話,那麼,這種手段就成了最不可取的手段了。
而且,如果說按照之前他們的設想,李子鳳的主要目標是朱元璋的話,那就是朱元璋在求著趙匡胤。
可現在這麼一搞的話,朱元璋和趙匡胤之間的關係,完全是反了過來,變成了趙匡胤得想方設法求著朱元璋了。
一來,中原之地可不像南方那樣有長江之險。
二來,趙匡胤也不像朱元璋那樣家有餘糧,可以支撐他們打一個富裕仗。
真要是全面開戰的話,沒有朱元璋的支援,曹操和蚩尤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鑑。曹操和蚩尤之所以那麼輕易的被各方勢力所瓜分掉,歸根究底的原因是什麼?不就是因為這兩位手中的無糧嗎?
當年的那范蠡也曾經算計過劉備的兵馬,但是,就是因為手中無糧,將士們計程車氣下降,原本好好的計劃,不應該做到的事情,總是在中途會出現問題,以至於最後的情況和計劃之中的總是大打折扣。
“主公,那李子鳳向來求穩!此時若真有一舉鯨吞中原與南方之地,只是,其底氣又是來自何方?”苗訓也跟著開口了。
就算是如今的晉軍真的有何全天下剩下的諸侯開戰的底氣,但有這個底氣是一回事,真的去這樣做又是一回事了!
有這個底氣,有這個實力,但卻不代表有絕對的勝算!真要是晉軍直接和剩下這幾路諸侯全部都開戰的話,那最後的結果就真的難說了!晉軍之中,哪個人敢拍拍胸膛,保證他們這一戰絕對能勝的?
岳飛敢嗎?李靖敢嗎?白起敢嗎?還是李子鳳敢嗎?
可如今,對方的這副姿態,就相當於直接要和天下其他所有的諸侯大戰一場了!
以前的晉軍,在攻伐一方的同時,就算是還要面對其他的諸侯,但都會充分利用防守的優勢。
但一次性對南方和中原動手,北方諸侯絕對不會再去碰那些堅關要害之地,當然,這個時候的四周也沒什麼堅關要害了,雖然晉軍的兵馬大營依舊圍繞著險地而建,但在防禦力度上肯定不可能和之前的那些虎牢雄關相比!
與其死磕那些險地,直接兵馬下來,照著中原出戰的晉軍兵馬打不好嗎?
因此,如果說以前可以充分利用防守優勢的話,那麼這一次就變成了雙方正面的大戰了!
以李子鳳之前那一副充分求穩,在穩中方求激進的姿態,這一次敢胃口這麼大,苗訓不相信,這背後李子鳳沒有任何的底氣就敢這樣做!
“曹逆之後!或是黃巾賊逆!這也不應該呀!”
苗訓自顧自的猜測道。
雖然這兩方勢力滅亡之後,都有不少人投奔了晉軍,但這兩股勢力在中原之地不可能成為這一戰的大的影響性力量。
(本章完)